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及保障措施研究
2024-04-27张林尹宗虎
张林,尹宗虎
(1.南谯区水利局,安徽 滁州 239001;2.安徽环滁水利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安徽 滁州 239000)
我国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积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利部门在“十三五”时期推动了一系列项目,特别是对农村饮用水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基本满足了水量、水质、取水便利度和供水保证率的要求[1]。然而,在一些农村地区,水质维护监测体系仍存在不足,农村饮用水工程的管理和维护规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水费的收取和使用管理存在一定程度的落实不到位,影响水质达标。如图1 所示,农村供水设施缺乏先进的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手段,自来水普及率远低于城市供水系统,尚未实现与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全面了解和认识农村供水安全问题的反复性、阶段性和动态性,需加强规范化管理和进行改革升级,提高农村饮用水服务水平,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成为当前发展战略的关键目标。
图1 2015—2021 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图
通过深入研究和优化农村饮用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分析已取得的成效,同时挖掘问题的原因和内在机制,为建立科学合理的长效管理机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以确保农村饮用水工作长期稳定、高效运行。本文对近年来农村饮用水安全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强化策略和建议,为乡村振兴和保障农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1 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农村饮用水安全的现状
我国在“十三五”时期力加强农村供水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通过大量资金的投入,初步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农村供水工程系统,满足了2.7 亿农村居民的供水需求,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截至2020 年年底,全国农村集中供水率已达88%,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也达到83%。持续的努力和投资不仅解决了贫困人口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也推动了农村水保障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尽管取得了这些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水源水质保护、设备管理体系和供水服务等方面缺乏规范化的管理[2]。
根据水利部截至2022 年的统计数据,我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达87%,而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的覆盖率亦达56%。在此期间,我国启动并实施了529 个大中型灌区的建设和改造项目,完成了124 座大中型水库和6082 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尽管在灌溉和水库维护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与城市供水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村供水基础设施仍呈现出一定的薄弱性。有关国家部门的统计和测算显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中净化消毒设施设备的配置率仅为75%。我国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虽然已达到较高水平(见图2),但是经过集中净化、消毒处理的比例还有待提高。
图2 2010—2020 年全国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重情况图
1.2 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的问题
1.2.1 供水水质安全保障措施需落实
农村地区供水工程呈现点源多、面源广、单一水源规模相对较小等特征,并存在净化和消毒设备难以满足饮用水卫生安全标准等问题,存在饮水卫生隐患。低水平的建设标准、相对简陋的净化消毒设施,以及不足的监管与应急响应措施等问题,共同导致了部分供水系统水质达标困难,容易受到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威胁。
1.2.2 饮用水安全工程管理与维护水平有待提升
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一般采用分散式分布管理模式,然而,由于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专业人员以及缺乏长效管理机制等问题,导致工程的有效性和价值无法发挥[3]。此外,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中,基层从业人员和技术力量的严重不足,以及产权不明晰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农村饮用水安全所面临的诸多挑战[2]。
1.2.3 饮用水安全工程运维资金短缺
运维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难题。农村地区经济相对滞后,目前运维资金来源单一,主要依赖中央和地方政府支持,缺少其他渠道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农村地区人均收入普遍较低,供水的费用相对较高,很多农民缺乏水费缴纳意识,容易导致资金短缺问题。
1.2.4 水价机制不健全
科学合理的水价政策是确保农村供水工程长期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当前,由于水价制度不合理,计算标准不健全,导致实际水价偏低,难以覆盖供水工程建设、运维及管理成本。根据2019 年水利部的调研结果,平均执行水价只有1.58 元/m3,低于全成本水价。由于缺乏资金补贴、收费困难等原因,部分小规模供水工程不收取水费或收不到水费,收费的工程平均水费收缴率仅77%,影响了农村供水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2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成因分析
2.1 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工程建设标准整体偏低
