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绘本阅读中画面细节指导问题分析
2024-04-29张欣敏
张欣敏
导读:绘本阅读是幼儿阶段促进五大领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在绘本阅读中加强画面细节指导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理解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价值的健康发展。本文以促进幼儿教育发展为目的,采取案例分析方法对幼儿园绘本阅读中画面细节指导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教学实践策略,进而提出以下参考建议: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细节,感知绘本内容;引导幼儿探索画面逻辑,理解绘本故事;引导幼儿思考画面意蕴,升华绘本情感。
绘本被称为图文结合、图文相乘的艺术,是幼儿早期教育的最佳读物。一本优秀的绘本以其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画面给幼儿带来愉悦和幸福感,能让他们充分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图画是绘本构成的主要部分,一本优秀的绘本中的每一幅画面都包含着丰富的细节,如画面色彩的变化、线条的设计、人物表情动作的刻画等。引导幼儿对这些画面细节进行观察,不仅可以锻炼其观察力和想象力,还能启发其逻辑思维,促进其情感发展。所以,在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有必要采取多种措施对画面细节加以指导,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画面中探索绘本故事,实现自我成长。
一、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细节,感知绘本内容
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大多数都是以图画为主,并辅以少量的文字。绘本的信息主要通过画面传递,文字一般只起到辅助性的说明功能,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耐心引导幼儿关注画面,根据画面内容理解绘本故事。当然由于认知能力的限制,多数幼儿在观察画面的过程中总是会忽略一些细节,这时教师需要加强画面细节指导,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在捕捉画面细节的过程中更好地感知绘本故事。
(一)引导幼儿有序观察绘本画面
在阅读画面的过程中,幼儿往往容易被颜色最显眼、构图最明显的部分吸引,忽略其他细节信息。基于此,在绘本阅读指导中,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幼儿按照由先到后、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绘本中的画面,尽量不遗漏画面传达的信息,这对培养绘本感知能力及整体画面阅读能力很有裨益。
例如,在小班《好饿的小蛇》的绘本阅读指导中,教师首先出示封面并提问:“这是谁?”幼儿通过观察封面回答“是一条小蛇正在睡觉”。其次,教师带领幼儿翻开绘本,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指引幼儿观察画面中小蛇的行为。如在第一幅图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提示:“这条小蛇睡醒了,它感觉好饿,东看看西看看,想找点吃的,最后它看到了什么?”幼儿在观察画面后纷纷回答“苹果”。教师继续提问:“苹果是什么样的?”幼儿捕捉画面中的细节,在提示下说出了“红红的”“圆圆的”等形容词。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教师引导幼儿自主观察,鼓励他们说出小蛇形状的变化。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顺序观察图片,在提示中对比蛇在吃下苹果、三角饭团、香蕉后的变化细节,实现对常见的图形的感知。在这一教学指导中,教师把握了画面中蛇因为吃下不同形状的食物而变成相应的形状这一细节,促使幼儿有序观察各个画面,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了绘本内容展现的顺序,也初步理解了故事内容。
(二)引导幼儿发现更多画面细节
