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诗词,学历史
——体悟诗词中的中国近代史

2024-04-26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吹麻滩初级中学樊艳艳

中学政史地 2024年4期
关键词:邓世昌林则徐长征

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吹麻滩初级中学 樊艳艳

通过诗词了解近代历史,能深刻体悟历史变迁中的人和事,能近距离现场般感受历史与文化的通融感,如沐春风般感觉风雷激荡中的家国情怀,深刻体会伟大人物在历史十字关口的个人抉择与其身上的时代精神。综观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对诗词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做多角度考查的情况频繁出现,比如2023年新疆乌鲁木齐中考历史第4小题,以辛弃疾所作《南乡子》中名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考查曹操的历史贡献;2023年海南省中考历史第11题以艺术大师齐白石的事迹考查齐白石的高尚爱国情怀;2023年湖南衡阳中考历史第7小题以“马嘶人叫角号吹,万面红旗天际挥。赤水金沙辗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为载体考查红军长征。这些试题往往通过营造合理的历史场景,结合诗词考查文学中的历史和家国情怀。下面通过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瞬间的诗词记忆,让我们畅游历史现场,缅怀文学视野下的历史瞬间。

1.鸦片战争。

1839—1840年,林则徐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到广东查禁鸦片。清朝晚期,统治者昏庸愚昧。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被诬陷,于1841年7月被发配到新疆伊犁。1842年,林则徐在古城西安与妻子离别赴伊犁时,在满腔悲愤下写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清)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这首诗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其一生忠贞爱国的光明写照。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忘却了自己遭贬谪的愤懑与屈辱,有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雄心。进一步解读该诗歌,有利于我们重新认识虎门销烟这段跌宕起伏的历史,理解作为封建官员的林则徐面对世界潮流的深刻挣扎。诗歌多处用典,极具爱国画面感。

2.甲午中日战争。

邓世昌青少年时期目睹外国侵略者入侵,被列强罪恶的行径深深刺痛,产生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1894年,在中日甲午黄海海战中,邓世昌表现出沉着冷静、英勇无畏的牺牲献身精神。当战争激战正酣,致远舰弹尽粮绝的时刻,邓世昌毅然下令致远舰开足马力撞向敌军主力舰“吉野号”,不幸被对方炮弹击中,邓世昌及船上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

邓世昌牺牲以后,有人为他题诗。另外,听闻邓世昌壮烈殉国的事迹后,有人为他写一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邓世昌的报国事迹是时代的赞歌,甲午屈辱的历史由于他的存在,留下了厚重的叹息感。

3.《马关条约》的签订。

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是中国近代史的屈辱,弹丸小国日本上演了蛇吞大象的一幕,中国边疆危机和主权危机进一步加重,士大夫一片哗然,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也由此掀起。

谭嗣同在《有感》诗中写道:“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丘逢甲在条约签订的第二年写下《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订,令人悲愤至极。谭嗣同的这首诗让人感受到《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的加剧,救亡图存的焦虑,殖民化程度的大大加深,刺激更多的中国人寻求新的救国道路。

4.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1927年,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整个国民革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面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成为中国革命的必然选择。

1927年8月,武汉八七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受中共中央委派,赶回湖南部署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面对已经被点燃的无产阶级革命怒火,毛泽东写下了下面这首词。

西江月·秋收起义

毛泽东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在大革命失败的背景下,只有走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联合道路,进行土地改革,满足农民阶级现实需求,才能使得革命走向康庄大道。“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揭示了这次起义发生在1927年的秋天。词中表达了工农革命军行动迅速和勇往直前的豪迈气概,并指出秋收起义的内在原因及动力,充分显示起义的正义性,有力地鼓舞了广大工农群众。

5.红军长征。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在王明、博古、李德错误路线的指引下走向失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再一次处于十字路口,前途命运充满未知。面对红色革命根据地不断缩小的现实状况,党中央毅然决然实行战略转移。作为共产党人的毛泽东用诗人的豪迈浪漫,描写了万里长征的艰难险阻,同时用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感怀心中对胜利的无限期待。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毛泽东用诗笔讴歌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奋斗精神,讴歌了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彰显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险阻、敢于冲锋、敢于牺牲、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坚定的理想信念,经过长征的“淬火”,成了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之“钙”。随着时代发展,其思想内涵与时俱进,表达形式不断创新,但其思想精髓则永放光芒。

猜你喜欢

邓世昌林则徐长征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林则徐》
邓世昌的『红绿灯』
林则徐禁烟
简论林则徐的以夷制夷思想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联墨双馨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
邓世昌的悲壮里带着些让我说不出的齿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