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化蚕桑产业发展方向及养殖技术要点深度分析

2024-04-29刘汪松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期
关键词:蚕室小蚕桑蚕

刘汪松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亦属于蚕桑产业的发源地。不仅在种桑养蚕方面拥有丰富经验,还具备先进技术以及良好的产业基础。当前,政府大力支持蚕桑产业发展,该产业已经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在此情况下,实现蚕桑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剖析产业发展特点与前景,立足现实,深度分析蚕桑养殖技术要点。

一、蚕桑产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蚕桑产业是极具开发价值的古老产业,可为经济发展、人民增收提供极大助力。在小农经济模式下,蚕桑养殖为农民自给自足提供了保障。现代社会中,蚕桑养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一改个体经营模式逐渐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当前,蚕桑养殖业发展备受党和国家重视,是实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加就业、助力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实际作业环节,蚕桑养殖业的发展规模持续扩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不断增加,而且在产业融合背景下,蚕桑养殖逐渐找到了优化升级的新方向。

二、蚕桑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从当前情况来看,蚕桑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展现出了极强的时代性特征。事实上,我国蚕桑业有着规模化发展增效显著以及多元化综合化发展特征突出的特点。随着养殖观念、条件、方法、技术的变革,规模化养殖盛行,蚕桑养殖逐步朝着机械化、规模化、省力化方向转型;种养结合成为常态,蚕桑产业功能深度挖掘、蚕桑产品功能化利用以及蚕桑产业资源综合开发为提高蚕桑产业综合竞争力、绿色循环发展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质量按下了“加速键”。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蚕桑产业不仅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还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依托于宏观调控,蚕桑产业还走上了以创新驱动发展,通过建设产业集群加速产业转型的全产业链发展之路。当然,我国蚕桑产业也走上了品牌化道路,各个蚕桑丝产区均涌现出极具代表性和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丝绸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我国蚕桑产品知名度奠定坚实基础;蚕桑产业综合化发展的品牌建设也颇为顺利,相关旅游品牌、IP、服装品牌不断增多。

不过,蚕桑产业发展还具有突出的特点。作为一种传统而古老的农村产业,蚕桑产业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蚕桑产业发展中,桑与蚕并非简单“1+1=2”,而是起到了“1+1>2”的效果。现代蚕桑产业拥有广阔前景,已经逐渐成长为促进农村就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支撑乡村振兴的朝阳产业。不过,在桑蚕产业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目前,我国蚕桑产业发展面临着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服务体系不健全,产品流通差异明显,优质茧丝产量不足、普通茧丝产能过剩,致使茧丝产品供求失衡,严重制约了桑蚕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如此,我国蚕桑产业还面临着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缓慢的困境。由于相关教育科研体系建设不完善且与一线生产衔接紧密度不足,生产过程中难以保证科研成果落地,无法真正基于新品种、新技术支撑高质量生产;受限于土地流转问题,蚕桑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以及机械化生产业也备受阻碍。除此之外,我国蚕桑产业发展还面临着影响因素众多,风险防范难度大、基础薄弱的问题。

三、蚕桑养殖的主要模式

种桑养蚕在我国拥有悠久历史,从古至今蚕桑养殖都是农业的重要支柱。随着时代变迁,桑蚕养殖被注入时代色彩,养殖模式得以丰富。现阶段,我国蚕桑养殖模式可大致分为五大类:

第一,传统养殖模式。传统模式就是指以家庭为单位的精细化、小规模蚕桑养殖方式。这种模式下,蚕桑养殖投入小,无需投入大量资金也无需占用大面积土地即可实现生产。虽然,传统模式门槛低、适应性强,但却不适合规模化经营,盖因这种模式产量不足、产值不高,仅能自给自足难以助力增收。

第二,规模化养殖。与传统模式相比,规模化养殖属于“大单位”养殖模式。此时,主要采用集约化手段,通过大规模资金、技术、资源投入实现集成化、一体化、规模化管理。该模式下,蚕桑养殖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主要采用工厂化模式保证高产。“公司+农户”养殖、“村集体工厂化”养殖以及全产业链模式都是常用的规模化养殖方式。

第三,生态养殖。这种养殖模式以实现城乡养殖绿色生产为根本目标,基于构建自然生态循环、运用生态环保型养殖技术实现蚕桑养殖。该模式下,蚕桑养殖不仅属于农业生产项目,更是一项生态保护事业,是一种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健康养殖模式。

第四,技术养殖。顾名思义,技术养殖模式主要是指运用先进技术与现代化养殖设备支撑蚕桑养殖的生产模式。这种模式下,蚕桑生产有着技术含量、先进性强的特征,不仅拥有高效益也伴随高风险。所以,技术养殖模式门槛较高,适合实力雄厚、资金充足的主体。

第五,深加工型养殖。从本质上来看,深加工型养殖是一种聚焦桑蚕生产附加值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运用模式是,养殖人员必须保证桑蚕产业的生产与经营环节紧密衔接,真正实现以深加工为手段实现蚕桑产品深度开发、生产资源最大化利用。

