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的机制与途径构建
2024-05-01李智广钟小剑王海燕
李智广,钟小剑,王海燕
(1.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100053,北京;2.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350117,福州)
2023年12月7日,全国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在福建省长汀县签约。此次交易是体现水土保持碳汇价值、建立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大胆探索,在全国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对推进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标志性和示范意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明确“将水土保持碳汇纳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本文在系统总结长汀县罗地河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监测、核算与交易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水土保持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的发展方向、途径及前景,以期推动将水土保持碳汇纳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
一、全国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开发与交易实践
为顺利促成全国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在大量的水土保持碳汇基础研究上,罗地河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开发与交易项目组主要开展了项目选定与监测核算实施、交易建构与撮合、碳汇开发全过程管理、宣传报道等4个方面工作。
1.组建团队开发水土保持碳汇项目
水利部积极贯彻落实“双碳”战略部署和要求,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的碳汇作用,李国英部长强调,要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巩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作出水利贡献。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组织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会同福建省水利厅,组建了由福建省水土保持监测站、龙岩市水利局、长汀县水土保持中心等部、省、市、县4级水土保持机构和福建师范大学参与的“政产研学用”工作团队。团队各单位各司其职、上下协同、通力合作,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碳汇开发、监测与核算、交易等全流程的探索实践。
为保障水土保持碳汇监测、核算与交易顺利实施,项目组分别以三明市林业局为主管部门代表、福建省长汀县楼子坝国有林场为项目业主代表、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为碳汇研究机构、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和厦门市碳与排污权交易中心为交易机构,开展系列调研,实地考察碳汇项目的设计、实施、审定、碳汇量计算、核查与交易的典型实践,了解学习“林业碳票”“农业碳票”“碳汇+”等创新机制,分析探讨水土保持碳汇交易机制,探寻开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对象。鉴于当时(2023年7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时间不确定、水土保持碳汇项目仍无现成的方法学和成功案例,经过项目组充分讨论,决定以自愿购买碳汇量实现特定项目碳中和的方式组织全国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
2.碳汇监测、核算与过程管理
在充分研究罗地河小流域(总面积24.67 km2)水土保持措施和土地覆被类型的基础上,项目组研究制定了项目碳汇方法学,明晰了监测与核算技术路线,分别监测和分析计算各种土地覆被类型的植被和土壤的碳储量与碳汇量,编制了项目碳汇监测报告和核证报告。经核算,经过20年治理,各种水土保持措施显著巩固和提升了小流域生态系统的碳储存能力,碳储量增加30 571 t(C当量),可用于交易的碳汇量约11万t(CO2当量)。
罗地河小流域碳汇监测与核算所需数据源多,包括样地及其采样分析数据、激光雷达数据、高分遥感影像与相关专题图等。为解决碳汇监测与核算对象多样、核算步骤复杂及水土保持碳汇专业性强等引起的数据监管和复核难度大的问题,结合未来碳汇开发与管理的需求,项目组综合相关行业碳汇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尝试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了小流域实景三维模型、多源异构数据入库、项目区信息化平台原型系统,通过规范化数据库设计、空间数据有机关联和面向碳汇核算的三维可视化展示,为碳汇交易双方提供项目开发的全过程管理服务,为主管部门和交易机构提供项目数据的全过程复现和保真,为全方位直观显现项目信息化效果和助力项目推广提供有力支撑。
3.碳汇交易的顶层设计与各方撮合
统筹考虑罗地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特征、碳汇交易要求与交易收益监管等方面,研究设置了碳汇的出让方、受让方、监督方、交易中介和第三方。
罗地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是由福建省长汀县政府出资,罗地河小流域的土地权属人涉及长汀县河田镇的罗地、露湖、南塘、窑下、朱溪和伯湖等6个村民委员会,经过充分协商,6个村民委员会签署“长汀县罗地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碳汇项目权属证明及减排量项目申报和收益使用的委托协议”,委托龙岩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县管国有企业长汀县国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出让人,进行碳汇申报、交易,并代为持有相关权益、实施碳汇收益反哺等工作。
关于受让方,主要考虑积极参与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关注气候变化造成的生态影响、重视生产建设活动水土保持工作的当地企业和事业单位。经过充分沟通协调,撮合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福建省长汀金龙稀土有限公司为受让方。出让方和受让方分别提供水土保持碳汇交易申请表、碳汇交易协议、身份证明(机构营业执照等相关证照),在交易平台交易签约并登记备案。
监督方是由出让方、受让方和其他相关机构商定的、监管碳汇项目收益使用的机构。经过充分协商,经长汀县政府同意,确定长汀县水土保持中心和河田镇人民政府为监督方。
第三方为福建省水土保持试验站和福建师范大学,将根据项目进展和后期收益投入生态修复的效益评估需要,由监督方委托,进行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与提升评估,并反馈给监督方。
交易中介为厦门市碳与排污权交易中心,负责组织提供交易服务。
4.全国水土保持碳汇首单交易示范推广
