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功能、体重指数、血脂指标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2024-04-25林巧玲
林巧玲
(福清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福建 福州 350300)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通常指的是患者在妊娠期伴有血压显著升高或蛋白尿等症状的一组疾病,在临床产科中较为常见且多发,临床症状表现以全身多脏器损害、水肿、蛋白尿、血压升高等为主,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昏迷或抽搐等症状,严重威胁孕产妇和婴儿的生命健康,其被认为是引发围产儿和孕产妇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1]。因此,临床采取一定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案显得至关重要。有临床研究发现,若患者机体出现血液凝固平衡异常的情况,可能致使患者的血液持续处于高凝的状态,是临床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2]。且有研究显示,肥胖也是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若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较高,可能导致体内淤积的脂肪显著增加,对血管造成一定程度的凝固或堵塞,影响血压水平[3]。另外若患者的血脂代谢功能存在异常现象,则可能刺激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可能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4]。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凝血功能、BMI、血脂指标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福清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体检孕妇9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21~36岁,平均(29.55±4.33)岁;孕周36~41 w,平均(38.62±2.23)w;孕次1~3次,平均(1.83±0.46)次。对照组21~36岁,平均(29.68±4.25)岁;孕周36~42 w,平均(38.55±2.08)w;孕次1~3次,平均(1.81±0.51)次。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5)》[5]中关于疾病的诊断标准者;近1个月内末接受影响凝血功能或纤溶活性等药物者;均属于单胎妊娠者;心、肝、肾功能均无异常者。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系统相关疾病者;伴有肾脏疾病或高血压等并发症者;孕前存在凝血功能或血液系统疾病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同意书等相关文件,且经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同意本研究的开展。
1.2方法:于孕37 w清晨采集所有研究对象5 ml静脉血,其中3 ml置于离心设备进行离心处理15 min,转速为3 000 r/min,分离血清,检测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检测仪器为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分别于孕前、孕16 w、孕37 w时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的BMI。剩余的2 ml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
1.3观察指标:①凝血功能:对两组孕37 w的PT、TT、APTT、Fib进行检测并比较;②不同时间点的BMI:检测并比较两组孕前、孕16 w、孕37 w的BMI;③血脂指标:对孕37 w两组HDL-C、LDL-C、TC、TG进行检测并比较;④妊娠结局:对比两组出现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和胎儿窘迫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若胎儿的体重<2 500 g则为低体重儿,若新生儿的1 min Apgar评分≤7分则为新生儿窒息,若胎儿的胎心率<100次/min或胎心率>160次/min则为胎儿窘迫。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6.0统计学统计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孕妇凝血功能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孕37 w的PT、TT、APTT均较短,观察组Fib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
2.2两组孕妇不同时间点的BMI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孕前、孕16 w和孕37 w的BMI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且组间进行比较观察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的BMI比较
2.3两组孕妇血脂指标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孕37 w的HDL-C水平较低,LDL-C、TC、TG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脂指标比较
2.4两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比较:与对照组不良妊娠总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比较[n(%)]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较为常见的是子痫前期和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和血压显著升高症状并存的一种疾病,极容易对胎儿和孕产妇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也是导致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严重升高的危险因素[6-7]。临床如果能够在早期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进行及时有效且较为准确的诊断,并基于此对患者实施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有效的控制,可延缓病情进展,改善临床症状,进而促进母婴预后情况的显著改善。目前,患者的凝血功能、血脂情况及体重均是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对其水平变化进行分析,可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降低临床发病率。
PT、TT、APTT、Fib是临床评估凝血功能情况的重要指标,PT、TT分别可反映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系统是否正常,APTT、Fib可分别反映凝血酶活性和Fib含量是否正常,若血液处于严重的高凝状态,可能对血压产生影响,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若妊娠期孕妇出现体重显著升高的趋势,可能对血液的流通和凝固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出现供血不足等情况,致使血压水平出现异常。HDL-C、LDL-C、TC、TG是临床常用来评估血脂情况的重要指标,若其水平出现异常则可能导致机体一氧化氮的合成和分泌显著降低,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风险显著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存在显著的凝血功能和血脂指标异常风险,且容易致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提升,与赵燕飞等[8]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凝血指标出现异常时其凝血功能和抗凝血功能均会出现失调的情况,可能对妊娠期孕妇的抗凝系统、凝血系统及止血系统等生理过程产生影响,致使血液黏度升高,机体处于病理性的高凝状态,导致血压水平异常升高,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风险[9]。妊娠期间由于激素水平的改变,多数孕妇会出现特别想吃东西的情况,致使体重显著升高,体内淤积较多的脂肪,影响血管的流通功能,致使血液无法及时输送至心脏,出现供血不足等情况,致使血压水平异常,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10]。若妊娠期产妇的血脂水平出现异常,可能对机体一氧化氮的生成和释放显著降低,致使血栓素大量生成,对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数量及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致使血管内皮受到严重损伤,明显减少扩张血管相关物质的生成,引发血管痉挛等现象的发生,致使血压水平显著升高,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11]。妊娠高血压疾病可能对胎盘产生影响,出现胎盘梗死等情况,进而致使胎盘的功能明显减退,严重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增加胎儿发育迟缓的风险,导致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对母婴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12]。临床可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脂水平进行定期检测,发现异常及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或对患者的体重进行有效控制,在保证母婴健康的情况下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风险,进而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改善母婴预后。
综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存在显著的凝血功能和血脂指标异常风险,且容易致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提升,临床可对凝血功能、血脂指标及BMI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具体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强有力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