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与回族
2024-04-26陈景新
陈景新
比尔·布莱森的《趣味生活简史》说:“胡椒,曾是上流生活必备的奢侈品”“如今我们餐桌上经常摆放的胡椒,而在某一个历史时期是按颗售卖,价格堪比黄金。由此衍生开去,发现人类对航海的发展,对新大陆的开发,以及随之而来的战争与侵略,始作俑者竟然是香料。”
第一是香料的用途。香料作为全世界所有王公贵族的奢侈品,最终亚奥的用途并不是餐桌上的调料,而是死亡后的尸体保鲜。公元前210年,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帝国皇帝嬴政的尸体腐烂发臭,按常规就是用香料处置的。但是,因为死在路上,不得不用大量鲍鱼来掩盖住尸体腐烂的腐臭味。欧洲、北非、中亚、西亚的王公贵族们却完全不同,他们最在乎的,都是死后如何让尸体没有腐臭味道。这样一来,香料就成为欧亚大陆最贵重的资源。
第二是香料的产地。欧亚大陆上的强大帝国,都在北纬30度线以北,而香料的产地,却在北纬20度线以南,就是现在这的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于是,香料就成为欧亚安达卢上最珍贵、最稀缺的商品。
全世界关于香料的史料之一,是中唐的元载:公元777年(唐代宗大历12年)唐朝名相,贪官元载家产被抄没,仅胡椒便被抄出八百石。唐朝的一石是53公斤,800石就是42.4吨。
千年前的欧洲与中国宫廷,都是胡椒的最大消费群体。胡椒在唐宋元明时期的欧洲,始终是最值钱的硬通货!公元777年的欧洲,胡
椒都是论颗买卖,价格远超黄金。胡椒的经销商,却是地处中亚、西亚的阿拉伯人、波斯人。香料贸易,让阿拉伯世界富得流油。当胡椒等香料从东南亚、南亚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的时候,欧洲宫廷却坚信:胡椒等名贵香料,肯定来自神秘的中国。
全世界关于香料的另一条史料,是《马可波罗(1254-1289)游记》中关于胡椒的记载,这一条史料,对世界史产生了巨大影响:催生了大航海时代。马可波罗说:中国人的床下,堆满了胡椒!中国杭州每天消费的胡椒达“44担,每担为230磅。”马可波罗的笔下,泉州港的胡椒输入量:“如果有一艘要出售给基督教诸国(即欧洲国家)而满载这胡椒的船只进入亚历山大港口的话,那就将有相当于数百倍的满载胡椒的船来到泉州。”
这样一来,香料立刻就成为欧洲大航海时期(Age of Discovery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最大动力。在古罗马时期,香料受到了欧洲宫廷贵族的追捧,但欧洲不产香料。香料由阿拉伯商人从原产地南亚、东南亚运到威尼斯等海港在转卖到欧洲各地。经过几次倒卖之后,香料价格直线上升,甚至超过了黄金。胡椒在欧洲就一度被称为“黑色黄金”。于是,得到了《马可波罗游记》启发的哥伦布等一批航海家,在15-18世纪,为了到中国的元大都寻找香料,开启了大航海。不过,他们没有找到”印度“(就是他们心目中的中国)。而是到达了美洲,发现了新大陆。
香料是怎么从南洋越海进入唐朝的长安、元朝的北京的呢?我带着这个疑问,曾经专程去江西梅岭读史书。梅岭以南是福建、广东、广西、越南,史称百越地区。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后,秦将屠睢、任嚣、赵佗等率军50万(因为远征军,秦始皇允许携带随军家属)征服百越,岭南从此纳入了中国版圖。秦亡后赵佗建南越国(今越南)建都任嚣城(今广州市)。这50万秦军及家属在岭南扎根的结果,就是让江西梅岭以南到北纬17度线以南的中南半岛,成为中华文明难以分割的组成部分。由于比武器更强大的瘴气(疟疾、痢疾等)的阻挡,东汉马原、三国诸葛亮等都无法越过北纬17度线,占领整个中南半岛。