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探索综合性学习
2024-04-27姚俊霞
姚俊霞
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不仅安排了多篇体现中华传统节日内容的课文,而且还安排了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教师在相关教学中,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引导学生从文化寻根、语言实践、交流表达、拓展运用等语文综合学习中,充分感知传统节日文化的独特氛围和人文底蕴。
一、在文化寻根中感知传统节日
中华传统节日体现的是处于农耕时代的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必然与自然气候、农耕种植、早期信仰、重要历史人物等关系密切。小学生受限于年龄、知识,对传统节日缺乏相关文化内涵的深层感知。对此,教师需要以认识传统节日为抓手,设计探寻传统节日源头、风俗的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探寻文化根脉,感悟民族精神。
首先开展传统节日知识擂台赛。根据教学内容与相关节日的配合,如端午节之前,教师将班级学生分成合适的小组,以端午习俗中常见的事物命名小组,像龙舟队、粽子队、艾草队、菖蒲队等,小组合作搜集端午节的资料。教师则负责提供多种形式的题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举办知识擂台赛。这样的形式能够促进学生主动了解与传统节日有关的知识。其次开展诗词飞花令活动。在相关传统节日来到之际,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与该节日有关的古诗词,并在小组中以清单的形式汇总,集中起来由大家共同选定10篇最佳古诗词,供大家赏读、背诵,然后举办诗词飞花令比赛:教师选定字词,学生快速背出含有这一字词的诗句。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从众多的古诗词中感知传统节日的魅力。
二、在創设情境中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这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基于此,教师在以传统节日文化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中,需要重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切的感受,自觉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首先可以策划传统节日报道活动。如在重阳节到来之际,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组织“我们在重阳节”专题报道活动,要求学生围绕“重阳节”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介绍重阳节的知识、习俗,重视在家庭为老人做一件实事、到敬老院开展爱老敬老送温暖活动,编写以“重阳节”为主题的手抄报等,并将这些活动写成新闻稿件送到红领巾广播站播发,营造浓郁的节日文化氛围。其次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异地节日文化交流活动。如春节之前,教师联系外地学校同一年级的学生,建立微信交流群,重点交流本地过春节的习俗。处在不同地域的学生,通过拍照、拍视频、采访、记录等方式,把本地过春节的各种情形上传到微信交流群中,让其他人从不同地域的春节文化中真正感受到“各地一乡风”的特色。这样的交流对学生学习《北京的春节》《腊八粥》等课文提供了帮助,也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节日文化对人们日常生活、情感的影响。
三、在拓展运用中提升综合素质
语文学习需要向生活拓展,尤其是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如果局限于课堂教学,学生所得就非常有限。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相关内容结合生活中的传统节日生活,组织学生在课堂之外围绕传统节日开展认识、感知、理解、探究等学习实践活动,让传统节日文化能够在学生心中深深扎根。
首先是布置节日体验活动。每个传统节日到来之际,教师都需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布置多样化的体验活动。低年级学生可以在口语交际中介绍自己家里过节日的情形,还可以分享自己在节日里的收获与感受;中高年级学生可以用文字、图片等为载体,表现自己在节日里最感兴趣的内容,或者自己在节日里的发现,或者是节日里最独特的风俗活动等。其次是提出“传统节日我参与”的要求,尤其是端午、中秋、春节等,要求学生在节日里参加有意义、有价值的文化活动,如包粽子、做月饼、贴春联等,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有了亲身感受后,再通过不同途径探寻这些传统节日习俗的来源,回到学校再与同学交流,形成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深层次理解,进而懂得传承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
总之,在开展以传统节日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利用本地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真正让传统节日文化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