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窝沟封闭术在儿童龋齿中的预防效果及对咀嚼效率的影响研究

2024-04-28李亚楠邢海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6期
关键词:邻面脆性龋齿

李亚楠 邢海凤

龋齿是细菌感染等引起的牙体硬组织破坏, 也被称为蛀牙, 可发生于乳牙萌出后的任何年龄段, 但不同年龄段的疾病发生率有一定差异, 其中5~8 岁的儿童乳牙患龋率会出现一个高峰。我国作为口腔疾病发生率相对较高的国家, 2017 年相关数据显示, 12 岁儿童恒牙患龋率为38.5%, 5 岁儿童乳牙患龋率高达71.9%[1,2]。在正常情况下, 牙齿表面应完整、光滑、有光泽, 而龋齿发生早期可能会存在白色斑块或黄褐色斑点, 无自觉症状, 中期以后对甜、冷等出现敏感现象, 且可能存在龋洞, 随着疾病的加重, 龋洞会越来越大, 甚至会引发牙髓炎等并发症, 最终可能会造成牙齿丧失[3,4]。儿童由于依从性相对较差, 传统的口腔干预在预防龋齿方面虽然有一定效果, 但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因此需要寻找更有效的预防措施。在儿童龋齿预防中, 窝沟封闭术逐渐应用于临床。本研究为分析窝沟封闭术在儿童龋齿预防中的作用, 选取了本院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进行牙齿检查的94 例儿童进行探讨, 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收治的接受牙齿检查的94 例儿童, 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7 例。观察组男性与女性占比26∶21;年龄最小4 岁, 最大14 岁, 平均年龄(9.31±2.77)岁。对照组男性与女性占比25∶22;年龄最小4 岁, 最大15 岁, 平均年龄(9.58±2.60)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接受牙齿检查;②预计生存期≥2 年;③研究对象家属了解一定的口腔保健知识, 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排除标准:①存在口腔溃疡;②有自闭症;③存在肝肾系统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干预措施。①卫生习惯干预:向儿童及其家属讲述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指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早晚刷牙, 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饭后漱口, 及时清洁口腔异物与食物残渣。②饮食习惯干预:指导儿童少食甜食, 多食水果、蔬菜与富含粗纤维的食物, 尽量少喝碳酸饮料, 多喝开水, 睡前禁止吃甜食, 吃完甜食后漱口。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窝沟封闭术治疗。利用光凝窝沟封闭剂(美国赛光公司)、ESPE 光固化剂(美国西格玛公司)进行手术, 使用专门的清洁剂彻底清洁牙面、窝沟, 通过水枪清洗干净残留的清洁剂, 通过气枪吹干牙面, 保证牙齿的干净、整洁。随后利用酸蚀液酸蚀牙面、窝沟, 时间为45 s, 将残存的酸蚀液冲洗干净, 去除酸蚀剂以及反应产物, 开始隔湿干燥。在窝沟涂抹光固化封闭剂, 排出气泡, 光照60 s。封闭后检查固化程度与牙合面咬合情况。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龋齿、邻面龋发生率 分别在干预后6 个月、1 年、2 年记录两组龋齿、邻面龋发生率。评估标准参考《口腔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5]中的相关标准, 邻面龋:两颗牙相邻部位发生损坏, 肉眼不能观察到, 需要利用探针才可明确损坏部位。

1.3.2 龋均值 在干预前后, 记录两组龋均值。龋均值:口腔中龋齿均数。

1.3.3 咀嚼效率 在干预前后判断咀嚼效率, 评估标准:将新鲜的甜杏仁置于温水中浸泡, 去皮分瓣, 利用干燥性在70℃下干燥7 h 以上, 去除全部水分, 取2.0 g 分装备用, 指导儿童头部直立, 将2 g 杏仁咀嚼30 s, 不可吞咽;收集儿童口内与牙齿表面咀嚼物, 多次漱口冲洗牙齿, 将所有咀嚼物与冲洗物置于量筒, 加蒸馏水至1 L, 搅拌1 min, 静置2 min, 吸取中上1/3、中下1/3 交界处悬浊液于比色皿, 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590 nm 波长测量吸光度值, 表达咀嚼效率。

1.3.4 咀嚼功能 在干预前后, 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判断咀嚼功能, 对软食、豆干、植物纤维类、炖熟肉类、脆性水果、脆性蔬菜、坚果类进行评分, 根据咀嚼情况进行评分, 每项取分范围0~10 分, 获取的分值越高,咀嚼功能越好。

1.3.5 营养状况 干预前后, 采集儿童空腹静脉血,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B、TG、TC;利用皮褶厚度仪评估TSF。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龋齿、邻面龋发生率比较 干预后6 个月、1 年、2 年, 和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龋齿、邻面龋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龋齿、邻面龋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龋均值比较 干预前, 两组龋均值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 和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龋均值较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龋均值比较( ±s, 个)

