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乒乓球运动训练中多方向移动训练的应用

2024-04-29马超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4年3期
关键词:训练组步法乒乓球

文 / 马超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体育运动学校。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体育运动学校。

◆ 多方向移动训练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以提高运动员移动速度、灵敏性、身体控制能力的训练方法,常被用于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多种体育赛事运动训练中。在初中学生的兵乓球运动训练中,运用多方向移动训练方式能有效改善学生移动速度慢、灵敏素质较弱、爆发力和身体协调性较差等问题,从而提高初中生的乒乓球运动表现。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淄博市体育运动学校的初中乒乓球运动员进行多方向移动训练,探讨多方向移动训练对乒乓球运动员成绩的影响,最后提出乒乓球运动应用多方向移动训练的相关策略。

◆ 初中生;多方向移动训练;乒乓球;应用策略

1 乒乓球多方向移动训练概述

多方向移动训练指受训者在各种器械的帮助下,进行不同形式的移动,以增强受训者在场上不定向、多种路线跑动能力,从而提高运动成绩的训练方法。具体至初中阶段的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他们通过多方向移动训练,自身灵敏素质得到大幅提高,能够快速确定来球方向,有利于移动接球与攻防转换[1]陈彦泽.多方向移动训练对羽毛球步法移动速度的影响[J].鄂州大学学报,2022,29(06):88-90.。

多方向移动训练与常规乒乓球训练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将重点放在了对动作质量的训练上,以提升运动员身体的稳定性为目的,强化了主动肌和对抗肌之间的协同配合能力,同时还可以改善了神经-肌肉间的支配能力,进而提升了各环节之间的每一个动作的衔接。这种训练方法以较为温和的方式持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在乒乓球训练中既收获了运动技巧,又能够健康成长,契合初中学生的身体发展需求[2]吕鹏飞.多方向移动训练对羽毛球步法影响的实验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21,42(03):85-89.。

2 乒乓球多方向移动训练实验设计

在开展乒乓球多方向移动训练时,要结合训练对象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制订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是促进其乒乓球运动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鉴于此,为了探寻科学的乒乓球多方向移动训练方法,笔者基于对乒乓球运动训练实际分析和对乒乓球教学训练经验的梳理,尝试将多方向移动训练融入乒乓球运动训练之中,借以提升学生的乒乓球成绩,并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验证了多方向移动训练的应用成效[3]王朝怡.多方向移动训练对9-11岁小学男足队员灵敏素质的影响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22.。

2.1 训练对象

本文所选取参与训练的乒乓球运动员均为山东省淄博市体育运动学校的初中学生,共计32名,年龄区间介于13~16岁,均为男生。训练计划征得本人及家属同意,且在训练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2.2 训练指标

初中阶段乒乓球运动员成绩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灵敏素质与位移速度[4]李楠俊.多方向移动训练对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移动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22.。因此,为了尽可能地合理评价多方向移动训练对乒乓球成绩的影响,笔者将训练对象的灵敏素质与位移速度作为衡量乒乒球成绩的重要数据,并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段特点与身体发育状况,最终将训练指标确定为如下两项。

2.2.1 推挡侧身扑右

此指标训练需要用到乒乓球台、球拍、乒乓球、秒表等器械,且在淄博市体育运动学校兵乒球馆开展。在此训练中,运动员在球台一侧以预备姿势站好,乒乓球队教练则处于对台,教练先发两球至运动员左侧,运动员需推球、挡球各一次。此时教练发一球至运动员右侧,运动员需快速移动至右侧并完成击球。训练过程需用秒表计时,以60秒为一周期,统计该周期内运动员完成击球上台的次数。共测试2次,成绩以较好一次为准。

2.2.2 全台不定点摆速

此指标训练需要用到乒乓球台、球拍、乒乓球、秒表等器械,且在淄博市体育运动学校兵乒球馆开展。在此训练中,运动员在球台一侧预备姿势站好,由站在对台的乒乓球队技术教练发多球。运动员根据来球,去调整身体位置,完成正手攻球或反手攻球。训练过程需用秒表计时,以60秒为一周期,统计该周期内运动员完成击球上台的次数。共测试2次,成绩以较好一次为准。

