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铁凝老师的一封信
2024-04-29无锡市一考生
敬爱的铁凝老师:
您好!
虽与您和杨绛先生素未谋面,但我有幸从您的文字中与你们相见。您文字里所描述的真诚的生活令我着实有感。因为我身边也有这么一个人。他已经走过了大半段人生,吃过的人生百味比我走过的路都多——他就是我的爷爷。
您可能有所不知,我爷爷有一句十分奇怪的口头禅。您猜是什么?是“不敢”。您可能会好奇,他一大老爷们,不敢什么?下面我就和您说说。
吃饭的时候,他总要把碗里的米饭吃得一干二净。他说:“不敢浪费了粮食。”以至于奶奶总打趣说:“你这碗比我洗得都干净呦!”锄地的时候,爷爷会把杂草清理得一根不剩。他说:“不敢糊弄庄稼。”说到这,您可能觉得他只是节约粮食、辛勤劳作而已,也没看出他有多真诚地对待生活。别急,下面才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件事。
我爷爷年轻时,可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粉刷匠呢!他是怎样出名的呢?一日,邻村的一户人家的屋子建好后,请我爷爷去刷墙。爷爷背着工具去了。一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五天过去了,爷爷还没动工!这可把爷爷的雇主急坏啦!我想您读到此处也如当初的我一样不解与为他着急吧!
而且巧的是雇主的邻居也建了新房,也请了粉刷匠来抹墙。那人与爷爷行事风格截然不同,人一到,便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滚筒刷、羊毛刷、打磨砂纸、刮刀轮番上阵。主人见其干得卖力,自然心中欣喜,整日好菜相待。爷爷的雇主心中不免嘀咕,菜也越来越差。那同行嘲笑爷爷死心眼,气得爷爷梗着脖子跺着脚说:“俺可不敢糟践了这么好的房子。”
几日后,爷爷才动工,精抹细涂干了足足一天两夜才完工。而那同行早领了工钱,欢天喜地地回南方老家了。
但我相信您同我一样也猜到了结局。不出意外,那邻居家的漆面一个月后便开裂,发霉,漆面如同打翻了的黑白灰调色盘一样,颜色斑驳参差;而我爷爷抹的墙既美观又细腻平整。那雇主也纳了闷,多番打听才明白了门道。原来,爷爷刚到时,见新抹好的水泥还没干透,便把门户打开,使其在阴凉处风干。那时还是冬天,本应干燥的天气却下了几场大雨,使那水泥墙迟迟干不透。此刻,那雇主才后悔当初怠慢了爷爷。他拿上好酒上门向我爷爷道歉。从此,我爷爷的好手艺好名声,也像长了翅膀的鸟儿一般,扑棱棱地飞到十里八乡去了。
铁凝老师,爷爷口中的“不敢”二字,不正是您所说的真诚生活吗?我爷爷在面对生活中的任何事时,所拿出的真诚之心,也使我从小耳濡目染。“不敢”二字深深根植于我的心中,真诚生活的态度也将照亮我的人生。
谢谢您,铁凝老师!
此致
敬礼!
小锡
2023年×月×日
开门见山,将本文的素材和立意与铁凝老师的文字建立起联系。
一句“不敢”个性独特,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又让文章娓娓道来。
有详有略,让文章的内容充实又不显得杂芜;使读者对文中的爷爷有初步的认识,又给下文详写预留空间。
在行文过程中时刻保持了书信这一文体的特征,语言风格亲切浅显,如话家常一般缓缓而来。
对比中又一次设置了悬念。另一方的存在使得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了侧面衬托的角度,既使得情节有了更加丰富生动的空间,又让人物更加立体鲜明。对比之中,高下立判,也无需叙述者多言。
到此处,爷爷迟迟不动工的谜团就解开了,也能看出爷爷的更胜一筹。将缘由的揭晓放在故事的最后,达到了扣人心弦又令人恍然大悟的效果。
本文的立意在于表现爷爷的“不敢”,本质上是对生活与工作或者说是对人生都抱有真诚的态度。结尾处卒章显志。
综 合 点 评
本文的小作者从爷爷的“不敢”入手,在文章之初就已经牢牢地将读者的注意力抓住了。读者难免好奇爷爷到底“不敢”什么,又与铁凝老师提到的“真诚的生活”有什么关系。随着文章细如涓流的笔触,一个真诚对待生活的“老工匠”形象就跃然纸上。小作者还别具匠心地设置了一个可做对比的形象,在爷爷与其他工匠的对比中,突出展现了爷爷口中的“不敢”其实就是铁凝老师笔下“真诚生活”的最佳注脚。文笔细腻生动又符合书信的语境,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