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才一代

2024-04-27

欣漾 2024年2期
关键词:王昶空手道赛车

Z世代,是指1995年至2009年间

出生的一代。

他们各有天赋,

在他们的世界里,

首先是热爱,

其次都是其次。

Z世代的运动员也同样如此—

拥有现下年轻人拥有的一切美好品质:

健康、活力、丰富、有趣、轻盈,

他们既追求顶峰,

又不局限于此,

体育是他们的事业,

也是他们的生活。

他们在很小的年纪就获得了

令人瞩目的运动成绩,

而更重要的是,

他们饱满、生动,

魅力不仅限于赛场内,

也在赛场之外。

王昶 轻盈的胜利

千斤加两

22岁的王昶很早就被认为是羽毛球界的明日之星。13岁在省运会夺得两枚金牌,不到16岁就在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和世界青年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上获得了两枚金牌。2017年到国家队报到第一天,王昶就见到了以前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偶像,林丹、傅海峰、蔡赟。“到一个高手如云的新环境,训练就非常紧张。”教练只安排了40分钟的抽球,王昶就练得“快抽筋,眼睛已经快黑掉了”。

国家队的选拔从来就是残酷的。中国羽毛球队又是传统强队,后备力量充足,王昶是明日之星,但也不是唯一一个。“世界上这么多人打羽毛球,能打到世界前10的个个都是天才,但体育界从来不缺天才。”王昶说,国家队男双主教练陈祈遒有一句名言,“千斤加两”,意思就是到这个地步,大家想提升都很困难了,比的就是谁还能更进一步。

王昶是到省队之后才开始主攻双打的。小时候单双都练,有次队内组织双打训练,教练一看,就让王昶转双打了。“我也不知道他看中了我哪一点,可能他确实慧眼识珠。”王昶从小喜欢运动,被体校教练看中之后,更是“每天在球场上追着球跑”,“小时候的调皮找到了释放的场地”。王昶脑子活,反应快,省队教练张扬就曾评价他打球有想象力,王昶自己的理解是能举一反三,教练教一种技术,自己能拓展出很多线路和意识,“能预判对手的行动和来球的线路”。

2017年到2021年,王昶从青年赛场转向成人赛场,竞争更加激烈,加之疫情,比赛变得不顺利,家里也有一些状况,王昶陷入了低谷。为了鼓励自己、扫清阴霾,一向喜欢音乐的王昶特地写了一首Rap《 没有终点》。词曲都是与队友合作的,Demo也是用手机录的:“旅途的列车才不会轻易停下,才到半山腰我怎么可能害怕,所有的困难全部全部来吧,绝对不会停下,哪怕在那一个刹那。”

毫厘之间

2022年,王昶开始与梁伟铿搭档,也就是从这时起,王昶正式起飞了。刚组队时,两人排名第444位,仅用一个月就攀升到了第179位。“好的搭档在场上就跟知己一样,我懂你下一步的想法,你也懂我这一拍的意思,心有灵犀一点通。”

王昶主要负责前场控制,梁伟铿主要负责后场进攻,两人配合默契,很快提升到了与世界级双打高手抗衡的水平,印尼赛击败了新科世界冠军谢定峰、苏伟译和世界排名第一的吉迪恩、苏卡穆约,马来西亚赛又击败了2021年的世锦赛冠军保木卓朗、小林优吾,日本赛直接大杀四方,夺得了组队后第一个重量级冠军。

“最重要的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冲老选手,经验、技术不太可能比得过,要是再没点冲劲,你是很难突破老选手的战绩的。”在王昶看来,转折点就是印尼大师赛,两人从资格赛冲到决赛,一路遇到了三四对世界前十的选手。“当时的心态是输了的话正常,赢的话就赚了。”王昶说,也正是从这时起,他养成了在比赛中微笑的习惯。这既是他开朗的个性使然,也是情绪管理和比赛策略的一部分。“在场上看到对手垂头丧气、眼睛里已经没有光彩了,你就会信心倍增,所以尽管打不好会着急、会失落、会气愤,但仍然要学会控制表情。”

王昶逐漸明白了教练口中“千金加两”的意思,体育比赛胜负都在毫厘之间,想要寻求突破,“打羽毛球就不仅是打羽毛球那么简单”。2023年,梁王组合排名不断攀升,1月首度进入世界前10,10月31日,终于冲到了世界第一。

世界排名的变化也给王昶提出了新的要求,有一次,张军(中国羽毛球协会主席)就和王昶说:“打比赛保持乐观没问题,但现在这个排名,你也需要露出点霸气去镇压对手了,你不能指望用笑容来治愈对手。”王昶听进去了。去年11月26日中国羽毛球大师赛男双决赛,开场21:19先下一局,接着18:21被对手大比分扳平,决胜局梁王组合一路领先,却被对手生生追到了19:20。最惊险的时刻来了——再丢一个赛点,之前的优势将荡然无存,气势也会被对方夺走。对方将球打到王昶的反拍,因为紧张,他的腿根本迈不动,他整个人鱼跃过去,将将靠手够了过去—21:19,终于赢了。

