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舞蹈学专业理论课程考核模式更新研究
2024-04-26曾德
曾德
(武汉传媒学院)
一、当前舞蹈学专业理论课程考核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强调全面提升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以来,舞蹈教学改革已引发各大高校舞蹈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关于高校舞蹈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如李卓的《高校舞蹈教学创新途径改革》,彭渊的《浅谈普通高校舞蹈教学改革》等。针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以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舞蹈教学改革研究,如王蓓蓓的《普通高校舞蹈专业技能课分层次教学的改革研究与探索》,欧阳晓芹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等。有关舞蹈专业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进行全面论述的是苑芳,主要体现其编撰的《高校舞蹈表演专业教学方法探索与改革》一书中。书中综合了现代舞蹈表演专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
当前,舞蹈学专业理论课程的考核模式存在不少问题。首先,考核内容过于理论化,偏重记忆,导致学生往往通过死记硬背来应对考试,而忽视了对知识点的深度剖析及理解广度。这种方式很难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舞蹈学专业理论课程的考核内容往往过于偏重于理论,而忽略了与实践的结合。这样的考核方式会导致学生对于舞蹈理论的学习停留在书本上,而无法真正地理解和运用。
其次,考核方式单一,舞蹈学专业理论课程的考核方式仍然以传统的试卷考试为主,主要形式是笔试。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很难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因为舞蹈学理论不仅包括知识点的记忆,还包括对舞蹈艺术的理解、分析和评价等能力。基于这样的考核方式及考核内容同理会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及缺乏反馈机制。例如,评价准则往往较为含糊,未能确立明确的评价指标与标准。这会导致评价结果的主观性和不公正性,无法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无法及时了解自己的考试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也无法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高。
最后,在实践特性极强的舞蹈学专业中,理论课程中缺乏实践环节,导致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创新已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动力。在艺术领域,特别是舞蹈学中,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传统的舞蹈学专业理论课程考核模式过于陈旧,往往过分强调学生的记忆和模仿能力,而忽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无疑制约了学生舞蹈技能的提升,限制了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因此,对现有的舞蹈学专业理论课程考核模式进行更新,使之更加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二、舞蹈学专业理论课程更新考核模式的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创新人才培养成为了教育的重要目标。对于舞蹈学专业而言,理论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更新舞蹈学专业理论课程的考核模式,以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应对当前的舞蹈学专业理论课程考核模式进行全面的更新。首先,应增加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考察,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引入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除了传统的笔试外,还可以采用论文、作品评价、小组讨论、课堂表现、舞蹈创作与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这样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提高考核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便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为了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具体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应该根据适应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大纲和培养方案来确定,同时应该注重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为了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考试成绩和存在的问题,需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教师应该在考试后及时公布成绩,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最后,强调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在舞蹈学专业理论课程的考核中,应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除了对基本理论的考查外,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考核,比如让学生分析具体的舞蹈作品或者进行舞蹈表演的评价和分析等。更重要的是适应于当今全媒体时代,研究具有传媒特色的舞蹈专业舞蹈学理论课程教学过程及效果。包括教材教案,学生基础摸底及教学过程改革,期中期末考试的方法和形式的改革。在传统理论课程以试卷形式考核的基础上,融入舞蹈专业的实践性,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将过程性考核中的文本考核方式改为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组织学生用剧目视频加文本报告的考核模式考核理论课程舞蹈学理论课程的学习效果。并结合传媒类高校的特色以及学生对数字媒体活用的优势,将所学内容,所跳剧目实施有效有意义的传播。传媒类高校舞蹈学专业课程中,有公共课的融媒体运营,专业核心课中的中国舞蹈史,艺术学概论及舞蹈剧目与排练,以及专业选修课中的舞台造型与化妆。充分联结传媒类高校舞蹈专业课程建设体系,通过各个平台短视频的创意传播,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点的基础上弘扬舞蹈文化,增加舞蹈文化自信。因此,旨在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与应用理论知识的机会,以培育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在视频创作与传播过程中,强调价值引领,加强美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秉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美学感人,以环境育人。
三、更新舞蹈学专业理论课程考核模式的关键因素
多年来,实践与理论二者间的关系不断地被艺术工作者们提及。何者在先的讨论与说法也层出不穷。这两者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它们的互动和交融为舞蹈艺术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理论是舞蹈艺术的基石。它为实践提供了方向、指导和深入的洞察力。没有理论,舞蹈实践可能会变得盲目、随意,甚至失去其艺术价值。舞蹈理论涵盖了舞蹈历史、舞蹈批评、舞蹈美学、舞蹈编创等多个方面,为舞蹈实践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和思考框架。与此同时,实践是舞蹈理论得以验证和展现的舞台。无论理论多么高深、精妙,如果它不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体现,那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舞蹈实践者们通过身体力行,将理论转化为具体的舞蹈动作、编排和表演,使观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舞蹈艺术的魅力。就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而言,理论属于意识层面的内容,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来源,与此同时,认识也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可以指导实践。