表2 两组龋均值比较( ±s, 个)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7 1.95±0.33 1.02±0.21a对照组 47 1.92±0.35 1.48±0.25 t 0.428 9.659 P 0.670 0.000

2.3 两组咀嚼效率比较 干预前, 两组咀嚼效率比较不存在差异(P>0.05);干预后, 相比于对照组, 观察组咀嚼效率较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咀嚼效率比较( ±s)

表3 两组咀嚼效率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7 1.22±0.31 1.84±0.33a对照组 47 1.24±0.29 1.67±0.34 t 0.323 2.460 P 0.747 0.016

2.4 两组咀嚼功能比较 干预前, 两组软食、豆干、植物纤维类、炖熟肉类、脆性水果、脆性蔬菜、坚果类咀嚼功能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 和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软食、豆干、植物纤维类、炖熟肉类、脆性水果、脆性蔬菜、坚果类咀嚼功能评分较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咀嚼功能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软食 豆干 植物纤维类 炖熟肉类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7 6.44±0.66 9.44±0.86a 6.65±0.62 8.97±0.55a 5.77±0.61 8.63±0.71a 6.11±0.77 8.66±0.68a对照组 47 6.57±0.67 9.06±0.74 6.70±0.74 7.12±0.66 5.85±0.70 7.22±0.35 6.18±0.85 7.89±0.74 t 0.948 2.296 0.355 14.763 0.591 12.212 0.418 5.253 P 0.346 0.024 0.723 0.000 0.556 0.000 0.677 0.000组别 例数 脆性水果 脆性蔬菜 坚果类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7 7.05±0.88 8.97±0.94a 6.89±0.75 8.74±0.66a 7.09±0.74 9.04±0.66a对照组 47 7.07±0.79 8.10±0.88 6.74±0.63 8.10±0.71 7.11±0.84 8.43±0.77 t 0.116 4.632 1.050 4.526 0.122 4.124 P 0.908 0.000 0.297 0.000 0.903 0.000

2.5 两组营养状况比较 干预前, 两组ALB、TG、TC、TSF 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 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LB、TG、TC、TSF 较高(P<0.05)。见表5。

表5 两组营养状况比较( ±s)

表5 两组营养状况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ALB(g/L) TG(mmol/L) TC(mmol/L) TSF(mm)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7 32.66±4.58 39.97±4.30a 1.14±0.26 1.62±0.33a 3.52±0.47 4.94±0.64a 13.87±1.06 17.45±1.61a对照组 47 32.74±4.55 36.88±4.22 1.16±0.30 1.45±0.26 3.54±0.55 4.42±0.71 13.69±1.11 15.77±1.20 t 0.085 3.516 0.345 2.774 0.190 3.729 0.804 5.736 P 0.932 0.001 0.731 0.007 0.850 0.000 0.423 0.000

3 讨论

龋齿作为一种细菌性疾病, 其发生率相对较高, 对患儿健康的影响较大, 严重时可引起牙髓炎与根尖周炎, 若未得到及时的干预会形成龋洞, 致使牙冠完全被破坏消失, 造成牙齿丧失[6,7]。龋齿的发生主要和细菌、饮食、宿主、时间有关, 其中细菌为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口腔内存在多种细菌, 存常见致龋菌有变异链球菌、乳酸杆菌等;而饮食主要和进食的食物种类有关,若食用的含糖类食物较多, 糖滞留于牙齿隐蔽部位, 可发生糖代谢产生有机酸引发龋齿;宿主主要与牙齿、唾液两方面有关, 牙齿排列不整齐等会增加龋齿的发生风险, 唾液的质、量的变化与龋齿的发生紧密相连;时间则为龋齿发生需要一定的时间, 是一个缓慢的过程[8,9]。龋齿在临床具有疾病发生率高、分布广等特点, 属于口腔科发生率较高的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该病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之一。由于龋齿发生后不仅会给患儿造成剧烈疼痛感, 还会影响牙颌系统发育, 导致患儿无法正常进食, 严重者甚至会引发发育不良, 需要及早对儿童进行防治[10,11]。

口腔干预是对患儿口腔内的器官进行清洁和保护,以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可用于龋齿的预防。本研究所用的口腔干预主要包括卫生习惯干预、饮食习惯干预。①卫生习惯干预是向患儿及其家属普及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并讲述正确刷牙的方式,监督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降低口腔感染及口腔内残留食物残渣的发生风险, 减少不良饮食习惯对口腔健康的影响, 有助于降低龋齿的发生风险。②饮食干预是对患儿的日常饮食进行指导, 使患儿吃食水果、蔬菜等食物, 减少糖类食物的食用, 禁止睡前食用甜食, 减少糖分对口腔健康的影响, 也有助于降低龋齿的发生风险, 因此认为口腔干预措施能减少龋齿的发生。但是患儿由于年龄的原因, 依从性可能相对较差, 会一定程度影响口腔干预的效果, 且口腔干预的起效速度相对较慢, 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需要寻找更有效的干预方式。

