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下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的行动研究
2024-04-25陈燕
陈燕
摘 要:幼儿园美术课程是培养儿童创造力、表达力和审美力的综合性课程。在儿童视角下,美术课程不仅是一种艺术教育,更是一种自我发现和自我表达的方式。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中如何从儿童视角出发,让其在创作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其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同时也为提高幼儿园美术教育质量提供实质性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美术课程;幼儿园;儿童视角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2-0090-03
幼儿园美术教育是幼儿还原生活经验、表达对美的感知、寄托情感与愿望以及抒发想象的过程[1]。然而,当前幼儿园美术课程的实施往往存在着教师导向过强、缺乏针对性个性化教学方式、缺乏趣味性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开展一项关于儿童视角下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行动的研究,以深入了解幼儿对美术课程的需求和期望,从而优化课程设计和实施。通过以儿童为视角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幼儿对美术课程的真实需求,促进教师更好地理解幼儿,更科学地开展美术教育工作,构建更加符合幼儿成长特点、发展规律的美术课程体系。
一、幼儿园美术课程概述
幼儿园美术课程是指为幼儿提供的一种艺术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观察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绘画、手工制作和艺术表演等活动,幼儿园美术课程能够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升其艺术表达和表现能力。幼儿园美术课程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绘画与色彩。通过指导幼儿使用各种绘画材料和工具,让其学习基本的绘画技法,探索色彩的魅力,培养对色彩的感知、运用能力。二是手工制作。通过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动手实践,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比如剪纸、折纸、粘贴、拼图等活动,可以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空间想象力。三是美术欣赏。引导幼儿观察、欣赏各种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艺术鉴赏能力。四是艺术表演。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形式的艺术表演活动,让幼儿参与其中,培养其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提升幼儿的艺术综合素养。在幼儿园美术课程的实施中,应注重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灵活组织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让每个幼儿都能够享受到美术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二、儿童视角下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的特征
(一)游戏性
在幼儿园阶段,儿童具有的特性就是好玩、好动,教师如若抑制幼儿的游戏天性,让他们投入到枯燥的学习当中,就会影响幼儿的发展[2]。游戏性是儿童视角下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特征之一,主要是指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儿童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提高其参与度和创造力。在教学形式方面,美术课程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游戏方式,如涂色游戏、拼图游戏、手工制作等,使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美术知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与创造力。在教学内容方面,美术课程可以结合儿童的兴趣与特点,选取与其生活相关的主题和内容,如动物、植物、动画角色等,使儿童在游戏中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在教学评价方面,幼儿园美术课程可以采用游戏化的评价方式,如奖励机制、作品展示等,激发儿童的竞争意识与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通过实施游戏性的美术课程教学,可以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对话性
在儿童视角下,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中的对话性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儿童与作品之间的对话,促进儿童在美术学习中的思考和理解,并培养儿童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在教师与儿童对话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与学生共同探索、发现和创造的学习伙伴。教师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儿童的兴趣和想象力,引导他们主动思考、表达和创作。在儿童与儿童对话中,美术课程不仅是儿童个人的创作过程,也是他们相互学习、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儿童在创作过程中可以相互讨论、启发和借鉴,共同探讨艺术表达的方式和方法。在儿童与作品的对话中,美术课程不仅仅是让儿童掌握某种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让他们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艺术作品本身也是对话的媒介,可以引发儿童与作品、与自己、与他人的对话,从而激发他们对美的感受和理解。
(三)创生性
创生性是指通过自主创造和表达,激发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与自我价值实现。在美术课程实施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儿童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能力,鼓励儿童发挥自己的思维,主动提出创意。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儿童观察、体验及思考,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和想象力。同时,教师还要提供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如绘画、手工制作、雕塑等,让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进行选择和尝试,以激发儿童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另外,在幼儿园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还应给予儿童足够的自由和空间,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和创新。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开放式的创作活动、提供丰富的创作材料和工具,引导儿童发掘自己的潜力及创造力。通过创生性的美术课程实施,可以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自主性
儿童视角下,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的“自主性”特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主选择和表达的权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程,并发展个人创造力。自主性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创意自由发挥。幼儿被鼓励表达个人观点与感受,而不是局限于特定主题或指定的创作方式,这鼓励了每位幼儿在美术作品中展现独特的创意和风格。二是材料选择和运用。幼儿园美术课程可以提供多种艺术材料,使幼儿能够根据个人喜好选择适合的工具与素材,这种自主性鼓励了儿童对不同材料的探索和发现。三是项目选择权。儿童在一定范围内有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例如绘画、手工制作或雕塑,这使得他们对课程充满兴趣,从而提高了参与度与专注度。四是自我评价与反思。教师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与反思,可以培养儿童对自己创作作品的自信心和对艺术的主动认识。老师可以提供指导,但更注重引导幼儿发现、理解作品中的美。
三、儿童视角下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的意义
