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安装技术研究
2024-05-01王建富
王建富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重庆 400000)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交通需求的日益增长,市政轨道交通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方式,其安全、高效、便捷的运行对城市居民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市政轨道交通系统中,机电安装技术作为支撑整个系统运行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轨道交通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本文将深入研究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安装技术,关注其关键组成部分,以期为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创新的技术支持。
1 机电安装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关键作用
1.1 安全性和稳定性的保障
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列车的自动控制系统是机电安装技术的核心之一。通过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轨道交通系统能够实现高度的自动化运行,确保列车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准确、安全地执行各项操作。机电安装技术还涵盖了轨道交通的信号系统和通信技术,确保列车之间、列车与控制中心之间的及时而准确的信息交流,提升整个系统的响应速度,从而保障了轨道交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2 能源供应系统的高效运行
机电安装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还负责能源供应系统的设计和维护。这包括电力供应技术、能量回收与储存等方面。通过高效的电力供应系统,轨道交通能够确保列车的正常运行,同时通过能量回收技术,将列车制动时产生的能量进行回收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系统运行的整体能耗,实现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运营。
1.3 站台层设备的安全监测与控制
机电安装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还涉及站台层设备的安全监测与控制。这包括门禁系统、紧急停车装置等。通过先进的监测技术,确保站台上的乘客安全上下车,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紧急停车装置则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停止列车,保障乘客和列车的安全。
1.4 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推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电安装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还推动了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发展。例如,自动售票系统、智能监控系统等的引入,提升了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智能化的维护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预测潜在故障,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维护效率。
1.5 舒适性与便利性的提升
机电安装技术的进步也直接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舒适性和便利性。例如,先进的车辆空调系统、列车内部信息显示系统等,提升了乘客的出行体验。自动门禁系统、无人售票系统等,为乘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乘车服务。
2 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安装的关键组成部分
2.1 列车牵引与制动系统
市政轨道交通的机电安装中,列车牵引与制动系统是关键技术之一。这一技术的高效运作直接影响着轨道交通系统的性能、能耗以及乘客的舒适度与安全性。列车牵引系统是指用于提供列车牵引力的装置。现代市政轨道交通系统主要采用电力牵引技术。电力牵引系统通过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列车运行。其中,交流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是两种常见的电动机类型。交流电动机在能源利用和运行效率方面具有优势,而直流电动机则在调速和制动方面更灵活。关键技术包括电机设计、电力电子器件和控制算法,以确保列车在不同运行条件下能够平稳、高效地牵引。列车制动系统是确保列车安全停车和减速的关键技术。市政轨道交通系统主要采用电制动和空气制动相结合的方式。电制动通过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实现制动;而空气制动则通过控制气压变化,调整制动力。制动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列车的质量、速度以及停车距离等因素。先进的列车制动系统还包括再生制动技术,即在制动时将部分能量回馈到供电系统,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2.2 信号系统
在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安装中,信号系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直接关系着列车的安全运行,还在整个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信号系统是一套旨在确保列车运行安全、有序的系统。其主要作用包括列车之间的安全距离控制、车辆调度、列车位置监测、列车进站与离站的协调等。通过灯光、标志、显示屏等装置,信号系统向驾驶员、乘务员和乘客传递各种信息,协调车辆间的运行关系,最大程度地保障了整个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ATP 系统是信号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通过监测列车的位置、速度等信息,实时计算出安全的运行速度和距离,并发出相应的指令。它能够自动控制列车的运行,确保列车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安全距离。采用先进的定位系统,如卫星定位、轨道电路等,以实现对列车位置的精准监测。这对于确保列车运行在规定的轨道区域内,防止发生碰撞和其他安全事故至关重要。信号系统依赖高效可靠的通信技术,实现列车与控制中心之间、列车之间的及时信息交流。先进的通信技术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从而增加整个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2.3 列车控制与监测系统
