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工科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4-04-29刘晓霞唐红枫赵业军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胜任工科育人

刘晓霞,唐红枫,杨 洁,赵业军

(武汉东湖学院 a.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b.生物医用材料创新研究所,武汉 430212)

课程思政是指全部课程均应具备立德树人的功能和作用,贯穿课程的全过程。这要求全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价值之“道”,点亮知识之“学”、能力之“术”,需要教师深入挖掘课程的育人价值,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成长。[1]胜任力是指一个人要取得优秀绩效所必须具备的动机、知识、认知、技能、能力和特质等[2]。有关课程思政胜任力目前尚无确切统一定义,课程思政胜任力可以理解为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及资源建设、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应具备的教书育人能力的总和。

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望,其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4]高校工科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着重专业轻思政的认识问题,而课程思政实施的关键主体教师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因此教师的课程思政胜任力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工科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的具体提升方法方面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将尝试探讨如何提升高校工科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

1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美国心理学家M Clelland在1937年提出了关于胜任力的冰山模型,最初这一模型应用于各级各类行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家的人员管理中,后来研究者将这一特征模型从企业管理评价应用到大中小学教师能力评价中。由此国内外对教师教学胜任力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国外学者博兹特瓦(SA Skvortsova)和托尼科娃(YS Vtornikova)研究了教师胜任力的三个层次[5],霍尔(D Hol)和阿克塔斯(S Aktas)从九个维度释义教师胜任力[6],戈赫(PSC Goh)等学者[7]-[8]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教师胜任力。国内学者李景山研究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素质的五个维度[9],赵光研究了“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10],吉强等也从不同角度阐述了高校教师胜任力的各种理论与实践。[11]-[12]国内外研究者对教师胜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探索和实践,已形成了一定的指导理论和实施模式与路径,围绕教师教学胜任力整体和全方位进行研究,大多是针对某一门课程开展的教师胜任力研究[13]-[18],关于专门论述高校工科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的研究相对较少。

2 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是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

单靠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工科本科专业课时间跨度超过三年,占比大于75%,从时间维度上看专业课课程思政是不可忽视的思政教育阵地。因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持续不断吸引和接纳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工科人才,以便于弥补本国的理工科人才缺口,且工科专业在技术移民上可以获得更多加分,目前中国流失的留学生人才中,科学和工程领域的滞留率平均达87%,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全球首位。[19]高校工科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应全方位全时段充分融入并加强思政教育元素,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对学生进行价值塑造的比重,助力为中国制造留住人才,减少工科人才流失现状,推动思政课与工科专业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培养专业过硬的新中国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真正实现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目标。要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从留住人才维度来看高校工科专业的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阵地。

3 高校工科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现状

3.1 思政素养相对薄弱

国内“课程思政”概念源起于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的2017 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上海调研会暨高校“课程思政”现场推进会。此后课程思政在高校各学科和专业的研究迅猛开展。尽管各高校课程思政已开展多年,但仍有部分专业课教师因为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内心对课程思政有抵触情绪和不接受的心理,没有思政热情或热情不高,认为将课程内容知识讲授透彻就行,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是专职思政课老师和学工办甚至是辅导员的职责,觉得在专业课讲授中融入思政元素会缩短实际教学时长,因此,课程思政意识模糊,思政观念不强,执行课程思政不到位,甚至不执行,只在应付检查时生硬地融入少量思政元素,只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而忽视自己担负着育人的使命,这样就形成了重教书轻育人的局面,但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教书与育人是不可分割的,只有两者都真正地践行到位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教师。

3.2 挖掘思政资源的难度相对较高

相较于文科类专业课具有知识性、人文性、思辨性等属性,蕴藏着丰厚的思政教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相对容易,工科专业课程内容主要涵盖和侧重于基础理论科学和实际工程技术应用等自然科学规律,往往包含大量的基本概念、原理、数学推理和计算等抽象高、逻辑性强的知识,较少直接显现思想政治教育属性[20],因此工科专业课程在课程思政方面存在先天弱势,使得工科专业教师挖掘思政资源的难度相对较高。相较于纯粹的思政课胜任力,工科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属于隐性胜任力,很难度量和准确表述,因此工科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教育执行上有一定的难度,相对隐性的思政元素使得专业课教师在思政行动上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强。