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说:“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挺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世间的一切!”公元777年的阿拉伯商人,就是这样一批为了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商人。他们从阿拉伯半岛进入香料产地: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囤积在马六甲海峡的新加坡,探后,紧贴着海岸线,小心翼翼地来到岭南地区的广州。在从广州翻山越岭,进入长安,把胡椒卖给了元稹、李绅、白居易等一批官员,让他们再在中国社会继续牟利。这些阿拉伯商人,再把中国的丝绸、茶叶、陶瓷,循着原路,翻山越岭从梅岭回广州、新加坡、阿拉伯半岛。
自西汉汉武帝时期,打通了河西走廊去西域的陆上丝绸之路开通以来,中国的陶瓷(china)、丝绸、茶叶就成了中亚、西亚商人的热门商品。从石窟、以及武则天乾陵的石像来看,往返中亚、西亚的商旅,在盛唐时期达到了巅峰。不行的是,安史之乱之后,唐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被割断,大量的穆斯林商人不得不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华经商,导致大批穆斯林定居在中国泉州、广州等地,并在这些地方建立了公共墓地和清真寺。这些定居的穆斯林被称为“蕃客”或“土生蕃客”,他们与当地人通婚,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回族的主体人群。
阿拉伯帝国(史称大食国)的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574-656年)在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派穆斯林阿訇赛义德 宛葛思,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长安传教,途中在广州建造了中国古代四大清真寺之一的怀圣寺。赛义德 宛葛思去世后,就安葬在广州的先贤清真寺里。当时的穆斯林集中居住在长安、广州、泉州这三个城市,广州最多。史载:有一万名阿拉伯帝国(大食国)士兵参战平定安史之乱,平乱后这一万人中有一部分定居在灵州(今宁夏吴忠市),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始祖。也有定居在河北等地的,比如当时驻守在凉州的的陇右节度使李元谅,就是其中之一。当然,因为陆上丝绸之路受阻,为了回家,绝大部分穆斯林士兵还是选择了广州。他们在攻占广州城之后烧杀抢掠,劫掠了大量财产后夺船回阿拉伯。也有士兵留下来在广州经商,阿拉伯帝国的大批商人也纷纷来广州经商、定居,最终酿成了黄巢在广州屠城、杀害12万穆斯林商人的悲剧。
元稹囤积来自南洋的胡椒是公元777年。公元875年黄巢起义。率军南下广州、泉州,计划拿下泉州和广州为根据地对抗朝廷,但在攻打广州、泉州的时候,黄巢发现当地的“胡人”势力太强大。这些胡商,就是把胡椒贩卖给元稹的那些商人,他们大多数来自于西亚、中亚及东南亚。据著名汉学家魏斐德先生所著《大门口的陌生人》记述:“黄巢让他的部下抢掠、焚烧了这座城市。总共有12万外国人被杀,当时城内总共罹难的人也不过就20万左右,可见当时广州城内外国居民人口比例之大,广州城几乎被毁灭。“
