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测试中寻找自我的意义

2024-04-29张建新

光明少年 2024年1期
关键词:张建新归因测验

研究表明,人类在婴幼儿时期,就已经能够区分“物我”和“人我”,自我意识初步萌生。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进一步觉醒。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既包括主体对身体及活动状态的意识,又包括主体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自我意识主要体现在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控制等方面,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让个体获得了“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完整认知。

自我意识一方面支配着个体的行为,另一方面也决定着个体对自己行为的结果会做出怎样的归因,即对自己的行为给出积极或消极的理由。

其中,消极归因会弱化、减少乃至消除某种行为,而积极归因则会促进、加强行为。个体便由此形成了特殊而稳定的人格,呈现出不同的心理成熟度和心理健康水平。

在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青少年渴望探索自我,常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迷上各种(包括非科学的)心理测验。恰当地使用心理测验,可以帮助大家树立起健全的自我意识,拥有文 / 张建新合理的自我认知、良好的自我体验以及自觉的自我控制。若使用不当,则会阻碍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成熟,损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

事实上,由于不了解心理测验结果的片面性和局限性,青少年很容易将心理测验片段化和片面化的结果当作“自我画像”,导致偏颇的自我认识。

有的同学会因测验结果与自己的预期相符而愈加自我肯定,甚至自我膨胀;有的同学会因结果不符合预期而对自己失望,甚至自卑自弃。

其实,青少年还有其他探索自我的途径,比如自我反思与自我评价。为避免自评结果过于片面,更理想的方法是听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特别是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比如家人、好友、老师等。通过他人的评价来丰富我们对自己的认知;他评的角度越多,个体的自我画像就越立体、越全面,也越能帮助我们形成完整的自我意识。

一般而言,青年期个体的自我意识中包含着两个“我”,即“主体我”和“客体我”。“主体我”是观察者、分析评价者及认同者,而“客体我”是被观察者、被分析评价者及被认同者。心理测验结果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评价,他评意见是“客体我”被第三者评价的结果,若这两种评价结果一致,则显示个体的自我意识健全而客观,若两者相差较远,表明个体自我意识的成熟尚需时日、也需要他人更多的帮助。“主体我”和“客体我”只有在自我接纳(积极肯定)和自我排斥(消极否定)的反复对立与整合下达成一致,个体才能获得成熟、自信和负责的完整人格,否则对立的自我将使个体的心理世界长期分裂,呈现出适应不良、健康不达、快乐不能的生活状态。

青少年好奇地去尝试各种心理测验、进行自我探索,这是好事,值得鼓励。但同时也要多与自己的家长和老师进行沟通,听取他们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信息,努力在他们的协助下建立起完整的自我意识和健全人格。

(作者张建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猜你喜欢

张建新归因测验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大同路
《新年大测验》大揭榜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为报复给儿子取邻居名字 是否侵犯姓名权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Dynamic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Flexible SwapDevice
你知道吗?
安庆诗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