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藏药“蒂达”的现状
2024-04-30桑杰益西次仁曲珍顿珠
桑杰益西 次仁曲珍 顿珠
【摘 要】 蒂达是常用藏药,极具临床应用价值,但蒂达在藏药中是多种药材的统称,在常用方剂中用药频次高。文章介绍历代本草、医集中关于蒂达的记载情况,为其临床应用做一定参考。
【关键词】 藏药;蒂达;临床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編号】1007-8517(2024)05-0061-05
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4.05.zgmzmjyyzz202405012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Zang Medicine “Tida”
Sanjayyesi Tseringchudron Dundruk*
Abstract:Tida is a commonly used Zang medicine with great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but Tida is a collective name for a variety of medicinal materials in Zang medicine,and it is used frequently in commonly used prescription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records of Tida in the past dynasties of Materia Medica and medical collections,and provides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Zang Medicine;Dida;Clinical Application;Value
蒂达在藏医药领域中入药广泛,种类多,资源丰富。藏药材蒂达是众多藏药方剂中最常用的,也是解黄胆病不可缺的一类药材。在藏区现阶段常用的33个方剂里均使用蒂达,详见表1。但由于蒂达种类繁多,没有统一标准,受所处环境影响,各地区在方剂中使用的蒂达品种不一。本文通过查阅古籍文献,简要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藏药蒂达的种类、来源与性状
“蒂达”为常用藏药材之一,在《月王药诊》《四部医典详解》《晶珠本草》《晶镜本草》等医籍中均有记载。具有清肝利胆,利尿,续筋骨,止血等功效,临床应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病毒性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血病和流行性感冒等。
藏药“蒂达”是藏药中的利胆药王,且为最常用的一种药材,为藏语的汉语谐音,“蒂达”为梵语在藏语中称为“咔哇”,意为苦,藏药“蒂达”是湿生草类药物(汤药,藏语为),以叶、花、果实为入药部分。
蒂达始载于《度母本草》,记载为獐牙菜,分为两种,一种为金獐牙菜,一种为银獐牙菜。“银獐牙菜花白色,叶片茎秆皆很长,其味苦而其性糙,治疗一切疮和伤。金獐牙菜似白芥,叶片茎秆花皆黄,其味甚苦苦之最,自身功效治培根,单汤即治培根病。獐牙菜岩精红花、牛黄白糖马兜铃,配伍内服清肝热,饮食宜进轻糙食,起居行为宜悠闲,称心如意友相伴,话不多说凉处息,白黄紫黑培根症,全都治疗赛甘露,称都孜阿美达如。此药功效难尽述”[1]。《四续注释诃子美串》中记载蒂达意为苦,是从味觉感受为苦从而的得到的名字[2]。藏药图鉴《晶镜本草》中记载从蒂达的外色特点和味觉方面讲他的别名为金衣、味苦[3]。
2 蒂达的种类及基源复杂的原因
在藏药中蒂达为一类藏药的统称,其主要分为三类,即印度獐芽菜(迦蒂,藏语音)、尼泊尔獐芽菜(柏蒂,藏语音)、西藏獐芽菜(部蒂,藏语音)三种。西藏獐芽菜又分为虎耳草(松蒂,藏语音)、金虎耳草(塞蒂,藏语音)、银虎耳草(俄蒂,藏语音)、铜虎耳草(桑蒂,藏语音)、铁虎耳草(机合蒂,藏语音)、圆叶虎耳草(苟尔蒂,藏语音)。从各文献中记载来看,其基源植物涉及到龙胆科獐芽菜属Swertia、花锚属Halenia、喉毛花属Comastoma、扁蕾属Gentianopsis、肋柱花属Lomatogonium、虎耳草科虎耳草属Saxifraga、及唇形科、石竹科等近70余种植物。在同一个名称下,多属的种类交叉,基源复杂。但在《晶镜本草》中记载了“蒂达”药物和名字的来源仅限于印度獐牙菜。但成书时在西藏境内很难找到印度獐牙菜。与之种类、功效相适应的藏药材在西藏各地繁衍生息,藏医祖师用印度獐芽菜的可替代药制成各种名目的药并进行分类使用。