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方案下表现性评价在小学心理课中的设计与运用

2024-04-26吴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12期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

吴蕾

摘要: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中提出要在课程实施中改进教育评价,并指出要关注典型行为表现,推进表现性评价。在小学心理课中,可通过设计聚焦素养的学习目标、基于真实情境的表现性任务、指向深度学习的评价准则来推进表现性评价。通过在“集体中的我在闪耀”这一课例实践,发现表现性评价的运用有助于解决学生的真问题,激发学生课堂活力,提升课堂实效;同时,总结出未来设计和运用表现性评价的两点建议:提升教师设计表现性评价准则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表现性评价的主体。

关键词:新课程方案;表现性评价;小学心理课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4)12-0024-04

一、引言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将“追求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作为主线[1],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与设计,其中在“改进教育评价”中提到:注重动手操作、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关注典型行为表现,推进表现性评价[2];同时,表现性评价被已有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证明是应对核心素养导向变革的有效评价方式[3]。可见,表现性评价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路径之一,是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助推器。

心理课以学生活动为主,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深度体验,若课堂缺乏有效的评价,就会造成为活动而活动,不能检测活动设计是否能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是否指向了教学目标的实现[4];而表现性评价是指在尽量合乎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评分规则对学生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表现或/与结果作出判断[5]。那么,新课标下如何在心理课中设计并运用表现性评价呢?下面以课程“集体中的我在闪耀”为例具体阐述。

二、表现性评价在小学心理课中的运用

依据表现性评价的三个构成要素(见图1),结合表现性评价的四个特点(见表1),本课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并运用表现性评价。

(一)聚焦核心素养、从单元到课时,明确学习的目标

首先,教师认真研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相关政策,仔细查阅心理学“自我悦纳”相关文献,确定了本单元旨在“发展学生悦纳自我的关键能力,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的心理品格,从而形成保持自我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其次,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自我悦纳”的现状,确定单元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再次,从单元走向课堂,反复思考本课在单元中的作用和地位,再回归到学生“能做什么”,运用多种方式调查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发挥作用的情况”“参加班级足球联赛情况”。最后,明晰本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见表2),并不断斟酌目标的表述方式,让其具有可检测性。

(二)基于真实情境、解决真实问题,创设表现性任务

设计表现性任务是指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的特定作业,旨在引发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的表现活动,从而将收集到的学生的证据类信息,作为评价学习情况的依据[6]。有研究表明:在真实程度越高的问题解决情境中,学生就越能表现出自身所具备的真实的能力和素养,表现性评价也就越能有效检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并且,在“新方案”中也强调注重真实情境,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的三个活动都基于学生真实生活情境而进行设计,具体如下。

第一,“小组挑战赛”要求每组在8分钟内完成贴拼图、取名字、做装饰等6项任务,这种集体活动需要每位组员都发挥作用,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其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挑战过程,这会让每个组员体验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作用,自己的优势和未来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实现学习目标2、4、5。

第二,“班级足球联赛”是授课班级正在参加的学校集体活动,赛事持续2周,比赛项目包括足球、啦啦操、作文、画画、摄影等。教师选择这样一个真实情境,结合班级输球后想扳回一局的现实问题,设计了“行动卡”任务,让每名学生思考自己可以为足球联赛做什么。完成了任务,也就解决了问题,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找到可以做的事,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是集体的一员,从而实现学习目标1、2。

第三,“班级活动影集”是授课班级从一年级至今参加学习、艺术、科技、体育等各项集体活动的照片和奖状,照片中有每个学生的身影,表明班级荣誉离不开每个人。这些来源于学生真实生活的素材,让学生联系课上、课下,联结过去、现在,更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是班级不可缺少一员,可以在集体活动中发挥更多作用,从而实现学习目标1、2、3。

