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待扬鞭自奋蹄
——记湖南援非水产专家苏正明

2024-04-30湖南省农业对外经济合作中心杨卿叶友其

湖南农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津巴布韦罗非鱼网箱

湖南省农业对外经济合作中心 杨卿 叶友其

在全国农业援非大军中,有一位专家援非3年撰写了20篇农业论文,写了3本厚厚的援非日记,拍了40个有价值的视频,荣获津巴布韦农业部颁发的“特殊贡献奖”及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馆的书信表扬。他就是浏阳市集里街道办事处农业农村办的高级工程师苏正明,中国援津巴布韦高级农业专家组第三期技术援助项目中唯一的湖南专家。

苏正明于1987年毕业后便一头扎进基层水产技术服务工作中。36年来,他一身泥一身水地在基层摸爬滚打,练就了一身飞禽走兽养殖防治“硬功夫”。因擅长写作,他曾被多家媒体聘为特约通讯员。他将水产养殖等枯燥的题材书写成数百篇既接地气又鲜活的报道,让诸多读者感受到了“三农”的魅力。苏正明说“鱼米之乡”缺少擅长英语的农业人才,为此他一边忙着与鱼类打交道,一边埋头啃“ABC”,这一啃便是15年。2018年,经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的选拔与推荐,他凭着扎实的功夫过五关斩六将,通过了农业农村部的笔试、面试和英语测试等,受中国政府委派赴津巴布韦,实施为期3年的援津巴布韦高级农业专家组第三期技术援助项目。

撞了南墙不回头

曾经被誉为非洲南部“面包篮子”的津巴布韦,仅1680万人口,却有700余万人挨饿。于是,苏正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为什么津巴布韦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和土地资源,却有近一半国民年年饥荒?带着这个疑问,他开启了深度调研模式。肩负援非使命的他为了融入当地人文环境,主动加入当地水产学会。他抓住每一次学术交流活动,充分运用娴熟的英语与超强的专业知识,多次在农业领域的论坛或峰会上崭露头角,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水产专家的魅力。津巴布韦80%的水产业集中在卡里巴湖。为了了解卡里巴湖的渔业情况,苏正明独自乘坐8小时大巴,到距首都500千米外的卡里巴湖调研。因当地企业保护意识强,调研显得格外棘手。苏正明调研某大型公司网箱养鱼与围栏养鱼的情况时,尽管已通过重重盘问,但最终仍被毫不客气地下“逐客令”。 吃了“闭门羹”的苏正明“撞了南墙不回头”,直接花150美元租了当地渔民的一条船,到该公司的网箱养殖区域,以游客身份与养殖工人促膝长谈。他从网箱养殖品种、饲养密度、防病管理到不同阶段鱼种的饲料配方、饲料草种,从网箱进货渠道到网箱安装,从定点鲜销到深加工后超市上架销售等,都进行了详细了解。还有当地的罗非鱼孵化基地,除了客户外拒绝任何人来访。为调研该基地,“碰一鼻子灰”的苏正明“斗智斗勇”,采用“外围”战术,从孵化基地外找到熟悉基地的员工,先虚心请教,再循序渐进地了解生产规模、年销售量、罗非鱼品种等真实数据。在援非期间,他即使去参加当地农学院的毕业典礼,也不放过调研机会。正是这股执着劲,一篇篇实用性、操作性强的调研论文在援非工作简报上相继发表。即使因新冠肺炎疫情处在隔离期间,他依然笔耕不辍,撰写了4篇高质量疫情防控论文,倍受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馆和中国农业农村部的称赞。

“拳锏并用”解困难

援非存在不少困难,如难以融入当地的人文环境,难以习惯当地的做事风格。但苏正明“拳锏并用”,解决了这些困难。一是打好培训拳,开设没有围墙的培训学校。苏正明一边到汉德森水产研究所“游说”,希望他们提供学习场地和鱼体解剖标本,一边到当地水产学会去“谈判”,确保具有稳定的培训对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5轮谈判,没有围墙的培训学校如愿开班,每月26日开班,每期培训30人。在进行鱼体解剖、池塘设计现场示范时,苏正明用打油诗式的方式解说,深入浅出,妙趣横生。据了解,培训班3年共培训270余人,参与培训的人员占当地水产学会成员的85%。二是科研示范使出“杀手锏”。在汉德森水产研究所罗非鱼高效高成活率项目中,他运用“科技创新锏”,在当地研制出玉米颗粒鱼饲料,取得了对比池塘鱼平均体重增加161%、成活率提高25%的好成绩。在示范村联系的3户农户农业生产中,他使出“良品良育锏”,通过品种改良,交出了每公顷增收2.5吨、增产62.5%的好答卷。在农户创收方面他使出“多元化生产经营锏”,采取农田套种和生态种养循环模式,3户农户平均新增产值1100美元,人均新增收入220美元。

猜你喜欢

津巴布韦罗非鱼网箱
津巴布韦学生中的汉语热
罗非鱼养殖模式
贸易战,罗非鱼首当其冲!面临众多不利因素,昔日的王者罗非鱼还能打一场翻身战吗?
罗非鱼 年总产量全国第三位
10kV配网箱变局放检测案例分析
全国首例网箱豢养江豚繁育成功
池塘小网箱养殖黄鳝
怎样避免网箱养鱼患“营养不良”症
镜头
罗非鱼肥胖症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