于是,前人根据来源地或产地,将獐芽菜分为印度獐芽菜、尼泊尔獐芽菜、藏獐芽菜等很多种类[3]。在《药物识别甘露灯》《金巴四部医典注释》均中记载獐芽菜从来源地或产地分为印度獐芽菜、尼泊尔獐芽菜、藏獐芽菜三种,从花色分为金虎耳草、银虎耳草、铜虎耳草、铁虎耳草四种,从种类分为獐芽菜和莲座虎耳草两种[11-12]。可见,当时獐芽菜是一类药物的统称,并不仅指一种药材。蒂达有好几种基源不同的药材,推测是前人发现从印度买过来的獐芽菜最为有效,但由于古时交通不便,从印度采购难度较大,医者就结合实际情况,从当地采集与印度獐芽菜功效相近、形态相似的药材使用,因此导致蒂达基源复杂。“蒂达”药用品种混淆可能是由于其多种来源和形态相似性造成的,查阅《中国植物志》检索表,发现獐牙菜属植物多达几十种,而且形态非常相似,根据形态难以分辨。从藏药药性和药用植物亲缘学角度等分析,藏医体系将龙胆科獐牙菜属、花锚属、龙胆属、肋柱花属、扁蕾属和虎耳草科虎耳草属,以及十字花科糖芥属等一些植物统归为“蒂达”,是有一定科学性的[13]。
3 浅析蒂达的应用价值
蒂达的应用广泛,《四部医典》中记载獐芽菜功效是治疗各种胆囊炎(赤巴的各种热病)[4]。蒂达主要应用于重度胆囊炎、长期发热老化现象等,还有胆囊炎热引起的瘟疫、眼疾、头痛、疮伤及各种内科病,尤其是肝胆病引起的疾病,都是必不可少的。刘莹等[14]写道“蒂达”是藏药中治疗热症、肝胆病及血液病的常用药物,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蒂达”具有清热利胆、强心、舒肝健胃、解毒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扁桃体炎、肺炎、流感等疾病。现代药理学研究与古籍文献记载的药材功效基本上有共通之处。
3.1 古籍文献记载 药物的价值表现主要有学术价值、临床价值两种,在此表明学术应用价值,分析古籍文献里蒂达的使用情况后,在《四部医典》中用于不同疾病蒂达作为主药的方剂有30种,辅药有180种[4]。《十万拳和秘诀黑卷》中记载主药方剂6种,辅药方剂16种[15]。《月王药诊》中记载主要方剂17,辅药方剂30种[16]。《医学利乐新目》中记载主药方剂19种,辅药方剂36种[17]。《月光》中记载主药方剂8种,辅药方剂11种[18]。《秘诀宝源》中记载主药方剂21种,辅药方剂107种[10]。《藏中医术精选》中记载主药方剂3种,辅药方剂16种[19]。《藏药实践明论》中记载主药方剂3种,辅药方剂13种[20]。《秘诀宝库及钥匙》中记载主药方剂18种,辅药方剂53种[21]。《藏多医学札记》中记载主药方剂6种,辅药方剂29种[22]。《医学利乐宝库》中记载主药方剂25种,辅药方剂82种[23]。《医学所需偕惧》中记载主药方剂9种,辅药方剂14种[24]。如图1所示。由此看出,蒂达在藏药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但由于蒂达总名称下包含多种药材,这种情况极易造成药材名称及处方给药混乱,因此在诸多方剂中具体使用哪种蒂达还没有确切的标准且存在疑点,以致于影响发挥药物的作用。
在《四部醫典》中使用的藏茵陈并没明确的指出用哪个藏茵陈而用“蒂达”的统称来概括,因此在各四部医典注释里使用的藏茵陈不一,在《蓝琉璃》里记载了“蒂达”在方剂里使用印度獐芽菜[25]。在《金巴四部医典注释》中记载了獐芽菜从来源分为印度獐芽菜、尼泊尔獐芽菜、藏獐芽菜三种,从花色分为金虎耳草、银虎耳草、铜虎耳草、铁虎耳草四种,从种类分为獐芽菜和莲座虎耳草两种[12],此书中藏茵陈为莲座虎耳草。在《祖先口述》中记载方剂中的“蒂达”用莲座虎耳草[26]。在《林曼巴四部医典注释》中记载了“蒂达”中印度獐芽菜最好,其余较次之[27]。从蒂达的分类来看,三种蒂达分别是印度獐芽菜、尼泊尔獐芽菜、藏獐芽菜,但方剂里使用的三种蒂达在各古籍文献和现阶段临床应用存在一定差异。在《祖先口述》中记载方剂中的三种蒂达可以使用印度獐芽菜、尼泊尔獐芽菜、藏獐芽菜,功效相同的也可以使用莲座虎耳草、铜虎耳草、铁虎耳草[26]。在《金巴四部医典注释》中记载金巴大师在实践中使用莲座虎耳草、铜虎耳草、铁虎耳草[12]。在《蓝琉璃》中记载三种蒂达是使用印度獐芽菜、铜虎耳草、铁虎耳草[25]。由于在古籍文献中记载不同,因此在现阶段临床使用中存在各地区的使用蒂达不一的情况。
3.2 现阶段临床中使用的蒂达 通过市场调查,发现临床上使用蒂达的方剂有35种主要药物,现阶段在蒂达的使用上各制剂室和药厂使用的蒂达不一,如图2A所示。有的药厂以印度獐芽菜、莲座獐芽菜为主要原料,需1斤药材以1/2或2/3印度獐芽菜和1/3莲座虎耳草配合使用(如图2B和图2C所示)。《林曼巴四部医典注释》里记载了在方剂里常用的三种蒂达为印度獐芽菜、篦齿虎耳草和椭圆叶花锚[27]。在《四部医典》记载了獐芽菜,功效医治各种热病。篦齿虎耳草功效是清肝热、清胆热[4]。虽都能治疗胆热疾病,但药效是有区别的。如图3所示。
4 讨论
