APP下载

水产生态养殖技术浅析

2024-05-02刘滨马书强王飞王伟

河北农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净化系统苗种水产品

□文/刘滨 马书强 王飞 王伟

水产生态养殖技术是利用不同水生生物之间具有的优势互补特点,通过合理地搭配养殖品种,减少对人工药物的使用频率,提高水产品抗病能力,提升从业者经济利益,从而实现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最小化,因此,此项技术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水产养殖业健康良性发展。

一、技术分析

(一)科学选择苗种。开展水产生态养殖,选择苗种时要注重整个水体环境的适应性及品种之间的依存共生关系[1]。首先,根据当地环境,因地制宜确定好水产养殖品种,同时要合理搭配相适宜的品类,发挥品种之间互利的生物学关系,确保整个水体生态环境稳定、有序;其次,科学选择苗种,选择苗种时观察苗种体表,选择完整、无炎症、规格均匀的苗种,同时苗种要具有一定的抗逆流能力,说明苗种健康,有活力。

(二)保持水体环境。水产生态养殖对水质有比较高的要求,水质的变化直接影响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因此,养殖户要注意几点:一是有效调控水质环境,时常关注水质变化,确保水质时刻处于良好状态。二是要做好监测工作,定期运用简易监测方法对水体环境进行数据搜集和整理,并做好预警和处置等工作。三是要做好对水体环境的管护工作,定期对养殖区域进行维护、清理,保证水体环境清洁[2]。

(三)饲料选用和投放。实现绿色生态养殖,要做好饲料的选择与投喂工作。1.按照水产品对饲料品种的喜好程度和营养物质含量等,选择合适的饲料产品。2.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膨化浮性饲料。3.在投放饲料时,要科学制定投放计划,合理安排投放的次数及喂食时间,减少剩余饲料,防止饲料大量积存污染水体环境。4.养殖期间,要密切观察苗种生长状况和监测周围水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饲料的种类和数量,为苗种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四)疾病防治。混养和共生模式是水产品疾病防治的有效途径之一。共生模式是利用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增加水体溶氧,来增强水产品抗病能力。同时光合作用促进浮游生物生长,浮游生物分解水生动物粪便等有害物质,从而减少废物排放,有效抑制细菌和疾病的发生。混养模式是在同一环境下养殖不会相互吞食,食性上有所不同的多种水产品,通过生物之间的生态互补作用建立起多物种生态平衡体系,同时利用不同生物摄食残饵、粪便和残留在池塘底部的有机物,有效减少池塘污染物聚集,净化水质,起到生态预防疾病效果。例如,鱼与虾混养。前面讲述的两种生态养殖模式有时并不能完全规避病害问题,因此,使用防治药物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要严格选用国家批准备案的中草药添加剂和生物制剂。比如:三黄散、六位地黄散、光合细菌等微生态添加剂。这样既能解决抗生素超标、病原菌抗药性等问题,又能稳定水产品肠道菌群的生态环境。总之,生态养殖技术中的病害防治方式不仅可以有效预防疾病,还可以提升水产品质量,降低养殖成本,是水产养殖的首选技术[3]。

二、技术的应用

(一)循环水养殖技术。循环水养殖技术是改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方法。这种循环水模式通常被广泛应用于水资源缺乏或水资源污染较重的区域,实现水体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是养殖水体净化[4],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建立功能系统完备的生态系统,利用喜湿植物和水生植物构建人工浮岛,改善水体富营养化。通过这些植物的生物作用,吸收水中磷、氮等,同时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及藻类,达到提高水体透明度的效果。第二种是利用自然资源,建立以河道、土塘、浅水池为主体的净化循环水模式,分三级净化系统。一级净化系统是在河道、养殖尾水区种植花生、真菌眼莲等植物同时放养贝类鱼类等,水源水、尾水被植物、微生物、底栖生物等净化,形成沉淀区。二级净化系统是在具备一定面积的土塘种植多样化的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水生植物覆盖面积要达到水面的30%~40%,通过一级净化系统净化后水源经溢流坝流入二级净化系统,污染物进一步被水生动植物吸收利用,形成生态净化区。三级净化系统是利用浅水池通过暴晒增氧、沉淀增加透明度,同时定期泼洒水质调节剂,一般为3~5 千克/亩,使其达到渔业用水标准,形成曝气区。

(二)池塘环境生态改良技术。池塘环境生态改良技术在净化水环境的同时又能满足水产品日常所需的营养物质,完成池塘生态的自我调控。一种模式是,池塘底部生态修复。选择生产闲季,排干池塘水晾晒池底,通过日晒和冰冻促进有机物质分解或者是使用机械进行清塘挖淤,防止池底老化。还可以在池塘中移植底栖生物,可以大量摄食池塘中粪便和残饵,从而减缓池底有机物聚集。另一种模式是池塘水质生物修复。选取适宜本地水源特点的水生性植物栽培在水中,利用水生植物根系生长较为发达,在生长过程中会自动吸收所需要营养物质特点,把养殖水源中的富营养物质进行有效吸收,达到生物降解等作用,从而减少水污染以及富营养化对水产品产生的不利影响[5]。或通过加入适量的微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等,利用水生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代谢能力,分解并除去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促进水体修复。

(三)池塘立体生态养殖技术。池塘立体生态养殖技术是应用生态学原理,将不同水产品种放在同一池塘中进行立体化、多品种养殖技术,是利用不同生物既能共享饵料又不互相残杀特点,实施混合养殖,形成优势互补、循环利用的新型养殖模式。通过构建多品种共生的生态系统,增大了养殖密度、降低了养殖成本,同时减少环境污染。以鱼、虾、贝、海蜇为例:一是池塘上、中、下层水体空间都可以利用,养殖密度和种类得到提高,综合产量和效益有了保障。二是鱼、虾来回游动增强了水体活力的同时,它的粪便、残饵可以促进水中浮游生物的生长,为海蜇和贝类提供了饵料,贝类在滤食浮游植物时也会滤食掉水中的有害物质,如:有机碎屑、有害细菌等,在水质得到了净化的同时养殖成本可以进一步降低。三是每天要观察池塘中生物生长情况,定期利用微生物制剂和有益菌等调节池塘水质。同时在不影响水产品主体品类的前提下,放养无害的腐食性生物,确保各类废物得到及时有效地清理,从而保持水体生态环境的稳定[6]。

三、结语

生态养殖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重要方向,因此我国水产养殖从业者应当进一步提高生态养殖技术,规范养殖标准流程,完善宣传和管理工作,巩固提升水产生态养殖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为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净化系统苗种水产品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汽车空气质量智能检测净化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室内空气净化系统
泥鳅苗种繁育及疾病防治(上)
高炉煤气净化系统发展前沿技术简况
广东沿海驯养条石鲷的全人工繁育及苗种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