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技艺类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合探究
——以“瑶族服饰设计与制作”为例

2024-04-29莫杨

西部皮革 2024年6期
关键词:瑶族款式服饰

莫杨

(江华瑶族自治县职业中专学校,湖南永州 425500)

0 引言

瑶族服饰作为国家级非遗文化,展现出多样款式和地域魅力。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实施非遗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传统工艺振兴[1]。在这一背景下,部分职业院校结合民族技艺和非遗传承,创新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以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职业中专学校的“瑶族服饰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该课程旨在服务本地第三产业,融合非遗技艺与专业技能,自2010年开设以来,有效推动了瑶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为本地产业繁荣输送了大量技能人才。通过这类课程,不仅传承了民族文化,也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专业性。

1 课程教学现状

“瑶族服饰设计与制作”作为江华职中服装专业的特色课程,已在多个方面实现创新改革,成效显著。但在日常教学中,对思政元素的融入和实训内容的多样性方面仍有待加强。当前的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设计与制作技能,导致学生对瑶族服饰文化的理解较为肤浅。

为更好地传承瑶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我们需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具体而言,应深入挖掘瑶族服饰的文化背景、非遗传承故事、图腾文化以及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使学生全面了解其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同时,注重思政元素的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本民族服饰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

综上所述,将思政元素与“瑶族服饰设计与制作”课程相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增强其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并培养其对文化传承的意识。因此,我们急需进行课程融合思政的教学改革,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瑶族文化。

2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必要性

在立德树人的宏观背景下,课程思政所引领的人才培养方向,是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双向并行。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专业教学目标作为支撑,更要融入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目标[2]。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积极挖掘专业课程的隐性思政教育功能,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同步提升德育素养与专业技能。

“课程思政”旨在从专业课程中提炼出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深入探索专业学科的育人价值,形成课程整体育人的联动效应,以潜移默化的方式给予青年学生正面的价值引导[3]。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价值理念、精神追求等融入教学,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紧密结合,从而达到全方位、全局育人的目的。

将瑶族服饰设计与制作课程与“课程思政”结合,通过解析文化背景、瑶族服饰文化与图腾、非遗传承故事以及服饰的创新设计与制作等层面,让学生全方位地理解本民族文化与传统技艺,增强艺术修养和文化自信。教学实践将探索如何在民族技艺类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民族特色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结合课程规律,实现思政教育与课程的融合[4],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3 课程思政的元素融合探究

3.1 课程本身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掘

3.1.1 瑶族服饰文化背景中的思政元素

为了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并激发学生深入探索知识点的热情,我们可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融入对瑶族服饰文化背景的探讨,以深化学生对瑶族服饰背后所承载的瑶文化的理解,从而丰富课程内容的层次和深度。举例来说,瑶族服饰的款式、色彩以及图案不仅有助于区分瑶族各支系,还能反映年龄、着装场合和生活状态等信息。为了创造更具代入感的教学情境,我们可以引入瑶族关于盘瓠和龙犬的传说、农耕生活与服饰款式的演变、以及瑶族织锦与非遗传承人的故事等。这样,学生在浓厚的文化背景熏陶下,将更能够领略瑶族服饰文化的深刻内涵。

2014年11月11日,瑶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瑶族支系繁多,其服饰风格和款式呈现出多样化和地域化的特点。以湘南地区瑶族人口最为集中的江华瑶族自治县为例,该县以平地瑶和高山瑶为主,擅长织造、刺绣和使用蓝靛染色。由于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两种不同款式和风格的瑶族服饰应运而生。瑶族织锦中的家织布和装饰花带如何巧妙地应用于瑶族服饰的设计与制作,以及在日常生活用品的制作和装饰中发挥作用,都彰显了瑶族妇女的聪明才智。通过引入文化背景,我们可以将瑶族服饰文化中蕴含的瑶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传达给学生,加深他们对服饰文化的理解,并激发他们传承和创新的责任感。

3.1.2 服饰图案中蕴含“思政”元素

瑶族服饰的装饰图案创新设计,应深度挖掘瑶族图腾的寓意及其背后的故事,融合图案造型的变化及其所反映的文化背景。我们可通过打散、重构、组合传统服饰图案的方式,展现出图案所蕴含的特定含义、生动形象和鲜活的文化符号。例如,瑶族服饰装饰织带上常见的植物纹(如梅花纹、树纹、竹节花)背后,蕴含着深层的“感恩”意义。这是因为瑶族人民多居住于山中,他们认为生活中的食物源于大自然的馈赠,因此,为表达感激之情,植物纹便被巧妙地融入服饰的装饰图案中。通过了解这些图案的构成及其背后的故事,学生可以在设计过程中汲取灵感,并深入理解图案背后的精神文化内涵,从而为更好地传承和创新瑶族服饰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3.1.3 服饰、图腾与生活

