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2024-04-28吴妮亚

南北桥 2024年7期
关键词:清查预算国有资产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7.028

[摘 要]在新时代,事业单位做好国有资产管理不但关系到资产的使用安全性和利用效率,还关乎单位资产管理体制的建设,是保证国有资产安全性、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文章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构成及特点分析入手,探讨事业单位强化国有资产管控的重要性,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优化和改进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预算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志码:A

事业单位是维持社会稳定、为人民提供服务的重要机构。在事业单位发展中,存在不少国有资产,在当前一些地方基层财政紧张的大背景下,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如何提升资产利用率、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成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课题。

1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构成及特点

1.1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构成

第一,从社会建设发展、公众生活服务方面开展区域照明、防洪排涝、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活动,需要给事业单位配备相应国有资产,这些国有资产往往不会产生经济收入,并且在维护、保养、管理等方面还需要财政持续投入,具有无偿性的特点。第二,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制度改革过程中,供水、供电、供暖、公共交通等领域中的相关事业单位需要针对具体领域论证、定价以及评估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但也会收取相应的费用[1]。第三,除上述两类国有资产外,电信网络、高速公路、发电站等资源型专营权资产项目也属于事业单位资产类别,可以通过这些项目获得稳定收入。整体而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构成具有复杂性特点,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资产管理办法,以更好地发挥国有资产的应有价值。

1.2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特点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关键主体,在卫生健康、教育、科学等领域发展中需要进行相应投入,解决市场发展中存在的固有弊病,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优势性,因此具有非生产性特征。事业单位开展国有资产管理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保证事业单位各项事务顺利实施,而挖掘不同使用场景服务性,并根据服务内容确定资产管理思路,是当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路径。

2 新时代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意义

2.1 提升资产配置效益

一方面,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延长资产使用寿命,降低资产的闲置和损耗,从而提高资产利用效率。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国有资产,事业单位可以将有限的资源投入最具价值和回报的领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国有资产管理的加强有助于优化资产结构,实现资产的多样化和专业化配置[2]。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业务需求,合理安排资产的结构和组合,降低风险,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2.2 保障资产完整,控制资产流失风险

第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可以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和保护。通过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事业单位可以对国有资产进行全面监督,防止资产遭受挪用、滥用或浪费,确保资产的完整性。第二,国有资产管理的加强可以有效防范腐败和违法行为对国有资产的侵害。事业单位通过建立健全反腐败机制和内部监督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腐败问题,确保国有资产不受腐败行为侵害。第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可以增强资产的价值。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事业单位可以使资产保持良好状态,延长资产使用寿命,提高资产价值,防范因外部风险导致的资产流失。

2.3 健全资产管理体制,加快资产预算改革

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是当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暴露出来的弊病之一,在优化国有资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从事业单位自身职能需求出发,不断完善自身公共职能,资产预算改革是推动国有资产管理向更加科学和规范方向发展的关键举措。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能够促使单位将资产作为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考虑,建立健全资产预算的管理机制,对资产的配置和使用进行全面预算和监控,使资产使用更加合理,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闲置,从而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和价值。

3 新时代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优化建议

3.1 全员提高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

一方面,建立自上而下的国有资产管控意识。提高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是优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条件。事业单位具有公共管理的职能,本身掌握了一定公权力,更需要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发挥国有资产价值,为自身职能发挥奠定基础。事业单位领导层应该提高重视,在单位内部起到良好表率作用,鼓励和吸引更多基层管理人员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能够把控各环节工作质量。例如,在资产购置环节中,需要对国有资产申购内容进行严格审核,坚持按需购买的基本原则,避免重复购买等问题;而在资产分配方面,事业单位领导应该按照各部门需求做好调研,保证资产分配合理性。第二,积极开展宣教工作。事业单位应该采用更加多元化的宣教模式,促进全体职工能够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能够在日常工作中以身作则,共同维护好国有资产,从根本上遏制国有资产流失。作为国有资产管理者,必须树立团队意识,充分调动每位职工的积极性,让其能够主动参与到预防国有资产流失工作中[3]。在相关宣教活动实施中,应该向每一个部门、每个资产使用者说明,即必须严格按照资产规定进行使用、维护,如果出现人为因素所导致的资产丢失、损毁问题,则必须追究相关人员责任。通过相关规定约束资产使用者的行为,帮助其树立强烈的资产管理重视意识,避免发生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3.2 加强资产管理基础工作

