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企业的价值评估研究

2024-04-26韩俞侃

中国市场 2024年10期
关键词:动力电池

韩俞侃

摘 要:当今动力电池报废量日渐增多,未来高达千亿的退役规模引发各路资本争相涌入。如何充分考虑行业特点,探索可行的回收企业价值评估模型,进而筛选优企、吸引资本、助力成长、引领规范,已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文章先剖析回收再利用行业“三高”特征,再以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格林美”)为例,通过构建“FCFF+BS”与“EVA+BS”模型组合评估格林美内在价值,并检验其有效性。结论表明“EVA+BS”模型更适合该行业的企业价值评估。

关键词: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行业;价值评估模型;格林美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4)10-0076-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10.019

1 引言

发展新能源车已成为全球实现“碳减排、碳中和”的重要共识,作为新能源车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的回收更是引发市场关注。据“中研普华”预测,至2025年我国退役动力锂电池将达134.49GWh,若假设回收率为90%,按当前稀缺金属市价测算,则至2025年将有180亿元的市场空间,2030年更是超千亿元规模。因此引得各路资本争相涌入,但资本何去何从,关键在于能否构建有效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因为合理估值将更利于政府培育骨干,资本筛选优企,公司提升价值。

2 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行业分析

当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行业呈现高增长、高投入、高风险等特点。其一,“高增长”是根据“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标准”规定,当动力电池平均放电容量低于额定容量80%时,其单次充电已难以满足续航里程要求,将不再作为动力储能装置,面临退役。截至2020年我国退役锂电池已达26.69GWh,合计23.78万吨,较2019年20.8GWh同比增长14.3%;其二,“高投入”是近年行内企业为开拓市场、扩充产能、排污达标等,一方面大规模投建生产基地,购置先进设备,改造排污系统。另一方面每年投入高额科研经费,引进人才、创新技术、改良工艺。这也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仅靠商业信贷已无法满足资金需求,高昂的债务利息也让企业举步维艰;其三,“高风险”是电池回收仍属新兴行业,虽截至2021年10月底我国已有经营范围包含“动力电池回收”的企业27025家,其中上市公司25家,但超99%为市井作坊(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导致市场鱼龙混杂,缺乏骨干企业引领,易受国家监管、原料价格波动、市场需求变化、回收技术更新等影响,具有较高不确定性。

基于以上“三高”特点,文章以格林美(002340)为例,为行内企业价值评估模型的构建提供参考。究其原因,一是因格林美目前是行业细分领域龙头,产品有口皆碑。二是其已攻克“高镍三元前驱体材料”等多项关键技术,累计获得技术专利总数1926项,远超同业平均。三是近年来格林美调整布局,剥离转让超规业务,因此有必要对其价值重新评估。

3 估值模型的构建

3.1 模型选择与构建思路

基于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行业特点与各估值法的适用范围,可依次排除“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中“股利贴现法(DDM)”和“股权自由现金流法(FCFE)”。剩余的“公司自由现金流贴现法(FCFF)”和“经济增加值法(EVA)”,虽然理论上均适用于电池回收行内企业价值评估,但各有所长,如FCFF模型易受主观假设的永续期现金流增长影响,适用经营有稳定现金流的公司。而EVA模型虽能降低永续期现金流增率的影响,但易存在操纵数据风险,适用会计质量高、股利未支付或现金流无法预测的公司。另外,对于高科技行业,还应采用B—S期权模型,将专利技术、研发投入等无形资产价值纳入评估。

综上所述,建模思路可定为先选FCFF或EVA模型评估现有资产价值,再用B-S模型评估未来潜在获利价值,最后将两者估值相加,推算企业整体价值。但究竟是构建“FCFF与B—S组合”,还是“EVA与B—S组合”更为合适,则需结合格林美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与验证。

