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侵入性指标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意义
2024-04-28关小明陈锴
关小明 陈锴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病因未完全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以持续或反复的黏液脓血便、大便次数增多为主要表现[1]。UC 病程漫长、迁延难愈或长期处于缓解与活动交替, 甚至有人称其为“绿色癌症”。症状加重不一定病情加重,症状缓解不一定肠道黏膜好转。目前对治疗效果评估、预测复发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内镜和病理进行综合分析。然而肠镜属于侵入性检查, 难以量化, 不方便随时实施, 一些传统指标如C 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特异性不够。本研究尝试从近年来一些较新的血清学指标、粪便标志物中筛选非侵入性的指标作为传统指标的替代或补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20 年10 月~2023 年3 月收治的UC 患者66 例设为研究组, 另选取同期66 例健康检查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男36 例, 女30 例;年龄18~65 岁, 平均年龄(44.46±14.82)岁;病程2~62 个月, 平均病程(32.70±18.07)个月。将研究组按照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严重程度指数(UCEIS)评分[2]分为轻度组33 例、中度组33 例。对照组男33 例, 女33 例;年龄18~68 岁, 平均年龄(44.85±14.95)岁。研究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无差异(t/χ2=0.151、0.273,P=0.881、0.601>0.05), 具可比性。轻度组中, 男19 例,女14 例;年龄19~65 岁, 平均年龄(44.59±14.03)岁;病程2~62 个月, 平均病程(30.30±18.45)个月。中度组中, 男17 例, 女16 例;年龄18~65 岁, 平均年龄(44.34±14.17)岁;病程2~60 个月, 平均病程(35.09±16.32)个月。轻度组和中度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 具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 年·北京)》[1]关于UC 的诊断;②年龄18~70 岁, 性别不限。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②合并各系统严重原发病、重要器官功能严重障碍、各系统恶性肿瘤;③肠镜前1 个月内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进行生物制剂治疗, 服用可导致肝损害的药物;④肠镜前1 周内服用抗血小板凝集或抗凝药物;⑤肠镜前1 周内合并明确的特异性感染甚至发热。
1.3 方法
1.3.1 血液指标检测 抽取两组研究对象禁食12 h后的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 检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血小板比积,试剂由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经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迈瑞, 型号:BC-6900)进行测定, 然后计算出NLR、PLR、NPR、MLR。检测TBIL、IBIL, 使用乳酸脱氢酶法, 试剂由贝尔曼库尔特试验系统(苏州)有限公司提供, 经贝克曼库尔特AU58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SAA 检测使用胶体金法检测, 试剂由上海奥普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经金标数码定量分析仪(Qpad)检测。
1.3.2 粪便指标测定 FC 检测使用试剂盒(由上海拜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FL 检测使用试剂盒(由深圳市科润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采用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1.3.3 UCEIS 评分 根据《中国消化内镜技术诊断与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专家指导意见(2020 年)》[2]的UCEIS 评分系统, 评估血管纹理、出血及糜烂和溃疡:血管纹理(正常、斑块状消失, 完全消失), 评分范围为0~2 分;出血(无、黏膜渗血、肠腔内轻度、肠腔内中重度), 评分范围为0~3 分;糜烂和溃疡(无、糜烂、浅表溃疡, 深溃疡), 评分范围为0~3 分。总分0~8 分,其中轻度为1~3 分, 中度为4~6 分, 重度为7~8 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计数资料以频数(%)f 表示。正态计量资料两组间均值比较, 若方差齐使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使用Fisher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液指标及粪便指标比较 研究组NLR、PLR、NPR、SAA、TBIL、IBIL、FC、FL 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MLR 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液指标及粪便指标比较( ±s)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液指标及粪便指标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NLR PLR NPR MLR研究组 66 3.54±1.02a 223.39±45.27a 15.01±4.28a 0.35±0.45对照组 66 1.54±0.68 75.35±22.21 8.11±2.99 0.20±0.46 t 13.254 23.851 10.737 1.894 P 0.000 0.000 0.000 0.060组别 例数 SAA(mg/L) TBIL(μmol/L) IBIL(μmol/L) FC(μg/g) FL(μg/g)研究组 66 22.60±5.08a 19.03±7.56a 10.39±3.09a 177.24±21.27a 201.72±32.11a对照组 66 3.89±1.32 15.01±7.31 7.43±2.81 32.42±13.71 55.00±17.50 t 28.960 -3.106 5.758 46.492 32.595 P 0.000 0.002 0.000 0.000 0.000
