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不失眠

2024-04-28乔娟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4年9期
关键词:合欢树睡莲达尔文

乔娟

傍晚,整個公园都动了起来,人们在音乐的伴奏下,欢乐地起舞。合欢树似乎并没有受到影响,它把叶子成双成对地折起,一点点合拢,慢慢进入梦乡。合欢树的睡态很美,叶片柔柔地低垂,耷拉着脑袋,不用酝酿,只要叶片低下来,它们很快就会入睡。

植物也要睡觉,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用叶子来睡眠。像睡莲,就是叶子醒着花儿睡。黄昏池塘边,白天还昂首怒放的睡莲,随着晚风轻舞,它将花瓣儿慢慢收拢,紧紧闭合。一朵、两朵,后来所有的花朵全部闭合成了一个个小球儿。只见碧波如镜的水面上,一朵朵睡美人静静地卧着,那么安宁、那么唯美,给夏夜增添了无限风情。

荷兰国花郁金香也不是时时都肯展露笑颜的。到了晚上,它会收起笑脸进入梦乡,为第二天的美丽积攒力量。蒲公英虽然不漂亮,睡姿却非常有个性,蒲公英的花儿是昂着头向上闭合的,看起来很有风骨。

烟草开花的样子,相信没几个人见过。因为它自知不漂亮,总是白天睡觉,晚上羞答答地偷着开。烟草开花是受光照强弱控制的,晚上一片黑暗,没有了光的阻碍,它们开得热烈而喧闹。

和睡莲、蒲公英这些在强光下开放,弱光下闭合的花儿相反,紫茉莉、昙花都是白天闭合,晚上才偶尔露出真容的隐士。

花儿不劳作,也不创造,它们为什么要睡觉呢?

一百多年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就发现了植物的睡眠现象。他对69种植物的夜间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那些积满露水的叶片更容易受伤。他把叶片固定住,也得到同样的结果。达尔文由此断定,叶片睡眠可以保护其不受伤害,并可抵御夜间寒冷。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印证了达尔文的观点。植物睡眠可以减少热量散失和水分蒸发。像合欢树,不仅夜晚用睡眠保护自己,当遭遇狂风骤雨时,叶片也会逐渐合拢,以防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美国科学家恩瑞特还发现了一个更有趣的现象,他用一根温度探测针在夜间测量多种植物叶片的温度,发现不睡眠的叶子温度总比睡眠的叶子温度低1℃。正是1℃的微小差异,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结论出来了:在相同环境中,睡眠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比不睡眠的植物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科学家还发现:某些植物不仅夜晚睡觉,白天竟然还要午睡。它们中午11时至下午2时关闭叶子气孔,光合作用明显降低,这就可以减少水分散失,增加它们的抗旱能力。

植物也一样,夜晚睡眠,可以避免寒露和霜冻侵袭,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湿度;白天睡眠,可减少水分蒸发,还可避免昆虫骚扰。让人类羡慕的是,人有时候会受情绪或疾病的困扰而失眠,植物却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到了该睡觉的时间,无论发生什么情况,它们都能准时入睡。第二天再见时,一准儿是神采奕奕,精神抖擞。

(选自《知识窗》2013年,有删改)

●读与悟

《植物不失眠》是一篇深受读者喜爱的事理说明文。作者满怀对自然万物的怜惜,以感性细腻的笔触,从科学家理性、严谨的视角向读者普及了“植物睡眠”的相关科学知识,让读者对这一科学现象产生浓烈的好奇心,并在唯美的语言文字间流连忘返,同时自然而然地汲取了科学知识。文章中还渗透着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

●读与写

1.本文按照由表及里、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开头先用生动优美的语句,从我们身边最熟悉的植物的不同睡眠状态写起,中间用一个反问句“花儿不劳作,也不创造,它们为什么要睡觉呢”自然地过渡到对植物需要睡眠的本质原因的科学解释。

2.本文设置了一个独具匠心的标题。这个拟人化的标题不仅充满创意,富有浪漫主义气息,而且能抓住读者的好奇心,让人读后不禁浮想联翩:植物怎么会失眠?难道植物也有它不为人知的情绪?从而产生迫切的阅读期待。

3.本文想象力丰富、语言优美,既有形象的描写,又有生动的叙述,作者还在其中融入了文艺性散文的风格。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字里行间情趣盎然。

猜你喜欢

合欢树睡莲达尔文
你好,睡莲
睡莲盛放
合欢树
合欢树
合欢树
睡莲
达尔文与进化论
睡莲
奇遇达尔文之船
冬天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