四、蚕桑养殖技术类型与实施要点

从现实角度来看,蚕桑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养殖技术创新研发和有效落地为支撑。所以,结合实践经验做好养殖技术总结,深化养殖技术要点分析十分必要。下文中,笔者立足桑蚕养殖全过程,对桑蚕养殖的主要技术类型以及实施要点加以论述。

1、养殖准备技术要点

养殖产业的发展质量深受环境因素影响,所以养殖准备阶段养殖户的工作重点应集中在养殖环境建设与改善方面。

①桑树种植技术

蚕以桑叶为食,所以做好桑树种植,保证蚕的食物来源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是保证桑蚕养殖质量的基础。桑蚕养殖准备期间,养殖户需要关注桑树品种的选择,做好桑树种植以及桑园规划。在实践过程中,养殖户应当优先选择产量高、桑叶质量好的桑树品种。为保证成活率以及种植质量,还应当因地制宜地栽种优良桑品种。例如,江浙蚕区主要栽种湖桑32号、湖桑7号、丰田2号以及乌皮桑等优良品种;两广蚕区主要栽种广东桑、桂桑优12以及桂桑优62等优良品种;西南蚕区主要栽种嘉陵16、大花桑、甜桑等优良品种。种植桑树时,必须根据桑树的品种特点以及生长特性,合理控制种植密度、科学调整桑树的种植结构,尽量保证多品种混种。此外,桑树种植人员也需要合理运用建园技术。在建园时,保证位置选定合理性;比如,依靠地质环境分析和土壤条件检测,确认土地可用性,依靠降水量、光照度以及环境污染概率分析评估建园可行性。

②蚕室准备技术

桑蚕养殖环节中,蚕室必须始终保持洁净无污染。在养殖准备期间,搭建蚕室是关键步骤。此时,必须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合规范”的思路准备蚕室。比如,运用BIM设计保证蚕室结构布局合理性;安装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蚕室内温湿度、光照的自动化控制,完成清洗消毒监控与追踪;安装门窗纱网,定期清洁,密封门窗。

2、蚕桑饲养技术要点

饲养期间,需做好桑叶采摘工作。采叶环节,夏季1龄-2龄主要以采集适熟叶方式采叶;至3龄期则采用疏芽技术采集枝上的多余叶子;进入秋季后,需按照自上向下方式进行4龄期采叶,采集数量为总量的1/2。桑蚕饲养环节,大蚕与小蚕的饲养要求和标准有明显差异,所以养殖户需要根据蚕的生长特性进行针对性饲养。

①小蚕饲养要点

在小蚕饲养期间,蚕体健康无病弱、发育整齐而且大小匀净的个体可被视为优质小蚕。通常来说,优质小蚕有着体色灰白和食桑快的特征,进食后也会快速变色。饲养小蚕时,养殖户需要按照小蚕龄期严格控制蚕室温湿度。1-3龄小蚕的最佳养殖温度范围为26-28℃,蚕室内的干湿度差应控制在1-1.5℃;若养殖区域降水丰沛、空气湿度大,则需要在蚕室加设除湿保温装备。温湿度控制环节,养殖户采用铺垫报纸、盖膜保鲜、地面洒水以及挂湿布等手段。

实践中,主要以鲜嫩桑叶饲养小蚕,喂食操作有着饲食用叶特点。养殖户可采集自顶芽下的叶色黄中带绿的桑叶(大多为第三片叶)喂食1龄小蚕,采集自顶芽下的叶色绿中带黄的桑叶(大多为第四片叶)喂食2龄小蚕,采集自顶芽下的叶色嫩绿有光泽的桑叶(大多为第五以及第六片叶)喂食3龄小蚕。喂食过程中,养殖户要按照蚕身长度切割桑叶,饲料长度大多以蚕身长度相同,也可按1.5倍长度切叶,小蚕大多按照3-4次/天频率喂食。饲养期间,养殖户还必须完成扩座及除沙等操作。其中,扩座匀座频率较高,每次喂食前都需进行一次,需保证蚕座不堆叠;除沙则按照1龄眠除1次,2龄起除1次眠除1次的频率进行,3龄小蚕除沙频率与2龄相同。需要注意的是,除沙必须保证动作轻快,不可伤害蚕体,还需对弱小蚕进行筛选和淘汰。

桑蚕养殖过程中,眠起处理是重中之重。为做好此项工作,养殖人员需要在蚕室内适时加眠网并且严格按照蚕眠状态合理植桑。比如,小蚕出现“蚕顶粪”现象(1龄)、“驼蚕”现象(2龄)、蚕体变色“青灰-乳白色”(3龄)时,进行加网眠除,确认蚕眠定以后通过撒新鲜石灰粉的方式止桑。在此期间,还必须保证小蚕饱食就眠,就眠不齐阶段做好提青分批。当然,养殖户还要以严格控制温湿度以及避风避强光,杜绝震动的方式完成眠中保护。为保证适时饷食,当小蚕进入饷食适期时,需要严格控制饷食频率;见起1%以及见起50%的饷食频率分别为12小时和6小时。除此之外,养殖户还要通过控制饲食时间来控制小蚕日眠。