学会放松

比赛有酣畅淋漓的胜利,就有铩羽而归的遗憾,场上要管理情绪,赛后同样要消化情绪。像去年,世锦赛半决赛输球后紧接着就是中国公开赛,运动员必须尽快调节好心态,重新出发。王昶不仅会在低谷时给自己写歌打气,还会在比赛前听歌舒缓情绪。他是Hip Hop音乐的忠实粉丝。他追嘻哈的综艺节目,也喜欢时尚穿搭和旅游。平时训练只能穿朴素的运动服,每周半天或者一天的休息日就成了放风时间,他会换上潮流品牌的服饰、戴上手表和项链漫步在喧闹的街头。

“好多人说运动员穿运动服时是最帅的,可我觉得私下可能运动员和Rapper两种风格综合一下比较好,没那么张扬,但又和平时有区别。”参与SuperELLE拍摄这一天,王昶自己带了一件蓝色内搭,因为“蓝色年轻又不失活力”。在王昶看来,羽毛球和时尚本身就有很多共通之处,它们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都代表着健康的生活方式。“像国外的安赛龙、乔纳坦,既是顶尖选手,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就给人一种时尚的感觉。”今年1月,在马来西亚羽毛球公开赛男双决赛上,他和梁伟铿逆转战胜了印度组合兰基雷迪和谢提,为2024年赛季开了一个好头。王昶的奥运年正式来了,备战到了冲刺阶段,他一如以往那样大方、坦诚:“希望今年能拿到巴黎奥运会冠军,这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荣誉。”

龚莉 伺机再绝杀

遗憾

龚莉第一次理解什么是遗憾,是在东京奥运会上。半决赛面对阿塞拜疆选手伊琳娜·扎列茨卡,龚莉2:7败北。当天回到奥运村的房间,在脑海里复盘比赛,龚莉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明明开局领先,为什么非得和对手对峙,而不采取移动游走的战术呢?

小组赛龚莉两胜一平一负,以小组赛第二晋级,半决赛仅开场16秒,龚莉就以一记有效出拳获得一分,不过之后双方进入缠斗,龚莉防守出现漏洞,最后时刻没能扳平比分,反而被对手以一本绝杀。龚莉懊恼极了:“我腿法好,理性的话,我可以用腿控制她,但我就跟着了魔似的……如果动起来,对手根本找不到进攻我的机会。”当天吃过饭,龚莉在备忘录上写总结,“没有把能力发挥出来,就像一口气没出完给你憋回去那种感觉。”

龚莉有一年半没敢回看那场比赛的录像。以往消化失利,复盘完就能从情绪里跳出来了,但是同样的方法却对奥运会失效了。每天眼睛一闭,就是比赛的场景。东京奥运会对龚莉来说,太重要了。

在2016年,经国际奥委会全会表决通过,空手道成为2020年东京奥运正式比赛项目后,北京体育大学的教练到福州选材,恰好遇到了因腰伤在做恢复训练的龚莉。她当时17岁,练跆拳道已经9年。教练让龚莉打了一场实战,立刻看出了她转项空手道的潜质:她身高1米73,耐力充足又有爆发力,更重要的是她有一股快准狠的拼劲儿。

当时,跆拳道比赛正由传统护具向电子护具转型,而龚莉适应得并不顺利。不过让她就此转项,她并不情愿。对此,一直希望她尝试多种可能性的母亲给予了她很大的鼓励:“我们就去试试,不行再回来。”到国家队的第一天,老队员正好在打德国公开赛队内选拔赛,看见师兄“酷到飞起来”的摔法,龚莉一下子被空手道折服了。“我也是很追求观赏性的运动员,所以后来真的投入其中,在比赛中拿到成绩,就慢慢地爱上这个项目了。”

备战

空手道和跆拳道都以空手、赤足进行搏击格斗,不同的是空手道更强调手足合一,而跆拳道更强调腿法。转项的经历使得龚莉在腿法上更具优势,但在拳法和摔法上稍显薄弱。用了小半年时间,龚莉才慢慢找到空手道的感觉,无奈脚踝韧带断裂,又“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备战奥运会的日子周而复始,每天三点一线,不能去外面吃饭也没有娱乐生活,一节课两个半小时,就是重复往一个得分点打500、800,甚至1000拳。“当你朝着一个目标前进时,你是感受不到外界杂七杂八的东西的。”