3.3 “思政元素”与“工科专业内容”有效融合较为困难

工科专业教师即使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挖掘了一些思政元素资源,但是思想政治元素毕竟和纯工科专业性较强的知识不在一个知识范畴,虽然想要有意识地在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但是不知道如何切入,在将思政元素和工科专业内容融合时较为困难,比如部分教师为了应付检查而把爱国爱家等思想生硬加到专业知识教学中去,让人感觉是为了思政而思政,完全有些牵强的说教,这样势必会打乱本来节奏很好的专业思绪和上课节奏,学生在接受起来也十分别扭,不但起不到价值引领的作用,反而会让学生产生逆反情绪,无法认同教师灌输的价值元素,甚至对教师产生反感心理,也可能对本感兴趣的专业知识内容产生排斥心理,甚至对这门专业课再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将思政元素和工科专业内容进行自然有效融合对工科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

3.4 课程思政教学保障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目前许多高校都安排过课程思政方面的培训,但很多都是以讲座的形式开展,部分是发一个在线学习的链接,也没有进行会议签到,或者会议签到流于形式,更没有开展相关的课程思政研讨,导致课程思政的培训偏向于走过场,效果较差。另一方面,高校教务管理部门都会出台一些课程思政方面的文件和要求,但是缺乏指导性细则,课程思政组织力度不够,权责不够明晰,课程思政考核体系缺失,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基本是专业课教师自己凭感觉,只在课堂教学环节少量加入思政元素内容,课程思政未能实现整个教学流程的规范和监控。

4 高校工科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提升路径

针对以上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现实困境和突出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工科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

4.1 增强高校工科专业教师传授思想政治意识理念

高校教师是课程思政执行的主体,也是课程思政价值引领的传播者和塑造者[21]。为了有效增强专业教师传授思想政治意识理念,营造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的浓烈氛围,高校要针对工科专业教师重专业轻思政的特点,从学校层面或院系层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系列活动,做好课程思政战略规划,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心同向的育人格局,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推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实现“课程有思政、教师讲育人”的育人新局面。

课程思政专题引导教育可以是系列专题活动,这些系列活动可以包含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课程思政公开课、征集课程思政案例、评选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评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等专项内容,从学校制度层面发力,整体谋划,提升全体教师思政意识。高校还应该重视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培育课程思政先进典型,引领广大教师更好地落实课程思政工作。通过课程思政战略引领及系列活动的带动和影响,教师在个人层面也会不断修炼自己,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养成课程思政育人自觉性,从传统重教书轻育人的局面中解放出来,不但教授专业知识,更塑造学生品格和品行,始终不忘教师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既教书又育人。系列专题引导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加强专业教师的思政武装,将课程思政实际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观念深入每位老师心中,让教师有意识在教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将承载教育责任的思政内容融入进来,提升工科专业课程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增强工科专业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强烈的价值认同,坚定工科专业教师思政意识,使专业课教师深度融入思政教育,培养“社会主义的工科人才”,真正落实“三全育人”的要求。

4.2 提升工科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资源深挖能力

工科专业课程内容较少直接显现思想政治教育属性,专业课教师在执行课程思政任务时更应该用专业的眼光,从不同角度不断寻找切入点开发思政元素。可以从专业科技成果、行业核心科技、科学哲理、学科历史沿革、专业理论及名师、职业道德与操守、相关专业知识、时事热点和专业知识应用及发展前景等方面为切入点,深度挖掘工科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资源,将学科资源和专业资源转化为思政资源,丰富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真正实现从教学到教育的转变。也可以学院或者教研室为单位,在集体备课中加入课程思政集体研讨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体课程思政专题讨论和思政资源挖掘探讨,集思广益,明确教师的育人职责,进一步强化教师的育人意识,让教师更加有效地发现、挖掘并提炼和加工专业课程中隐藏的思政元素,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资源深挖能力。

