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葫芦的故事
2024-04-25王琴万倩文
王琴 万倩文
为了确定种植的植物,我们设计了春日种植调查表。经过投票,大家一致决定种植葫芦。可是,怎么种呢?哪里有种子?种在哪里?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展开第一次团体讨论。
作为老师,我一边聆听着孩子们讨论的具体内容,一边对他们进行指导,还不时给出一些建议。其实,对于此次种植课程的开展,我也有些担心。“孩子们不会种怎么办?”“种植过程中遇到问题,他们知道怎么解决吗?”这些想法不停地在我的脑海里盘旋。但我相信,只要我和孩子们一直保持学习的心态,勇于尝试,珍视过程,种植活动一定会变得生动有趣。接下来,我将和孩子们一起开启葫芦种植课程之旅,共同探索未知的领域。
葫芦育苗
孩子们拿到葫芦籽,准备好种植工具后,一起去了种植园。种植园的王爷爷告诉他们,葫芦得先育苗。乐乐不解道:“育苗?怎么育?”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开展了科学活动“葫芦育苗记”,孩子们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了解了葫芦育苗的方法:第一步,剪口;第二步,浸泡(在30℃的水里,浸泡8到12个小时);第三步,用湿毛巾裹住籽,并喷洒水分。
尝试播种
三月中旬,孩子们商量着将葫芦籽种下。大家带来泡沫箱,借来营养土,分工合作,完成了挖洞、放种、盖土、浇水等种植流程,忙活得有模有样。
可是几天过去了,葫芦种子却没有任何动静。孩子们心中充满疑惑:“为什么葫芦种子还没有发芽?它什么时候发芽呀?”最后,大家通过向家长和身边的专业人员请教,了解到種子不发芽的原因是气温过低。孩子们迁移种植园里盖薄膜种植的经验,尝试给育苗的盒子裹上保鲜膜,帮助种子快速发芽。值日生还将葫芦搬出去晒太阳,并进行记录。
教师思考:在观察和实践中,孩子们对“浸种催芽”这一概念有了认识,知道了环境、水温、时间等都会影响葫芦籽的发芽。活动过程中,他们还尝试用图画、数字以及其他符号进行记录,表征能力得到提升。
葫芦搬家
四月中旬的某一天,孩子们惊喜地发现葫芦发芽了。可随着小葫芦不断长大,他们发现花盆显得有些拥挤,该怎么办呢?经过讨论,大家决定给小葫芦搬家。可是搬到哪里去呢?我们开展了实践活动“寻找葫芦的新家”。经过户外实地考察,大家决定将葫芦的新家安在幼儿园内的停车场、围墙、滑滑梯和水池旁四处。
但问题来了:什么时候搬家?怎么搬?搬家后该怎么照顾?孩子们决定制定一个完整、详细的搬家计划。最终,他们成功地帮助小葫芦搬了家。
制作保护牌
一段时间后,伊伊说:“老师,我种的葫芦长高了,叶子也变大了。”桐桐说:“我们的葫芦苗太小了,弟弟妹妹出来玩会不会不小心踩到它们?”针对这个问题,孩子们再次开展了团体讨论:“怎么区分葫芦?怎么保护葫芦?”大家探讨出的解决办法是:认领自己的葫芦,并制作保护牌,提醒别人不要踩踏。
教师思考:制作保护牌让孩子们有机会参与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最终,孩子们的创意变为现实,他们设计的保护牌变成了真实的葫芦种植牌。这样既回应了孩子安全感、归属感的需要,又增强了孩子的主人翁意识。
葫芦长高
看着葫芦苗一天一天长高,孩子们在记录过程中也发现了新的问题:葫芦长高了多少?诺诺:“我们用尺子量一量,就能知道葫芦长高了多少。”可是用尺子进行正规的测量,对于孩子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们在班级里开展了节点性教学活动“有趣的测量”,在趣味的游戏情境中引导孩子学习用尺子测量。孩子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尺子,经过讨论,他们制作了一个分组测量表,分别记录葫芦苗的身高。
教师思考:在测量过程中,孩子们自主制订葫芦测量表,自主进行寻找测量工具、记录测量结果等实际操作,这个过程提升了他们对物体“量”的认知、“数”的理解。
葫芦结果
经过漫长的等待,在一个雨后的早晨,绿油油、圆滚滚的小葫芦终于冒出了脑袋。假期回到校园后,孩子们惊喜地发现葫芦架上已经结满了葫芦,葫芦的大小、形状、长短都不一样。他们通过观察发现葫芦的种类有很多。那么,幼儿园里到底有几种葫芦呢?每种葫芦有几个?一共有多少个葫芦?大家决定去数一数。
可是,怎么数呢?为了更直观地记录葫芦的数量,我们开展了节点性教学活动“有用的统计”,并选择了三种方法分组统计。第一种(18名孩子):分区域数,然后把每个区域的葫芦数量加起来;第二种(10名孩子):分组数;第三种(3名孩子):一个人数。
教师思考:数葫芦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数数并非易事,这么多的葫芦要数清楚太难了。其实,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数出葫芦的总数,而是让孩子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真实情境中促进孩子计数能力的发展。
葫芦采摘
深秋户外活动时,孩子们问道:“老师,葫芦是不是可以摘了,葫芦藤都枯萎了。”“对,而且好多葫芦都长黑点了,是不是下雨天都淋烂了?”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鼓励孩子们与家长进行调查。调查发现:葫芦藤枯萎;摇一摇,能听到葫芦籽晃动的声音;葫芦很轻就可以收了;收完的葫芦还要放锅里煮一下,用卡刮皮,这样才不会坏。在调查中,孩子们也梳理出葫芦采摘的步骤:摘、煮、刮、晒,大家决定在国庆小长假来临之际进行葫芦大丰收,并邀请家长进园参与我们的丰收行动。
教师思考:在采摘葫芦的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潜能是无限的。活动前,大家讨论采摘的工具和方法,并且进行分工合作。摘不到葫芦的,会去自己找椅子、合作搬梯子。整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合作、互助意识都得到了提升。
从浸种、育苗、播种、搬家到照料、观察、记录、采摘,孩子们亲历了“葫芦从种子到果子”的整个过程,他们通过观察、研究自己种的植物,深入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孩子们还根据自己对葫芦的所观所想,自制了绘本故事《幼儿园里的葫芦》。至此,我们的种植课程脉络也渐渐清晰、丰富起来。
课程感悟与收获
“葫芦种植”课程实施过程中,孩子们第一次育苗成功,第一次给苗苗搬家,第一次测量葫芦的“身高”,第一次看到那么多奇奇怪怪的葫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惊喜的瞬间、每一次劳动的体验都让他们终生难忘。
撒下一颗颗种子,便是播下一个个希望。如今,幼儿园的户外种植园已经成为幼儿观察、探究、学习的乐园。但我们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孩子们又发现了新的问题:葫芦可以做什么呢?我们期待着下一次旅程的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