②大蚕饲养要点

4龄以及5龄蚕为大蚕,在饲养期间同样需要强调温湿度控制量,还必须保证蚕室经常通风换气。大蚕在24℃~26℃的温度环境下发育较快,这一温度条件下蚕室的湿度应控制在70%~75%。根据现有经验来看,如果大蚕一直生长在温湿度过高的环境中,极容易出现发育加快的现象,会导致产茧量下降,所以必须按照大蚕生长特点控制室内温湿度。与小蚕相比,大蚕食量更大,喂食频率以及桑叶供给量都应该适当增加。由于食量大增,大蚕排泄蚕粪、水分频率和数量大增,还会残留大量的残沙,所以必须保证蚕室定期通风,否则极容易诱发蚕病。

通常来说,大蚕有着气体交换困难以及体内水分发散慢的特点,所以它们不适应高温高湿环境,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标准定期控温、除湿。在养殖期间,大蚕饲养也需严格控制比例,以免出现蚕座重叠现象。而且,养殖户需要按照2次/天的频率洒新鲜石灰粉。大蚕饲养时,盛食期需要保证饱食,养殖户应当采集良桑喂养。眠起处理环节,为避免眠起不齐同样要加眠网,并且采用切叶饲养方式;这一期间,也要严防高温袭击,保持室内安静清洁。此外,大蚕饲养还应高度重视簇中管理,确保上蔟期间室内温湿度与光照适宜,避免强风直吹,当蚕茧见白即上蔟1.5~2天以后,可开窗或开门通风。

3、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蚕桑养殖主要采用复合防治措施,即通过综合利用化学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与生物防治技术清除病虫害。现阶段,养殖户往往采用机械消毒的方式实现蚕室深层次消杀,而后以动态化监控预警的方式开展病虫害重点防控。一旦发现病虫害问题后,则按照及时处理、对症下药思路清除。除了按照病虫害类型给药外,养殖户还采用捕杀、隔离、诱杀方式除虫,进一步利用桑园养鸡方式实现病虫害绿色防控。

结合实践可知,蚕桑养殖期间最容易出现的病虫害集中在桑树种植和养护期间,各类桑树病虫害会严重影响桑叶产量和质量,进而影响桑蚕的“口粮”安全。在桑树病虫害防治期间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桑里白粉病。这种病害的出现源于真菌感染,主要危害桑树的叶片,发生后叶背将布满表面呈粉状的霉斑。此类病害对枝梢嫩叶的危害程度低于老叶片,但出现后会导致叶片营养价值下降,若桑蚕食用病叶则会诱发蚕病导致蚕茧产量下降。防治桑里白粉病时,可采用预防性措施即选择抗病性强的桑树品种;也可采用药剂防治,可用25%粉锈宁1000倍液或50%硫菌灵500倍液喷洒树干和枝条,需连续喷洒3次药剂,以15天为间隔。

第二,桑青枯病。蚕桑养殖期间,病虫害防治还需重点关注桑青枯病。这种病害别名“桑瘟”,病树叶片会失去光泽并凋萎,最终呈现青枯状。预防桑青枯病时,同样可通过优选良种的方式降低患病概率,比如栽种抗青10号、罗冲11或顺农2号等抗病品种。除此之外,还可采用1%的福尔马林溶液为土壤消毒,改善桑树生长环境;或使用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以及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杀树干以及枝叶,按照10天1次、连续2次的频率喷药。

第三,桑瘿蚊。此类虫害在春季较为常见,可对桑树嫩芽造成严重危害,一旦发生便会造成芽、叶畸形,最终导致桑芽枯萎,更会致使桑树矮小。防治期间,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高度重视冬耕晒白,减少越冬虫口密度。而后,还需在发现害虫后及时喷洒化学农药。比如,以80%敌敌畏乳油兑水稀释,利用混入药剂的1000倍液喷杀幼虫,喷药15天后再采桑叶。

综上所述,蚕桑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产业转型背景下蚕桑养殖同样面临着模式优化和技术升级的压力,立足现有优势基于多种模式创新发展与先进技术研发应用促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蚕桑养殖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因地制宜地选用养殖模式是基础,而合理运用养殖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积极引入信息化养殖管理技术则是提高养殖质量与综合效益的关键。

(作者单位:246440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种植业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蚕室小蚕桑蚕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秋蚕饲养前消毒防病技术
半自动小蚕饲育机的升级改造
夏秋用双限性桑蚕品种“蜀芳×川白”的育成
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的方法和措施
沼气养蚕的技术
可爱的小蚕
桑蚕 广西“天虫”占全国半壁江山
可爱的小蚕
养蚕消毒防病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