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2024-04-29杨帆崔永强马梦赵月娟

中国现代中药 2024年3期
关键词:发文英文专项

杨帆,崔永强,马梦,赵月娟

1.中国中医科学院 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2.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研究所,北京 100700

199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正式提出了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工作任务[1]。因事关国计民生,为了突破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技术瓶颈,中医药领域研究被列入行业科研专项资金支持,并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进展和成果。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以下简称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唯一以中医药为研究主题的重点专项,在加强中医原创理论创新及中医药现代传承研究、促进中医药服务的现代提升和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专项对中医药领域科技工作具有扶持和引导作用,论文作为重要的研究成果,可以反映中医药学科和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最新进展。专项实施以来,并未有研究人员对项目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评估,这不利于掌握中医药科技工作的发展。文献计量学是基于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应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方法,分析文献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3]。因此,本研究将2017—2023 年专项资助项目发表的论文进行归纳分析,探讨中医药现代化科技研究现状,并结合“十四五”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整体布局,为更合理地制定中医药现代化领域科技布局提供依据,并为中医药科技工作者提供选题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和检索策略

中文文献来自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查找资助专项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的文献。数据类型选择学位论文和学术期刊。发 表时 间为2017 年1 月1 日至2023 年7 月30日。共得到文献3422 篇,排除不符合标准的文献721篇,纳入中文文献2701篇。

英文文献来自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WoSCC),检索策略为主题=“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 “TCM” OR “Chinese Medicine”AND(基金资助机构=“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from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OR 授权号=“YFC”)。发表时间为2017 年1 月1 日至2023 年7 月30 日。共得到英文文献846 篇,排除不符合标准的文献114篇,纳入英文文献732篇。

1.2 数据分析

提取文献作者姓名、作者国家、作者机构、标题、出版物、摘要、关键词等信息,导入Note Express 数据库管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以Refworks 格式导出。运用CiteSpace 6.1.R2 软件对导出文献信息进行共现分析和可视化表达。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9 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绘制相关图表。

2 结果

2.1 发文时间分布

2017—2022 年,专项资助的中、英文论文年发文量呈稳步上升趋势,中文论文增长率高于英文论文,研究成果稳定在较高的水平。2023 年因只统计了到7月底的论文数,故发文量不作比较(图1)。

图1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相关论文发表年度分布

2.2 国家分布

专项资助的中、英文论文共涉及34 个国家,发文量排名前3 位的分别为中国(751 篇)、美国(38篇)和英国(10 篇),这些国家在全球的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表1)。

表1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英文论文发文量前5的国家

2.3 研究人员情况

专项资助的中、英文论文分别涉及499、336 名作者。依据普赖斯理论[4],核心作者最少发文篇数为(N为核心作者发文篇数最小值,nmax为最高产作者发文数),经计算N=6.53,核心作者发文篇数最少为7篇。中文论文108名核心作者发文1786 篇,占比66.12%;英文论文14 名核心作者发文172 篇,占比24.04%,提示中文研究形成了核心作者群。如表2、图2所示,中文论文形成了谢雁鸣和刘健为代表的2 个较大合作网络,中国中医科学院谢雁鸣(76 篇)团队,包括王志飞(28 篇)、王连心(19 篇)等学者,主要从事中医药循证医学、临床评价等研究;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健(70 篇)团队,包括方朝晖(35 篇)、万磊(25篇)等学者,联合现代信息技术和蛋白质组学开展中医药治疗风湿病机制和疗效研究。此外,王泓午、孙璇、关媛媛、李斌、蒯仂、李欣等学者组成了若干较小的研究团队。英文论文发文量位列前3 的作者分别是Shu Chi-min、Li Ping 和Sun Wei,研究集中在中药领域,以相对独立小研究团体存在,之间合作并不紧密(表3、图3)。

表2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文论文发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

表3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英文论文发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

图2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文论文作者合作共现网络

图3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英文论文作者合作共现网络

2.4 研究机构情况

发文机构统计原则为大学更名前后、科研机构不同研究所(室)、大学不同院系、医院不同科室归为同一机构。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主要以各省市中医药院校和医药科研院所为主,中、英论文的发文机构分别为374、166 所。中文研究中,中国中医科学院(270篇)发文最多,其次是北京中医药大学(261篇)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108 篇)。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性较高,上述机构与其他机构间构成了较为密切的合作网络。英文研究中,中国科学院发文最多(64 篇),其次是中国中医科学院(59 篇)和北京中医药大学(51 篇),排名前10位机构均来自中国(表4、表5、图4、图5)。