窝沟封闭术是Buonocorc、Gucto 在1967 年首次提出的, 产生于树脂技术, 随后逐渐被广泛使用, 被WHO 认为是预防窝沟龋的最有效方法之一[12,13]。近年来,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窝沟封闭术不断完善, 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本研究中发现,干预后6 个月、1 年、2 年, 观察组龋齿、邻面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 观察组龋均值低于对照组(P<0.05), 由此反映了窝沟封闭术在儿童龋齿预防中效果理想。龙淑会等[14]学者认为, 窝沟封闭术+氟保护漆可降低儿童龋齿的发生风险, 和本研究观点有相似之处, 不同的是本研究为口腔干预+窝沟封闭术。窝沟封闭术是在不去除牙体组织的情况下, 于患儿颊面、舌面、面部的点隙沟缝中涂抹一层粘性树脂,对牙釉质形成一层保护, 防止牙釉质受细菌或代谢产物的侵蚀, 预防龋齿的发生[15,16]。

龋齿会对患儿牙体的硬组织造成破坏, 影响牙体本身的完整性, 增加食物嵌塞的风险, 导致咀嚼与咬合力受到影响, 同时龋齿还会引起疼痛感, 进一步降低患儿的咀嚼效率[17,18]。本研究通过观察患儿对干燥甜杏仁的咀嚼能力判断患儿的咀嚼效率, 同时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判断患儿对软食、豆干、植物纤维类、炖熟肉类、脆性水果、脆性蔬菜、坚果类等7 类食物的咀嚼情况, 反映研究对象的咀嚼功能。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咀嚼效率、咀嚼功能各评分相对较高(P<0.05),反映了窝沟封闭术有助于改善患儿的咀嚼效率及咀嚼功能。窝沟封闭术首先采用特殊的清洁剂对牙面、窝沟彻底清洁, 可防止食物残渣在窝沟内残留, 随后利用酸蚀液酸蚀牙面、窝沟, 去除酸蚀剂以及反应产物, 涂抹光固化封闭剂可有效防止细菌对患儿牙体的侵袭,减少细菌感染引发的龋齿, 降低龋齿对儿童口腔健康的影响, 改善儿童的咀嚼能力[19,20]。窝沟封闭后一般情况下不会脱落, 有助于不平整且易残留食物残渣的牙齿保持光滑, 降低清洗难度, 有助于儿童保持口腔卫生, 进一步改善儿童的咀嚼能力。儿童作为龋齿的高发人群, 若在生活中经常食用过甜食物或碳酸饮料, 会增加牙体缺失的风险, 且随着龋齿的发展, 患儿在受刺激后易感到酸痛, 影响患儿的正常进食, 导致其身体的营养物质吸收也会受到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后,观察组ALB、TG、TC、TSF 较对照组高(P<0.05), 说明窝沟封闭术有助于改善儿童的应用状况。窝沟封闭术可防止外界的细菌和食物残渣进入窝沟, 降低龋齿的发生风险, 改善儿童的口腔健康情况, 减少龋齿对儿童正常饮食的影响, 从而改善其营养状态。

近年来随着窝沟封闭术的广泛应用, 发现该技术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虽然窝沟封闭术能隔绝细菌对牙齿的侵蚀, 长期保护牙齿, 但也存在弊端, 当患儿出现疼痛时只能注射封闭药物, 且若患儿已经存在龋齿,不经治疗直接实施窝沟封闭术, 患儿龋齿部位的细菌还会生长繁殖, 加重龋齿的严重程度, 所以在进行窝沟封闭术前要及时去医院接受检查, 确定不存在龋齿情况。

综上所述, 窝沟封闭术在龋齿预防中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 还可改善儿童的咀嚼效率及咀嚼功能,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与使用。但本研究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选研究对象为在本院接受牙齿检查者多为本地区儿童, 和其他地区儿童相比, 受地理、饮食、人文等因素的影响, 可能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 且所选取的研究对象数量相对较少, 适用性相对较低, 因此需要扩大研究对象选择地区(医院)、数量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猜你喜欢

邻面脆性龋齿
邻面去釉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要想口腔健康,光刷牙还不够
2000 例邻面龋患者患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一种零件制造过程工序脆性源评价方法
预防龋齿
考虑初始损伤的脆性疲劳损伤模型及验证
基于能量耗散的页岩脆性特征
预防龋齿
预防龋齿
牙周病致错畸形正畸治疗中邻面去釉治疗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