优秀的绘本创作者乐于在图画中隐藏各种细节,促使幼儿在重复阅读中不断挖掘,发现惊喜,进而训练观察细节的能力,不断强化阅读绘本的兴趣。基于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基于經典绘本设计共读活动,引导幼儿反复阅读,激励幼儿不断发现绘本中隐藏的细节,借助细节充分感知绘本内容。例如,在大班《我的幸运一天中》的初次阅读中,教师与幼儿打开绘本内页,首先看见的一只狐狸坐在一个房间的桌子前,抬眼盯着房间的木门。针对画面,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细节。“这是谁的家?”通过观察家中墙面照片的细节可以发现这是狐狸的家。“这只狐狸在干什么?”根据桌子上的指甲刀、护手霜和小刷子等物品的细节可以知道它在修指甲。接下来,教师引导幼儿继续欣赏故事,通过画面了解一直找错门的小肥猪和狐狸之间发生的种种故事。但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有些幼儿不理解为什么狐狸没有直接将小肥猪吃掉,而是对这个食材提出了各种高标准和高要求。为了解答幼儿的疑惑,教师带领幼儿再次阅读,引导他们从画面细节中感知人物形象。在幼儿观察绘本内页第一幅图时,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狐狸家中的环境以及它的行为,让他们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通过观察、结合提示,幼儿发现狐狸的家非常整洁。桌上的桌布干净平整,照片端正地挂在墙上,精心护理自己的指甲,墙角整齐摆放着打扫工具,地板十分干净。从这些细节中可以看出这只狐狸对环境及自身有着很高的要求,这样幼儿也就理解了它为什么对即将入口的小肥猪那样严格。在这样的绘本阅读指导中,教师与幼儿共同阅读、反复观看画面细节,不断发现新的信息,进而为他们理解角色特点、感知故事内容提供了依据。
二、引导幼儿探索画面逻辑,理解绘本故事
绘本是用画面来讲故事的,有些适合低龄幼儿的无字绘本更是如此。在幼儿园绘本教学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有些幼儿被某一页的画面吸引而不能通过画面探索整个故事,或对画面中的细节变化缺乏关注,导致故事理解不到位。针对上述情况,在绘本阅读指导中,教师要事先浏览整本绘本,将图画的逻辑线索理清楚,在共读时做到心中有数,引导幼儿逐步学会逻辑性地观察每一幅图画的细节,跳出对单个画面的过度关注,从整体上把握整个故事,同时提示幼儿画面中细微的变化,让幼儿在对比中发现故事情节的推进,更好地理解绘本故事。
(一)引导幼儿结合画面内容串联故事
在引导幼儿探索绘本故事逻辑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故事性较强的绘本促使他们展开整体性阅读,要求他们先把整本书都看完,再慢慢欣赏画面中的细节。这样更利于他们发现每一页画面间的联系性、实现对画面的逻辑性解读,还可以让他们基于画面细节解读串联整个故事。
例如,在大班《小熊不刷牙》的绘本阅读中,教师为幼儿设计阅读任务:第一,观察画面,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在画面的推动和教师的提示下,幼儿逐渐理解了小熊哈利从不爱刷牙到主动刷牙的整个故事。第二,观察画面细节,串联故事内容。教师引导幼儿在整体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观察画面细节,猜测分析每一个画面表达的内容,理解故事前后之间的逻辑关系。如观察第一幅图时,教师提示幼儿注意哈利的表情、眼神,说一说:面对妈妈的催促,哈利的心情是怎样的?他愿不愿意刷牙?在第二张图中,哈利发现没有牙齿后心情怎么样?接下来,没有牙的哈利又遇到了哪些情况?他的心情怎样?又做出了怎样的决定?在问题的推动下,幼儿深入每一幅图片的细节,结合画面内容将哈利遇到的各种情况与哈利的心情变化串联起来,最终在教师的提示下形成对整个故事的复述。通过这样的绘本指导,幼儿既能从整体上理解故事,也能结合画面细节对每一个故事情节进行串联,进而理顺故事的逻辑,提高对故事的把握。
(二)引导幼儿根据画面变化把握故事
在绘本中,画面的不断变化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也是幼儿在阅读中需要把握的重点细节。所以,在促使幼儿理解绘本故事时,教师不仅要指导他们依页读图,还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关注不同画面间变化的细节,如角色数量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空间位置的变化等,通过这些变化理解推进的潜在逻辑。
例如,在指导大班幼儿阅读经典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时,教师就有意识地启发他们根据画面变化的细节把握故事的潜在逻辑。在依页读图的过程中,幼儿能观察到:爷爷给约瑟做了一条小毯子,随着约瑟慢慢长大,小毯子已经太小太旧了,于是,爷爷就把毯子改成了一件新衣服,再从衣服改成背心、领带、纽扣。在理解整个故事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约瑟的小毯子一步一步年复一年直到最后变成一颗纽扣的过程中,布料越变越少,那裁减掉的布料去哪里了呢?”幼儿细致观察每一个画面中的变化,发现裁下来的布料掉在了地板上。教师肯定了幼儿的这一观察结果后,引导他们顺着主画面将目光下移到页面底端,幼儿发现了地板的下面住着老鼠一家,它们利用这些布料做了衣服、家中的装饰等。通过画面之间的对比,幼儿还发现: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约瑟的布料越来越少,老鼠家中的布料却越来越多,家里的装饰也越来越丰富。通过这样的阅读指导,幼儿根据绘本图画中变化的细节把握了故事按照时间推进的基本逻辑,并在约瑟一家和老鼠一家的不同情境中理解了充满趣味性和想象力的故事情节。
