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交流的整本书阅读任务链建构与实施

2024-05-01季勇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4年3期
关键词:交流

季勇

【关键词】交流;整本书阅读;《小英雄雨来》;任务链

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在阅读、交流、表达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区别于自由阅读,整本书阅读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系列实践活动,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阅读交流任务链,可以有机串联整个阅读过程,通过系列交流任务达到学习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指出,“应创设自由阅读、快乐分享的氛围,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及时组织交流与分享;善于发现、保护和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独到见解”[1]。在阅读过程中,组织系列交流活动,形成交流任务链,有利于促进整本书阅读的深入开展。

一、阅读交流任务链的建构

所谓阅读交流任务链,是指教师基于整本书的内容以及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实际,设置一个阅读交流主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完成一系列前后联系又层层深入的链式任务。[2]以交流为主线,设计整本书阅读任务链,并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任务,促进和深化阅读,最终实现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和精神世界的丰富。下面我们以《小英雄雨来》为例,谈一谈阅读交流任务链的建构。

1.创设阅读情境,明确任务主题

义教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明确指出,“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3]。语文课程的实施,要从教材文本和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多样、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升语文学习能力。整本书阅读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联结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创设一个有意义的情境,明确阅读的主题和方向,可以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学习走向运用,持续、深入地阅读。

《小英雄雨来》是义教新课标推荐的第二学段的阅读书目,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成长主题,可以设计阅读情境“探秘英雄成长”。

2.设计交流活动,形成任务架构

围绕任务主题和情境,需要设计一系列阅读与交流的实践活动,完善整体任务架构,最终形成阅读交流任务链。任务链一般有两种结构,一种是并列式,即每个子任务之间是并列的,共同支撑总任务的完成;一种是阶梯式,即子任务之间存在层级提升的关系,前后任務联系紧密,呈阶梯式上升。

围绕“探秘英雄成长”这一情境,组织阅读交流活动,可以设计为阶梯式任务链(见图1)。

任务链的落地需要借助语文实践活动,《小英雄雨来》中的阅读交流任务链安排了八项实践活动(见表1)。

3.组建阅读团队,确立任务主体

整本书阅读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但如果缺乏引导和管理,自主阅读往往会虎头蛇尾,从而影响阅读效果。义教新课标提出,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可以建立读书共同体,以便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如果同学之间经常围绕“你喜不喜欢这一段?这一段好玩极了,你看了吗?”之类的话题进行交流,那么作为共同阅读者,学生就会产生较强的阅读动机。

读书共同体间应有明确的分工,如制订阅读计划,监督阅读进程,组织交流讨论,等等。教师可以分组建立阅读朋友圈,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

二、阅读交流任务链的实施

建构阅读交流任务链,规划设计整本书阅读多样化的交流任务,有助于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阅读实践活动。以交流作为主要策略,有助于学生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开展阅读活动,其阅读的收获也就更多。

学生参与阅读交流活动,展示自主阅读整本书的成果,可以将阅读的体验和收获画出来,也可以说出来、写出来。

1.绘制思维导图,把想的画出来

把握整本书的整体架构,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把整本书的架构画出来,既检查了学生阅读的完成情况,也展示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可以针对某个章节绘制具体的事件导图,或者围绕某个主要人物绘制人物导图。

绘制思维导图是将阅读过程、阅读成果及思维过程可视化的一种有效方法。根据思维导图进行交流,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交流也会更加清晰、深入。

例如,梳理《小英雄雨来》的主要内容,可以先绘制雨来家乡的地形图,然后让学生在地形图上标注雨来做的事情。借助这张图,学生就不难把握和讲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再如,还可以绘制“雨来的亲友团”思维导图,梳理雨来和亲人、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探究他们对雨来成长的影响。

2.开展头脑风暴,把想的说出来

教师可以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安排开展多次头脑风暴,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组织学生交流读前的期待、读中的收获或困惑、读后的启发等。开展头脑风暴阅读交流活动,要提前预设好时间和主题,让学生有所准备,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尽可能地让学生都参与进来,都有发言的机会、有表达的舞台。

