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观鸟』活动 开启自然探索
2024-04-25郁静
郁静
在“户外学习”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获得大量的探究和观察机会。因此,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在户外玩耍和探索,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提供的必要条件。探索自然对于幼儿建立科学精神非常重要,它培养的能力包括观察、描述、分类、调查现象、提出问题、预测结果、得出结论、说明成果等,其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一片树叶、一缕阳光乃至一滴雨露,都能为科学探索提供丰富的材料和机会。下面,我将以幼儿园“观鸟”活动为例,进行自然探索活动的实践,让课程回归自然,促进幼儿自然探究能力的提升。
如何支持自然探索?
挖掘环境中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在户外进行自然探索活动时,要对户外自然环境有基本的了解,并挖掘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观鸟”活动开展之前,教师需要梳理“观鸟”活动的课程环境和资源。首先,幼儿园地处城郊,植物资源丰富,有十余棵香樟、女贞等较高的树木,有的树上还有一些鸟窝;其次,幼儿园以及旁边的小学、居民区中有高楼顶、各种树木枝条、高压电线、草地等鸟类喜欢活动和停留的地方;最后,周边经常出现的鸟类有灰喜鹊、珠颈斑鸠、灰椋鸟、乌鸫、麻雀等,它们活动比较频繁的时间是早晨和傍晚。
创设支持自然探索的环境和条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实施和幼儿探究兴趣的需要,创设自然探索的环境。在开展“观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在开阔的楼顶平台设立投食区,吸引各种鸟儿前来,并在窗前做好遮挡,让幼儿能够近距离观察鸟儿的特征和表现,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教师还在小鸟出现频率较高的地方创设隐蔽且视野开阔的观察区域,促使幼儿在观鸟过程中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和发现。此外,教师还在环境中投放了与鸟儿相关的图片、书籍和观鸟的工具(如望远镜、记录板、笔等),方便幼儿随时进行观察、探索和记录。
源于幼儿兴趣的自然探索活动
多种感官参与的自然观察。幼儿天生喜欢观察,他们通过看、听、嗅、抓、举等行为来了解物体的特性,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观察。户外观鸟活动中,幼儿们直观地看到了许多飞行的小鸟,还会利用“望远镜”对停住的小鸟进行观察。分享环节时,幼儿们对鸟的外形、颜色进行了描述,并且能够使用很多描述性的词汇,如金黄色、灰褐色、黑褐色等描述颜色的词,以及光滑、柔顺等描述羽毛的词,这些词汇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幼儿们对看到的事物进行描述,并和同伴进行多次分享,从而进一步与“小鸟”这个被观察事物建立联系,引发了持续观察的兴趣。除了颜色、羽毛,他们还会谈论小鸟的叫声,并在谈论时分析小鸟叫声的特点,如粗细、长短等。幼儿运用耳朵仔细地聆听,丰富了对声音的体验和感受。
鼓励提问的自然探究。提问是幼儿本能的举动。第一次开放性观鸟活动时,幼儿发现看到的小鸟大多是灰色、黑色的,便提出疑问:“为什么没有看到彩色的小鸟?”幼儿们自己想出了很多答案,如“小鸟生下来就是这个样子的”“这个颜色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等。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教师在活动室内投放了很多相关的图书,让幼儿们自己去寻找答案,他们经过讨论后,提出回家和家人一起进行调查。
看到小鸟总是飞来飞去,幼儿们又产生了新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小鸟落下来呢?”有的幼儿说:“我们可以在草地上扔點小鸟喜欢吃的食物,把它们吸引下来。”随后,围绕着“小鸟喜欢吃什么”的问题,幼儿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并查询了资料。之后,幼儿和教师一起给小鸟准备了食物,并用干净的小盒子装好,分别摆放在不同的地点。经过多次的观察,幼儿们发现:在固定的地点进行投食,小鸟出现的频率会比较高。停留觅食的小鸟,让幼儿们能够更好地观察小鸟的不同状态。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幼儿每次提出问题后,都会基于已有经验进行推理和猜测,这是幼儿的基本能力。预测可以促使幼儿及成人对已知的、过去体验到的以及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批判性思考,对已有经验进行分析、想象,通过调查、实验、观察等方式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这个过程有助于提升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帮助幼儿建立自然探索的科学路径。
来源于观察的自然表征。语言和符号是思维的外化,每一次表达与表征,都是将认知转化为具体符号的过程。细致的观察经验的内化会让幼儿的表达表征更为生动、丰富;而表达和表征的需求,会让幼儿进行更为深入的观察、感知、探索。比如,幼儿将自己看到的小鸟进行表征,为了体现小鸟落的地方非常高,他画了一个大大的楼房,并详细描述了楼房的层数,这是建立在他对事物观察的基础之上的。在对小鸟的形态进行表征的同时,他还对观察到的空间、数量、方位等进行了表征。在近距离观察觅食的小鸟后,幼儿对小鸟进行了动态描画。其中,乌鸫鸟走路的时候抬着头,一停下来就会低着头,这样的认知经验是幼儿细致观察后发现的。
基于自然探索的教师专业支撑
重视课程审议。实施“户外学习”课程中的自然探究活动,教师首先要进行课程审议,立足于幼儿生活和课程资源,对主题内容进行筛选和调整。在中班主题活动“小鸟,你好”中,年级组教师一起讨论、筛选出省编教材中符合幼儿兴趣及各领域能力发展需要的内容,结合本园户外丰富的自然资源,将“观鸟”活动融入原有课程中,并对观鸟活动适合做开放式探索还是聚焦式探索,年级组对课程价值的定位是否适合幼儿的能力发展,课程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实施路径是否有效等问题进行及时的回顾和总结。
加强观察分析。教师在活动室以及经常观鸟的地方放置了一张大大的鸟的外形注解图,引发幼儿观察探究的兴趣,并在幼儿的记录纸上印上鸟的轮廓图,方便幼儿及时表征观察到的鸟儿的外形特征。教师不断了解孩子的发现,引发新的话题和兴趣,促进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教师还记录下孩子的问题“为什么望远镜看不到鸟儿”,并带领孩子通过集体讨论、实验发现望远镜适合观察静态景物。教师及时的观察、分析,实现了对幼儿自然探究活动及时有效的回应与支持。
开展专题研训。定期开展参与式、体验式教研与培训,让教师在亲身体验中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组织实施能力。在观鸟活动实施前,幼儿园邀请观鸟协会的专家对教师们进行鸟类知识的科普,引发了教师对于观鸟课程的兴趣和思考。幼儿园还组织教师进入周边的公园和山林,进行野外观鸟活动,促使教师通过实践操作来了解观鸟的科学打开方式,即找到观鸟的适宜距离、遵循观鸟的服饰要求、准备观鸟的工具等,以积极、科学的态度支持幼儿的观鸟活动。
自然探究活动是幼儿园“户外学习”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从环境资源、引发兴趣、组织形式和教师支持等方面入手,更科学地开展自然探究活动,在自然探究中帮助幼儿建立指向终身发展的学习品质、思维方式和技能习惯,实现幼儿的完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