(三)指向深度学习、兼顾过程结果,开发运用评价准则

表现性评价指向深度学习,关键是在学生经历真实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评分规则来引导和反思学习[8]。本课依据开发评价准则的五个步骤[9](见图2)设计了评价准则,并结合课上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回答问题的状态、完成学习单和行动卡(见图3、图4)的情况,进行效果评估(具体见表3)。

三、反思与讨论

(一)基于本課对表现性评价的实践,得出三点结论

第一,素养导向的表现性目标有助于解决学生的真问题。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从学生心理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确定学习的表现性目标,这样才能解决学生在心理发展中的真实问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了解到,多数学生都很清楚自己的优点,大多觉得“自己很不错、很好”,但在心理辅导中发现很多这样的学生却又觉得自己 “在班里没有存在感、可有可无”;之后,经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明确了五年级学生悦纳自己的关键在于如何在集体中感到有价值,据此确定本课的目标(见表2),而学生在本课实现了学习目标,也就可以解决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了。

第二,真实情境的表现性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活力。表现性任务要求教师能通过任务的设计引发学生外显的课堂表现行为,从而收集学生学习表现的证据。本课基于学生真实情境设计了“小组挑战赛”“班级足球联赛”“班级活动影集”三个活动,每个活动情境都贴近学生实际,每个活动的任务设计都基于学生的兴趣,每个任务完成的指标都考虑到学生的能力,由此,在真实开放的学习和评价任务的驱动下,学生非常喜欢、也很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收获新的学习体验,在课堂中释放活力。

第三,兼顾过程与结果的表现性评价能提升课堂实效。在实施表现性评价时,要依据开发的表现性评价准则,既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也对最后的结果进行分析。本课开发了详细的评价准则(表3),从过程和结果的角度,分解三个活动任务,结合教学目标,明确每个活动的评估要素,并用详细、具体的语言描述学生的不同表现水平,最后通过观察学生课堂表现、记录学生课堂发言内容、梳理学生作品、统计学生学习单填写情况,评估本节课的实效性,并明确了后期改进的方向。

(二)反思本次实践中的不足,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提升教师设计表现性评价準则的能力。准确无误地实施表现性评价并使其发挥应有的价值是建立在教师对表现性评价深入认识的基础上的。本课授课教师虽查阅了大量文献,学习了相关理论,但在设计表现性评价准则时还是遇到很多困难:如何确定评估维度、划分成就水平、准确描述表现,解决这些需要日积月累地学习、专家同行的指导、不断实践与反思,这样才能设计出有效的表现性评价准则,从而让表现性评价成为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助推器。

第二,培养学生成为表现性评价的主体之一。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教学必须承认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形成素养。而“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主体不应只是教师,还应有学生。如果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课堂教学的评价者,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他们通过评价准则理解学习目标,进而促进他们主动实现目标。本课表现性评价的主体多为教师,较少涉及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这样难免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评价效果,今后可在表现性评价中多设计一些学生互评和自评的部分。

参考文献

[1]陈佑清,胡金玲.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特质[J]. 课程·教材·教法,2022(10):12-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杜虹欣. 小学语文表现性评价设计策略研究——以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D]. 重庆:西南大学,2022.

[4]曹阿娟. 让表现性评价激活心理课堂[J].上海教育,2021(5):79.

[5]洪志忠. 表现性评价:核心素养落地的助推器[J]. 新教师,2022(9):6-8.

[6]贾凤翔. 表现性评价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1):128-131.

[7]李玉欣. 欣赏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量规设计与运用——以小学欣赏课《顽皮的小闹钟》为例[J]. 中小学音乐教育,2022(7):6-10.

[8]周文叶. 表现性评价:指向深度学习[J]. 教育测量与评价,2018(7):1.

[9]李岚. 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应用的调查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2.

猜你喜欢

表现性评价
学得愉快 玩得精彩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表现性评价初探
搭建孩子自我表现的舞台
初中思想品德学生表现性评价研究
表现性评价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表现性评价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中职学生考试、考核评价策略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学生表现性评价的探讨
数学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表现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