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24-04-26山东省寿光市上口镇方吕小学王春刚

家长 2024年6期
关键词:项目组历史情境

□山东省寿光市上口镇方吕小学 王春刚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教学建议”模块指出:“教师要将传统教学设计中基于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在“深化教学改革”模块明确指出:“教师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由此观之,初中历史教师采用项目式学习模式,不仅契合课程标准及课改方案,也满足了学生自主探究、综合实操的需要,强调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生成的过程。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应用项目式学习模式,指引学生完成综合性、高质量的项目探索,持续提升历史认知,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概述了项目式学习的基本内涵,分析了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探索了具体的教学策略,旨在推进学生展开更高质量的学习实践与探索,发展综合能力。

一、项目式学习基本概述

项目式学习是基于杜威“做中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与探究性学习、问题式学习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探索为主线,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活动的过程中建构知识与经验,自主参与知识生成的过程。项目式学习基于真实的情境,整合相关课程资源,使课程内容从碎片化、封闭化的状态转化为系统化、开放式的状态。学生通过综合、开放、自主的实践探究活动,完成一系列任务实操,以此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综合分析项目式学习的内涵可以发现,其具有以下特点:

(一)情境性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认知主体之外的客观事物,而是个体与主客观情境互动的产物。项目式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问题解决、活动实操的真实情境。学生在情境中互动协商,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体系。知识是动态生长的,不再是静态、普遍、可陈述的,是基于情境有着极强的交互性、实践性的。在不同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完成对各项知识的迁移、应用及拓展,掌握习得知识的技巧与方法,体现了知识与情境相生的属性。

(二)实践性

项目式学习能为学生提供在具体情境中主动活动的舞台。学生依据具体的项目任务,有目的地完成有意义的活动,完成对知识的综合解读。这一实践探索过程并不是内容之间毫无关系的碎片式学习,而是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学生以循序渐进的项目任务为支点,整合课程内容及资源,围绕若干项目,完成观察、考察、实验、调查、设计、策划、创作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基于经验完成项目任务,并在任务活动中生成新的经验、完善知识体系。所以,项目式学习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像专家一样思考与行动,在系统合理的项目式活动中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使书本上的知识真正被理解、用于问题的解决。学生也能在不断的考核与探究中寻求问题的最优解,构建独属于自己的学科体系,充分体现项目式学习的实践属性。

二、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变革学习方式

项目式学习依托真实的情境,以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方式引领学生学习,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习与探索的兴趣和动机,培养求知欲与好奇心,使其在好学、乐学中探索历史知识,持续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项目式学习比起其他的课程学习模式,更加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助推其摆脱学习浅表化状态,转变学习方式,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中多维解读知识内容,全方面贯彻“做中学”理念。这样的课程教学活动能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强烈的内驱动力支撑下,一步步揭开历史神秘的面纱,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感悟,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二)有利于丰富学生体验

教师以项目任务为支撑,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参与中探索、在合作中求知,能使其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提出与学生实际水平相符、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组织学生探究合作,最终按照预期的要求完成任务,使学生以辩证统一的历史观解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由此,学生便能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动态性与生动性,以史为鉴,更好地适应现实及未来的社会生活,学习体验也更为丰富且全面。

(三)有利于探寻知识本质

历史教学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基础,有目的地指向人类历史发展成果,完成对历史的解析判断,从而将自身的认知作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实现理论到实践的有序过渡。部分教师往往通过传统的讲授式方式开展教学,学生被动接受历史知识,对知识的理解也仅仅停留于表层,不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项目式学习则能扭转这一困境,从问题着手到构建知识体系结束,使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生成的过程,能于真实的问题探究中调动直接经验,参与研究历史的过程,形成对相应历史事实的独特判断与感知,而后基于自身的认知基础,形成辩证统一的历史观,完成对现实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构建更为牢固、全面的知识体系。由此,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索与思辨更为科学合理,他们不仅成为了历史的参与者与亲历者,还成为了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见证者,把握了历史进程的脉搏与节奏,对历史本质有了更为深刻且丰富的认知。

三、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项目确立:依据教材明确重点

在展开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基于课本教材解读明确教学重难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而后选择一个与历史相关的主题作为项目的核心,确定项目,以此统领后续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开展。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根据教学内容,完成对相关知识的多维解读与全面分析,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引入项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能动性,促使学生完成对项目的多维思考,主动参与到项目实践探究活动中。

以人教版初中历史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宋朝经济的发展》时,要从不同的维度解析教学内容、明确重难点。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本节课与前面三课讲的政治史不同,属于经济史的范畴。本课中“宋代的形象”与前面几课中宋代在政治上“软弱妥协”形象不同,其在经济上是十分繁荣的。本课一共分为三个子目,讲述了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的发展,构成南方经济发展的“点”。经济重心南移是南方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本课的一条暗线。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是长期的,原因也十分复杂,它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的变化,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发展的基础上,探索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从辩证统一的历史观角度解释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基于课本教材解读,教师可以确定项目主题:繁荣发展的宋代经济。在导入项目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经典影视剧作《梦华录》中展现汴京繁华景象的片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快速参与到项目探究情境中,彰显主观能动性。

(二)项目规划:依据目标完善资源

确定了项目之后,教师便要进行项目规划,以完成对历史教学的拓展延伸。在规划项目时,教师要依据项目目标及预期的结果,完善项目资源的布局,优化配置,具体包括实地考察、文献研究、访谈调查、模拟实验等。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合理配置相关联的资源,用资源支撑学生后续的项目实施,做好项目实践操作前的准备工作,辅助学生深入思考并发现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结点,经历高效探索的过程。

