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4-05-01杨晓春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12期
关键词:汽车产业整车京津冀

□文/杨晓春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研究院 河北·石家庄)

[提要]相较于长三角、珠三角等优势地区,京津冀地区汽车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产业发展水平低、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慢、对接交流平台少、体制机制创新不够等制约地区产业发展的短板弱项。本文从产业基础、优势产品和区域协调等方面分析京津冀汽车产业总体状况,分析京津冀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探索提出建立协同发展机制、创建发展新生态、搭建产业平台和招商引资与转型升级并重等对策建议,加快推动京津冀地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京津冀汽车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良好的空间布局和全面的发展基础。作为全国六大汽车产业集群之一,京津冀地区已初步形成整车龙头企业带动,配套零部件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在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趋势下,京津冀地区汽车产业协同不够,近几年发展速度已经明显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甚至有被中西部赶超的可能。本文梳理京津冀汽车产业发展现有基础、近年来发展趋势、区域协同发展情况等方面,最后提出推动京津冀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一、京津冀汽车产业总体状况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政府高度重视汽车产业发展,将其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方向,出台一系列措施,使区域内汽车产业逐步形成了以商用车、乘用车、改装车(专用车)以及汽车模具、发动机、轮毂等零部件为主体,品种相对齐全、技术水平较高的产业体系,区位竞争力优势明显。

(一)京津冀汽车产业基础雄厚。截至2022 年底,河北省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企业618 家,其中整车制造企业12 家,从业人员16.8 万人。2022 年生产汽车90.6 万辆,产量占全国的3.3%,排全国第12 位。2022年生产新能源汽车6.4 万辆。2022 年汽车制造业营收2,807.7 亿元,利税总额为89.6 亿元。

2022 年,北京市汽车制造业营收为3,748.7 亿元,利润总额为311.1 亿元,全年汽车产量87.1 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3 万辆。2022 年,北京市汽车产业规模以上企业188 家,汽车产量92.6 万辆。北京市汽车产业形成顺义区、经开区、昌平区、房山区的多点布局、集聚发展态势,整体产业发展处于全国前列。

2022 年,天津市汽车产量为60.3 万辆,共有汽车工业企业1,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400 余家,拥有生产资质的汽车、摩托车、专用汽车生产企业68 家。2022 年,天津市汽车产业营业收入2,385 亿元,利润136.8 亿元。

(二)京津冀地区优势产品多。河北省汽车工业产品涵盖汽车面板钢、汽车模具、发动机、轮毂、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动力电池等,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产业链比较完善。SUV、皮卡、铝合金轮毂等产品优势地位明显,长城汽车、中信戴卡等企业产品达到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其中,长城汽车柠檬混动DHT 连续四年荣获“世界十佳变速器”大奖;中信戴卡是全球最大的铝车轮及铝制底盘零部件供应商,铝车轮产销量连续14 年全球第一;长征汽车上市发布了全省第一辆换电式纯电动重卡和第一辆氢燃料电池重卡,标志着河北省已具备新能源重卡整车量产能力。

北京汽车产业主要由北汽集团构成,北汽集团连续11 年入围世界500 强,2022 年产销分别实现144.6 万辆和145.3 万辆,其中北京奔驰2021 年电动化转型取得新进展,电动产品矩阵初具规模。北京现代2022 年汽车销量24.5 万辆。北汽福田2022 年汽车销量46 万辆,市占率14%,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2.2 万辆,同比增长155%。

天津市汽车产业以一汽丰田、一汽大众和长城哈弗3 家企业为主导,其中一汽丰田生产车型包括奕泽、奕泽双擎、亚洲狮及卡罗拉等14款车型;一汽大众天津工厂是一汽大众第五个生产基地,采用了德国大众集团最完善的工厂建设标准和最合理的完美工厂建设原则,是一座智慧工厂,主要生产探岳和奥迪Q3;长城汽车天津哈弗分公司主导产品哈弗H6、M6、F7、F7X 等车型。

