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跨学科融合课例研究
2024-04-29许烨
许烨
导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预示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目标将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全面转向“核心素养导向”。这一转向带来的不仅是理念和目标的变化,还有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等全方位的系统改革。但学生接触阅读课外材料机会甚少,为了适应新课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笔者思考:如何才能有效与教材的话题、主题意义、情感意义等方面融合?如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的改革?这是需要每位教师认真斟酌的。
众所周知,在开展英语学科教学活动时,如果仅将英语教材作为基础教学工具,按照教材设置的内容进行授课,尽管教学内容设置较为科学合理,也会使英语授课产生诸多弊端而将英语绘本与小学英语主教材相融合,就能有效改善以英语教材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的缺点,弥补以往教学存在的不足,引导学生了解掌握更全面的英语知识。本文从课外材料与小学英语主教材融合的课例出发,以译林版五年级下册Unit 8“Birthdays”(story time)教学为例展开研究,以促进教学有效性提升。
一、教学之现状
(一)“乱花渐欲迷人眼”,教学模式多而乱
现如今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五彩斑斓”,如何选择最佳模式?是持续“固步自封”,秉承“传统教学”?扪心自问,是否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学生的发展?很多教师思想出现“偏颇”,仅掌握课本基础内容,不能有效丰富英语知识。模式之一——教师根据兴趣、习惯来授课,对班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不了解、不分析,“大乱炖”式教学,适得其反;模式之二——教师按部就班,认为上好常规课便是“最终奥义”,完全忽视了学生能力、思维等方面的发展;模式之三——教师不知如何有效开展融合教学,在“有心无力”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学完顿觉“索然无味”。
(二)“眉毛胡子一把抓”,材料应用花样多
学生对下发的课外阅读材料不知如何应用,由于“艰涩难懂”读个一知半解,抑或“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将其抛之脑后。在课外阅读与教材融合教育的过程中,小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薄弱,閱读课外阅读材料通常较慢,对一些内容缺乏理解或理解不到位。同时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原因比较好动,思想容易不集中,也就无法在阅读英语文章时静下心来,认真理解分析。并且由于阅读材料的原因,大多数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这也是阻碍英语课程顺利开展的原因之一。
基于以上现状,结合新课标改革,对课外材料与主教材的研究迫在眉睫,实践方能出真知,笔者总结了以下经验与大家分享。
二、材料之选择
(一)“知己知彼”——充分了解学情
本课作为评优课,要求各位教师集思广益,搜罗材料,有效融合,多元教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学目标、教材单元主题,仔细筛选、融合与教材主题高度契合的材料,融于不同课型或同一课时的不同环节。材料形式应纷繁多样,包括绘本、视频、报纸杂志等。以“Birthdays”为例,教师需充分了解学生及本课特点。本课内容为生日,此话题小学五年级学生在三年级阶段已经学过一些,对生日活动的一些短语也比较熟悉;学生在五年级上册Unit 1学习了first、second、third序数词的表达;学生在五年级下册Unit 7学习了一些月份,平时教学中教师会在日常对话中渗透日期表达。综合来看,学生对话题、语言知识点有一定的基础。生日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对生日活动有兴趣,对其他国家的生日习俗更是充满好奇与探究欲望。所以,拓展的绘本他们有兴趣读、有欲望探究。然而,学生对序数词的构成及日期的英文表达暂时有一定的困难,对中国生日的传统文化了解得并不多,对不同国家的生日文化异同更是知之甚少,课堂学习后的沟通、文化传承需要学生深度拓展。与之相关的材料数不胜数,此话题也贴近学生生活,选择适宜的材料可以最大程度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精益求精”——择优选择材料
了解完学情,在选择材料时才有目的性、针对性。广而撒网是指搜罗材料范围广,契合主题、能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即是好材料。为了达到精益求精,可以从语言知识、文化品质、文本结构、情感态度、主题意义等方面筛选材料。“Birthdays”作为第一课时教学,我选择了一首歌曲The Singing Walrus(图1)和一个绘本材料(图2)作为开头调节课堂氛围。此材料讲述了两只小精灵邀请世界各地朋友参加生日派对的故事,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有效融合了本课,尤其在主题意义上,可以用来充当一个教学切入点。
材料的选择十分重要,听完省评优课后,笔者认为材料的选择还是要跳出思维定式,不局限、不龃龉。
三、比例之分配
(一)“详略得当”——立足目标