比如,聚焦“繁荣发展的宋代经济”项目主题,教师可以从基础史实、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三个维度设计项目目标,统筹协调后续项目活动的布局。对此,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目标:

基础史实:学生能自主阅读古文、图表等不同类型的史料,探究宋代经济繁荣发展的表现及原因。

核心素养:学生能借助相应的史料,认知宋代经济在发展农业、手工业及商业方面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宋代经济南移的相关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宋代生产发展和商业贸易的繁荣达到了空前水平,居于当时的领先地位;思考其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意义,以此发展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

综合能力:学生通过对不同类型史料的分析与解读,做到客观叙述与理性分析历史史实,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元学习方式协同并进,完成对项目主题的综合探索。

如上,教师根据项目主题设计了三维度项目目标,以此为基础,而后要合理布局并完善项目资源。具体如下:

历史典籍:《东京梦华录》《宋书》《宋史》《宋史·食货志》等。

历史图片:《清明上河图》《耕获图》《收刈图》。

推荐阅读:《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等。

(三)项目探究:依据任务寻求本源

根据项目主题完成了项目规划之后,教师便要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探究,让学生在任务探究中寻求知识本源,进一步了解相关的历史主题或事件,持续丰富并完善知识储备,使学生有更为明确的课程学习目标及方向。在学生进行项目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点拨、引导、感染的作用,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借助可靠的资源分析历史事件、解读历史文献,从中解剖知识的本质与内核,达成高效探索的目的。

比如,聚焦“繁荣发展的宋代经济”项目主题,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探究情境:“假设你们是从现代穿越回宋朝的商队,现居住在临安,技能是经商管理。商队有300 两启动资金,你们将如何走上发家致富之路呢?”以此确定项目组,八人为一个团队完成项目探究。具体过程如下:

项目一:农业的发展

教师点拨:商队决定拿着手里的起始资金发展农业,是选择种植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呢?项目组结合教材及《耕获图》《收刈图》,总结阐述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及表现,明确粮食作物为水稻,经济作物为茶树、棉花,生产工具与技术为秧马、复种技术。项目组选出代表阐述自己种植的农作物,并结合宋代农业经济发展原因分析自己选种的缘由。

项目二:手工业的发展

教师点拨:商队靠发展农业已经赚了一笔钱,准备发展手工业,你们将发展何种产业呢?项目组结合教材及史料了解宋代手工业兴盛的表现,具体探究:宋代丝织业发达地区主要分布及表现、宋代著名五大名窑称谓及瓷都和制瓷业中心、宋朝造船业发展的表现及发展地区。各项目组依据学习探究结果,确定自己发展的手工业及具体选址,并结合相关史实阐述缘由。

项目三:商业的繁荣

教师点拨:在发展了农业与手工业之后,商队已经赚了一大笔钱。你们需要将手工业产品卖出去,因此选择发展商业。那么你们该去哪里?怎么发展呢?项目组结合教材44 页内容及《东京梦华录》《宋书》《宋史》《宋史·食货志》等文献,说出宋代商业在哪些方面超越唐朝,并分析宋代商业发展中出现的新变化,综合论述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各项目依据学习结果,选择自己去哪里开店并讲述自己店铺的经营表现。比如,可以在城市居住区内经营、早上与晚上均可经营、可以将分店开到乡镇等。同时,设想店铺做大做强后,穿梭于大街小巷,将使用交子并开辟市场,将商品运往海外如朝鲜、日本、阿拉伯半岛、非洲东海岸等,构思完整的商业规划。

项目四:经济重心南移

教师点拨:商队靠着智慧已经在宋朝风生水起,结合你们商业版图,是否发现大部分产业产地都在南方呢?为什么?可以将版图拓展至北方吗?为什么?项目组结合教材42、43 页的内容及相关文献,探究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表现,完成系列报告。

(四)项目展评:依据成果立体反馈

项目展评是收尾环节,也是学生持续深化互动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根据项目式学习的过程,做到全方位、立体化地评估与反馈;鼓励各项目组积极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并针对项目成果进行多维交流、评价,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想法,以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导向作用。

比如,聚焦“繁荣发展的宋代经济”项目主题,教师指引学生完成了富有特色的项目实操,各项目组也完成了四个项目,之后便要陈述自己的报告。教师要鼓励项目组派出代表上讲台一一讲解本组报告内容,其他项目组则需要对比自己的商队发展计划,提出异议、互相讨论,以此实现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重心南移等知识点的讨论与分析,使项目组在潜移默化中持续深化知识认知。教师则需要根据各项目组阐述报告的情况,评估他们结合相关史料分析研究的深度、效度、商队发展计划可行性与科学性与否,评估该商队在每一次发展中所得的数额。比如,某小组在阐述“农业”发展报告时选择发展水稻,认为该作物在两宋时期垦田面积扩大,耕种技术提升,出现了秧马及复种技术以及来自越南的占城稻,能大幅提高产量。基于该项目的复述情况,教师可以给出评估:该商队内容翔实,发展前景喜人,卖出水稻后可获得500 两。按照这样的方式,教师依次评估其他小组,然后根据各项目所获得的资金排列“宋代富豪排行榜”,以此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将持续深化他们对宋代经济发展境况的研究,使项目式学习的效果得到充分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应探索更为优质的课程教学模式。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实践为主导的学习方式,旨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研究并解决问题,潜移默化地学习知识。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优化项目式学习的应用模式,按照项目确立、项目规划、项目探究、项目展评的过程逐层进阶,使学生经历完整的项目式学习与探索过程,持续优化课程学习效果,以此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项目组历史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CSCO生物统计学专家委员会RWE项目组简介
Association between estradiol level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IVF cycles with single blastocyst embryo transfer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项目组管理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