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爱德华·霍珀绘画中的形与空间
2024-04-25王浩宇
摘 要:爱德华·霍珀(Edward Hopper,1882—1967年)被《纽约时报》赞誉为“杰出的美国风情画家,也是专画孤独寂寞的画家”。然而他一再对此表示否认,且越来越讨厌这样的标签。他认为美国风情是一个美国画家与生俱来的风格特点,不必要去格外寻求它;至于孤独寂寞只是一种表现方式而已,并不是真正的主题。然而这种表达方式成为其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霍珀在创作时十分关注形状、色彩、空间的运用。解构霍珀画面的空间形状,从透视角度探究空间的延伸和视角,从空间分割角度寻找不同空间的关系及对画面表达的作用。借助抽象思维分析霍珀的作品是如何传递孤独情绪的。爱德华·霍珀以写实的绘画手法在画面中沉静地铺展开生活的失落与孤独,画作中人物的姿态、建筑的位置以及几何形的布局,都凝结着艺术家的深思和考量。
关键词:透视;视角分析;空间形状;距离
当我们观看爱德华·霍珀的绘画作品时,是否会产生一种好像不小心闯入了定格住的电影场景里的感受?公寓、旅店、办公室、咖啡馆、车厢、加油站等,这些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场景在艺术家爱德华·霍珀的筆下却显得有些疏离、空洞,仿佛是一件粗略完成的3D模型,规整、平滑、没有表情。霍珀巧妙地运用了线和面,在平面画布上创造出令人仿佛身临其境的立体空间,大量的线条或交错或平行,划分出坚实、锐利的几何图形。它们指引我们的视线,施展空间的魔法。例如作品《加油站》,霍珀利用线条推移出无限景深,在道路尽头又指向深不见底的虚空。即使纵深线条不明确,也可以“无中生有”连点成线;成组的平行线具有延伸感,可以制造出一个延展至画外的空间,在画街道、建筑、列车、田野等作品中所表现的世界,仿佛可以无限延伸下去。强烈的画面风格在于画家从大局观控制构图结构关系的布局方法。霍珀既要将自己完全限制在一个旁观者的位置上,绝不让自己介入绘画之中,又要探索一整套形式语言,把他对生活的观察转化为一种深刻的思考,并融入画作。
一、摒弃传统的透视规律
霍珀众多油画作品在透视上具有明显的一致性,那就是视点通常由地平线展开。作品在画面大的透视线上都处理得相对开阔与平缓,并不会出现很强的透视关系。焦点透视法要求平行线像铁轨一样汇聚到地平线上的某一点,即汇聚于灭点。而《海边的房间》(图1)就没有遵守透视法,可将这幅作品分为三部分:中间是墙与连接地板和墙面的一片光,左边是室内,右边是敞开的门与大海。我们已经知道这些看起来都像真实的,但每个部分都被画家重造了。光影被几何化,空间由垂直方向的平行线支撑起来,两片光影的轮廓线也是平行的,似乎暗示着观者应该将注意力从画面的左侧转移到右侧上去。在这里,整个画面的含义似乎不再是关于大海的叙述,而是关于被阻挡的隐秘的房间。大门外部的海水似乎与门齐平,仿佛这间房间孤零零地漂浮于海面,观者能够从这种无法上岸的隐喻中,感受到大自然中存在着的或已经消失的绝望。在这个被遮挡的房间里摆放着一个柜子、一把椅子,墙面上还挂着一幅画,这是一种人为的精心摆放,与未经修饰的自然形成对比。门外是一个由简单的浅蓝色和深蓝色的海景构成的地平线,地平线是在平面上创建图像空间的基础,大海有规律地起伏,看起来很真实,但我们不知道海浪有多大,也不知道它在哪里,可在空间中感知自我。霍珀曾强调通过画映射出自我。当我们走出房间走向大海时,仿佛外面的土地在无声的海浪中消失了,这时空间戛然而止,摆脱任何视角的枷锁,看似可能却不可能。它削弱人的信念,破坏痴迷的幻觉,让我们对表象产生怀疑。写实绘画本身就是不真实的,我们一开始为什么要相信真实呢?霍珀大半生都在思考这些问题。虽然画面中没有人物,但是霍珀在其中表达了自己的生活状况,或许我们也一样。这幅画的内部房间代表着安全和舒适,这是熟悉的场景,它将永远在那里;大海的象征正好相反,当然,大海或许会引发人们产生愉快的联想,诱惑人们去远方旅行,但大海还有令人担忧的未知因素,搁浅、风暴、沉船……左边的家是心之所在,右边是未知的冒险,这是一种值得信赖的生活智慧与另一种未知风险的拉扯。霍珀的艺术在于选择最简单的东西,以他脑海中浮现的最动人的画面,传达本质的现实。