4.1 蒂达基源及名称 钟国跃[28]研究得到“蒂达”特别是“西藏蒂达”基原极为复杂、同属植物在不同地区同等入药、且涉及的物种几乎均为藏区和内蒙地区特有的物种,这种状况显然与藏、蒙医学以“师带徒”为主的教育传承形式有关,藏民生活的区域广阔,而药用资源物种分布的区域性差异明显,游牧生产中迁徙频繁,不得不就地利用药物资源,这样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密切影响了藏医的发展,也是导致现行药材标准收载的“蒂达”类药材均缺乏和难以制定质量控制标准的关键制约因素。由于藏药蒂达在总名称下包括多种药材,因此这种情况极易造成药材名称及基源混乱。蒂达在藏药里作为好几种药材的统称,其分为迦帝、哇蒂、部蒂三种,后者又分为松蒂、塞蒂、俄蒂、桑蒂、机合蒂、苟尔蒂六种,因此存在药材名称混乱的情况,由于藏医药文化包容性强,前人通过不断吸取、融合行医经验,逐渐积累下来。藏药蒂达这一名称由梵语演变而来,藏语称卡哇(意为味苦),首先在藏区使用的蒂达为印度獐芽菜,印度獐芽菜味特苦且生长环境的影响,对各种炎症及热症特别有效,从印度传入后藏医也将其应用于各类热症。而后在尼泊尔地区也发现了与印度獐芽菜形态极为相似且味苦的一类药材,也同样具备治疗热症的功效,因此将从尼泊尔输运过来的獐芽菜称为尼泊尔獐芽菜。后期大部分藏区与印度和尼泊尔的相隔较远、交通不便,古代的藏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当地寻找并使用了与印度獐芽菜的形类似且味相同的桑蒂、机合蒂及苟合蒂,与印度獐芽菜性味相同的松蒂、俄蒂和塞蒂。这些名称也充分体现了藏药材基源的分类特点。
4.2 藏药蒂达在方剂中使用情况
4.2.1 单个蒂达的使用情况 方剂中使用的蒂达情况存在具体药物不明确的情况。首选当是印度獐芽菜,但不同基源植物的特性有一些差异,实际使用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体质、时节等因素。不同基源植物对应的年龄、体质、季节等情况整理见表2。
《四部医典》注释中记载现阶段使用的藏茵陈中印度獐芽菜和莲座虎耳草最为多见。现阶段在藏药方剂中实际用哪个没有明确的标准,因此在临床应用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结合患者的体能性质、季节等选用哪种药材,但在各特殊情况下除外,如在《四部医典》中明确写出配方里用莲座虎耳草和其他古籍文献里记载的泻下配方使用印度獐芽菜、清肝配方用莲座虎耳草以及对外伤配方用抱茎獐芽菜和长角糖芥,所以其他如无特殊用途,就该因人而异地选药。临床实践结果得知如果不按个人体质及其他因素而使用,一味地长期使用印度獐芽菜会因其药材的寒而糙导致患者的身体承受有限,尤其对老幼患者非常不友好,对患者的消化系统有很大的副作用。同样,一味使用莲座虎耳草又会对热症严重的患者有效性较差。因此在使用蒂达时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才能治标且治本。
4.2.2 浅析方剂中使用的三种蒂达 在《四部医典》中未明确指出配方里具体用哪三种,但根据后续对此著作注释的学者讲解,印度獐芽菜和莲座虎耳草都是前期学者注释与现如今的临床实践相吻合。但另外一种蒂达在各注释里用尼泊尔獐芽菜和川西獐芽菜使用率较高,详见表3。因此,虽然蒂达存在不同基源药材的性质和功效有差异的情况,但无论在配方用哪一种都不矛盾,实际运用时因人、因地制宜进行选择即可。
综上所述,藏药蒂达是一类治疗肝胆疾病的常用药物总称,具有悠久的用药历史,极富藏医特色,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临床中使用“蒂达”想要快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应结合患者病情、体质、季节气候等因素,选用道地药材为佳。笔者通过查阅古籍文献,结合咨询现阶段“蒂达”的使用情况进行整理,希望后期能为临床中合理应用“蒂达”,提高疗效,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罗达尚,译.度母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5.
[2]索布龙日旦达.四续注释诃子美串[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62.
[3]嘎务多吉.晶镜本草[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164.
[4]宇妥云旦贡布.四部医典[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572.