更令龚莉痛苦的是每次比赛前的增重。为了争夺更多的奥运会入场券,尽管龚莉的体重在58公斤左右,但在比赛时,她需要达到61公斤以上级的体重标准。“每次都要去超市扛两瓶1.25升的果粒橙饮料带出去。”龚莉说。好在“以小博大”,龚莉有她的胜算。

“我的优势就是快、灵活,相当于我是那种小手枪,人家是大级别的狙击枪,我动来动去,她反而瞄不准、不好打。”转项不久,龚莉就取得了第九届糸东流世界空手道锦标赛女子68kg冠军,世界空手道联盟超级联赛奥地利站、里斯本站冠军等好成绩。东京奥运会前,龚莉的世界排名已经升到了第二。“如果说我没有实力,那么东京奥运会拿到铜牌就是意外惊喜。但其实我有实力,却没有发挥出来,所以才更难面对。”

而比这个遗憾更遗憾的是,巴黎奥运会取消了空手道这个项目,这也意味着龚莉很难在自己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再登奥运舞台。伤痛逐渐释怀,龚莉也在遗憾中成长:“很多空手道运动员四十几岁了,还在等奥运会,他们练空手道的时间比我年龄还要长,而我才练了四年多就站在了奥运会领奖台上,这已经比大多数人幸运了。”

蜕变

龚莉决定重新出发。她重看了半决赛失利的视频,并发现自己已经在心智和比赛能力上进步良多。为了更好备战杭州亚运會,她做了髋关节手术。“原先想带伤作战,但教练说没有好身体,拿不了好成绩。”恰逢亚运会延期,龚莉又多了一年康复时间。

不过对于每一个运动员来说,伤愈复出都不是容易的事。做完手术,大腿肌肉瘦了一圈,“我最好的就是腿法,但现在踢了,就是拿不了分,对自己的心理打击其实很大。”更糟糕的是,2023年亚洲空手道锦标赛开赛前两周,龚莉的手也遭遇了撕脱性骨折。医生建议她不要上场,因为再有二次损伤,运动生涯可能就要结束了,但龚莉并不想就这样放弃。亚运会之前的亚锦赛云集了各路高手,如果错过,那亚运会将会是一场准备不够充分的硬仗。为此,龚莉成了“单边战士”。“相当于少了一个盾牌,既少了进攻的武器,也少了防守的武器。”半决赛裁判定胜负,龚莉惜败。“受伤的手有很多进攻机会,但是用不出来,就感觉憋屈。”23岁的龚莉在那时,对遗憾已经有了更深的理解:“遗憾之所以是遗憾,是因为你完全有能力做到,可是你没有做到。”

2023年10月6日,龚莉以9:0的大比分完胜越南选手阮氏顽,夺得杭州亚运会61公斤级金牌。比赛刚结束,龚莉就在赛场上哭了。过去半年经历过的所有挫折都在脑子里像电影一样放映:输给两个不可能输的人,第一次被更矮小的对手踢到了头……后面这个场景,她甚至做成照片存在了手机里,贴在了床头上。

亚运会结束后两周左右的时间,龚莉就又踏上了世锦赛的征程。乘着亚运会夺冠的东风,龚莉越战越勇,以强势之姿挺进了决赛。在决赛时,面对土耳其选手叶宁·法蒂玛·纳兹,龚莉主动出击,凭借一如既往精湛的腿法,最终以6:1击败对手,勇夺女子61公斤级金牌,让中国空手道队时隔13年再次登上了世锦赛最高领奖台。

韩岑宇 驾驶我的车

速度迷恋

笼统地讲,韩岑宇与赛车的缘分要追溯到2004年——韩岑宇出生,上海国际赛道举办了第一场F1大奖赛。这是第一个在中国举办的“三大体育赛事”,法拉利车队的鲁本斯·巴里切罗以1小时29分12秒420的成绩夺得了冠军。赛车比赛风驰电掣,小数点后三位的时间差决定胜负是常有的事,后来在韩岑宇的职业生涯中,速度,也成了绕不开的话题。

“赛车运动最让我迷恋的就是速度。每一次我上了新组别后,突破了更快的速度,对我吸引力都很大。”韩岑宇很小就接触赛车,老家南京与上海很近,所以每一年的上海F1大奖赛都会去看。其他小朋友听见赛道上巨大的引擎轰鸣声,可能会害怕得哭起来,而韩岑宇非常平静,甚至有一些隐约的兴奋。“家人注意到了这一点,我才会慢慢接触赛车。”

6岁时,韩岑宇去上海的专业赛道体验卡丁车,戴上头盔,他感觉世界都变了。“驾驭速度是一件快乐的事,能在极限之外不断找到新的极限。”韩岑宇说,赛车的迷人之处在于,戴上头盔,就能潜入另一个世界,周围所有的感官都变得很慢,全世界只剩下他自己和一台车。“开卡丁车,不仅需要脑力、体力,同时还需要过硬的技术。”韩岑宇决定学赛车之后,就联系了意大利专业车手,每月两次到上海指导,2015年9月,不满10岁的韩岑宇就搬到意大利,开始了正式的专业之路。