可以开展专题讲座指导工科专业教师尤其是新进教师挖掘思政元素,邀请行业内思政教育专家举办课程思政专题讲座,指导教师深入挖掘思政教学元素,丰富课程育人内涵,推进教学改革。在这一改革的基础上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政元素挖掘经验交流会,交流会可在各教学单位推荐的基础上,遴选优秀课程思政教师代表交流课程思政教学和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利用的相关经验,让缺少思政经验的教师尤其是新进教师能更快地接受和掌握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技巧。另外,还可以专门开展课程思政公开课,各教学单位推荐几门课程思政公开课,然后学校专家委员会根据优秀课程思政标准遴选少量课程思政优秀课程,邀请主讲教师讲授课程思政公开课,介绍在课程思政的资源挖掘、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邀请专家进行点评和交流互动,帮助相应课程任课教师理解和把握本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的内涵和要求,让老师们深入课程思政课堂学习,亲身感受和体验优秀课程思政课堂的魅力,及时比对自己的课程思政工作,进一步挖掘自己所授专业课程的思政思源,形成系列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并在反复多轮教学中不断调整和优化,提升一线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实现课程思政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推动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我校开展课程思政专题讲座和交流会及开展课程思政公开课以来,全体教师的课程思政资源挖掘能力已得到很大的提升,老师们反映再也不会出现一谈到课程思政就觉得无从下手的情况,恰恰相反,现在对于课程思政资源的挖掘和把握已经十分的熟练且在不同章节的专业知识中都能找到相应的思政资源,并在教学课堂中加以运用。

4.3 提升工科教师将专业知识与思政资源显隐融合的思政教学能力

课程和思政的教学不是简单的“课程”+“思政课”,也不是将思政知识硬性加入课程教学中,而是需要将各种隐性思政元素有机融汇到学科知识中,达到水乳交融的效果。因此工科专业教师在大量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深度挖掘思政资源之后,还需将显性专业知识和隐性思政元素进行有机融合,大力加强和锻炼显隐结合的教学能力,增强思政教育渗透力,以使思政教育在执教过程中自然流淌,真正实现课程与思政一体化,避免出现生硬的思政说教,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首先是要改革现有教学方法,充分融入思政元素,采用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和启发式或体验式教学等方法,加强思政教学互动。其次要更新融入思政教学的教学设计,在原有教学设计基础上,将思政价值自然融入教学课堂的各个场景和环节,课前进行充分的设计,课中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微调,课后形成反思和总结,以便下次进行改正和完善,提升课程思政价值导入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是创新教学方法,将显性的专业知识和隐性思政元素相统一,坚持线上线下,课前课中相结合,通过班级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和方法,提升思政教学水平。

学校或院系层面也可征集课程思政案例,各教学单位推荐3-5个课程思政案例,学校邀请专家进行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评审,择优录取案例,印制课程思政优秀案例汇编,将优秀案例汇编发放给全体教师进一步学习,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的课程思政水平。另外,还可进一步评选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人向所在教学单位提交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书,申报书内容包括授课教师(教学团队)基本情况,授课教师(教学团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情况,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情况,课程评价与成效及课程特色与创新等,经教学单位审核推荐后,报送教务处。教务处组织专家评审、遴选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同时可评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树立课程思政教学优秀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带动全体教师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4.4 建立课程思政保障体系

课程思政的落脚点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全方位达到立德树人、价值塑造的目的。将思政元素融入完整教学体系,包括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课件到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各环节的融入,促进课程思政各环节落地生根。将课程思政贯穿培养体系,培养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服务于社会的理念,从体系上保障思政元素与工科专业内容的全方位融合。如在各专业培养方案中,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栏目下都要明确写出思政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与课程关联矩阵栏目中也有对应课程思政的毕业要求。各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目标栏目除了写明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要求外,也明确规定必须单独写明本门课程的思政目标,并在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中,明确各教学环节对应课程分目标的考核权值分配,即思政目标是如何达成的也需要在教学大纲中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栏目下明确写出,这就对各门课程的思政教学有了指导规范,保障了后续课堂教学、课件制作等思政达成度保障。

5 结语

本文在强调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是思政教育重要阵地的基础上,从思政素养相对薄弱,挖掘思政资源的难度相对较高,思政元素与工科专业内容有效融合较为困难和课程思政教学保障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四个方面分析了高校工科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现状,探讨了高校工科专业教师获取课程思政胜任能力的途径,包括增强高校工科专业教师传授思想政治意识理念,锻炼工科专业教师课程思想政治资源深挖能力,提升工科教师将专业知识与思政资源显隐融合的思政教学能力以及建立课程相关思想政治保障体系。旨在增强高校工科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胜任能力,形成三全育人格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工科人才。

猜你喜欢

胜任工科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基于胜任力生成过程的组工干部培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