创新人才培养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舞蹈学专业作为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课程的考核模式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传统的舞蹈学专业理论课程考核模式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考查。因此,更新舞蹈学专业理论课程的考核模式,以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舞蹈学理论课程的考核改革及教学模式探索,力图提高舞蹈学专业院校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效果和评价,提高舞蹈学专业学生的合作性、参与性及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师生对舞蹈学理论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并提高师生在更高标准下的自觉性。最终目标即研究在以实践为主体的舞蹈领域中,如何最大程度发挥理论的积极作用并指导实践。最终揭示即研究在以实践为主体的舞蹈领域中,如何最大程度发挥理论的积极作用并指导实践。
要成功实施更新的考核模式,还需关注以下几点关键因素。首先,教师应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到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将这种观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为了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舞蹈学专业理论课程的考核目标应该从传统的知识记忆和理解转向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考查。以专业知识传授为载体,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内涵,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将德育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大纲,助力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
利用视频、录像、图片、参观、考察等手段作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具体而言,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其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布置自主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归纳总结,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考查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设计实践性的考核任务,敦促学生将学识运用于实践场景。提高其实践应用能力。
其次,为了适应新的考核目标,舞蹈学专业理论课程的考核内容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更新。
增加开放性题目的比例。开放性题目可以更好地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增加实践应用类题目的比例。实践应用类题目可以更好地考查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增加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考查。通过布置自主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归纳总结,并对其自主学习成果进行考核,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除了考核目标和内容的更新外,舞蹈学专业理论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更新。具体而言,应该注重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除了传统的笔试外,还可以采用面试、小论文、小组讨论、舞蹈创作与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不同的考核方式各有优劣,应该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和目标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注重过程化考核。除了期末考核外,还应该注重过程化考核,即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考核。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相结合至关重要。前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后者侧重于学习成果的评估。唯有将这两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全面且客观的评价。
最后,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合理的评估机制,为了确保新的考核方式能够切实反映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实际表现,
从而为进一步的改进提供依据。针对舞蹈学专业学生提出理论课程考核改革,激发学生对于本专业实践性和理论性相结合的多种学习能力培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型,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理论知识,并运用到舞蹈实践活动中,并运用自己多媒体知识丰厚的优势,鼓励学生传播所学内容,发挥舞蹈理论课程的最大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及成功进取心。
四、结语
舞蹈学专业是我国艺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舞蹈人才。然而,传统的舞蹈学理论课程考核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这一目标的要求,因此,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必须意识到,舞蹈学理论课程的考核改革并非易事,它触及到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手段的革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等诸多层面。通过改革,我们有望提升理论课堂教学效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其具备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既符合舞蹈学专业的特性,也有助于学生全面成长。
其次,我们将舞蹈理论课程考核与传媒相结合,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发展,将各种不同种类的舞蹈保存下来。在融媒体时代,此类结合有助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
此外,培育创新人才的关键在于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在舞蹈学专业理论考核模式的改革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
这样的一种新型考核模式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舞蹈学教育的发展。
最后,要推动舞蹈学教育的持续发展,我们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资源配置,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舞蹈领域取得更加卓越的成就。
总结来说,舞蹈学专业理论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舞蹈人才,致力于我国舞蹈事业的繁荣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