二、独特的视角选择
霍珀在画作中似乎总是为观者预留出了一个位置。他会用各种各样的空间组合方式,主要的方法为以视角光线、裁切地平线、留白三部分构成空间的模糊性。例如在《清晨的太阳》中,霍珀描绘的是室内房间的场景,但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房间不同的是,房间内除了一张床外,再无任何其他相关联的布置,房间内的一张大床位于画面下方,整个画面中只剩下空旷的墙壁,整个房间呈现出一种封闭性,而画面的唯一出口是位于画面右侧敞开的窗户,画面中的女人抱着膝盖坐在床上,侧对着观者,望着窗外的方向。从画面的视角来看,霍珀预设了观者也位于房间内部、被整个房间封闭的前提,仿佛是对观者的邀请。观看作品的人被带进画面的房间中,随即又被房间封闭,人们被引导着进入房间,但下一步的运动却被拒绝了,这时人们的视线便会随着女人视线的方向转移到窗外未知的风景之中。由此,这种视线的转移便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艺术效果:当人们注视女人时,人们是房间中的旁观者;而当人们发现自己同样被封闭在房间中时,又不由自主地随着女人的视线望向窗外,在这个时刻人们也成为画中人本身。
《纽约房间》是霍珀另一幅广为流传的作品,在画面中,窗户的四边牢牢框住了画面中房间内部的两个人物,在房间中只有墙壁与一扇关上的门,而窗户作为画面中存在的唯一出口,在这里却不再具有自由的意义,因为霍珀选取了一个从窗户外面看过去的视角。这种视角的选择在这里暗藏了更加封闭的含义,因为唯一的出口也被我们的视线所占据了,这也是这幅作品与《清晨的太阳》最大的不同:后者是任由人物的视线与思绪逃出房间,走向远方;前者的窗户不再是出口,而更像一个镜头,想要将画面限制在取景框之中。在这样的场景下,封闭感沉重地倾轧而来,让观者感觉到此情此景之下男人与女人的貌合神离,尽管二人同处于一个封闭空间之中,但画面的叙述性向观者暗示了他们之间存在着渐行渐远的距离,疏离的气氛要求两个人向相反方向而行,却又受到霍珀布置其中的空间的束缚,而只能在房间里造成令人窒息的压抑与静止。观者在这幅画中仿佛被霍珀捉弄一般,无意间撞破他人的生活,洞察他们的秘密,又被霍珀从暗中推出去近乎暴露在当事人面前,在观者感到无所适从之时又被霍珀布下的障碍阻挡,像这样的情感体验,也算得上是绝无仅有了。当我们观察到这一点,想要将视线移开时,却恍然发现我们并非置身房间这种境地但也无路可逃走,正如画面中人物一样,身后的大门已紧紧关上了。
三、几何形布局与空间关系
画者作画时,大多都要先用长线对画面进行抽象的面积分割。一方面,这是为确定形象位置的范围服务的,形象占画面面积小,构图空荡,给人以寂寥的感觉;另一方面,抽象面积的形式作用,也是知觉经验的心理反映,方形的坚实、敦厚与稳定感,长矩形的深沉与宁静,传达出场景的寂静厚重与深沉;三角形随着空间定向的倾斜而增加了不稳定感,倒置时由于一点支撑而变得更不稳定;楔形有向外充盈的力感,在由两个斜边组成的角中,这种力感最为明显。
霍珀也善于利用块面的组合与穿插明晰地划分出不同关系、不同层次的空间区域。其中,窗户是其画作中反复出现的元素,它是有聚焦功能的取景框,在画面中框出一幅画中画,从而划分出丰富且有吸引力的多重空间。比如在《小城办公室》(图2)中,霍珀用暖色调的老建筑和人性化的尺度,与男人所处的冷冰冰、毫无特色的现代建筑进行对比。墙面虽然隔开了室内、室外两个空间,但窗户这个透明的块面让两个空间交織互动起来,巨大的窗框切割出混凝土墙面的一方色彩,将观者的视线引至画中人,前景的白色外墙平铺竖立,将楼内的办公室框在第二层,而远方的景致交叠在最后,这样就形成了前、中、后三个层次,并在二维平面构筑起多重层次,穿插着多个空间,交缠出不少令人回味的关系和叙事。