表4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文论文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机构

表5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英文论文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机构

图4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文论文机构合作共现网络

图5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英文论文机构合作共现网络

2.5 发文期刊情况

中、英文论文分别刊载于317、398 种期刊上。《中华中医药杂志》《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和《中国中药杂志》是国内发表中医药现代化相关研究的主要期刊,发文量分别为214、108、105 篇。发文量排名前10 位期刊均为中医药或医药综合期刊,共刊载论文889篇,占总发文量的32.91%。英文论文发文量排名前3 位的期刊分别为《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发文量分别为55、48、31篇。《European Heart Journal》影响因子(IF)最高,为39.3。前10位英文期刊学科方向主要为临床和基础研究,收录的文章包括临床药理学、药物化学、心血管疾病、制药学等领域(表6、表7)。

表6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文论文载文量排名前10的期刊

表7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英文论文载文量排名前10的期刊

2.6 研究热点和关键词分析

2.6.1 热点关键词 通过对文献关键词共现分析,描述关键词的出现频次及相互关系,可得到专项研究的热点和趋势。除“中医药”为平台检索词外,中文研究排名前5 位的热点关键词包括中医药优势病种、症候研究和治疗方法,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及中医治未病为研究重点。数据挖掘方法成为出现频次最多的研究方法,遵循国际研究规范,开展高质量的临床评价研究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英文研究中,排名较高的关键词有identification(识 别)、expression(表 达)、mechanism(机制)、inflammation(炎症)和oxidative stress(氧化应激),理论基础和机制研究是英文研究最多的方向,rheumatoid arthritis(风湿性关节炎)、Alzheimers′ disease(阿尔茨海默病)、stroke(卒中)是研究最多的疾病。疾病关键词出现次数明显低于机制研究关键词,可见较中文研究主题相比,英文研究更侧重于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表8、表9、图6、图7)。

表8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文论文排名前5的热点关键词

表9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英文论文排名前5的热点关键词

图6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文论文热点关键词

图7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英文论文热点关键词

2.6.2 突变分析 对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展示了专项资助的研究前沿演变趋势。中文研究的10 个关键突现词中,突现持续时间较长的关键词有信息化(2017—2020 年)和循证医学(2018—2020 年),这一时期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得到初步的发展,信息技术和循证医学结合,为开展中医药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提供了现代科学支撑。S值反映突现强度,真实世界(S值为5.5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S值为4.12)突现强度较高,中医药疫病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获得更多关注。英文研究的关键突现词biomarker(生物标志物)、model(模型)、protein(蛋白质)等均与生物分析技术有关,说明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越发重要(图8、图9)。

图8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文论文关键词突现图谱

图9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英文论文关键词突现图谱

2.7 文献被引量分析

论文被引量体现了论文的重要程度和对该研究领域的影响力[6]。前5 位的中文被引文献,有4 篇内容涉及中药材的药理机制综述,研究概括了党参、白芍等药材药性、功效及临床应用的重要进展;另外1 篇围绕冠心病中医证候的流行病学展开研究,初步完成了对冠心病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的量化。分析英文论文中排名前5 位的被引文章,全部由国内外机构共同参与完成,研究主题涉及中医药在防治肿瘤、压力领域及药用植物的作用机制,文章学术水平和影响力较高。但是,较高被引文献绝大多数为综述类型,具有影响力的原创性论著仍十分欠缺(表7、表8)。