3.2.1 将资产购置纳入预算范围

将国有资产购置纳入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范畴中,上级财政部门以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在具体工作实施中,应该对单位自身资产存量进行仔细核对,充分了解单位财政资金划拨情况,以“節约、高效”为基本原则,对国有资产购置指标进行合理分配,保证国有资产价值最大化。第一,在具体购置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公开招标、政府采购等方式,并采用全程化监督模式,保证资产购置环节符合相关规定,在满足质量、使用等要求的前提下提升所购置商品性价比,避免在购置环节中出现以职务之便谋私的问题。第二,对于新购置的资产必须严格执行验收程序,不能让采购部门独立承担验收任务。在具体验收过程中,不仅需要资产管理部门的参与,还需要全面检查新购置资产的证书、性能、型号、规格等参数,保持这些参数内容与采购申请单上一致。验收检查中一旦发现存在手续不全、质量缺陷等问题,则不能办理国有资产新增手续、报销手续等。对资产购置验收严格把关,防止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第三,事业单位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的资产也属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对这类资产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和录入,明确资产的取得方式[4]。事业单位盘盈的国有资产则必须认真编制盘盈报告,由资产管理部门对其进行认真评估,并报告给财务部门进行入账,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3.2.2 完善资产风险防控机制

事业单位应该构建全程化资产风险防控机制,打集造事前筹划、事中控制及事后反馈为一体的防范体系,积极引导单位职工参与到国有资产风险防范工作当中。一方面,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需求成立资产监督小组,在每个部门都设立监督岗位,明确监督小组的工作任务,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序实施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做好国有资产风险识别、评估等工作,能够明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风险类别,采用风险回避、风险转移等策略,保证国有资产处置的科学性,实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目标。

3.2.3 优化资产日常管理

一方面,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应以日常使用过程为重点。事业单位应该在各部门设立资产管理岗,该岗位人员必须明确本部门国有资产情况,能够详细记录相关资产信息,形成资产台账,并做好资产台账的及时更新。对于验收入库的新增资产,应该将资产名称、类别、型号、取得日期等信息录入资产卡片,对资产卡片妥善保管。资产在投入使用后,需要使用部门负责人在资产卡片中签字,能够落实资产流失问题的赔偿责任。第二,应及时更新资产信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并非一成不变,一旦资产使用情况变化,则需要对变化情况做出记录,改变资产保管人的信息,对资产卡片内容进行及时更新。事业单位各部门作为国有资产实际使用方,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资产使用规范、维护保养制度,能够定期开展设备检修、保养,确保设备资产处于良好状态。落实资产盘点清查工作,对于处于闲置状态的资产则应该及时交还给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而对于损毁、盘亏的资产,必须对问题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形成书面报告,为今后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3.2.4 规范资产处置管理

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国有资产处置规定,明确资产报废处置的程序、要求、条件等。第一,当前大多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以年限为基准开展报废处置,只有满足资产使用最低年限才能申请报废。但一些使用率相对较低或尚未使用的资产也会被纳入报废申请行列,导致国有资产浪费。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区分报废是否正常,对申请报废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改变单纯采用使用年限的判定方式。事业单位内部应该厉行节约,改变“等、靠、要”的思想,配合科学的资产处置管理制度,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产利用率。第二,事业单位应该通过招标选定国有资产回收企业,避免借处置资产之名贱卖资产。纪检监督部门应该全程参与到国有资产处理环节当中,同时资产处置后残值、资产回收合同、处置会议纪要、报废资产明细等信息需要及时提交给上级财务部门。第三,充分发挥调剂手段,对事业单位现有器材、设备等资产进行盘活,避免资产长时间闲置。事业单位资产使用部门可以根据资产存量,充分搜集单位资产数据资料,利用协调、商谈等方式,以调剂请示报告为基础商定资产内部转移相关事项[5]。在国有资产内部调剂过程中,必须严格落实相关程序,做好各环节的审批工作,起到预防国有资产流失的作用。

