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美育浸润行动
2024-04-28孙志刚
孙志刚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通知》深化了学校美育的内涵,提出以美育浸润学生、以美育浸润教师、以美育浸润学校三个层面的任务,提出阶段性实施目标,通过开展美育教学改革深化、教师美育素养提升、艺术实践活动普及、校园美育文化营造、美育评价机制优化、乡村美育提质发展、美育智慧教育赋能、社会美育资源整合八大行动,推动形成全覆蓋、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
“美育”是一个历史性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国外阿德勒儿童人格教育理论和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也探讨了社会环境与儿童成长的关系,强调社会性情感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涉及行为习得过程,注重学生个性需求和整体发展。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大言无声”“不言而教”和现代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都体现了浸润教育的思想。美育与其他“四育”紧密联系,互相促进,发挥着重要的“浸润”作用。这种浸润,在德育中形成“心灵之美”,智育中形成“科学之美”,体育中形成“运动之美”,劳育中形成“劳动之美”。
贯彻《通知》精神,首先要落实以美育浸润学生,学生是美育工作的中心;其次要做到以美育浸润教师,教师是美育工作的关键;再次要努力以美育浸润学校,校园是师生心灵的家园。当前形势下,开展美育浸润行动要注重夯实美育的基础,补齐美育短板,结合不同学校实际,依托数字美育资源,久久为功。
推进乡村美育提质发展。要优化推进机制,构建交流机制,完善展演机制,增强师资力量。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口流动,一方面,传统乡村学校规模变小,部分教育资源闲置;另一方面,城区人口激增,学龄儿童数量增长,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美育师资缺员。对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作为,妥善应对,从学校设置、人员编制、机制建设等方面着手,实施美育浸润行动,推进乡村美育提质发展。
具体来说,第一,妥善处置乡村学校的闲置场地,优化组合,充分利用,为美育浸润行动提供设施保障;第二,合理调配因学校规模变化而富余的乡村教师,充实城乡美育师资,为美育浸润行动提供教师资源;第三,依托国培计划等项目,优化教育课程设置,提高教师美育素养,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第四,谋定人口流入地区教育资源配置,调整编制,增加学位,配足各科教师,开齐美育课程,开展美育浸润行动,确保新建学校教学质量,实施集团化一体化办学,推动义务教育优质高位均衡发展。
实施美育智慧教育赋能行动。要以数字技术赋能学校美育,促进数字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探索利用新技术,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丰富艺术体验、改进评价过程。学校、教师层面,要积极学习、运用线上优质美育数字教育资源及云展览、数字文博、虚拟演出、全息技术等;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则应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地方平台,积极开发并持续更新线上资源,创新性地运用到美育当中,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承创新。
以美育浸润学生、浸润教师、浸润学校,三大任务融为一体,相互关联,其中浸润教师是最关键的环节,更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为美育创造浓郁的社会氛围。让我们凝聚共识,汇聚合力,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开创美育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系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博士,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