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级失窃以后

2024-04-27王悦微

教育家 2024年10期
关键词:失窃案心理医生班级

王悦微

班级里出现失窃现象,是很正常的事。小学生处在成长阶段,犯错大多并不是道德上的问题,而是因为懵懂和好奇。在认识到这一点后,身为教师,就会多一些心平气和,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当然,教师为班级失窃现象感到烦恼也是很正常的。教室里没有监控,教师缺少调查工具,也不能审问学生,“破案”难度可想而知。但是不查清真相,又担心会成为隐患,学生没有安全感,私底下相互猜测议论,恐怕会带来更多问题。这样看来,案子又必须要破。

那该怎么处理呢?我有一些案例和心得与大家分享。

成功“破案”

多年前,还没有电子转账的方式,学生要交钱,就得带现金来。那天要缴费,每个孩子都带了一百块钱。到了学校没多久,就有学生来告状,说钱丢了。

一百块钱不是小数目,但薄薄的一张纸币,藏起来轻而易举。我没有任何线索,该怎么查呢?

我告诉这个孩子先不要声张,老师已经知情,会帮他解决。然后我开始观察学生们的举动。扫视了教室一圈,每个人看起来都一如往常,并没有什么特别。我不动声色,照常上课,继续留心。中午,学生们放学,有些孩子离校回家吃饭。返校以后,我发现班里一个男生拿了一罐可乐在喝。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异常的细节呢?因为以我对这个男生的了解,他经常买的是路边小摊五毛钱一瓶的饮料,从没见过他买可乐,因为对小学生来说,可乐价格比较贵。

怎么今天他突然有钱买可乐了呢?我不动声色,把他叫到身边聊天,问了一些关于这瓶可乐的事,比如多少钱买的、拿了多少钱去的、现在还剩多少钱,以及零花钱是谁给的,等等,就当茶余饭后的闲聊。男生应答如流,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

下午,临近放学的时候,我又把这个男生叫过来,之前问过的问题,又问了一遍。这下就露馅儿了,各种金额都对不上。因为中午的回答,是他急中生智,临时编出来的,到了下午早就把之前的数字忘记了。

我目光炯炯地看向他。他没有办法,把藏在书包里的钱拿了出来。百元失窃案,就此侦破。

平时多观察学生,及时、全面地了解班级情况,在这样的时刻,日常下的功夫就发挥了作用。

我没有当众处罚这个学生。即便他因为一时馋嘴做了错事,也不是十恶不赦之罪。我单独批评教育了他,也告知了家长。在全班学生面前,我只说钱已找回,当事人已经认错,并将钱还给了同学,此事翻篇,别再背后议论猜测,希望以后班级里也不要再发生类似事件。

给孩子一个改过的机会,重重举起,轻轻放下,让他“烫一下手”就可以了。

“破案”失败,再挖真相

失窃案件,有时候也是帮助孩子的一种契机。

有段时间,班级里频频丢东西,我的仔细观察、分析,都失了效。学生隔三岔五就来报案,我不胜烦恼,下定决心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我仔细查看走廊监控,终于发现线索,锁定了对象。

依照以往的工作经验,我照例把锁定的对象叫来谈话,并给他改正的机会。但让我意外的是,没过多久,班级里又有东西不翼而飞。我再次找他谈话,再次批评、劝勉,但接下来还是继续丢东西。他虽然认错,但并没有改正。

我感到疑惑,为什么老师一再给他机会,他却不领情呢?

家长给予了积极而充分的支持,把孩子带去了医院进行咨询。心理医生给出了建议,孩子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太缺乏关注,他是想用这个办法来引起大人的重视。

缺乏关注?我和家长都感到意外。在我们看来,这个学生可以算是班级里最受关注的对象之一。因为他学习习惯不好,上课时经常影响教学,成绩也不尽如人意,家校联系、批评教育是家常便饭。无论学校还是家庭,对他可以说是耗尽心思,苦口婆心。

心理医生说,这不是孩子想要的关注。那孩子想要的关注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心理医生建议,要给予孩子鼓励,给他成功的体验,让他在集体中找到存在感。

这番话对我确实是个警醒。鼓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繁杂的日常教学工作中,牢记初心,耐心细致,并能持之以恒,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鼓励,并不容易。

于是,我调整了对这个学生的学业要求标准,适度减免了一些作业,鼓励他扎实打好基础,再挑战难题。在课堂上,我也会有意多提问他,给他表现的机会。发现他在学习、行为上的进步,我多次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夸奖他是个有潜力、有上进心的孩子。

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的脸上多了笑容、多了温和,之前与老师对立的态度一扫而光,班级里也恢复了平静,再没出现过失窃现象。

所以,失窃这件事,表面上来看是孩子犯了错,其实深究下去,是孩子在向我们呼救,想让大人帮自己一把。当孩子身处情绪的泥沼时,他无力自救。面对这些反常行为,我们真的有必要好好想一想、问一问,究竟是为什么。切不可简单粗暴地从道德上审判一个孩子,而要站在孩童的角度来看问题。

破不了的“案子”

做了这么多年老师,有没有破不了的案子呢?

还真有。

有一个学期,班里也出现了好几次失窃案。每一次我都想尽办法,也对全班同学进行了教育,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小错不改,长此以往会酿成大错。

台下的每个学生看起来都眼神清亮,神色庄重。但是失窃事件并没有销声匿迹。这一次,我让每个学生都写一封信,写给那个犯错的人,跟他说说心里话,劝告他悬崖勒马,不要再继续错下去。

我看了他们交上来的信,一个个都写得很诚恳、很真切。在信里,他们劝这个未知名的学生,不要心存侥幸,要战胜心底里那个蠢蠢欲动的“小怪兽”,要勇敢向老师承认错误。那些信,我贴在教室的后墙上,贴了一个星期。学生们围着看着、议论着。

最终有没有人来归还丢失物品呢?

没有。

有没有人来找老师承认错误呢?

也没有。

这个犯了错的学生,也写了这封信,也看了别人的劝告信,但他没有站出来。

这也正常。孩子就是孩子,不是完美的。反观我们大人,也是如此。会懦弱,会逃避,会说谎,这就是人性。

该告诉他的道理,我都说了;该给他的教育,我也给了。

我没有再追查下去。

查出真相固然重要,但查不出來,也要放下。不能为了“破案”,使得班级里形成人人自危的状态。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天播下的种子,不会马上发芽。稚嫩的小苗,也不会明天就长成大树。但不管怎样,平等、尊重、善意的种子种下去了,一定会在学生的心中长出些什么。

对于失窃案的处理,最终目的不是非要找出那个学生,也不是为了证明师道威严,而是为了种下那颗种子。

猜你喜欢

失窃案心理医生班级
班级“四小怪”
怪物超市的失窃案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所谓失败
设计图失窃案
所谓失败
更大的负担
不称心的新班级
更大的负担
3D魔幻馆失窃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