(一)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美术课程的实施对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及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美术课程,儿童可以学会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比如花草树木、动物等,从中感知形状、颜色和纹理中培养观察力。同时,美术课程也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自由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儿童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大胆创新。此外,美术课程还能帮助儿童培养细致耐心的品质,在美术课程描绘、涂抹、拼贴等实践操作过程中,儿童对细节的关注及耐心等待作品完成的能力能够得到培养。因此,幼儿园美术课程的实施能促进儿童观察力、創造力的培养。
(二)促进儿童的智力和认知发展
在美术课程的实践中,幼儿不仅能够享受到艺术创造带来的乐趣,还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美术课堂上,幼儿们通过观察、感受、表达和创造等方式,能够锻炼自己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从而促进智力发展。同时,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幼儿们还能够学习到形状、颜色、空间等基本美术要素,这些知识有助于培养其视觉认知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此外,美术课程还可以帮助儿童发展想象力、培养文化素养,激发其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因此,幼儿园美术课程的实施对于促进儿童的智力及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培养儿童的非语言沟通能力
美术是一种非语言沟通方式,儿童可以通过绘画、手工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情感,学会与他人沟通和交流。这种非语言沟通方式对于儿童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那些语言发展较慢的儿童来说。在美术课堂中,儿童通过观察、模仿、创作等活动,学会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可以提高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同时,美术课程还可以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其艺术表达和表现能力的提升,让他们在艺术创作中找到自我价值感与成就感。美术课程还可以通过让儿童接触不同文化与艺术形式,拓宽他们的视野与认知,丰富其人生阅历。因此,幼儿园美术课程可以帮助儿童全面发展,促进其心理健康、社交能力的提升,是一门非常有意义的课程。
四、儿童视角下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的行动
(一)转变教学观念,以儿童视角树立美术课程观
转变教学观念,以儿童视角树立美术课程观是指在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中,教师需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理解和关注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发展特点,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安排。首先,教师应深入了解儿童,关注其个体差异及需求,通过观察、倾听和与儿童的交流,了解其喜好、兴趣点和认知发展水平,这样才能为儿童量身定制适宜的美术课程。其次,教师要以儿童的视角去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儿童的世界是充满好奇与探索的,他们往往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兴趣,因此教师要引导儿童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如美丽的花朵、奇特的石头、多彩的树叶等,将这些被发现的美好融入美术课程中,让儿童在熟悉的场景中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儿童在美术课程中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儿童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他们可以通过美术作品来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教师要尊重儿童的作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故事,让其在创作过程中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和成长。
(二)建立良好互动,鼓励儿童多样化表达
在儿童视角下,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的行动中,建立良好互动、鼓励儿童多样化表达是十分关键的。儿童是有思想、有感情的独立个体,他们需要得到尊重和关爱。教师要与儿童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让其感受到自己在美术课程中的重要性和价值。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立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亲切的语言、温暖的笑容与幼儿平等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与感受。在这种积极的互动中,幼儿会感到被尊重和关心,从而更加愿意参与美术活动。不同儿童有不同的兴趣和特长,他们需要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及工具来展示自己的创造力。而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美术材料与工具,并鼓励其自由进行选择和创作。例如,提供不同颜色、形状和质地的纸张、颜料、粘土等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创作需求进行选择和组合,从而激发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探索各种绘画与手工技法,如水彩画、油画、剪纸、折纸等,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艺术技能及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满足不同幼儿的个性需求,使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
(三)开展游戏化教学,提高儿童美术表现力
游戏化教学通过将美术知识与游戏相结合,可以让儿童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美术技能,培养表现力。游戏化教学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美术表达,并逐步提高自己的美术表现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有趣的美术游戏,例如“画画接龙”“创意拼贴”等,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参与美术活动。还可以设置一些挑战性的任务,如“画一幅你最喜欢的动物”“用限定颜色完成一幅画”等,让幼儿在游戏中面对一定的难度和挑战。这样的任务可以激发幼儿的思考能力与创造力,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美术表现力。教师也可以引入角色扮演的元素,让幼儿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可设立一个“小小画家”的角色,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成为画家的快乐,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表达欲望,提高其美术表现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与美术相结合,在游戏中进行综合性的艺术创作。例如,可以设计“魔幻画廊”的游戏,让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创作与音乐节奏相符的艺术作品,通过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提高幼儿的美术表现力。
五、结语
总之,对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行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实践意义。通过重新审视课程实施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与发展需要,提高其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儿童的权利,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激发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为儿童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
(责任编辑:张玲玲)
参考文献
[1]宋月.幼儿园创造性美术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学前教育研究,2023(2):87-90.
[2]李海花.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美术活动与游戏元素的融合思考[J].科普童话·原创,2022(6):122-123.
[3]杨慧娟.探讨创意美术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2021(2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