初次备课时,笔者思考:课外材料与本课内容的教授内容比例该如何分配呢?基于教学基础,本课作为第一课时教学,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在阅读、观看视频等活动中正确理解Story time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Story time;通过朗读、师生对话、材料融合等活动,听懂、会说、会读eleventh、eighth、together、birthday、April、game等词,掌握“When's your birthday?”“It's on...of...”“What do you do on your birthday?”“I usually...”等核心句型。
3.在理解的基础上复述Story time,运用核心句型谈论自己和他人的生日,运用所学结构清晰地介绍自己和他人生日。
4.在比较与讨论中,了解中西方生日习俗的异同,认同中国传统生日文化。
5.在绘本故事阅读中了解更多国家生日习俗,学会吸纳包容,拓宽文化视野的同时不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笔者认为,在大单元整体教学情境下,教师需要适度嵌入课外阅读材料,让主教材更详细具体,让英语课堂“锦上添花”。
(二)“有舍有得”——紧扣线索
在挑选课外材料时,教师要有所取舍。材料需体现学科的育人价值,真正做到融合。教师应灵活改编绘本材料,将Story time内容巧妙融入其中,将教材内容与融合内容合二为一,无缝对接。绘本材料真正体现出基于故事板块的融合教学特点,以两只小精灵的活动为线,经过的每一站用序数词表示,第六站它们来到李教师的教室,学习了解Su Hai和Mike的生日。线索还是以文中人物的生日为主,以小精灵的旅行、他国生日习俗为辅。教师摒弃繁荣复杂的教学过程,阅读前以两只精灵的生日为话题创设大情境;阅读中鼓励学生由Su Hai和Mike的生日联系到绘本中的Lan Lan和Ben,在强化巩固教材核心语言的同时,对比中西方生日文化;阅读后回到两只精灵的生日派对,让学生把阅读到的不同国家生日习俗用角色表演活动展示出来,深度体会各国生日文化的趣味,拓宽文化视野,感受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有舍有得,方得始终。
四、融合之程度
(一)“无缝衔接”
融合到什么样的程度呢?课前,教师以歌曲导入。接着,回顾小精灵的旅行过程(图3),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无缝式引出第六站(图4),在无形中融入绘本材料,自然创设情境。
首先,教师用绘本故事中的情境导入,渗透序数词,将Story time内容作为故事空白页引出,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其次,用处理过的课文音频,聚焦“生日”。再次,通过绘本人物在教室外听不清的情境,激发学生设疑提问。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回答“Who/Whose?”两个问题,为文本学习做好准备。
(二)“环环相扣”
在课中,教师和学生共读课文,完成生日卡片,在看动画听录音中提取信息,尝试问答,在情境中理解并学习本课核心语言。首先,让学生学习日期的英文表达,关注发音细节,读准the的发音。其次,体会中国生日传统习俗,如“吃面条代表长命百岁”,凸显中国生日文化,加深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再次,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教材外生日活动,加深对当代中国生日文化的理解。最后,提炼生日的意义——是温暖的,甜蜜的,特别的,从“When/What/How”三个维度理解文本,掌握对话结构,为后面的自主学习提供方法。每个环节衔接得紧密且聚集。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迈克生日部分,用“When? What? How?”结构提取信息完成生日卡片,加深对话轮展开层次的理解。同时,体现语言知识的精准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读书写英文日期。此外,关注文本留白,师生共同演绎生日派对活动。聚焦蛋糕,紧扣special,在追问中激发学生探究欲望,锤炼思维品质,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生日文化。
(三)“首尾呼应”
在课后,教师提供情境任务:向小精灵Joy转述Su Hai和Mike的生日,丰富输出形式,巩固所学教材内容。与此同时,联系绘本故事,将Story time内容与绘本中的人物相联系,有效融合。首先,带领学生比较中国和英国生日习俗的异同,认同中国传统生日文化,了解西方生日文化,理解生日的意义。其次,以蛋糕、面条为例,引导学生理解文化的交融,丰富文化视野。再次,从文本延伸到实际生活,让学生运用所学结构清晰谈论自己和他人的生日。最后,回到绘本故事情境,鼓励学生先简要谈论各国生日习俗,再分组表演派对活动,将教材Story time所学内容和绘本阅读中所知内容结合。在表演活动中展示所学,深度体验各国生日活动的趣味性,拓宽文化视野,激发探究兴趣。再次回到生日派对,首尾呼应。
五、教学之效果
“纸上得来终觉浅”,课外阅读材料和主教材融合教学的效果不仅体现在课堂学生给予的反应上,还体现在课程结束后学生是否能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真正理解生日的内涵。教师要在不断实践中考虑主教材与课外材料的适配度,努力做到“1+1>2”。在此过程中,反复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丰富学生的语言输出,充盈学生的实践活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六、结语
教学正如烹饪一道美味佳肴,如果主教材是主菜,那么课外材料即是辅菜,两者完美融合方能成就“佳作”,学生好似品菜师,如何让其品嘗完后回味无穷,是每位教师需去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