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辅助平台以“陪伴式”模式辅助水域岸线提升设计
——以普陀区万里街道大场浦两岸提升设计为例
2024-04-29彭欣
彭欣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1 平台介绍
水域岸线设计辅助平台是协同多方资源,共同开发的数字化设计服务平台。相较于传统的水岸更新设计及研究手段,水域岸线更新设计辅助平台旨在通过建立一个结合项目不断扩容完善的基础数据库;构建一套立足项目实际情况的评价分析模型;提供可视化、互动性强的设计决策支持辅助。
整体开发围绕着三模块一平台为基础构架,其中三模块分别为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与研判展示模块;一平台为集中呈现的设计辅助平台。
1.1 通过模块1——数据采集模块
模块一为数据采集模块,即是对河道基本信息等进行数据采集及汇总。对于具体的数据更新。此模块是后续核心模块应用分析模块的数据资料的基础。
在设计工作中,模块一的大数据的收集有助于更全面地使设计师获取前期资料的输入,使项目设计更具科学性(见图1)。
图1 模块一应用界面
1.2 通过模块2——应用分析模块
应用分析模块,是本次平台开发的重点核心模块,即是以三大应用场景为抓手,通过基础数据的分析,叠加数字化开发手段,作出规划功能研判场景、紧迫度重点研判场景、元素比选场景三大与水域岸线设计直接相关的内容进行设计辅助应用。
在设计工作中,工程化的逻辑架构的应用使项目各节点设计在反复验算的过程中更能协调满足各层面多维度需求(见图2)。
图2 模块二应用界面
1.3 通过模块3——研判展示模块
研判展示模块,即是通过应用分析模块分析计算后,通过五方图、对比图等研判展示方式,对设计项目有一个集中的研判展示。对设计研判结果给出直观、科学的展示。
在设计工作中,通过效果展示对比对其他同类项目的建设方向及规模起到参考作用。
2 项目概况
项目范围为大场浦(富水路至交通路段)。全长1.8km,规划面积约6hm2,河道面积约2.4hm2,景观设计面积约3.6hm2。大场浦的西岸为配套商业、公共服务为主的城市公共界面;大场浦东岸为居住小区界面。
3 平台应用
根据项目的基本情况,及设计三阶段的任务要求,水域岸线更新平台的“陪伴式”辅助,着重体现在三方面的应用上。
3.1 应用一:通过对岸线功能研判的前置条件的输入,评估河道两岸定位和改造基本定位及原则
根据水域岸线基本功能形态以及要素提取,对生活、工业、生态、公共、配套五个功能赋予基础属性、生态属性、社会经济属性、交通属性、规划属性五个属性的评估标准。在评估方法上,包括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
1)定性评估
在大场浦项目中,对不同段落的岸线进行功能研判。例如在大场浦(新村路——富平路)段落,商业配套功能研判权重最为突出,那么此段落在提升改造时,讲求与商业服务相结合的公众性与开放性原则。在此段落的提升改造时,更注重现状河道两侧对居民产生干扰的、绿化杂乱、缺少休憩设施等问题,多角度关注居民使用需求及精神需求。
2)定量评估
同样以大场浦项目为例,定量评估则是通过对五大属性基础属性、生态属性、社会经济属性、交通属性、规划属性及其下属河道宽度、交通可达性等五项具体指标的定量计算得出不同指标对岸线功能的影响度,以此推算出设计中重点关注的方面。
以河口宽度对各功能岸线的基础属性值的影响力举例。标准化公式如下:
假设河口宽度为x,评价标准为f(x),即f(x)为不同功能岸线的模拟得分[1]。
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功能岸线赋值加权。设岸线加权系数为t,
最终,模拟得分的基础上,乘以加权系数,最终得出的为加权得分。
河道宽度、交通可达性等定量评估元素的加权得分相加,则为其功能岸线的量化评分数值。
3)综合评估
综上,通过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的相结合,以大场浦为例,大场浦(交通路——新村路)生活类岸线的评分最高,大场浦(新村路——富平路)配套类岸线的评分最高。以此方法叠加不同功能岸线的评分,最终形成岸线功能研判的五方图(见图3)。
图3 岸线功能研判的五方图
3.2 应用二:针对该段岸线的核心矛盾,研判改造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1)紧迫性——决定性指标出现预警
岸线稳定性:现状交通路-新村路段落建设时间较为久远,已出现了驳岸破损的情况,经数据采集模块调阅,现状为混凝土板上仰式驳岸,此结构形式稳定性较差。
出于公共安全的考虑,当出现决定性指标预警时,本案改造达到了迫切且必要的程度[2]。
2)重要指标——四项指标出现预警
①岸线贯通度:大场浦西岸,周边功能为配套商业、公共服务为主的城市公共界面。现有慢行步道,但各地块之间不贯通。
②绿地覆盖率:由于两岸腹地限制,现状绿化率仅为27.8%;更由于建设久远、疏于维护等现实原因,更出现了绿化带黄土裸露的情况。
③现状环境:家乐福等几个区域均存在管线裸露、植物单一且杂乱、路桥景观性差、机动车杂乱停放、缺少无障碍设施、缺少遮阳设施等问题。
④现状建筑:环卫压缩站外立面等均出现墙面破损等情况。
出于城市环境品质的考虑,当岸线贯通度、绿化覆盖率、现状环境及现状建筑四项指标出现预警时,基于慢行友好等主要出发点,在设计中将在慢行贯通、增加绿量、提升建筑立面及环境品质等几个方面进行重点设计。
3)一般指标——一项指标出现预警
景观构筑物:现状大场浦全线缺少遮阳设施。
出于公众人性化的考虑,以提升城市温度为出发点在设计中结合现状休憩点增加遮阳设施。
综上,通过应用二在项目中的研判,在大场浦项目中决定性指标出现预警,项目的更新改造是急切且必要的。
3.3 应用三:通过水域岸线的不同元素比选, 确立出项目最终呈现的效果
平台通过模拟水域岸线更新项目上各元素在造价、材质、颜色等需求,具体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各个细部元素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删选比对,解决现阶段设计实施阶段精准落地性问题。通过应用三,通过对各个属性要求的限制,选择出对于大场浦两岸水域空间所适宜的元素。不仅仅在设计阶段,提升了设计效率,达到了更直观的效果呈现,在项目建成后的运维阶段,也可从平台中快速提取出项目使用的元素库。
4 实施效果
本设计现已获得批复,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中。在水域岸线设计辅助平台的“陪伴式”辅助下,为设计工作提高了效率及提供了多方位的技术性支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平台通过不同指标的预警,判断出项目实施的紧迫度,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提供了充分的科学论证;在方案设计阶段,平台通过对项目各个场景的分析应用,更全面科学地挖掘出存在问题;在项目落地实施阶段,通过多元素的比选,更精准地把控项目的落地实施效果。
5 结语
水域岸线更新平台是水域设计中的,“陪伴”辅助了项目的各个阶段,这也将是设计数字化践行的标志性一步。相信在未来,数字化手段将为设计工作开辟新的蓝海。该平台的建立,不仅是对项目资源的数字化积累,同时通过系统化的研判分析模型构建予以设计创意性和前瞻性的同时兼顾可实施性和落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