(三)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初显成效。在京津冀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廊坊市依托其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形成了配套京津冀整车企业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规上零部件企业近百家。沧州市吸引落地一批包含摩比斯、岱摩斯在内的零部件企业,渤海新区汽车产业园是全国最大的罐式运输车生产基地。唐山市汇聚了爱信齿轮、爱信佳工、爱信汽车等优势零部件企业,主要作为天津丰田汽车供应商。长城汽车天津哈弗分公司是长城汽车在保定之外投资的第一个整车生产基地。北汽福田将京厂区生产线迁至宣化。2022 年,北汽集团所属北汽福田雷萨(唐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在曹妃甸新区投产,主要生产氢燃料商用车、换电模式重卡产品等新能源商用车。近年来,京津冀三地不断加强汽车产业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初显成效。

二、京津冀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一)京津冀地区汽车产业逐步收缩,体量波动下降。分析2016~2021 年京津冀三地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从营业收入和利润额趋势可以看到,北京市营业收入逐年降低,从2016 年的近5,000 亿元下降到2021 年不到4,000 亿元,5 年减少19.5%;利润额几乎与营业收入趋势同步,从2016 年的380.1 亿元下降到2021 年的277.6 亿元。天津市汽车产业营收表现出先降后升再降的波动发展趋势,2021 年为2,273.7亿元,比2016 年的2,342.8 亿元降低2.9%。河北在营收方面较为亮眼,特别是2019~2021 年增速较快,两年增长29.7%,但从利润额来看,河北2016~2018 年虽然营业收入高出天津较多,但利润额几乎与天津持平,而2019~2021 年河北营业收入高于天津市且差值逐年拉大,但利润额河北却低于天津市且差值逐年拉大。

从汽车行业从业人数看,河北省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2017 年从业人数达到21.2 万人,之后人数逐年下降,到2021 年减少至16.4万人,考虑到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不降反增,特别是2019~2021 年增速高达29.7%,分析原因是河北省汽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北京市汽车行业从业人数呈单边下降趋势,从2016 年15.2 万人逐年将至2021 年的8.6 万人,基本与行业营业收入趋势一致,说明北京市汽车行业逐年收缩。天津市从业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16 年的13.7万人下降到2021 年的10.4 万人。虽然天津、北京从业人数都在下降,但北京下降幅度更大,致使天津市由2016 年从业人数少于北京,到2019 年从业人数超越北京,并且从2019 年起连续三年天津市人数均多于北京市。

从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量来看,北京市整车产量在京津冀三地中始终最多,但自2016 年开始逐年减少,从2016 年的260.4 万辆下降到2021 年的135.5 万辆,5 年降低48%,同时新能源汽车产量也逐年降低,从2016 年的5.46 万辆降低到2021 年的1.54 万辆,累计降幅达71.8%。天津市汽车产量表现出先升后降趋势,产量从2016 年的53.3万辆逐年增长到2019 年的104.2 万辆,之后逐年降低,2021 年降低到74 万辆。天津市新能源汽车发展较晚,从2018 年开始生产新能源汽车,当年产量200 辆左右,此后逐年增加产量,2021 年达到2.58 万辆,当年产量超越北京位居京津冀三地第二。河北省汽车产量2016~2021年处于三地第二位置,发展趋势上表现出先降后升,从2016 年的129万辆逐年降至2020 年的97.5 万辆,2021 年回升至110 万辆。值得注意的是河北新能源汽车产量表现亮眼,从2016 年的产量3,600 辆开始逐年攀升,直至2021 年达到7.26 万辆,五年增长19 倍。

(二)京津冀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初显成效,但协同潜力有待挖掘。近年来,京津冀三地坚决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加快调整区域经济结构,落地一批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项目。

1、整车产业协同平稳发展。长城汽车于2008 年在天津投资建设长城汽车天津分公司,主要涵盖整车生产、关键零部件制造、海外物流等项目,整车产能50 万辆/年,主要生产哈弗H6、魏派、欧拉等多款畅销车型,2021 年实现产量19 万辆。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以来落户河北最高质量、最大体量的产业协同项目。