2.2 轻度组与中度组血液指标及粪便指标比较 中度组的NLR、PLR、SAA、FC、FL 均高于轻度组(P<0.05);中度组NPR、MLR、TBIL、IBIL 与轻度组相比无差异(P>0.05)。见表2。
表2 轻度组与中度组血液指标及粪便指标比较( ±s)
表2 轻度组与中度组血液指标及粪便指标比较( ±s)
注:与轻度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NLR PLR NPR MLR轻度组 33 3.08±1.02 199.21±78.25 13.45±3.29 0.34±0.09中度组 33 3.99±1.13a 247.56±80.39a 16.56±8.67 0.36±0.11 t 3.434 2.476 1.927 0.808 P 0.001 0.016 0.058 0.422组别 例数 SAA(mg/L) TBIL (μmol/L) IBIL(μmol/L) FC(μg/g) FL(μg/g)轻度组 33 11.43±5.30 17.43±7.11 9.30±4.56 75.00±23.14 125.39±31.77中度组 33 33.76±11.04a 20.63±7.37 11.48±5.98 279.48±104.63a 278.05±47.36a t 10.475 1.795 1.665 10.962 15.378 P 0.000 0.077 0.101 0.000 0.000
2.3 UC 发病及严重程度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NLR、PLR、NPR、SAA、TBIL、IBIL、FC、FL 是UC 发 病的影响因素(P<0.05), NLR、SAA、FC 是UC 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4。
表3 UC 发病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表4 UC 严重程度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的UC 患病人数呈逐年增长[1], 2012 年曾有文献报道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1.6/10 万[3]。症状加重不一定病情加重, 症状缓解不一定肠道黏膜好转。从血清学指标、粪便指标中筛选一些非侵入性的指标,可方便随时评估治疗效果并预测疾病复发情况。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血小板比积均为血常规指标。近年来有利用其之间的比值来评估UC 的发病情况及严重程度。中性粒细胞功能受损可导致炎症转为慢性, 中性粒细胞在上皮隐窝及肠腔的增多与UC 的疾病活动有关[4], 所以中性粒细胞参与的指标NLR、NPR 与UC 的发病有关, NLR也与UC 的严重程度有关。孙柔柔等[5]认为UC 患者肠黏膜血管内皮损伤而导致出血, PLT 参与止血, 也可释放血小板活化因子以修复肠黏膜。蔡杰瑞等[6]认为UC 患者多为高凝状态和血栓前状态, 本研究发现UC 患者与健康检查者比较PLR 的确有升高, 但NPR在UC 轻中度相互比较中无显著差异, 可能由于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比积均升高, 其比值无法体现疾病的严重程度。单核细胞目前认为是巨噬细胞与树突状细胞的前身, 参与免疫反应, 而淋巴细胞也同样参与免疫应答[7], MLR 在UC 的发病与炎症程度的预测上均无显著意义, 可能与与免疫应答有关, 还有其他因素参与其发生至发展的过程。SAA 来源于肝细胞, 健康时浓度极低, 炎症时快速升高, 尤其是炎症的早期, 一般用于佐证感染性疾病、监测病情的变化[8]。胡玲珍等[9]研究发现SAA 是一种与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相关并有利于反映其不同临床活动度的新的血清学指标。本研究发现SAA 与UC 的发病及严重程度均有关, 这与文献检索的结论是一致的。TBIL、IBIL 是机体衰老红细胞分解的产物, 研究表明作为一种内源性的抗氧化剂, 生理性的高值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等疾病的风险, 抗氧化能力的下降增加了氧化组织损伤的敏感性, 从而导致黏膜的损伤, 因此TBIL、IBIL 结果也可以表明肠道的健康性[10,11]。本研究发现TBIL、IBIL 与UC 的发病有关, 可能由于UC 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便血, 红细胞被分解导致TBIL、IBIL 升高, 所以可用于鉴别UC患者。而对于严重程度的预测中, 则无显著意义, 可能由于便血不是区别轻度与中度的唯一标准, 所以不能较全面评价其严重程度。粪便指标是最能直接反映肠道状态的指标。FC 是一个钙结合蛋白, 属于S100 家族,主要是由肠道的中性粒细胞释放, 在肠道内不容易被细菌分解, 从而能够真实反映肠道中的炎症程度[12,13]。FC 水平越高说明肠道的炎性反应越严重[14]。FL 是一种铁结合的糖蛋白[15-17], 其含量与中性粒细胞的数量相关[18], 一旦其检测结果异常, 则表明机体存在炎性或者细菌感染的可能性。本研究发现FC、FL 在UC 患者与健康检查者比较以及轻中度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意义, 但是Logistic 回归分析中FL 不是UC 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 可能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增加样本量以及多中心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 使用非侵入性指标诊断UC 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同时为早期有效判定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奠定基础, 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