3.3 加快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在信息化背景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必须强化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一方面,做好单位内部各系统之间的衔接。首先,将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和政府采购系统对接,在国有资产购置前需要由使用部门提出采购申请单、采购清单等报告,而购置后必须及时将相关信息报告给资产管理部门;其次,将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和政府采购系统有机融合,能够促进相关采购信息共享,避免信息重复录入,还能帮助采購部门及时查验资产信息;最后,将资产管理系统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融合,频繁的人员岗位变动会影响资产交接质量,造成单位内部资产情况混乱,而做好两个系统的融合能够避免人事岗位变动造成的资产问题,通过系统对相关人事变动情况作出警报,预防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应该注重系统实用功能开发。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化管理系统效用,应该积极开发手机客户端、二维码等功能,不仅方便相关人员进行信息查询,同时能借助报警功能提醒资产管理人员操作风险,减少资产流失风险。

3.4 有序推进资产清查工作

第一,明确资产清查的时间节点。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科学的资产清查方案,进一步优化资产清查流程。进一步明确资产清查各阶段的时间节点,要求各部门能够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开展资产清查,认真完成本部门国有资产清查盘点工作,并将盘查情况及时上报给资产管理部门。第二,开展全面清查。事业单位可以定期开展全面资产清查活动,能够对照资产明细表等信息,明确资产类别、存放地点、保管人、使用方等信息。考虑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类型多、数量庞大,可以通过“普查+抽查”结合的方式,普查耗时长,通常每年开展1~2次;同时,抽查坚持覆盖性、随机性原则,遵守随机规则,可以借助计算机随机生成一系列数字,对与随机数相符资产开展抽查盘点。第三,对于在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不仅需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也需要改变资产使用现场,避免出现资产闲置浪费的问题。

3.5 建立内外结合的审计监督机制

一方面,积极开展内部监督。事业单位必须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保证资产购置、使用、调剂、处置等环节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对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信息加以审计,做好采购申请、发票等核验工作,形成全方位的内部监督机制,对国有资产管理各个环节工作实施全程监督。另一方面,发挥审计监督、财政主管部门监督作用。借助第三方审计机构,对资产新增、资产处置、资产调拨等环节是否按照规定实施加以审计,检查相关手续、登记资料的齐全性、真实性。上级财政主管部门应该发挥监督职能,除年度、季度及月度报表外,还应该做好资产报表说明,采用国有资产绩效考核模式,起到良好的督促警示作用,降低国有资产流失的可能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体系中的关键内容,强化国有资产管理能够提升事业单位服务能力,增强事业单位的管理效能,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求事业单位树立良好的资产管理意识,能够积极落实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内外监督职能,构建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鑫,付晓宇,高扬,等. 新时期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21(2):64-68.

[2]丁帆. 新时期下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中国产经,2021(14):126-127.

[3]邵亚岚. 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 纳税,2020(6):239-240.

[4]张勇平. 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 大众投资指南,2021(21):37-39.

[5]韦辉. 对提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质效的几点思考[J]. 今商圈,2022(19):109-112.

[作者简介]吴妮亚,女,贵州台江人,凯里市林业局,中级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预算管理。

猜你喜欢

清查预算国有资产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海洋资源资产清查系统设计与实现
森林资源清查复位调查的几种简易提速调查方法
企业固定资产清查与管理工作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工程项目预算控制的完善及相关问题阐述
浅谈新形势下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
道路预算技巧浅析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加强机构改革撤并单位资产清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