2、汽车零部件协同发展黏性增强。廊坊、沧州两市依托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近年来加强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形成了配套京津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协同集群。其中,廊坊莱尼线束公司,年为北京奔驰公司加工线束50 万台套,延锋安道拓(廊坊)座椅有限公司是北京奔驰汽车整车唯一座椅供应商,海纳川海拉(三河)车灯公司主要配套北汽新能源、北汽越野车、福田戴姆勒、北京奔驰、长城汽车等。沧州市吸引了一批配套北京市整车企业的零部件企业,同时也发展壮大了一批包括天津矢崎汽车配件、长春旭阳佛吉亚毯业等在内的配套天津一汽的零部件企业。

3、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后劲较足。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趋势,京津冀三地也加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的区域合作。智能驾驶方面,毫末智行是一家致力于自动驾驶的人工智能技术公司,目前已有超过十款长城各品牌车型搭载毫末HPilot 产品量产落地。燃料电池方面,2021 年8 月国家五部委批复了以北京为牵头城市的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该城市群由北京市六个区、天津滨海新区、河北省保定和唐山市、山东省滨州和淄博市等共12 个城市(区)组成。

三、京津冀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京津冀汽车产业在跨区域间的产业链构建、高端要素的流动和跨区域市场一体化方面还存在短板。为加快京津冀地区构建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新生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能级提升,提出如下发展建议:

(一)加强政府间沟通,建立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一是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建议京津冀三地优化定期会商机制,结合三地产业发展现状,制定京津冀区域汽车产业协同发展规划,印发鼓励区域协同发展政策,引导汽车产业发展。二是优化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建议京津冀科技部门牵头,设立专项基金,针对汽车产业发展瓶颈问题,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激发区域创新活力,加大北京创新成果在津冀等地落地。三是深化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由京津冀工信(经信)部门牵头,组建汽车产业发展协商促进组织,搭建三地企业沟通交流平台,不定期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产需对接活动,增强区域内汽车产业黏性。

(二)优化产业布局,创建京津冀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新生态。京津冀三地要立足各地产业实际和发展定位,错位发展汽车产业链各环节。其中,北京市依托其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优势,重点布局汽车领域“高、精、特、新”等高科技产业,同时壮大北汽集团、理想汽车等总部集团。天津市重点围绕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以及长城汽车天津基地等整车企业扩产增效,加快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研发投产适应市场需求的新能源车型。河北省要发挥产业基础好、地缘辽阔、要素资源成本低等优势,一方面加快构建以长城汽车、吉利(张家口)等为代表的整车产业园区,完善园区内零部件配套体系;另一方面要发挥廊坊、沧州等地毗邻京津区位优势,强化与京津整车企业对接,承接配套零部件任务,壮大汽车零部件产业。

(三)搭建跨区域汽车产业平台,汇聚多方资源助力区域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建议京津冀三地政府部门牵头,汇聚高校、科研院所、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基础设施企业、后市场服务商、金融机构等多方资源建立跨区域产业联盟,搭建产业链上下游对接沟通联系平台,瞄准京津冀地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实现政策引导、市场对接、技术攻关、产业发展四者深度融合,加速构建政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借力北京优势高校和科研资源,建立面向京津冀三地汽车产业链的创新服务平台。组织京津冀跨区域汽车产业发展论坛,邀请国内外专家、政府部门、业界大咖共同探讨汽车产业区域协同发展路径和方向。三地政府部门组织开展京津冀区域汽车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组团入企调研活动,强化区域间产业链深化了解。

(四)招商引资与转型升级并重,加快京津冀地区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汽车转型。一方面三地政府要加大“双招双引”力度,树立“项目为王”的思想,制定产业链招商图谱、区域招商地图和区域招商指导目录,针对目标企业实施对接拜访和靶向式跟进洽谈。开展中介招商、资本招商、大数据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小团组招商等方式,引入新能源汽车整车、零部件企业、服务企业等落地京津冀。另一方面鼓励现有传统汽车企业转型,鼓励企业产线数字化改造,培育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提升整车柔性化生产水平,积极研发新能源车型,着力攻关纯电动汽车底盘一体化设计、模块化动力电池、多能源动力系统集成技术,推动产品的新能源转型。

猜你喜欢

汽车产业整车京津冀
基于六自由度解耦分析的整车悬置设计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整车低频加速噪声研究及改进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共享新能源汽车产业盛宴
HFF6127G03EV纯电动客车整车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