头脑风暴的目的是:想得知读者的体会,包括读者希望说出来的一切,不管是对一本书的想法、感觉、回忆还是好恶。[4]只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才能推动阅读和思维往深处去,往宽处行。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可以多问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对于这个观点,你有什么看法?”引导学生不断碰撞、交流。

《小英雄雨来》阅读交流任务二“走近雨来”的实践活动中,安排有“雨来算不算英雄”的头脑风暴小辩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梳理雨来的童年“糗事”和英雄壮举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

3.着眼语文要素,把想的写出来

相比于说,写更加理性、更加系统,也更为困难。但在整本书交流中,写有着独特的价值,不只是通过言语实践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更是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严肃表达的习惯。当然,写也应该立足于年段要求,契合单元表达要素,联结课堂内外,协同用力。

课文《小英雄雨来(节选)》所在的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表达要素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在整本书阅读交流任务链的任务四“学做英雄”中,安排有续编英雄故事的交流任务,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情境,比如雨来如何营救被抓的老师,组织学生把从课内学到的表达方法运用到续编故事中。通过续编故事,学生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雨来的聪明勇敢,从而使表达要素得以真正落地。

三、阅读交流任务的评价

义教新课标指出,“注意考察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以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和读书笔记等为依据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围绕读书的主要环节编制评价量表,制作阅读反思单,引导学生从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5]。

阅读交流任务链中,学生参与的各项交流活动需要得到相应的评价,学生的阅读过程,以及在阅读过程中的态度、方法以及情感等也应纳入评价的范围。

1.评批注,关注阅读方法和阅读过程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已教给学生批注阅读的方法,学生已经学过怎样批注阅读时的收获、困惑、见解,并利用这些批注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整本书阅读《小英雄雨来》的任务链中,就安排了全文批注阅读的实践活动。

批注不仅可以呈现自己的内在思考,也为交流打下了基础。

评价学生的批注,不但要关注写了多少,还要关注批注的内容,更要关注批注背后的深层思考,关注批注对学生阅读的促进作用。对《小英雄雨来》的批注,可以借助以下量表进行评价(见表2)。

2.评习作,关注阅读深度和思考

相比于零散的、定位于自我探索和反思的批注,习作更能体现阅读的深度与思考。指向交流的写作能体现鲜明的读者意识和目标意识。阅读交流任务为学生创设了多种写作情境,学生必须理解写作目的,并有积极的写作态度,才能完成书面交流的任务。

整本书阅读交流中的习作指向的是与同伴进行阅读交流分享,习作要具有情境性、任务性,读者意识明确。对于习作的评价,除了关注言语表达是否顺畅和生动,还要注意学生是不是围绕主题说清楚了自己的意思。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共同参与者,更有发言权。

以续编《雨来智救老师》的习作为例,评价标准可设置如表3。

3.评交流,关注阅读参与和表现

对于各种现场阅读交流和展示活动的评价,教师也要充分關注。不管是阅读开始前的导读,还是读中推进、读后分享,都是对学生阅读过程以及结果的反馈,也是对学生合作交流以及言语表达能力的考验。教师可以采用表现性评价,对学生交流中的参与热情、言语表达、思维品质等进行综合评估,并且告知学生如何改进。

现场交流建议采用“鱼缸会议”的形式,“鱼缸”内(里圈)的一小群人积极参与讨论,更大的一群人在外圈聆听和观察整个过程,同时对同伴的交流作出判断和评价。一个阶段结束后,可以交换里外圈的角色,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当参与者,也都能当观察者和评价者。

《小英雄雨来》阅读交流任务链中,含有八项交流活动,根据交流内容以及场合的不同,设置的评价标准也应各有特点。例如,讲述英雄故事的评价,可以从讲故事的声音、体态,故事的完整性、语言的生动性,以及与听者的互动等角度设计评价量表。

综上,在整本书阅读中,通过建构阅读交流任务链,以说促读,以说引读,提高阅读兴趣,完成阅读任务,落实阅读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积累经验,养成习惯,提高整体认知水平,丰富精神世界。

猜你喜欢

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学习交流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学习交流
学习交流
学习交流
学习交流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回眸·交流
交流&イベ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