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路上
2024-04-29尹玲
尹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有如下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看来读书,读整本的书很重要。
一、读好书的迫切要求
(一)部分学生在家缺乏读书氛围。因此,孩子们更需要老师通过读书为他们打开一扇窗,需要通过读书来“丰盈其灵魂”,需要读写结合训练来促进他们深度思考,提高表达能力。
(二)初一伊始,有时会听到其他学科的老师特别是数学老师说,有的学生看不懂题目要求。近年,中考对名著的考查越来越细,越来越重视,阅读题的文本直接从名著里选,学生不真实细腻地走进名著是不行的。
二、读适合学生的经典名著
读什么书比怎样读更重要。所以,我们有必要在孩子们读书前告诉他们什么是经典,进而引导孩子们阅读经典。
(一)遵循由课内向课外的原则推荐图书。
(二)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比如六年级以故事性较强的为主,七年级以阅读散文为主,八年级以诗歌和小说为主,九年级则多读传记和长篇小说。
(三)遵循集体共读和自主阅读的原则。集体共读由老师根据中考篇目推荐,自主阅读就是给学生读书的自由选择权。
阅读内容涉及小说、诗歌、散文、书信、传记等,同时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科学、艺术等不同领域,不仅注重人文教育,也有科普社科,培养孩子们的理性思维。另外,选书还要参照学生的实际学情。
三、怎样开展整本书阅读
(一)上好不同类型的读书课
1.阅读前的导读课。此课旨在设疑激趣、制订计划。可以讲讲作者和相关书评导入,可以设置问题和悬念导入,可以利用精美的图片或者影像资料导入。无论怎样导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在第一节课上,老师还要带领孩子们做好阅读计划,培养孩子们有计划、有步骤地阅读一本书的习惯。
2.阅读中的推进课。此课的目的是唤醒学生持续阅读的热情。 引导学生“透视一本书”,感知全书概貌,通过阶段任务有效推进阅读,如情节概括、人物形象分析等,用“讲故事”“演短剧”“手抄报评比”“知识竞猜”等丰富多彩的方式组织学生交流阅读初感受。
3.阅读后的交流课。目的是合作探究、深度交流。借助“班级读书会”有层次的活动设计,回顾、梳理、提升精读原作后的认识,以期实现基于对话理论的有效教学,完成生命的交流和共享。
(二)读写结合
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欣赏与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思考与运用的过程。吸收是表达的基础,表达是吸收的深化。所以,整本书阅读,要注重读写结合,从阅读中获取写作资源和写作技巧。叶圣陶说:“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
1.借助批注,提升写作。所谓批注式阅读法,指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注的读书方法。也就是古人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例如,读《童年》,我要求孩子们概括各章主要事件。这种批注法有利于学生提取书中主要信息,梳理情节,把厚书读薄。
例如,“他脚底被什么绊住了。”雅科夫舅舅说,声音颤颤的,面色惨白,“然后,他就跌倒了,十字架砸在他的脊梁上,把他压在下面。我们幸好松开了手,要不然我们也会被砸坏的。”(选自《童年》第三章)引导学生做好批注,经指导后,有的学生的批注道:“这段话写了雅科夫舅舅在小茨冈被砸后的神态和语言,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没有一丝内疚和自责,反而为自己庆幸。所以,我更加认定雅科夫舅舅就是一个冷酷残忍、自私自利的人,是我特别厌恶的一种人。”这种批注法有利于学生赏析语言和写作手法。
例如,学生读完《童年》的反思:“曾经的我,一直抱怨为什么我的爸爸妈妈每天都会争吵;曾经的我,一直抱怨妈妈每天喋喋不休的唠叨和对我的管束。对于父母,我一直心存抱怨,日积月累,逐渐加深。直到读了《童年》,我才知道我多么幸福:我不曾失去父母的爱,不曾被无缘无故的毒打,不曾到外面捡东西来维持家用,我也不曾被赶出家门……看着阿列克谢的悲惨童年,我觉得我该反省,我该庆幸,我该感恩。”这种批注法有利于学生汲取书中的精神养料,反思自己,迅速成长。
2.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整本书读完后,为了提升学生的理解和认识,我会让学生选取一定的角度进行研究写作。在读过《草房子》之后,我给了学生十个选题,可选择其一进行探究:以米克拜尔四原则阐述秦大奶奶人物形象;从细马谈挫折与成长;从油麻地与平桥村的比较,谈我心中的最美乡村;《草房子》里我心中的最美男孩;油麻地小学30年同学聚会;谈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从桑乔身上谈如何做爸爸;从桑桑卖鸽子谈友情;从《草房子》的乡谣忆自己童年。研究性阅读我尽力做到真诚尊重学生的选择性,着力提倡感悟的独立性,充分发挥研读的自主性,努力实现交流的真实性。这样才能取得促使学生深入探究、个性发展的效果。
3.读讲结合 。在我的阅读教学中,不仅带着学生读书,还带着他们聊书,利用课前三分钟的“百家讲坛”、举办聊书会等,学生们轮番上台聊书,既和别人分享交流,又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和表达能力。到学期末,每个学生对“百家讲坛”都有个深情告白。例如:“从第一次上台的紧张青涩,结结巴巴到第二次上台时的礼貌大方,出口成章,百家讲坛,是你令我成长。在我眼中,你并不是一个小小讲台,而是一个闪亮的舞台,让我展现出最美好的自己,让我自信地感到:这个舞台,有我才闪亮。”
阅读,重在行动,贵在坚持。我愿意这样陪着学生在时光里慢慢读,静静写。用书香浸润心灵,用写作沉淀思想,我相信有一天孩子们会不知不觉走向心灵的桃花源,在那里他们会欣赏到生命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