3.2 加权资本成本的确定

3.2.1 修正β的计算

格林美自2015年起布局动力电池材料项目,2016年已成为动力电池材料核心供应商。因此对格林美β值预算,可采用最小二乘法对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间公司股价回报率与沪深300指数增长率进行回归,可得β值为1.18,因RM, t的P值0<0.01,调整后拟合优度R2为0.25,说明系数检验显著有效。又因未来β值波动均值将无限接近1,故对β值作相关修正,调整后β*值为1.12。

3.2.2 股权资本成本的计算

无风险利率(Rf)取近一年(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内243个交易日十年期国债日收益率的几何平均值3.09%。市场平均收益率(RM)取沪深300指数同期指数收益率的几何平均值7.12%,最后通过CAPM公式计算股权资本成本(RE)为7.58%。

3.2.3 债务资本成本的计算

格林美自2019年发行短期融资券“19格林美SCP001”后,未发行其他债券,目前以银行信贷为主,因此短期融资成本参考一年期信贷基准利率4.35%,而公司长期融资期限一般在5年内,商业信贷利率为4.75%,五年期“17格林债”发债融资累进利率约6.27%,按2021年兩者存量分别为9.11亿元与4.98亿元估算,其占比为65%和35%,则目前公司长期融资利率约为5.28%。再按近五年长短债融资金额平均占比33%与67%估算,格林美债务资本成本(Kd)约4.65%。

3.2.4 加权资本成本(WACC)的计算

截至2020年12月底,格林美发行普通股47.83亿股,未发行优先股,按每年末股票收盘价计算当年股权市值(E),再结合每年债务账面价值(D),计算2016至2020年债务账面价值权重均值为26.1%。另取所得税率五年算术平均值15.93%,最终估算格林美的加权资本成本(WACC)为6.62%。

3.3 公司自由现金流(FCFF)模型构建

格林美现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但受市场成熟、竞争激烈、扶持减弱等因素影响,企业未来增长将趋于平稳。因此,假设其快速增长期为2021至2023年,后步入稳定增长期,时长预估六年,该阶段增长率与我国经济增速5%保持一致,后以无风险利率3%的增速保持永续增长。

除“货币资金、财务费用、融资缺口”等预留配平科目外,其余科目假设均能通过历史变化均值或与营业收入(成本)间呈一定比例等方式预算,又因格林美2018年首批入选国家行业规范白名单,故采用2018至2020年数据。同时为提高精度,对个别科目预估调整,具体如下。

3.3.1 营业收入预期调整

2020年格林美因受疫情影响,营业收入增长率为-24.71%,但此负增长具有一定特殊性,因此应剔除2020年特殊原因影响,假设当年收入增长率为0,从而将原平均营收增长率10.63%调整为18.87%。

3.3.2 税后净营业利润预期调整

因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是基于会计准则,针对格林美研发投入、债务融资等特点,估值中应加回“研发费用、利息支出、少数股东损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等会计调整。

3.3.3 营运资本净增预测调整

营运资本净增计算时,应剔除“超额现金”和“短期借款”,因其分别属金融资产和负债。如净增值为负,可理解为企业日常运营主要依靠流动负债支撑,无须自身支付流动资金。

然后根据“FCFF=息前税后净营业利润+折旧及摊销-资本支出-营运资本变化”预测未来公司自由现金流,再通过公式(1)=1*GB3,计算得格林美2021至2023年价值的现值预测为33.87亿元,2024至2029年稳定期的现值预测为80.6亿,永续期预测值为367.73亿,最终得公司总内在价值现值为482.2亿,具体如下:

V=∑nt=1FCFFt(1+WACC)t+FCFFn×(1+g)(1+WACC)n×(WACC-g) (1)

式中:V—公司价值,FCFFt—第t期公司自由现金流现值,WACC—加权资本成本,g—永续期现金流增长率,n—稳定增长期年数。

最后剔除公司债务价值80.52亿,少数股东权益7.76亿,测算得公司股权价值393.92亿,又因发行在外普通股数为47.83亿股,最终计算得格林美有形资产部分的每股价值为8.24元/股,再设永续增长率(g)与加权资本成本(WACC)为双变量进行敏感性分析,得估值区间为4.86~17.46元/股,具体如下:

