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2024-04-27谭卓伟
谭卓伟
(贵港市覃塘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广西 贵港 537121)
随着气候变化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玉米病虫害的发生越来越普遍。2022 年草地贪夜蛾全国发生面积533.33 万hm2次、玉米螟全国发生面积0.17 亿hm2次、南方锈病全国发生面积533.33 万hm2次。病虫害对我国玉米生产与农户经济收益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因此,进行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对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 农业防治
1.1 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
选用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是预防玉米病虫害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针对当地的气候特点和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可以大大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与为害程度。种植户应当重视以下5 点。
1)应当选择经过当地农业部门认定并推广的正规品种种植。这些品种一般都经过了严格的抗病性鉴定,与本地的气候、土壤和生态环境相契合。
2)对于某种玉米病虫害高发区域,应当选择能够抵抗该病虫害的品种。例如,如果种植地区是玉米螟的重发区,就应选择抗玉米螟品种,如郁青358、恒香8 号、经典198、抗螟998、抗虫王等。
3)在选择玉米品种时,要注意了解该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穗位高度等特征。这些特征与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有一定关系。例如,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往往容易发生病虫害,而株高和穗位高度较低的品种则相对较抗病虫害。
4)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轮作玉米。通过轮作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病原菌和害虫数量,从而降低发病概率。
5)在正式种植前,种植户要严格选择种子,剔除杂质、瘪粒与病粒,从而保证种子质量,可以有效地预防由种子带菌或带虫而引起的病虫害。
1.2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也是预防玉米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主要处理方式如下。
1.2.1 晒种
在晒种过程中,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杀死依附在种子上的病菌孢子,减少丝黑穗病等玉米病害的发生。在晒种时,以春末夏初为宜,场地应当具备通风向阳、地表干燥、有防雨设施等特征,避免因为降雨而造成烂芽问题。同时,种子堆积的厚度应为5~10 cm。在白天时,种植户应当定期翻种,保证种子受热均匀,在夜晚时,应当在种子下面铺设纸袋或者麻木,否则种子会因为地面温度过高而烫伤。
1.2.2 浸种
除晒种外,浸种也是一种常见的种子处理方式,如果运用得当,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目前常见的浸种方式如下。1)种衣剂拌种。玉米种衣剂集防病、治虫、增产于一体,能防治蚜虫、蓟马、地下害虫及玉米黑穗病等。一般1 kg 种衣剂可拌50 kg 种子。2)微量元素浸种。微量元素Zn、Cu、Mn、B、Mo 等溶液浸种,既能解决因微量元素缺乏而引起的各种生理病害,又能提高产量。浸种常用药剂为0.1%~0.2%硫酸锌、0.01%~0.05%硫酸铜、0.05%硼酸、0.1%硫酸锰、0.1%钼酸铵。浸种时间为12 h。
1.2.3 拌种法
拌种是指将农药和微肥等拌匀,使种子表面均匀沾上一层农药或微肥的处理方法。农药可以防治病虫害,微肥可以作为种肥或接种剂。种植户可以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0.6 g+2.5%咯菌腈种子处理悬浮剂5 mL+35%甲霜灵悬浮剂1 mL,兑水30 mL 拌种1 kg。通过该处理方式,不但可以有效防治立枯病、炭疽病、猝倒病、枯萎病等病害,还可以防治蚜虫、灰飞虱、白粉虱等虫害。
1.3 加强农田管理
种植户应当根据土壤墒情来决定播种深度,确保玉米能够尽早出苗,防止土传病虫害为害种子。杂草是病虫害的主要栖息地和传播途径,种植户应当做好田间管理工作,按时开展除草作业。通过除草工作可以有效减少杂草的数量与其覆盖面积,避免病虫害扩散,减少病虫害在杂草间繁殖和滋生,保证玉米的产量与质量。此外,种植户应当在玉米苗期和抽穗期增施磷肥、钾肥,促进玉米健康生长,提高玉米的抗病虫害能力。如果种植户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出现病虫害的植株,应当在第一时间割除,并将其带出田间销毁,避免病虫害扩散。
2 生物防治
2.1 利用天敌控制害虫
为了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种植户可以利用天敌昆虫(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虫)进行生物防治。例如,在防治玉米螟时,种植户可以通过释放赤眼蜂的方式进行防治。赤眼蜂(Trichogramma)是膜翅目纹翅卵蜂科赤眼蜂属昆虫的统称,属于寄生性昆虫。我国对赤眼蜂在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最早可追溯于20 世纪30 年代,由刘志诚、蒲蛰龙2 位学者开始进行研究,经过近百年发展,赤眼蜂防治法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具体原理如下。赤眼蜂为了繁衍生息,会在玉米螟虫卵的身体中产卵,导致虫卵无法孵化,所以,种植户可以在6 月中旬(此时为玉米螟的产卵期),将105 000 头/hm2赤眼蜂释放到玉米田中。在7 d 之后,可以再释放120 000 头/hm2赤眼蜂,通过这一方式,可以大大降低田间玉米螟的数量,从而保证玉米的产量。
相比于以化学防治为代表的传统防治方式,通过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具有以下优势。1)赤眼蜂的体型较小,仅有0.3~1.0 mm,对人畜无害,不会对种植户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2)相比于化学防治方式,赤眼蜂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生态平衡。3)采用赤眼蜂防治方式所需人工较少,可以有效减少种植户的人工成本,从而增加其经济收益。但值得重视的是,在释放赤眼蜂时,应当以晴天为宜,在大风雨天气放蜂容易冲散蜂卡,导致赤眼蜂落地淹死[1]。
2.2 微生物防治