列车控制系统是确保列车正常运行、安全驾驶的核心。其主要功能包括列车的启动、制动、速度调整以及停车等操作。先进的列车控制系统采用电子控制单元(ECU)和先进的控制算法,通过对列车电机、制动器等关键部件进行精确控制,确保列车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够平稳运行。此外,控制系统还包括对能量回收系统的协同控制,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列车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列车的各项参数,包括速度、位置、车厢温度等。监测系统不仅可以提供运行状态的实时数据,还能够在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报警,确保运行安全。现代列车监测系统还包括诊断功能,通过对列车各个部件的健康状态进行实时分析,可以预测潜在故障,提前进行维护,降低故障率,提高运行可靠性。ATO 系统是列车控制与监测系统中的重要创新。它通过先进的控制算法,实现列车的自主运行和自动驾驶。ATO 系统可以通过计算列车运行速度、距离等参数,自动控制列车的加速、减速和停车,实现高度智能化的运行。这不仅提高了运行的精准度,也降低了人为操作的风险。列车控制与监测系统还包括与调度中心的通信系统。这种通信系统能够及时传递列车运行的实时数据,同时接收调度中心的指令,实现对列车运行的全程调度。通过先进的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列车之间的协同运行,提高整个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2.4 轨道电源系统
轨道电源系统是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安装的一个关键技术,直接关系到列车的动力供应和整个轨道交通系统的稳定运行。这一系统主要包括供电设备、电力分配系统以及与列车之间的电力传输系统。供电设备是轨道电源系统的基础。常见的供电方式包括架空电缆、第三轨和集电弓。架空电缆通过高架结构悬挂在轨道上方,为列车提供电力。第三轨则沿轨道一侧布置,通过与列车接触,传输电能。集电弓则是安装在列车车顶,通过接触架空电缆或第三轨来获取电力。供电设备的选择影响着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运行成本。电力分配系统负责将从供电设备获取的电能分配到各个列车,以及站台和轨道上的其他设备。这一系统需要考虑不同列车之间的电力需求差异、站台设备的用电情况,确保电能合理分配,以满足整个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需求。电力传输系统是将供电设备产生的电能传输到列车的关键环节。在架空电缆和第三轨供电方式中,电力传输通过与列车车顶的集电弓或接触网实现。这一系统需要确保高效、稳定的电能传输,以保障列车的正常运行。
3 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安装技术要点
3.1 电力系统安装技术
电力系统作为地铁机电工程的核心,其安装涉及关键的设备,如变电器、变配电设备、高低压线缆和照明设备。在电力系统安装过程中,需特别关注以下技术要点。电缆绑扎与接线:在动力照明专业车站的安装中,配电箱和柜的电缆绑扎至关重要。应按照预定的顺序仔细绑扎,确保电缆稳固,不得交叉。接线时,要保持垂直进线,确保端子之间适当距离,并进行标识。配电箱和柜内的接地:接地线的压接是安装中的重要环节。明确的排列位置、接线端数量的检查以及导线的紧固衔接都是确保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关键步骤。电线钢管的安装:安装电线钢管时要确保开孔整齐,禁止长孔。金属钢管之间及管与箱之间需要跨越地线,确保电流的顺畅传导。配电柜基础型钢的安装:选用适当的材料,确保基础型钢的水平度和垂直度满足相关要求,并进行有效的防腐处理以延长使用寿命。
3.2 给排水及消防设备安装技术
给排水及消防设备的安装是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尤其在复杂的市政轨道机电安装中。以下是该方面的关键技术要点。预埋和预留:提前制定管道施工线路图,确保穿墙管和穿梁管的位置准确。这是给排水及消防设备安装的首要步骤。强度和密封性试验:在正式安装阀门、波纹补偿器等部件前,进行强度和密封性试验,确保试验抽查数量符合规范,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支架的布设:沟槽内连接管道支架时,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在关键部位布设支架,确保支吊架与接头的净间距在150 ~300mm。消防管道支架的安装:在区间消防管道支架的安装中,位置和标高应按照安装图进行布置。胀栓打孔深度、使用专用工具实施,确保胀栓完全胀开。
3.3 通风空调设备安装技术
通风空调设备的安装对于整个轨道机电工程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以下是该方面的具体技术要点。风管及配件的制作工艺:在风管及配件的制作工艺中,进行物资验收检查,确保材料各项指标符合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需对每批次的风管进行检查,以确保达到标准要求。空调机组的安装:空调机组就位并未配风管之前,应将机组接口进行临时封闭处理,避免外部杂物进入。机组内不得存放各类管件和仪表,同时需要进行成品保护工作。空调水管道的焊接工艺:空调水管道的安装要求采用焊接方式,确保焊口符合国家规范。管道对接焊缝与支、吊架的距离建议超过50mm,以提高稳定性。绝热保温处理:在空调水管道绝热保温处理中,材料需符合设计规范,施工前进行检测确保达到标准。外包铝板保护壳的施工要求与绝热层的贴合,严禁产生强行接口和脱壳现象。
4 结语
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安装技术的研究旨在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向更为智能、高效、绿色的方向发展。通过深入理解和不断创新列车牵引与制动系统、信号系统、列车控制与监测系统、轨道电源系统以及站场设备的电气与机械装置等关键技术,能够更好地应对城市交通的挑战,提升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从业者、研究者以及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共同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