两宋时期,丝绸之路的陆路严重受阻。特别是偏安江南的南宋,大批阿拉伯商人纷纷回到广州、泉州。这些阿拉伯商人,不仅在海港城市,也在海运的一些重要关卡娶妻定居。按照宋代的法令,这些穆斯林商人在繁衍了五代之后,就不再是外国人,而是大宋朝的回族公民。这是广州、泉州这两个回族最大的聚居地却没有形成民族自治区的主要原因。回族最早的称谓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的《梦溪笔谈》中,这一名称可能源于“回纥”、“回鹘”的音转或俗写。回族这一名词,随后出现在《辽史》。在南宋时期,“回回”这个词汇的涵盖范围已经扩大,包括了葱岭以西的一些民族,与现今的“回回民族”有所不同。直到十三世纪初叶,随着蒙古军队西征,中亚各族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穆斯林信仰者不断迁徙到中国,才形成了如今的回族,他们以不同身份分布在中国各地,包括驻军、工匠、商人、学者、官吏、宗教领袖等,被统称为“回回人”。
元朝是一个商业发达的社会。元朝对商业的保护,源于中亚花剌子模对蒙古商人的一次杀戮。
1206年,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
花剌子模国在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地区。花剌子模的前身是突厥人伊斯兰教的塞尔柱帝国(1037-1194年)。花剌子模灭亡后重建的国家是奥斯曼帝国(1299-1923年)。花剌子模的商业贸易,主要是把来自东方西辽、金国、南宋的陶瓷、茶叶、丝绸等销往西方;再把中亚和西亚的珠宝、玉器和南亚、东南亚的香料等返销东方。1218年花剌子模接受成吉思汗的提议,双方缔结了和平通商协定。根据通商协议,成吉思汗派出由450人组成的大商队,用500峰骆驼驮着金、银、丝绸、驼毛织品、海狸皮、貂皮等贵重商品,带着成吉思汗的一封亲笔信前往花剌子模——成吉思汗在信中写道:“吾人应使常行的和荒废的道路平安开放,因之商人们可以安全地和无约束地来往。”(1243年,英王亨利三世与花剌子模国王一模一样,首先颁发了“委任状”,允许私人船只袭击抢劫商船。作为回报,私掠者只要将一部分战利品上缴国家,强戒所的就能够合法洗白。)可是,成吉思汗的商队行至锡尔河上游的讹答剌城后,贪婪的花剌子模国的亦纳勒出黑(号海儿汗)鬼迷心窍,谋财害命,杀害了成吉思汗商队的450人,抢夺了500匹骆驼的全部财富。但其中有一人侥幸逃出,向成吉思汗报告了商队被害经过。——1219-1225年,蒙古大军开始对花剌子模的报复!450个蒙古商人的生命,打开了让“商人们可以安全地和无约束地来往”的世界大历史的首页:成吉思汗的第一次西征历时6年,一直打到东欧的伏尔加河流域,远抵里海与黑海以北、伊拉克、伊朗、印度等地。此次远征以花剌子模国彻底灭亡而告终。
“吾人应使常行的和荒废的道路平安开放,因之商人们可以安全地和无约束地来往。”我们无锡人有幸享受到了元朝的商业文明。
我们家族接到的第一次任务,是来自北京元大都派发的颁发赏赐物品的任务,目的地如今俄罗斯的喀山,那时候是金帐汗国的所在地。赏赐物品中,除了圣旨(赏赐凭证)和来自北京的皇家珍宝,主要还是无锡的土特产:茶叶、丝绸、陶瓷等。路途很遥远,但是非常非常地极度安全、而且还非常舒适。沿途的驿站,不仅提供好吃好住好睡,还提供旅途指南,下一个驿站怎么走。用什么马匹,都是由驿站确定的。路途上根本不可能有强盗、小偷:根据元朝的法律,盗窃商人的案件一旦发生,就由发生地负全责。一切损失都由发生地承担,而且是先付钱给失窃的商人,解决商人的损失之后,再由政府把这一笔钱分摊到当地的每家每户。
在元朝时期,们无锡商人也有去南洋的商业任务:就是用无锡制造的陶瓷、茶叶、丝绸。去换取囤积在新加坡的香料。当时没有罗盘,与阿拉伯商人的航线一样。船都是紧贴着海岸线的。设置在海岛上的海驿很少,大多数海驿设立在中国东南的沿海港口。有元朝政府對商业的法律保护,当时的中国沿海没有倭寇、海盗。
元朝的百年崇商,让穆斯林散居到了中国各地的每一个角落,形成了元末穆斯林在中国遍天下的局面。
元末明初,大批回族人参加了推翻蒙古人的起义军。以东南沿海的张士诚、方国珍部下的回族人最为集中。方国珍选择了投降后安度晚年,张士诚则选择了投降后自杀、他们两的部属因为对海上丝绸之路熟门熟路,纷纷选择了逃亡海外,去了南洋各地。