农村供水工程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建设标准偏低、工程质量不高等问题,加剧了水源地的压力。其中,农村饮用水水质污染主要是生物性污染,而许多农村饮用水处理工程的净化和消毒设备相对简单、配套不完善,无法有效去除水中的微生物,影响了农村饮水的安全性。由于资金不足,大量农村供水工程零散分布,其中的水质净化和消毒设施相对简单,且配套不完善,导致供水水质难以稳定达标,特别是小型引山泉水工程更容易受到污染。此外,受制于城乡二元结构和干部考核机制等因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受到限制,一些地方政府主要依赖中央或省级资金支持农村供水设施建设,导致工程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完善。
2.2 农村小规模供水工程的安全保障水平不高
我国农村小规模供水工程的安全保障存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制约,包括供水工程的规模、水质安全、管理体系、资金支持等多个方面。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分布广泛且分散,具有规模较小、自我调节能力弱等突出特点,这导致供水系统难以实现规模化运营,并且农村饮用水源受到地理环境、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水源的稳定性较差。此外,农村饮用水管理监管受财政困难制约,加之消毒设施不足、设备简陋等问题,使得一些农村地区存在饮水安全隐患。
2.3 监管力度不够,运行管理环节薄弱
农村饮用水生产和供水环节监管责任分散,缺乏整体协调,缺少必要的水质监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才,导致监管体系不够健全和高效。另外,农村居民缺乏饮用水监督意识,对水源、供水设施等方面的监督保护参与度相对较低。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方面存在一些隐患,主要是饮用水源区域未划定或划定不严谨、水源保护措施不健全等。尽管在饮水工程上的投资逐渐增加,但从事基层饮水安全工作的人员数量少,技术力量不足,对饮水安全的全面监管和应对能力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2.4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维资金不足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确保农村居民生活安全和健康的关键公共工程,然而在资金投入方面与需求尚存在一定差距。农村地区的经济和居民收入相对较低,与此相对应的是供水管网建设所需的高成本、复杂的养护以及对政府支持和公共财政扶持的较大依赖。在贫困地区,供水工程运营成本与贫困地区居民支付能力之间的矛盾难以平衡。
3 对策与建议
3.1 健全完善规章制度,推进管护体制改革
为确保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应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首先,要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执法体系,建立区级统一管理的模式,清晰定义产权主体、管理流程和各方职责,以提高整体信任度。同时,必须加强执法人员素质培训和监督管理,定期发布监管报告,与居民共同参与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饮用水安全监管体系。其次,需提升监管效率,建立远程实时监管和自动监管平台,规范供水单位、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许可和乡镇水厂的卫生管理。强化农村供水水源的防护管理,加强对饮用水设施和消毒设备等监督,并加以改善,同时制定全面的应急处置预案,明确不同类型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应急措施。最后,建立健全农村供水技术服务体系,提高水质分析检测能力,进行定期水质检测和检查,提供饮用水安全的技术指导和培训,确保供水水量和水质符合标准。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农村供水水质和饮用水安全水平,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的目标。
3.2 优化农村供水水源结构,保障农村供水安全
为提高饮用水的安全水平,《全国“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中提出了多种治理方案,包括推动农村供水多元化、建设集中式饮用水工程、标准化改造小型工程等。政府可借助经费注入、补贴和支持,促进农村饮水水源、小型供水工程的升级[4]。同时,应建立紧急饮用水安全响应、完善管理机制、促进公共供水设施建设,加强水源地水质保护和污染控制等,这些措施将有效提高农村饮用水的安全水平。
3.3 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制度,完善长效管理措施
确立科学合理的水价制度是农村供水工程可持续运行、满足居民饮用水需求的重要保障。合理的水价制度应全面考虑供水环境的特殊性和地方经济状况,遵循“补偿成本、公平负担”的原则,定期进行调整[5]。同时,建立透明公正的定价机制和审批程序,根据用户的承受能力和实际供水成本进行合理定价。创新补助资金、水费收缴和管理维护机制,以减轻用户生活支出。解决集中和分散供水的水价问题,建立相应的收费机制,更好地推动农村供水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降低农村供水设施电价、定期公示费用情况等方式,强化对低收入家庭等困难群体的支持。
3.4 拓宽融资渠道,落实建设和运维资金
确保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需要行政主管部门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增加资金投入,并充分发挥资金的杠杆效应,确保融资渠道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同时,建议设立农村安全饮水基金会,通过募集社会捐款并进行专业管理,以扩大资金来源,并强调对资金的有效管理和监管。采用生态补偿和经济激励机制,以增强资金筹措力度,增加维修养护资金。为了扩展资金来源,政府还应构建有利于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的经济机制,通过提供财政贴息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为农村供水工程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提高资金筹措效率,并建立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的资金管理体系,设立专项资金,以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和管理[6]。
4 结语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仍是广大农村改善生活的关键任务。对此应深入研究农村饮用水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长效管理措施,专注于提升县级农村饮水安全水平、加强监管、提升水务社会化服务能力,以确保农村饮用水的安全,从而增强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