表7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被引量排名前5的中文论文

表8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被引量排名前5的英文论文

3 讨论

3.1 研究成果的数量稳步增长

2017—2023 年,专项资助发表的论文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研究规模和学术影响力跃居前列,还建立起一批中医药科研支撑系统和高水平的研究团队。中文研究作者和机构具有明显区域性,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各省市中医药大学和其附属医院的研究成果数量较多;京津冀和江浙沪地区,以及山东、江苏、四川等华北、华东和西南经济较发达省份的研究成果远超其他省份。中文论文载文量排名前10的期刊均为核心期刊,载文量占中文发文量的32.91%,说明研究成果在国内已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英文研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有较高的中心性:中国科学院的合作研究主要分布在药用植物和生物化学领域;中国中医科学院与51 所研究机构开展过科研合作,以中医院校居多;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交流合作多以京津地区为主。英文期刊来源比较广泛,载文量排名前10 的期刊1/2 论文发表在JCR Q1 区上,英文论文平均被引频次49.4,说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成果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渐获得认可,唯一遗憾的是732 篇英文论文中无高被引论文[7]。未来,还应加强各科研机构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中医药学术资源的创新发展。

3.2 中医药临床研究水平提升

在临床研究方面,中医学既往学术研究形式是对疾病、证候治疗反复实验和经验总结,医案处方、对疾病证候的划分标准及古籍医案记述等差异使得疗效评价和归纳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很难保证。中医药疗效的科学评价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是中医药学获得世界广泛认同的核心[8]。随着数据挖掘和循证医学的快速成熟和发展,中医文献数据快速积累,在专项支持下,大批临床研究通过科学严谨的设计,研究方案、伦理审查、研究注册、数据管理逐步深入,真实世界研究和中医药临床质量评价等概念更加具体。例如,基于系统药理学的附子、半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制研究发表在《Evidence 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获得了高水平的研究证据[9]。此外,中药和方剂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得到诠释。论文被引量反映了论文的影响力,除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全球疫情对学术界科研风向的影响,中药药理学有关研究的被引量较高说明了该领域研究开始向深入发展,分子生物学、代谢组学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在药物效用机制分析、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等药理学研究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10]。

3.3 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关键问题实现突破

中医药现代化专项重要支持的方向包括卒中、糖尿病、肺癌等治疗方案循证评价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慢性肾脏病等难治性疾病治疗方案优化研究,以及抑郁症、偏头痛、失眠等中医药潜在优势病种新技术研究,骨科疾病、儿童精神障碍疾病诊疗规律研究,以及中医药防治新发传染病部署定向研究等。文献分析结果显示,心血管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研究最多。从热点关键词可看出,数据挖掘、用药规律、中医证候、identification(识别)、expression(表达)、mechanism(机制)出现频率较高,且变化趋于稳定。说明目前研究内容重点集中在分子水平,同时出现了中医学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流行病学等多学科领域交叉融合,这些技术丰富和揭示了中医药治疗重大疾病的科学内涵。例如,杨宇飞教授牵头的“胃肠恶性肿瘤二级预防、协同化疗与抗转移复发的中医药方案循证评价研究”,商洪才教授牵头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衰)中医药防治方案的循证优化及疗效机制”等均是中医药通过规范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证实疗效解决具体临床问题的范例。

4 结语与展望

专项是以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目标而实施的科技项目,支持解决中医药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关键领域。本研究中专项支持发表的中、英文论文多集中于不断深入的循证医学临床研究,以及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研究技术创新。不难看出专项注重研究的科技创新、转化和应用,项目实施的指向性、任务性和战略性更强[11]。文怡力等[12]分析了2011—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中医药项目的资助情况,其中资助数量变化趋势、支持力度、依托单位、资助领域等与本研究基本一致,唯一有所区别的是中医药基础研究和中医内科学研究成为重点资助领域,究其原因,推测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适用范围和应用目标有关。与专项相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加支持科学研究人员在中医药重大学术问题上做出突出贡献,侧重保障基础科研的发展。

随着科技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医药学科快速分化导致其科研方向越来越多、越来越细[13]。如何使专项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长远、全面布局专项资助重点,真正能够将研究转化并应用于国家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值得每位中医药科研人员深思。与此同时,大数据技术促使中医药研究模式发生了改变,从关键词突变分析看出人工智能、真实世界等研究兴起,基于结构化中医药科研相关的信息整合平台,对海量数据管理和分析,将是中医现代化研究发展的一个方向[14]。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方面只研究了专项发表的论文,科学技术获奖情况、国内外发明专利、新药证书等未纳入研究;另一方面,中医药现代化是关乎民生的系统工程,文献资源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学术发展水平,研究趋势只为中医药科研工作者从事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利益冲突]本文不存在任何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发文英文专项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