微生物防治法是利用微生物的菌体或微生物菌体产生的抗菌素来防治植物病害。微生物的菌体或抗菌素对于许多植物病害都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对环境友好,不会产生污染[2]。例如白僵菌便是一种常见于微生物防治的菌种,由于该菌对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较好而被称为“地下害虫专用型杀虫剂”,这种微生物杀虫剂不仅对于地老虎、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具有出色的杀灭效果,还对食心虫、小菜蛾、玉米蛾、松毛虫等许多其他害虫也有着显著的防治效果,这种杀虫剂的最大特点是只需施药1 次,就可以长期预防害虫侵扰,大大节省了种植户的劳动成本和时间[3]。在预防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时,种植户可以采用绿僵菌、苏云金杆菌(Bt)、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等生物制剂预防幼虫,并在玉米地中释放夜蛾黑小峰、螟黄赤眼蜂、蠋蝽等天敌。
在采用微生物防治玉米病虫害时,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1)必须仔细评估玉米地的害虫情况,从而确定是否适合使用微生物防治,还要了解害虫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微生物制剂。2)种植户应注意安全和健康问题。部分微生物制剂可能对人体和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故此,种植户在采用微生物防治法时,应当避免直接接触微生物制剂,特别是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应该佩戴手套、口罩和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保障使用安全。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寻求医疗帮助[4]。3)种植户应采取正确的方法使用微生物制剂。就目前而言,我国常见的微生物制剂使用方法包括喷雾、撒施和混合等,但不仅限于此,正确的使用方法直接影响防治效果和农田的环境安全性。种植户在使用微生物制剂前,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按照推荐的方法和剂量使用,避免过度使用或错误使用导致环境污染或生物安全问题。
3 化学防治
3.1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是化学防治的关键。在进行化学防治的过程中,种植户应当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种类和发生情况选用不同的农药品种和剂型,并且按照规定的用药量和用药次数进行使用,在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防治病虫害。与此同时,要注意交替使用不同的农药,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治效果不佳。例如,如果玉米田中出现玉米螟,种植户在虫害初期,可以用30%虫螨腈·吡丙醚兑水进行叶面喷施或虫螨腈·甲维盐兑水进行叶面喷施,还可以用5%氟氯氰菊酯乳油兑水进行叶面喷施,每隔7~10 d喷1 次,视虫情连续喷施1~2 次。在防治地老虎时,则可以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氯氰菊酯乳油,或者用90%敌百虫晶体兑水进行喷雾(稀释2 000~3 000 倍)。如果虫害严重,种植户可每隔10 d 喷1 次,连续喷2 次[5]。
3.2 精准施药
精准施药可以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和防治效果,同时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成本。通过选用高质量的喷雾器械和精确的喷药技术,可以将农药准确地喷施在作物表面和害虫为害部位,避免浪费和污染。为达到这一目的,种植户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作物和病虫害。要了解作物的情况,例如品种、生长阶段、病虫害抗性等,以及常见病虫害的种类、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6]。
2)精准配药。不同的药物剂型和质量浓度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也不同,所以种植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精准配药,研究药物的种类、剂型、质量浓度、使用量和使用次数等。在配药过程中,种植户需要重视安全问题,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3)合理安排施药时间。施药时间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种植户需要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合理安排施药时间,做到及时治疗和预防。与此同时,还需要注意天气变化,避免在高温、多雨、大风等不利天气条件下施药[7]。
4 物理防治
4.1 灯光诱杀
灯光诱杀(Light booby-trapping)是一种利用昆虫趋光性的物理防治方法,我国对该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晋代,葛洪在《符子》一书中指出“夕蛾趋暗,赴灯而死”“明燎举则有聚死之虫”,在唐朝开元二年时,时任宰相姚崇便利用该原理消灭了山东的蝗灾。现代意义上的灯光诱杀法主要是指种植户设置光源诱捕昆虫。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最常用的灯源包括日光灯、黑光灯、高压汞灯、节能灯、变频灯、双波灯以及太阳能灯等。灯光诱杀捕捉昆虫的种类较多、数量较大,价格也相对比较低廉,无污染,操作简单。但灯光诱杀的缺陷也很明显,该方式对于昆虫是无差别诱捕,会对无益无害昆虫也进行无差别诱捕,对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十分不利[8]。
4.2 色板诱杀
色板诱杀(Swatch booby-trapping)是一种利用昆虫对颜色的偏好进行诱杀的方法。通过在田间设置黄板或蓝板,可以诱杀蚜虫、飞虱、叶蝉、蚜虫、盲蝽、果实蝇、果蝇、潜蝇、蓟马、黄条跳甲、茶尺蠖等害虫。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害虫的数量,同时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通常而言,色板间距越小利于诱集害虫,但色板数增多会使成本大幅增加。所以,在我国玉米种植行业中,种植户所布置的色板间距以8~10 m 为主,通常挂设25 cm×30 cm 色板300~375 块/hm2即可。刚开始时可少量悬挂色板,以监测虫口密度,当色板上粘虫量增多时,种植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粘虫板数量。需要注意的是,色板的设置高度应与植株顶端平齐或略高于植株高度10~20 cm。种植户应当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对色板悬挂高度进行调整,使其能够始终保持适宜的高度。
4.3 毒饵诱杀
毒饵诱杀(Poison bait booby-trapping)是指种植户在有害生物喜爱的食物(例如豆饼、花生饼、麦麸等)中加适量农药,拌匀成毒饵,诱杀有害生物。例如在防治蝼蛄时,种植户可以在5 kg 炒香的豆饼中加入乐果乳油50~100 g,加水拌成毒饵。但需要重视的是,在采用毒饵诱杀法时,种植户应当妥善保管毒饵,避免其落入人畜活动区域,对人畜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5 结束语
在开展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时,种植户需要从多个方面对防治技术进行研究与应用。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通过各种方式开展防治工作,从而达到控制玉米病虫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