3.4 经济增加值(EVA)模型构建

首先将“研发费用、超额现金、在建工程、准备金增减额”等作为会计调整项,调整总投入资本(IC)。其次根据“经济增加值=税后经营净利润-总投入资本×加权资本成本”,计算预测期各年经济增加值。最后运用公式(2),可计算得预测期EVA现值15.82亿、稳定期EVA现值41.82亿、永续期EVA现值190.79亿。因2020年格林美投资资本189.18亿,故公司整体EVA现值为437.61亿,具体如下:

V=C+∑nt=1EVAt(1+WACC)t+EVAn+1(1+WACC)n×(WACC-g)(2)

式中:V—公司价值,C—第0期投资资本,EVAt—第t期经济增加值数值,WACC—加权资本成本,g—永续期现金流增速,n—稳定增长期数。

最后剔除公司债务价值80.52亿和少数股东权益7.76亿,测算基于EVA估值的有形资产部分的每股价值为7.31元/股,同样进行敏感性分析,得估值区间为5.55~12.08元/股。

3.5 期权定价(B-S)模型构建

假設格林美自2024年后将进入稳定增长期,因此公司期权的执行期间T为3年,又因公司债务价值波动较低,可将2020年全年股价收益的波动率作为企业整体价值波动率的参考依据,计算得公司年度日均收益率为0.19%,标准差为0.303,最终计算得格林美潜在价值为158.41亿。则基于B-S估值的潜在资产部分的每股内在价值为3.31元/股,具体如下:

综述所述,基于“FCFF+BS”模型对格林美价值评估中间价为11.55元/股,区间8.17~20.77元/股;基于“EVA+BS”模型价值评估中间价为10.62元/股,区间8.86~15.39元/股。

3.6 结果检验与分析

因企业年报一般于次年4月发布,现取格林美2021年4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每日股票收盘价数据处理可得,收盘价均值10.84元/股,标准差为1.2,即股价波动区间为9.63~12.1元/股。现通过各模型估值区间与中间价折(溢)价率均值进行检验,具体如下:

通过检验可得,构建“EVA+BS”模型估值溢价率绝对值最小,股价波动相对集中于该估值区间,故此模型组合最为合适。因格林美作为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领域典型代表,因此对其价值评估方式,同样适用于该行业其余企业。

4 结论与建议

4.1 规范行业准则,扶持骨干企业

站在政府角度,基于EVA模型可知,需提升企业内在价值,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因此政府一方面应规范行业准则,对扰乱市场、污染超标的公司限期整改,严重者责令停业整顿;对优质企业给予信贷优惠扶持。另一方面应鼓励市场兼并收购,促进业内资源整合,扶持骨干企业,引领市场规范。

4.2 关注潜在价值,给予合理估值

站在市场角度,基于B-S模型可知,对于科研投入多、潜在价值大、不确定性高的企业,不能仅关注现有资产价值,而忽略研发能力突破、技术专利等潜在价值。只有两者结合才能给予合理估值,帮助筛选优企,提升投资收益。

4.3 加强价值管理,合理产能扩张

站在企业角度,因EVA模型估值中,只有当公司创造资本大于股东投入资本才算价值最大化,因此企业价值管理应从关注会计利润转变为注重经济利润。同时需注重公司投资与各项能力间的匹配,避免盲目扩张产能。

参考文献:

[1]王萍.基于修正DCF与B-S法的锂电池企业价值评估研究——以天齐锂业为例[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1.

[2]农敬萍.企业价值评估应用研究——基于永续期间现金流波动性改良模型[J].财会通讯,2020(4):115-118.

[3]李丹琪.动力电池行业上市公司股票估值分析——以“宁德时代”为例[D].广州:广东财经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动力电池
浅论动力电池在通信基站的梯次使用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动力电池矿战
动力电池回收——崛起的新兴市场
石墨烯给动力电池注入巨大的想象空间
《动力电池技术与应用》
《动力电池技术与应用》
基于模糊卡尔曼滤波算法的动力电池SOC估计
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失效的研究进
《动力电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