2.3 训练流程

2.3.1 训练分组

将山东省淄博市体育运动学校参与训练的32名初中学生随机、均等分为训练组、对照组两组,每组16人。

2.3.2 训练前测

在训练开始之前,根据拟定的训练指标,对32名初中乒乓球运动员的推挡侧身扑右、全台不定点摆速度进行测试,以掌握他们的乒乓球成绩。

2.3.3 训练干预

多方向移动训练每周2次,共计18次。训练组与对照组共同训练,其中对照组乒乓球训练计划不变,训练组则在原定计划的基础之上,引入多方向移动训练方法,例如之字型跳跃障碍训练、“T”字型跑训练、横向移动训练等[5]陈春萌.多方向移动训练对初中生灵敏素质的教学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21.。

2.3.4 训练后测

7周的训练技术后,再次根据拟定的两项评价乒乓球成绩的训练指标推挡侧身扑右、全台不定点摆速度对参与训练的32名乒乓球运动员进行测试,以衡量和评价多方向移动训练在乒乓球训练中的应用效果。

3 训练结果与分析

3.1 训练结果

推挡侧身扑右不单单检验了乒乓球运动员的技巧,还注重对并歩、交叉移动等步法能力的考察。对32名运动员进行了7个星期的不同乒乓球训练计划后,训练组与对照组运动员推挡侧身扑右击球数均得到增长。训练组在训练前的一分钟推挡侧身扑右成功击球成绩为52个,经过多方向移动训练后成功击球成绩为61个,增长了9个,涨幅为17.3%。对照组在训练前成功击球成绩为52个,训练后成功击球成绩为56个,增长了4个,涨幅为7.7%(见表1)。

全台不定点摆速不仅检验了乒乓球运动员的运球、击球手法,还注重对运动员各种步法的综合使用能力的考察。对32名运动员进行了7个星期的不同乒乓球训练计划后,训练组与对照组运动员推挡侧身扑右击球数均得到增长。训练组在训练前的成功击球成绩为61个,经过多方向移动训练后成功击球成绩为67个,增长了5个,涨幅为9.8%。对照组在训练前成功击球成绩为60个,训练后成功击球成绩为63个,增长了3个,涨幅为5.0%(见表1)。

经过7周的训练,32名乒乓球运动员的全台不定摆速与推挡侧身扑右能力均得到提升,但通过训练结果数据对比表可以明显看出,引入多方向移动训练计划的训练组涨幅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说明,多方向移动训练较常规方法能大幅度提高乒乓球运动员击球的能力,从而提升其在赛场上的成绩。

3.2 训练结果分析

推挡侧身扑右主要考察运动员的并步与交叉步移动能力,是乒乓球运动员日常训练手段之一,运动员先反手攻球,利用并步侧身位正手位攻球,再向利用交叉步向右移动接球。运动员不仅需要快速的大脑反应能力,更需要快速地移动速度,保证击球的成功数量。它是一种以各种单项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技术。

引入多方向移动训练法的训练组运用如软梯一交叉步、借助弹力带一交叉步移动等训练手段,注重提升乒乓球运动员的动作质量,通过调动核心肌群,保障运动员身体大幅移动时的稳定性。而对于乒乓球运动,多方向移动训练尤为注重横向移动训练,培养运动员的横向移动步法,使运动员在辗转腾挪中也能轻易接到乒乓球,并完成击球动作。然而对照组仍旧采用常规训练方法,对于专门性的交叉步和其他步法(除并步外)的移动尚未涉及。故而对照组的运动员在移动的接球与击球过程中,其身体稳定性远远低于训练组,而移动过程中身体姿态的倾斜会造成运动员身体重心波动幅度较大,减缓移动速度,不利于横向移动接球。因此,结合实验数据,在推挡侧身扑右这一训练指标上,多方向移动训练法对于乒乓球运动员成绩的提高远远优于常规训练方法。

全台不定点摆速除考察运动员的手法外,还考察运动员各种步法的综合使用能力。全台不定点摆速同样是乒乓球运动员日常多球训练的一种,运动员在自己台接球姿势站好,由教练发不定点的球,运动员需要良好的灵敏素质提前做出预判,随时准备调整步法、位置去接球。全台不定点摆速模拟的是比赛时的情景,作为测试指标。可以间接地反映运动员在实战中的击球水平。

