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却江南路 化作啼鹃归
2024-04-29张凌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4年2期
1278年,文天祥在与金军交战中战败被俘,次年被押往大都(今北京),途中经过金陵。抚今追昔,眼前的一切触发了这位状元宰相怎样的家国之情呢?下面,我们一起赏析《金陵驿二首·其一》。
【诗歌先读】
金陵驿二首·其一
[宋]文天祥
草合离宫①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②傍谁飞?
从今别却③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④。
注释:①草合:草已长满。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的临时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②旧家燕子:化用刘禹锡《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两句。③别却:离开。④啼鹃带血:用蜀王死后化为杜鹃鸟啼鸣带血的典故,暗喻北行以死殉国的决心。
【读诗思考】
本诗是怎样用多种方法写亡国之悲的?
【妙语解诗】
本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法可以说运用得炉火纯青。首联以行宫破败、荒草遍生、夕阳西沉、孤云飘荡等景象,寄寓作者对国家沦亡的痛楚和自身无所依傍的哀伤。
颔联使用对比手法,用依然如故的山河风景与战争摧残后城池颓坏、人民流离的惨状形成强烈反差,反映了作者情关百姓的赤子胸怀和对国破家亡的沉痛慨叹。
设问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为诗歌增色不少。作者在颈联中说自己年岁已老,国破家亡,不知以前屋檐下的燕子选择谁作为新主人,深切地表达了亡国之痛。
诗歌多处用典,委婉而深沉地表达作者的亡国之悲。“满地芦花和我老”一句化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中“故垒萧萧芦荻秋”的诗意,满地白花犹如作者忧国忧民的白发。“旧家燕子傍谁飞”化用刘禹锡《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意,写出了国破无依、悲凉凄惨的境况。“化作啼鹃带血归”通过“杜鹃啼血”的典故,委婉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以死报国的决心。
(作者单位:沈阳市南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