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教材背景下如何开展大单元主题教学

2024-04-27吴兴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4年3期
关键词:大单元主题教学任务驱动

吴兴乐

摘 要 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为例,探究新教材背景下开展大单元主题教学的方法。尝试以链条式任务驱动,以单篇精读带动单元群文联读,关注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共生与互动,剖析特定社会环境中人的生存状态,探究鉴赏文学作品的新形态和新思路。

关键词 大单元  主题教学  任务驱动  单篇精读  群文联读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采用大单元的编排模式,关注文本之间的关联,注重单元知识点的整合和提炼。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为例,开展大单元主题教学,以单篇精读为基础,与单元作品进行联读拓展,设置“任务链条”引导教学,涵盖单元知识点和能力点,帮助学生内化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整合单元内容,提炼单元教学主题

单元教学中,教师要从“单元导读”中提炼出“单元主题”和“学习目标”。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所选五篇小说都是古今中外小说中的名篇佳作。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因此应紧紧围绕这一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展开教学,努力落实新课标精神。五篇小说涉及中国现代小说、中国古典小说、批判现实主义小说、西方现代派小说,样貌丰富,风格迥异,它们关照现实生活,饱含了作家对生活的冷峻观察和严肃思考。本单元人文主题是“观察与批判”,引导高中生领会作家对社会现实和人生世相的洞察和批判,阅读欣赏小说,学会观察生活,思考人生,提升審美情趣和品位。

二、基于单元视域,精读单篇呼应主题

大单元教学要注重宏观与微观的相互补充,在单元主题统筹下,群文联读之前可进行单篇精读。单篇教学中,要提炼“微、精、深”的子任务,小口切入,深度挖掘。以《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为例,要从小处着手,着重分析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共生关系,以“人物形象”“社会环境”为关键词,师生对“造成小说中主要人物扭曲变形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的子任务进行深入探讨,探究出造成人性扭曲变形的深层原因。

《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了“套中人”别里科夫可悲、可怜、可恶、可恨的典型形象,让读者体会到幽默讽刺的语调下批判的力量。小说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进行了充分的铺排和漫画式的勾勒,复杂的环境是人物生活的真实空间,人物形象描写与人物生活的历史空间和地理空间、情节发展、人物命运走向相生互动。围绕“探究人性的异化”中心任务,依据“观察与批判”单元主题和学习目标确定以下教学任务:

任务一:理文脉。通过沉浸式阅读梳理文章脉络,采用对话交流的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获取对作品的整体直观感受,快速找出别里科夫身上的种种套子。

任务二:探意脉。培养学生的进阶式思维,提升对社会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探究在虚构的小说中,人物的命运悲剧是偶然还是必然,代入社会环境,走进小说人物,寻找答案。

任务三:明意图。探讨主旨,感悟作家人文情怀,迁移现实,提升观察能力,加强学生的素养养成训练。

任务四:品主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正义的判断立场和接收社会评价的能力,并能够学以致用。

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环节,以逻辑关联的任务链条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环节一:初读文本,直观感受别里科夫身上的套子。通过沉浸式阅读梳理文章脉络,让学生在梳理文本的基础上通过筛选显性信息,找出别里科夫身上的套子。投影图片,即教材的插图。插图是对套子碎片内容的综合总结,让学生对别里科夫身上的套子有一个直观立体的感受。

环节二:再读文本,培养学生进阶式思维。环节一已对文本显性信息进行了筛选,环节二应探索深层次的隐性信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活动,探究图片内涵,分析人物身上“套子”形成的原因。

环节三:从文本走向社会。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个人、国家的套子。这个环节是由课内走向课外的教学尝试,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社会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环节四:探讨主旨。完成阅读文本的三步骤:表层(显性)、深层(隐性)、更深层(深邃),感悟作家的人文情怀。从本文作者契诃夫联到前一篇作品《祝福》的作者鲁迅,体会郁达夫“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这一话语的内涵,感受中国民族魂鲁迅与俄罗斯民族魂契诃夫在文学创作上的共同之处。

环节五:学以致用。引述儿歌《挖呀挖》事件,让学生谈谈对这一事件的观察与思考。这一环节能落实语文学科工具性价值,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真实世界,完成知识的应用与迁移,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正义的判断立场和接收社会评价能力的目的。