从兴趣爱好走向职业,韩岑宇说他并没有衡量过得失,做这个决定,也仅仅是跟着感觉走。2016年,除了在罗马上学,韩岑宇一年200天都在赛道上度过,2017年,他获得“X30”意大利杯Mini组冠军。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有中国少年获得金牌,也正是从这时起,越来越多人关注到了韩岑宇并称他为天才车手。对于这个称呼,韩岑宇没有特别在意,在他看来,賽车比赛是诸多因素的集合,每个车手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很多灵光乍现的瞬间都无法用语言解释,就好比有些弯很难过,所有人都不知道怎么快0.01秒,但总有人可以有更快的速度,“他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做到的,但戴上头盔、关上镜片他就是能做到。”韩岑宇说,或许这就是一个赛车手天生比别人更早领悟到的东西。

跟着心走

在运动领域,天赋要兑现为成绩,从来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况且赛车比赛犹如升级打怪,从卡丁车赛车毕业后,仍需要经历F4、F3、F2才能抵达级别最高的F1。韩岑宇2020年晋升F4,近两个赛季正在欧洲区域方程式锦标赛(FRECA)历练。他原先战术激进,被同伴称为“西西里”式开法,这两年不断锤炼,自我激励逐渐从“keepfighting”( 保持战斗)变成了“keep calm”( 保持冷静)。“我时常提醒自己,要冷静,让自己有时间思考这个决定到底是不是对的。”

韩岑宇在慢慢成熟。去年年初有一场在比利时的比赛,下了很大的雨,车队经理看直道上完全干了就建议韩岑宇换干胎,但其实当时赛道很多地方仍有积水,综合判断后,韩岑宇坚持用湿胎。

当时车队几乎没有人信他,但最后的结果却完全证实了韩岑宇的决定是正确的。他获得了第二名。

每次比赛过后,团队也会开会复盘。从个人体能到线路选择,从胎压问题到轮胎损耗,从斗车性价比到车手情绪调节,每一个环节都会拿出来讨论。“就算拿了第一名,你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从2017年起,韩岑宇就在公众号上记录自己的成长。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赛车是人与机械的结合,受环境、天气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车手要训练的一个隐形项目就是接受变化。他无法准确说出在哪个时间点他明确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他说:“每一次遇到的情况都不一样,在赛道上更需要随机应变,有时候跟着自己的心走,反而就是最正确的道路。”

耐心、冷静、坚持

成年之后,韩岑宇周转于不同赛场,也渐渐开始接触时尚领域。他受邀去香港看了Louis Vuitton男装秀,很多西装西裤精细的剪裁和设计,让他眼前一亮。对于赛车手和时尚达人的关系,他想得很清楚:“我经常把赛道当成我的秀场,在不影响比赛的情况下,我很乐意在时尚领域有不同的尝试。而且赛车是项很特别的运动,一个伟大的车手除了具有高超的专业技能,还必须拥有巨大的商业价值,才有机会施展他的才华。”

除了运营公众号,韩岑宇也会在微博和小红书上分享他的比赛心得和日常生活。没有比赛的日子,他会早起在模拟器上训练两小时,吃过早饭再练两小时,午饭后休息一会儿,然后便是体能训练,打拳或者攀岩。

在韩岑宇看来,不同运动和赛车之间,其实都有相通之处。攀岩练出来的肌肉灵敏舒展,而且和赛车一样,都需要自己去选择路线;而拳击则能教会他在高压之下做出正确的选择,“赛车也是这样,需要在零点几秒内做出决定。”即便是看上去与赛车完全相反的高尔夫,与赛车其实也有重合—韩岑宇说,赛车更多时候都是在与别人争斗,但总有那么一段时候—比如在最快圈的时候,你是在跟自己脑子里的声音缠斗。

在速度与激情这两个常用的形容词以外,韩岑宇又为赛车多加了三个词:耐心、冷静、坚持。17岁生日时,他在文章中写道:“我知道我可以达到怎样的高度,我做到过。很开心我的努力和成长被人看到,他们愿意给予我更多支持和帮助,引领我走向更高,这非常重要。刻苦工作,该是我的,终归会是我的。”

猜你喜欢

王昶空手道赛车
赛车
闽康宗的诗与远方
闽康宗的诗与远方
云上赛车
空手道在苏联(上)
传统空手道与竞技空手道的比较研究
加油吧,赛车!
空手道与武术散打的对比分析
这事儿闹大了
我家的小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