为全面宣传全国首单交易活动,进一步揭示水土保持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中的作用,展现罗地河小流域从“浊水荒山”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美丽嬗变,引领水土保持行业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为推动将水土保持碳汇纳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营造氛围,水利部和福建省水利厅精心策划,制定了全面、细致的宣传方案,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日报、中国水利报以及福建省、龙岩市相关媒体进行现场采访报道,多维度诠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对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作用,多层面宣传全国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实践,进一步宣传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更多更优蕴含水土保持功能生态产品的成功经验。采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联动,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入的剖析,详细介绍了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的具体操作和实践,凸显了水土保持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重要价值,让公众直观地了解到水土保持项目在碳汇交易中的实际效果和应用前景。
二、水土保持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的机制与途径构建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碳市场”)分为全国碳市场和地方碳市场,目前的交易产品包括碳排放配额、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简称CCER)、地方核证自愿减排量和碳普惠减排量。全国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属于碳普惠交易。按照《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要求,水土保持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的发展目标应定位为:纳入地方核证自愿减排量和CCER交易机制、可以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消碳排放配额的清缴。尽管水土保持碳汇是典型的负碳技术,符合《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关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的基本要求,即水土保持项目有利于降碳增汇和推动实现碳中和目标,避免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实现温室气体的清除,但要纳入CCER机制还应符合其规定的必备条件,尤其是“属于生态环境部发布的项目方法学支持领域”。同时,水土保持碳汇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其基本理论和计量评价技术仍需进一步完善,实践案例仍需丰富,方法学仍需进一步论证并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和主管部门支持。
1.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碳汇作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加强水土保持碳汇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对将水土保持项目开发为碳汇产品、水土保持碳汇项目进入碳交易市场、实现水土保持碳汇生态产品的价值等都具有奠基性意义。
①遵循生态系统的内在机理和演替规律,加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的碳汇作用与增汇机理研究与技术攻关,如全国—区域—工程区(项目区)等不同空间尺度的碳汇作用与计量核算体系、碳汇效能明显的主要措施(如梯田建设、淤地坝和侵蚀沟道治理、崩岗治理)保碳减排增汇作用机理、巩固和提升生态系统储碳能力与碳汇增量的水土保持措施营造与管护技术,为开发碳汇项目、监测核算碳汇量、审定与核查减排量、编制碳汇方法学等提供科学依据。
②依托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对分布广泛、功能重要、碳汇显著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碳储量本底调查、碳储量评估和潜力分析,为建立和完善碳汇作用及碳汇增量监测与计量核算体系、开展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及碳交易等提供数据与技术支撑。
③加强关键技术攻关。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研发既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理项目区域水土流失又能够高效巩固和提升生态系统储碳增汇能力的水土保持技术,如坡耕地梯田建设、侵蚀沟和崩岗综合治理、整地造林、林草措施等水土保持措施的总量扩展、结构优化和保碳增汇等碳汇功能提升技术;示范推广高效、精准的碳汇监测技术,如地面观测、遥感监测、模型模拟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提高碳汇量计量评价的精度与可核实程度。
2.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碳汇项目监测评价和计量核算体系
完善水土保持碳汇项目监测评价和计量核算体系,对准确评估水土保持碳汇效益、推动水土保持碳市场发展、实现生态系统碳汇“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具有重要意义。
①完善碳汇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建构涵盖各类水土保持措施、适合于不同空间尺度、适用于各种水土保持类型区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和规范水土保持碳汇项目设计资料收集与全过程各节点数据采集,全面反映水土保持项目对生态系统保碳、减排和增汇的贡献,体现水土保持措施发育全过程碳汇作用的动态变化,提高碳汇调查、监测和评价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②建立和完善碳汇核算方法体系。鉴于生态环境和林草部门已开发了大到宏观区域、小到工程区的植物和水体的碳汇核算模型与方法学,水土保持碳汇核算方法开发应基于生态系统碳循环理论和以常规监测为主的实测数据,针对生态清洁小流域、国家重点工程等重点预防和重点治理区域,主攻工程措施,兼顾林草与耕作措施在保碳、减排和增汇等方面的作用,构建碳汇核算模型,提高碳汇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③研究提出水土保持碳汇方法学。按照《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关于碳汇项目方法学编制的要求,针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淤地坝和侵蚀沟综合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等水土保持工程项目,研究提出方法学的适用条件、减排量核算方法、监测方法、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要求等内容,并明确可申请项目减排量登记的时间期限。
④研究编制水土保持碳汇技术标准。包括保碳、减排和增汇与其价值实现等方面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在立项、编制和修订过程中,应保证技术标准既符合我国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与管护的实际情况,又能推动标准化国际交流合作和中国标准向国外推广,促进国内国际协调一致。
3.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碳汇项目开发,探索交易途径与机制