三、引导幼儿思考画面意蕴,升华绘本情感
一本优秀的绘本中每张图画都有丰富的意蕴,它能预留给幼儿丰富的想象空间,也能带给他们带来美的熏陶和教育。在幼儿园绘本阅读指导中,教师应基于画面细节引导幼儿探索其中包含的丰富意蕴,强化幼儿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在绘本的熏陶下升华情感,实现自我成长。
(一)通过设问,挖掘画面意蕴
许多优秀绘本对环境的描绘和角色的刻画都十分细致,其中蕴含的丰富意蕴对幼儿情感的发展、价值的塑造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在幼儿园绘本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画面细节的指导进行设问,引导幼儿去关注、去思考画面细节传递的内在信息,挖掘其中潜在的语言,获得成长的指引。
例如,《最美味的汤》这一故事中,有一页画面描绘的是大熊给“挂满冰渣的猫”开门的情境。在绘本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画面向幼儿发问:“外面的环境是什么样的?猫的眼神、动作是什么样的?说明了什么?它想干什么?”幼儿通过对画面细节的认真观察,联系现实生活得出“猫很冷,想找地方暖和一下”的结论。在不同的小动物共同喝汤的画面中,向幼儿提问:“画面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都在做什么?它们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你觉得它们的汤好喝吗?为什么?”这一系列问题能让幼儿细致观察每一个小动物都喝到了锅里的汤,并且开心地笑了,进而判断汤很美味,同时在教师的启发下感受画面细节传递出的分享的快乐,培养愿意与同伴分享的习惯。当然,对幼儿来讲,启发他们从画面细节中挖掘思想内涵的过程应该是顺其自然、潜移默化的,不应该是机械讲解和强制灌输,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二)引导迁移,促进幼儿成长
绘本中的图画是具体生动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一種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表现形式。在绘本阅读指导中,教师应根据画面细节指导拓展幼儿的阅读想象空间,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根据画面细节设计自己的一日生活,从而激活创新思维,塑造健康行为,培养积极情感。
例如,绘本《蚂蚁与西瓜》是一本色彩鲜明亮丽、形象逼真的绘本,作者用漫画式的夸张,把勤劳、智慧、团结的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中班绘本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幼儿细致观察每一幅图画,鼓励其发散思维,将所学知识融入一日生活中。如绘本中有这样一幅图:四只蚂蚁在发现西瓜之后,先是自己吃起来,吃完后决定搬回家,结果搬不动就去通知蚂蚁大军一起搬运。在平时活动中,教师要提示幼儿进行阅读迁移,学会和其他小伙伴合作搬运物品;在表演区投放了道具,引导幼儿结合画面内容进行自主表演,展示蚂蚁是如何发现西瓜、搬运西瓜的;在美工区投放了材料,鼓励幼儿续编蚂蚁与西瓜的故事,提示他们注意画面的细节,表现自己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教学指导,幼儿对绘本画面细节形成了更具体的感知,同时也在发散迁移的活动中深化了理解,将绘本融入一日生活中,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四、结语
总之,在幼儿教育中利用绘本故事进行教学活动不仅能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还能有效汲取教育价值,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在绘本教学中指导幼儿对画面细节进行感知、理解和想象能有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幼儿在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本文对幼儿园绘本阅读中画面细节指导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议,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当然,绘本教学依然还有广阔的探索空间。在未来的教研工作中,我们还应围绕绘本结构的解读、绘本内容的观察及绘本价值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进一步厘清绘本教学的思路,推动幼儿园绘本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