[5]杰夏玛丹增嘉措.藏医精选心宝[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488.
[6]嘎玛阿列旦增平措.其米宝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288.
[7]索卡娘尼多吉.医学临床小册汇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122
[8]帝玛丹增平措.帝玛尔医著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149.
[9]江白旦增赤列.秘诀宝源[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145.
[10]帝斯桑杰嘉措.秘诀补遗[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45.
[11]苏卡瓦囊尼多吉.药物识别甘露灯[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240.
[12]金巴次旺.金巴四部医典注释[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144-699.
[13]文检,张艺,刘川,等.藏药“蒂达”的基原、药性及功效的考证[J].中国中药杂志,2016:607.
[14]刘莹,田成旺,张铁军.藏茵陈的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0:346.
[15]巴若秋冬.十万拳和秘诀黑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22-169.
[16]比如哉纳.月王药诊[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148-290.
[17]嘎玛阿列旦增平措.医学利乐新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24-876.
[18]卡其达瓦文嘎.月光[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1057-1890.
[19]嚓荣边旦江村.藏中医术精选[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76-111.
[20]仁青嘉措.藏药实践明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33-1088.
[21]阿旺贡秋旦加.秘诀宝库钥匙[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12-256.
[22]藏多达玛贡布.藏多医学札记[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26-567.
[23]嘎玛阿列旦增平措.医学利乐宝库[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16-354.
[24]堆子久米.医学所需偕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19-979.
[25]蒂司桑吉嘉措.蓝琉璃[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600.
[26]索卡瓦洛追加布.祖先口述[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02-540.
[27]林曼巴扎西.林曼巴四部医典注释[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99-102.
[28]钟国跃.藏药“蒂达”的名称及品种考证[J].中国中药杂志,2009:24.
[29]貢秋德烈.藏医秘诀汇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154.
(收稿日期:2023-06-01 编辑:杜玲玉珊)
基金项目:省级项目(藏茵陈用药规律及常用不同基源藏茵陈主要功效物质含量研究[BSDJS-22-12])。
作者简介:桑杰益西(1998—),女,藏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藏药学。E-mail:1761341071@qq.com
通信作者:顿珠(1965—),男,藏族,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藏药学。E-mail:xzzyxydunzh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