三、遵循逻辑设计,群文联读深化主题

小说单元教学可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围绕单元主题、情境尝试的推进式的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引领学生思考和鉴赏,嵌入小说鉴赏的知识点,成为进阶式的学习台阶,实现深度学习。本课教学设计以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意识、文化理解四个核心素养为依据,细化学习任务并在真实情境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根据学情调整和制定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基本问题。设置学习任务,将学习评估渗透到教学的每一环节,根据学生的反馈灵活调整教学节奏,推动学生与文本建立更深层的互动。由单篇阅读推向主题的深层次、多维度挖掘,引导学生呼应单元主题“观察和批判”。通过学习一篇文章引导学生会阅读一类文章,进而推动群文联读。

基于对《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的社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探讨,根据单元主题目标,以一课精读带动单元多篇阅读、横向联读,结合具体文本内容分析社会环境对人物心理的影响,进而体会人物从内心扭曲到行为、语言甚至是形体上的变异。引导学生理解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不能孤立地欣赏单一的人物形象,也不能浅近、空洞地谈批判性,要关注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共生性以及人物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由此深入探究社会环境对“人性异化”的作用,落实本单元“观察与批判”的人文主题,培养小说阅读的关键能力。

别里科夫和祥林嫂都是社会底层的弱者,也是旧社会、旧制度扭曲下的变形人,虽说国家民族不同、时代背景不同,但作家对社会底层被侮辱、被损害者深切的同情与悲悯却是一样的。通过单元资料的整合,可以将《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进行联读,从叙述视角、次要人物的作用和个性化语言分类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梳理,探讨作品的价值。

活动一:赏大师名作,品视角魅力。

活动二:从次要人物看作者创作意图。

活动三:个性语言蕴深意,解码特征我来谈。

统编教材单元学习任务是高度整合的,这给教与学带来了较大的挑战,需要设计单元主题学习“任务链条”。这个单元的作品都是经典,反映了人类深刻的思想情感,是作者所处时代最好的表達方式,也是作者所处时代语言的典范。对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没有充分的阅读,没有对每篇文本的独立阅读和思考,因整合而设计的关联阅读便会大打折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整合单元文章,但也不能放弃对单篇文本的阅读理解。另外,还要联系社会进行解读,这样语文教学才能真正连接学生的生活感悟,触动内在情感,实现对社会现实的关照。

四、新课改下大单元主题教学的积极效果

1.实现了新课改理念的扎根

在新课改大力实施的背景下,教师从之前的把完成教学任务当成首要职责,变成现在把育人当成首要职责。教师的视角也慢慢由题海战术转变为对学生自身的关注,即对“人”的关注。教师实现了传授与指导并重的转变,充分认识到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了解到学生的真正需求和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研究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发展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对学生的进步能做到时刻掌握,并及时给予肯定和引导。学生渐渐从答题机器转变为喜欢语文、爱上语文并认为语文赋予了他们更丰富的人生情感的自主学习者。教师和学生朝着“一起在文学世界里徜徉”的目标积极努力。

2.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大单元主题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把握作品内容。单篇课文的细致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每篇课文的内容,大单元主题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进行知识建构,让学生从整体视角解读单元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把握单元文本的个性与共性。学生在这种语文学习的良性循环中思维得到开发,逐渐将自己引入课本作品的阅读鉴赏中。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进行适当的情景引入,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研究、探究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充分感受到中外语言文化的绚丽多彩,感受到哲学思想博大精深的内涵,最终激发出语文学习的强烈兴趣与内在热情。

3.夯实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大单元主题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在阅读中增强了基础知识的原始积累。在教师的深入引导下,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精妙之处并化为己用。教师结合课本引导学生,激发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了他们课外阅读的能力,进而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单元教学背景下,教师树立单元意识,以大单元主题为中心进行整体教学设计,体现完整意义的课程单元,能够切实提高大单元主题教学的效率。

猜你喜欢

大单元主题教学任务驱动
高中生物大单元整体学习的实践研究
道德与法治“大单元”主题教学视角下的建构实践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篮球项目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研究
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浅探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J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证研究
主题教学在初中语文中的实践探讨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探讨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