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神话传说类课文教学实施的有效路径
2024-04-30王洪刚江苏省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
王洪刚 江苏省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软实力,为社会文化发展提供了正确的精神指引。而基础教育领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以语文学科教学为切入点,让传统文化在每个学生的心里落地发芽。神话传说类课文是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的神话故事
神话是上古时期人们的一种集体口述创作。神话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创世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
创世神话是人类通过自己的想象与幻想对大自然、宇宙所作的解释和描述。这种神话故事在每个国家都有,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之间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在人类的起源方面,中国的女娲造人、希伯来人的起源神话以及古代希腊的起源神话等,他们都相信,人是用泥巴创造的。区别则是创造人类的,神灵各有不同。
自然神话用来解释自然界中产生的种种现象。《女娲补天》《仙山的传说》《精卫填海》《大熊星和小熊星》《蜘蛛和蜘蛛网》《爱歌》《太阳和月亮为什么住在天空》这些都是关于宇宙的,对宇宙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如太阳、月亮、山川、河流、树木、风雨、雷电、虫鱼、飞禽走兽,甚至是声音,都有很好的解释。
英雄神话的出现时间较前两种要晚一些,它表现的是人们对自然的反抗,也可以说是人们对某些劳动实践的总结和总结。在这个时候,原始人对大自然的极度恐惧已经消失了,他们有了一种信仰,他们开始把自己部落中有发明和创造才能的人,进行夸张和想象,把他们描绘成有超人能力的英雄。如中国古代有神农、黄帝、尧、舜、禹、后羿等都有相应的神话故事。
纵观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故事,共有五篇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一篇外国神话故事。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为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二年级下册《羿射九日》,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外国神话故事为四上《普罗米修斯》。横观这些故事,首先,多以非凡且积极的正面角色出现,具有鲜明的形象和非凡的神力——后羿拉弓射日、盘古开天、精卫衔石、普罗米修斯盗火。其次,这些神话的题材都很宏大,也很有启发性,它们所蕴涵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主要表现为勇于拼搏的精神和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最后,这些故事的语言很简洁,很容易被孩子们理解。总的来说,这些神话故事,具有很好的育人效果,对强化思想道德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升核心语文素养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神话传说类课文教学实施路径
根据泰勒的“目标模式”原理,笔者对部编版教材中神话故事的教学进行了研究,提出如下教学实施路径: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价。
(一)确立合适的教育目的
小学语文神话传说类课文的教学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教学目标。一是教学目标应与学生的特点相一致;二是要在课程目标中体现语文要素。
1.与学生的特点相一致
在教育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立或构建神话与学生的关系。由于小学生具有较强的记忆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根据他们的身体、心理、认知发展水平,有目的、有系统地开展教育活动。教师要正确认识神话故事,在神话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差异性发展需要,从而创造出神话故事的教学目标,并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地开展神话故事教学。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在读神话故事时,会有一种新奇的感受,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可以以此为出发点,指导学生寻找神话故事中的神奇之处,并对其进行简单的解释。
2.体现语文要素
在制定神话故事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神话故事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各方面的特点。第一,要指导学生掌握神话的语言特征,领会故事的叙事构造,提取故事的情节,掌握故事的创作特色。第二,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引导他们在神话中展开想象,对神话的主要内容进行理解,对神话中的角色进行推理,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第三,通过对神话中的形象、情节、故事中所蕴含的意境、美感、创意等方面的发展,进行审美创新。第四,通过对“神话”的解读,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与此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也对小学各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例如,要求小学中年级的同学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新课标的指导作用,并以此作为新课标的设计基础,确立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以《盘古开天地》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能力设计任务单。起因:宇宙混沌一片;经过:盘古先是开天辟地,然后顶天立地,倒下后,身体化作万物;结果:世界形成。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归纳总结,体现语文要素。
(二)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
1.以语文为重点
神话中充满了奇思妙想,“化身万物”“炼石补天”“衔石填海”都是人们不断地探寻大自然,寻求更好的生活的表现。神话中的语言、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思想内涵,都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在学习过程中,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有目的地把教学内容放在第一位,让学生逐步体会到神话的独特韵味。神话的语言具有鲜明的表现力和生动性,在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对关键的字、词、句进行研究,引导他们在听、说、读、写、议等语文活动中了解神话的语言特色,从而把握神话的文体特色,了解其表达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课程阶段进行适当的指导,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体见表1:
表1
2.对神话的扩充
部编版教材中有五个中国神话和一个外国神话,篇幅和数量都是有限的,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神话故事进行有选择的扩充。中国神话中,有嫦娥奔月、愚公移山、仓颉造字、神农尝百草等,都是小学生可以阅读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外拓展阅读中适当增加一些。对于小学生而言,神话故事可以让他们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师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去发现教科书之外的神话故事,只有如此,学生的学习才会有更多的乐趣,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另外,教师还可以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希腊神话等国外神话作品,通过对比认识中西方神话语言的异同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差异。
(三)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正确掌握神话故事的文本特征,根据班情和学情等可感知因素,采取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对神话的认识与理解。
1.以学生的成长为目标
神话故事以其人物的英雄形象和奇幻神力,引起学生的兴趣。神话课文的教学与其他类型的课文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与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小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时期,教师要有意识地采用自主、合作阅读以及对课本插图的观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强他们对神话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掌握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多用想象法和拓展法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利用情境创设和角色扮演等方法指导学生在实践中领略神话场景,从而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小学生较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随机应变,创造适宜的情境,运用趣味化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科书里的神话,大多与人或者自然相关,教师要积极地在教科书和孩子的生活间架起一座桥,让学生在书里找到自己与自然的联系。可以引导学生将神话故事中的情境与实际的生活情境相融合,让学生思考神话中的情境与实际生活的异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使学生能够与传说中的角色有更多的联系,更好地认识到这些传说中的宝贵精神。
(四)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
对神话文本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神话文本的理解,而且对教师的教学成效也起到了一定的检验作用。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状况,对其进行教学评价时,应从教学评价的方法与主体两个层面进行评价。
1.多种评价方法
在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知识掌握情况时,教师应该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一方面,教师应该从多方位、多维度展开评价,不仅要将学生对神话故事文本的整体学习情况放在心上,还要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把握水平放在心上。此外,在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时,还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评价,以达到不同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更多地运用激励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同时,教师还应该将学生对神话故事相关知识的建构过程放在心上,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完善,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启发学生展开更深入的思考和学习。
2.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育评价的对象不能一成不变,也不能仅限于教师一人,而是要向“多元”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反思,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教学评价。一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提高自己教学评价水平的同时,还应该适时地给予学生评课的机会,并鼓励他们进行自我评课,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认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二是要强化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将家长的督导和评估功能有效地利用起来,健全家校之间的交流和协作体系。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时期,在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各年级学生的学情,依据他们的爱好和薄弱环节,合理准确地把握小学语文中神话故事的教育内涵,并结合新课标的具体规定,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中华优良传统文化通过神话的形式进行传承与弘扬,使其更好地实现其教育职能,更好地推动儿童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