瑶族服饰上的装饰图案与图腾,深刻地映射出瑶族文化的演变历程,与瑶族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举例来说,由于食物源自大自然的慷慨馈赠,瑶族人民常常将植物纹样进行抽象化处理,巧妙地融入到服饰的花带编织和织锦图案的织造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龙犬纹图腾,这是瑶族人民精心构思,以服饰为载体,将本民族的历史故事形象化的独特标识。它不仅展现了瑶族人民的智慧、创造力和想象力,更成为瑶族文化的重要象征。这些富有深厚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图案和故事,可以作为思政教育的切入点,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地方特色。同时,这也将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瑶族文化的魅力。

3.2 课程实践环节中的“思政”元素应用

3.2.1 款式与纸样设计中的“思政”元素

瑶族人民朴实且注重实用,以平地瑶和高山瑶的传统服饰为例,其设计在细节之处均体现出强烈的实用性和功能性,旨在方便日常农耕劳作和抵御虫害的侵扰。在进行瑶族服饰款式设计的教学时,我们可以深入探讨这些服饰是如何紧密贴合实际劳作需求,实现创新与改良的。将中国传统的造物智慧与现代设计理论相结合,于传承之中寻找创新,于创新之中讲述中国的故事。例如,平地瑶的长短袖设计或可拆卸式长短袖组合,以及独特的连身袖结构,都是为了让劳作或家务活动更加便捷;裤子的绑腿设计则主要为了防范劳作时被虫子叮咬,而大裤脚的设计则方便卷起裤脚进行工作。这些细节之处,无不体现出瑶族人民在服饰设计上的独到智慧。

在瑶族服饰纸样设计的教学中,我们应注重传承与创新的结合,探索传统制版方式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实践。以瑶族盛装的设计为例,创新设计需要关注服饰与人体之间的贴合度,上衣款式变化时省道与分割线的设计变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尝试将传统的制版方法与现代的新文化原型制版相结合,进行转省和分割线的设计,这样既能保证创新款式变化后的合体度和立体感,又能保留传统瑶族服饰的独特韵味,实现传承与创新的和谐统一,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2.2 合作意识的培养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我们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以行动学习为导向,展开深入探究的教学活动。在课程设计上,我们通过设置分段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教学内容,以此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探究精神。我们以项目式教学为主线,旨在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在模拟项目式教学中,我们聚焦于如何针对特定知识点进行合作探究。例如,我们提供瑶族服饰的领子实物和款式照片,引导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对领子的款式特征进行深入分析,进而确定其领型类别。随后,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分别负责完成尺寸测量、纸样绘制、面料裁剪、工艺分析及制作等任务。这种任务拆解的方式,使学生能在团队合作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既促进了团队协作,又提升了个人能力。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例如,我们将瑶族服饰制作过程中出现瑕疵的成品或半成品带入课堂,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分析并找出问题所在,探讨问题的成因,并寻求解决方案。若是版型问题,如何调整已有样板?若是工艺问题,如何进行返工修复?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还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我们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职业素养。

3.2.3 校企合作流水线体验,融入企业文化

经过与本地瑶族服饰制造企业的深度校企合作,我们致力于共同培育出具有“瑶乡工匠”精神的优秀人才。在顶岗实习以及专家现场授课的过程中,我们详细阐述了瑶族服饰工艺生产线的技术规格和7S品质检测标准,以企业文化的力量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启迪学生。通过模拟企业流水线的各个生产环节,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瑶族服饰的工艺制作流程,进而激发他们对课程学习的严谨态度和系统化思维。在此过程中,我们将企业的管理哲学、传统工艺智慧以及创新工艺理念等要素融入情境教学之中,让学生直观感受企业的规范要求、品质追求和效率精神。

3.2.4 “非遗”传承人卓越的工匠精神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传统工艺的融入校园,能够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到校举办讲座、授课等形式,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传统工艺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还能从非遗传承人和传承大师身上,领略到对本民族文化和技艺的坚定执着,以及他们所传递的工匠精神的精髓。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穿插非遗传承人在技艺传承和创新过程中的励志小故事和创新工艺案例,用传承人的亲身经历来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热情,使他们对民族文化传承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触动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3 传承与创新——知识点的拓展和延伸

在知识点的应用与拓展方面,我们可以紧密结合当前的时政热点,巧妙地设计主题,以激发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的创新思维与责任感。举例来说,可以围绕瑶族服饰的版型设计、装饰图案以及传统染织工艺等元素,创设如“中国梦——设计梦”、“产业扶贫创新设计”以及“瑶元素环游记”等主题活动。鼓励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展开一系列服装设计。这样,不仅结合了时政热点,还以瑶族文化和技艺为起点,进行富有创意的设计实践。通过款式设计、图案构思、制版制作以及工艺制作等关键环节,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他们的民族归属感和自信心。同时,这几个环节的教学实施过程,也将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4 结语

综上所述,将民族技艺类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领略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传统技艺的精湛之处,从而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若能紧扣课程本身的思政内涵,根据教学环节的设计,多角度挖掘并融入思政元素,便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品质和学习成效。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出一批既具备民族文化素养又掌握非遗技艺的优秀人才,还能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现民族技艺类特色课程在德育与技能传承方面的双重目标。

猜你喜欢

瑶族款式服饰
瑶族织锦
局部加热服的款式设计及其舒适性评价
动物“闯”入服饰界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Dream Bag
最火的单品款式
初为人母的着装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