朱元璋的麾下虽然回族人要少一点,但也有徐达、胡大海、蓝玉、冯国用、沫英、冯胜、邓愈、丁德兴、胡德济、李文忠等将领以及郑和(回族名马三保)等大批回族士兵。朱元璋夺取天下之后,如何处置张无忌这一类回族人,就成了朱元璋的头等大事。管经济的胡惟庸与逃亡海外的回族商人联系最多,于是就成了朱元璋的第一刀。然后就是火烧功臣楼、蓝玉案等等接踵而来。在朱元璋去世之前,执政团队中的回族人基本上清洗完毕。但是百密一疏,朱元璋漏掉了驻守北京的朱棣:朱棣在军中,不仅与自己军中的回族将领关系密切,还与张士诚、方国珍部下的回族将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朱棣执政后,想起了逃亡海外的这些回族弟兄,就安排了回族人马三保(赐名郑和)下西洋去恢复联络。就是允许这些逃亡者向大明王朝纳贡当藩属国。我的始祖陈顺一,就参与了造船:为下西洋的大船制作铁件(包括能够让大船在大风大浪中。在大海里锚定的大铁锚)。朱棣死后,郑和下西洋的资料被继位者全部销毁,消灭了朱棣私通倭寇的全部证据。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抗倭运动。
广州的回民经受的是黄巢屠城。明初泉州的回民经历的是驱逐出境。泉州回民最大的家族是蒲寿庚的蒲氏家族,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下旨对泉州蒲氏抄家,该家族男子一律不得读书为官、蒲氏的女子必须生生世世为娼为妓。其他攀附在蒲氏家族大树上的回民,则被驱逐下海,有德回家去阿拉伯半岛,也有的去了南洋。
在元朝已经繁荣发展的色目人,在明朝基本定型为回族,海瑞就是著名的回族清官。朱元璋禁止回族人更改姓氏(马三保改名郑和是例外的赐名)、限制回族内部通婚,强制性地实行汉回同化的同时。修建了清真寺、保护穆斯林的宗教习俗和传教权利。战乱后的回族士兵也纷纷在各地定居、垦荒、繁衍生息,形成了回族人的定居区域。明朝是回族自治区、维吾尔自治区的定型时期。
满清让汉族官员治理回族人,对汉族的偏袒比较大啊,对回族的打压却多于安抚。所以,无论是清初的反清复明、太平天国运动,都有回民的积极参与。1862-1873年的同治甘陕回乱,始于同治元年的太平军入甘陕地区,爆发于汉族人误把回民视为太平军奸细。这一场战乱的结果,汉人与回民总计致死1655万人。其中回民555万,汉族人1100万。1861年战乱前甘肃人口1945.9万,战乱后只剩下495.5万,减少了1495.5万,人口损失达74.5%。左宗棠为了确保新疆而平回乱,为中国立下了丰功伟业。辛亥革命孙中山最初提出的”驱除胡虏“的口号,造到了陕甘回民的强烈抵制,回民强烈要求维护帝制、维护五族共和,从而有力地帮助了袁世凯的清室和平退位,维护五族共和的同时,让袁世凯当上了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1949年,割据陕甘的三马遭到人民解放军的横扫。马步芳去了沙特,在陕甘受灾的时候,曾经捐款拯灾。1975年病逝于沙特。
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谐音回鹘)自治区成立。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汉族、回族、满族、藏族、蒙古族的五族共和的愿望,终于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现实。
从651年塞义德进长安传播穆斯林开始,阿拉伯人在中国融入中华民族,是一个长达1500多年的、复杂、曲折的漫长过程。今日中国回族的东亚血统大约是60%,已经是一个被汉文化彻底同化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