霍珀在构思一幅画的布局时,往往把边框也纳入考虑范围。贯穿全文的结构线与封闭的空间结构是霍珀空间构成的典型特点,这种手法能够为画面提供张力,渲染画面的情绪。画面构成是霍珀呈现画面的手段,也是连接观者与作品情感之间的桥梁。在《夜间办公室》一画中,霍珀用了另一种带有两个灭点的倾斜透视结构,在一间墙壁不规则的房间里,同样没有平行于图片底部的线,造成了画面的不稳定性和局促感。初看这幅作品我们可能会有陌生感,事实上在这幅画中我们的视角是不成立的,我们得站在椅子上才能看到整个画面。在霍珀的画面中有矛盾的地方,但看起来很真实,因为他观察到了细节,即使是虚构的。他几乎潜移默化地改变了空间逻辑,用自己的逻辑创造一个令人满意的空间和光影节奏。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决定了他的艺术选择,《海边的房间》也有这种特性,它在检验霍珀自己的抉择及他在世界上的处境。观众们体会到孤独感的一部分缘由是他布景简洁、空荡,特别是本该聚众的空间,显得萧条或孤独。霍珀的画作让许多人产生了潜意识的联想,脑海中闪现出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上瞥见的场景,人们在其中是观察者而不是参与者。
现实生活中的空间形状是相对于无限大而无形的宇宙空间而言的,被边和围栏框起的有限定形状的空间中的空间概念:一是指画幅幅面本身的平面限定空间;二是指在画框内呈现的自然空间,它是以物象间关系呈现的;三是指所画的形状的空间,如室内空间形状。空间在构图中的形象有大小的微妙变化,但不像定点透视那样明显,建筑结构与物象有一定的级差变化,但又不是严格的数的级差变化。画框的存在形成一个“场”,由于人的视觉按有意义图形对“场”中的形象元素予以组合,使元素间由于完形而产生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力的作用,平行线的力感是象限两端的延伸,多条线段的运动力感更是得到加强,形成简单、物象简约、形色概括的构图,这里要特别注意重力关系对画面均衡造成的影响。霍珀的作品既能表现疏离冷漠的感受,又能使结构获得平衡。
四、克制的情感表达
霍珀很擅长运用室内空间的建构表现出一种封闭感,但往往又会在作品中留出一面窗户,窗户这一元素似乎常常作为霍珀作品画面中的情绪出口,让画面中封闭的空间所营造的低落气氛被稀释得恰到好处。这种处理方法既能让人联想到自身在现实生活中的焦虑情绪,又能保证这样的触发机制不会仅仅停留在造成观者不适的肤浅层面,这种在画面中建造了一个保留了出口的封闭空间的手法,能让人感受到霍珀的画作描绘的其实是一个与现实有些许差异的世界。他的艺术作品中也隐含着他本人独有的一种幽默感,在视角上总是在戏弄观者。作品如果过于展现叙述性,便有了情感泛滥之嫌。霍珀通过空间构成将结构性引入创作之中,力求达到结构性与叙述性的平衡统一。在他成熟时期的油画作品中,其空间构成愈加严谨,似乎在邀请观者走进画中,却又控制着恰当的距离让观者隔绝在外。画面的空间既有内在的动态变化,又有构成的平衡与稳定,这让观众面对着画中的场景束手无策。
霍珀画作表现的距离和冷静给人以多种解读的可能性。其在很多作品中展现出的视角是客观、冷静、去情绪化的。他笔下所造就的简洁、坚实的建筑,在某种程度上隐喻了人际缺少沟通的现代文明,具有很强的分离感,人物在城市生活中各行其是、互不相干,形形色色的城市角落是现代生活中疏离感和无根性的缩影。
参考文献:
[1]樊小明.寂静之声:记美国画家爱德华·霍珀[J].新美术,1995(4):64-69,73.
[2]樊小明.寂静之声:续:记美国画家爱德华·霍珀[J].新美术,1996(4):30-38.
[3]关晓辉.爱德华·霍珀:沉默的目击者[J].艺术探索,2003(3):63-67.
[4]李娜.爱德华·霍珀绘画语言秩序的重构[J].艺术百家,2020(6):165-172.
[5]常锐伦.绘画构图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6]史鉴.爱德华·霍珀城市作品的独特视角分析[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21.
[7]GERRY SOUTER.Edward Hopper:light and dark[M].New York:Parkstone Press International,2007.
作者简介:
王浩宇,山东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