由于球的落点不固定,运动员需要对球的落点和旋转进行预判,并采用合适的步法,移动到相应位置,以便调整好身体姿态,更好地蹬地发力击球。其间各种步法的衔接,短距离的加速移动,视觉,感知觉等感应器官接收信息传入到运动神经中枢的速度,神经对于肌肉的控制能力,都是决定成绩与击球效果的因素。在多方向移动的训练手段中传接球的反应训练、传接球的多方向移动训练、手势信号训练、六角球的训练等,都在不确定的情况下,通过发展运动员神经灵活性,来球的预判能力,多个方向上移动时的步法配合衔接能力。视觉及空间感知觉能力。对照组中的双摇跳绳、捡放球等练习手段,对于运动员的步法移动同样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但效果远没有多方向移动训练法明显。

4 乒乓球运动中多方向移动训练的应用建议

4.1 循序渐进设置训练计划

笔者根据初中乒乓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将训练计划分为基础、中级、高级、稳定四个阶段。

基础阶段(1~2周):在这个阶段,运动员应该先学习基本的移动技巧和击球技巧。训练可以从单方向移动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和变化,例如在左右移动的基础上,增加前后移动和斜向移动等。同时,可以逐渐增加球的速度和难度,让运动员逐渐适应比赛的环境和节奏。

中级阶段(2~4周):在中级阶段,运动员应该进一步提高反应速度和准确率。训练可以增加更多的变化和难度,例如在移动的同时进行旋转和跳跃等动作,以提高运动员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同时,可以增加一些对抗性训练,例如两人对打,让运动员在比赛中更好地应对对手的攻击。

高级阶段(4~6周):在高级阶段,运动员应该达到比赛水平,并进一步提高技术和战术水平。训练可以结合比赛情况进行,例如模拟对手的发球方式和球的落点,让运动员在训练中逐渐适应比赛的环境和节奏。同时,可以增加一些团队训练,例如双打和混双,让运动员更好地理解团队战术和配合。

稳定阶段(6~8周):在稳定阶段,运动员应该巩固已经学到的技能和战术,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表现。训练可以结合比赛情况进行,例如模拟比赛的场景和节奏,让运动员更好地适应比赛环境。同时,可以增加一些心理训练,例如放松训练和集中注意力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比赛状态和心理素质。

4.2 注重训练趣味性

初中阶段的乒乓球运动员年龄区间在13~16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贪玩、好动,面对枯燥且训练强度较高的多方向移动训练,难以坚持。教练在开展训练计划时,要注重多方向移动训练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训练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练可以通过制定游戏规则的方式,将训练与游戏相结合,以增添训练的趣味性。例如制定“乒乓球接力赛”“兵乒球摇摆舞”等游戏,让运动员在游戏中进行多方向移动训练。这些游戏规则可以增加比赛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同时也可以让运动员在比赛中更好地掌握技能和战术。又如,教练可以在训练场地中增加一些障碍物,让运动员在移动中避开障碍物,增加训练的难度和趣味性。这些障碍物可以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和训练目标进行设置,以达到最佳训练效果。此外,教练可以采取团队协作的训练方式,让运动员进行双打或混双比赛,或者让运动员进行一些团队训练,以增加训练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4.3 秉持劳逸结合原则

多方向移动训练属于速度训练中的一种方式,速度训练中首先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在训练中受训对象由于是13~16岁的运动员,其体能远不如成年运动员充沛,且身体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一旦训练强度过高,会影响运动员正常发育甚至留有暗疾。因此,教练要避免运动员疲劳时进行训练,注重劳逸结合。按照运动生理学的思路,在合理的范围内,髋关节、膝关节角度越小,身体姿态的控制力越好。劳逸结合的训练会提升运动员对身体的掌控能力,保持更加合理的身体姿势去加速、变向等,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5 结语

总而言之,多方向移动训练法在乒乓球训练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以多个方向上的移动训练为基础,通过提升运动员的灵敏素质与移动速度,提高运动员击球、接球的准确度与力道,从而提升运动员的乒乓球成绩。对于13~16岁正处于初中阶段的乒乓球运动员而言,他们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而多方向移动训练侧重于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训练,这与初中运动员的身体发育需求不谋而合。此外,由于初中乒乓球运动员身心发育不成熟,教练在开展多方向移动训练时,要注重秉持劳逸结合原则,按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设置训练计划,同时要注重训练过程的趣味性,以提升初中乒乓球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猜你喜欢

训练组步法乒乓球
乒乓球悬浮术
新型抗阻力训练模式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验研究
跑台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肺功能及HMGB-1表达的影响
线上自主训练与线下指导训练表面肌电差异分析
跳舞的乒乓球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靠拢的乒乓球
学书五步法
学书五步法
学书五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