不断试点探索、积累案例经验、创新发展思路是推动水土保持碳汇项目进入碳市场、实施碳交易和促进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的重要途径。在项目开发中,一是做好项目筛选,优选具有显著碳汇效益的水土保持项目,如黄土高原淤地坝(小流域坝系)建设、南方红壤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综合治理、山丘区广泛分布的坡耕地综合整治等工程;二是进行科学设计,充分考虑碳汇量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采用科学方法和技术编制项目设计文件;三是制定适用于所选项目的碳汇监测与核算方法,保证计量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一致性;四是开展碳汇量核证,引入第三方机构对碳汇量进行核证,增加碳汇量的可信度和市场接受度;五是选择(或建立)水土保持碳汇交易平台,提供碳汇交易服务,明确交易的主体、条件、流程及监管等要素,保障交易公平、公正和透明。在碳汇监测和核算中,政府(或相关机构)可通过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鼓励金融机构提供绿色金融、绿色股份和低碳转型基金等政策性金融服务,降低项目开发成本,激励项目开发和碳汇交易。
4.协同建立将水土保持碳汇纳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
建立将水土保持碳汇纳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需要政府、企业和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推动。
①依托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管理的基本组织架构,明确水土保持项目碳汇的产权归属和交易主体,进而确定交易主体和参与各方以及各方的交易关系和责任。
②创新和建立符合《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水土保持碳汇交易规则与机制,包括碳汇项目审定与登记、碳汇量核查与登记、交易产品注册登记、交易价格形成和监督管理措施等;不断实践创新,建立相应的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
③进一步完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相关政策措施,为水土保持碳汇交易提供法规保障和政策支持。
5.培育水土保持碳汇项目开发人才队伍和审定核查机构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24 年1 月19日发布开展第一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机构资质审批的公告,拟审批能源产业(可再生/不可再生资源)4 家、林业和其他碳汇类型5 家。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在北京启动。由相关实践和发展历程可知,对于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及机制的建立与发展,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发挥了不可或缺的支撑性作用。
水土保持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不仅涉及项目设计、项目咨询和开发、第三方核证、注册登记管理、交易管理和注销管理等一系列体系性的环节,而且涉及水土保持措施调查与设计资料整理、相关要素(如植被、土壤、水体)样品采集与测试分析、各碳层碳储量分析计算等,专业性和系统性要求较高。当前,水土保持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既迫切需要兼备水土保持碳汇监测与核算和项目开发与交易的专业人才,又迫切需要兼备为参与主体分析规避开发风险和提升交易收益的服务机构,更迫切需要水土保持行业的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机构。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及相关机构应加强水土保持碳汇科研、监测与核算、项目开发与交易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人才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培育从事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必需的专职人才和机构,积极申请审定与减排量核查机构。
6.提升水土保持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信息管理技术与水平
新的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在水土保持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中的广泛应用,能够科学、有效地管理全流程、各环节的数据,显著提升项目开发的效率,推动碳汇项目发展与交易实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对碳汇项目设计文件与其所涉数据和信息的原始记录与管理台账、申请登记项目减排量产生时间、减排量核算报告与其所涉数据和信息的原始记录与管理台账等,提出了保存时限和采用信息化、智能化措施加强数据管理的规定与要求。
①在碳汇数据采集和处理方面,遥感技术和物联网传感器等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大量相关数据,包括植被类型及其生长状况、土壤状况等,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提供基础。
②在碳汇监测和预测方面,大数据分析、模型预测预演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提供项目动态变化与演化趋势,为碳汇项目开发和交易管理提供数据与信息支持。在数字孪生技术、功能完备且及时优化的信息管理平台的加持下,能够对碳汇情况进行持续跟踪和及时评估,预测水土保持措施全生命周期中的增汇动态,为碳汇项目的优化提供决策信息(如高碳汇的植被类型与种植结构、高碳汇的综合措施与配置),持续提升碳汇项目效益;能够定期对碳汇交易的效果进行评估,不断完善和优化交易机制。
③在碳汇交易和碳资产管理方面,利用区块链技术提供数据高保真,利用人工智能提高碳汇数据的解析效率,利用碳交易平台提供碳资产管理和咨询服务,既可增加碳汇项目的透明度,又可提高公众的认知和理解水平,吸引和促进更多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到水土保持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中。
三、水土保持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发展前景
随着水土保持碳汇基本理论、关键技术和方法学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水土保持碳汇将成为重视生态修复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地区高度关注的生态产品,将成为区域碳市场和全国碳市场高度关注的碳汇产品,水土保持碳汇项目开发和交易将沿着碳普惠、大型活动碳中和、抵消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抵消地方碳市场和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清缴的路线不断发展。
随着水土保持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的不断展开及全国碳市场交易机制的不断创新,CCER的交易范围、参与主体、交易产品和交易规则等将加速完善。在我国积极稳妥推进和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大型活动及其他组织对碳普惠和CCER等自愿减排量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水土保持碳汇作为一种稳定的、可持续的碳汇产品,必将受到越来越多单位和组织的青睐。
将水土保持碳汇纳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会进一步推动水土保持碳汇的发展,衍生出碳汇水土保持与增汇技术,为提升项目的保碳作用和增汇能力提供技术支撑,为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和管理支撑。通过市场机制完善、科技创新推动及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水土保持碳汇将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和美丽中国建设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