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料库技术赋能高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
2024-04-25陈丽云
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很多教师会要求学生独立开展整本书自由泛读,对学生的阅读方法、意义建构等方面缺乏过程性指导,大多注重语法和词汇的积累,较少关注文化内涵和思维训练,忽略了学生深层次的阅读体验,因而未能充分发挥整本书阅读在学生阅读素养培养方面的优势和价值。语料库技术赋能的高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相关故事文本的关键词,以问题链为抓手,引导学生聚焦故事的核心内容,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梳理、总结和判断,把握故事主旨,厘清故事主要情节,分析人物性格,推断人物的观点与态度。此外,还可聚焦语言学习、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手法等,使高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1]。本文以多维阅读19级故事《丛林惊魂》为例,探索语料库技术赋能的高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方式。
《丛林惊魂》是一本故事类读物,约2206词,讲述的是兄妹俩Banjo和Mog在丛林探险的故事。由于本研究涉及关键词表,所以笔者创建了一个基于该故事文本的目标语篇微型语料库和基于北师大高中英语(2007年版)全册语料(约57353词)的语篇微型语料库。在语料检索方面,笔者使用了AntConc 3.2作为研究工具。
一、基于关键词探索故事文本的主旨大意
基于语料库的关键词指的是那些在给定的语料集或特定文本中比在其他文本中更为频繁出现的词汇。语料库分析软件可以自动生成一个特定文本的关键词列表,该列表是通过比较目标文本和参考文本的词频数据得出的。从统计学的视角看,关键词表的关键值反映了目标语篇中相关词语的出现频率与参照语篇中该词的出现频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关键词列表能揭示文本的核心特征,它通过频率驱动的方式将冗长的文本简化為一组有限的词汇,为揭示文本的主旨要义、文体特点以及作者的观点与态度奠定了基础[2]。
教师利用AntConc 3.2这一语料库分析工具对特定的研究文本《丛林惊魂》进行了详细检索。通过检索,教师成功提取了文本中的关键词,并将部分结果以截图形式呈现在图1中。
为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故事的主旨要义,教师梳理了故事中能帮助学生把握主旨要义的关键词,重点聚焦大写的专有名词和其他关键名词及动词,如表1所示。
根据表1,教师设计了如下阅读问题。
Q1. What is the setting(背景)?
Q2. Who are Mog and Banjo?
Q3. Who is River Stone?
Q4. What may have happened in the story?
Q5. Can you predict the main idea of the story?
引导学生聚焦关键词的分布密度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是培养学生的文本深度阅读能力的起点。表1有几个专有名词,如Mog、Banjo、River和Stone,以及代词he极有可能是故事的主要角色;hut、fence、grass、track、acorns、explorer等词与本故事的背景有关,很有可能是关于explorer 的探险经历;hole、leg、hurt等词极有可能是指在探险过程中,有人因为掉到洞里脚受伤了;said可以预测该故事主要角色之间有比较多的对话;最难预测的是frying pan这个词,但这并不妨碍学生通过回答以上问题,预测出该故事的大意为兄妹俩Banjo和Mog在丛林探险时,其中一个可能掉进洞里,脚受了伤,另一个主要角色River Stone很重要,也许是在他的帮助下最终脱险。由以上分析可知,教师运用语料工具检索得出的关键词不仅涵盖了学生直观上能够辨认的语义范畴,还透露了词汇在文中的相互关联度,尤其是语义相关词,这些词是理解故事主题深层含义的关键。紧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迅速浏览整篇文章,这样做是为了验证学生是否能够利用关键词正确预测故事的主旨。快速阅读全文后,学生可以了解到本文的故事大意与上述预测高度吻合,而且也解开了对 frying pan的疑惑:妹妹是在被River Stone用frying pan追逐的时候掉进丛林的洞里的。
学生在预测的基础上阅读文章,主动思考,积极验证和评价预测结果,可以对阅读文本形成深层次的认识。语料库技术赋能的关键词辅助预测故事主旨大意,能够很好地助力学生阅读效率的提高及思维品质的发展。实验组学生可以在13分钟快速高效地读完上述故事,对照组学生用30分钟也没能读完该故事。
二、梳理所读文章的故事发展脉络
关键词表中的实义词不仅预示着文章的主题,也提供了主题发展的重要线索。教师可以通过分析高频关键词的上下文共现情况,向学生展示关键词与周围词汇在词汇、语法和语义层面的关联,并使用指导性语言,引领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和思维训练[3]。
教师点击本文所谈论故事的次高频词Banjo,得出关于Banjo的共现行共55行,如图2所示。本故事的最高频词是Mog,出现次数是57,但在整个探险过程中Banjo起主导作用,所以本研究选择分析Banjo的共现行。
接着,教师将与故事主要情节相关重要信息的共现行提取出来,并将相关结果以截图形式展示在图3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厘清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
根据图3中显示的共现内容,教师设计了下列阅读问题。
Q1.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g and Banjo? (line 2,3,5)
Q2. What were they going to do? (line 6,9,13,15)
Q3. What did they find when they were exploring? (line 18,19)
Q4. Who lived in that old dump? (line 20,22~24)
Q5. How did he react to the two kids presence? (line 20,22~24)
Q6. What happened when the two kids were running away? (line26,28~33)
Q7. Who helped save Mog from the hole? (line37, 39~42, 45~48)
Q8. How would you describe Mog, Banjo and the old man River Stone?
Q9. What is the end of the story?(line 49~53)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审视具体语境进行意义解析,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深入阅读技能,增强对文章核心主题含义的理解[4]。基于对图3的共现行语境分析,学生可以从第2、3、5行的共现行信息了解到Mog和Banjo之间极有可能是兄妹关系,从第6、9、13、15行中可以了解到Banjo在说服Mog一起探险(go over the fence),从第18、19行可以了解到兄妹俩在探险过程中发现了an old dump,从第20和第22~24行信息了解到可能是有一个老人(an old man)住在那个old dump里面且对兄妹俩的入侵(不请自来)是不欢迎的,从第26行和第28~33行可以了解到兄妹俩在被老人追逐逃跑过程中遇到了险情即妹妹Mog不见了,从第37、第39~42以及第45~48行信息可以看出妹妹被老人从丛林的洞里救出,从第6、12、26行信息中可以看出Mog是个比较谨慎、胆小(cautious、timid)的人,从第2、3、5、12、13、19、26、36及52行信息可以看出Banjo是个有冒险精神、大胆、关心他人、有责任心(adventurous、bold、caring、responsible)的男孩,老人River Stone 初见面是个粗鲁(rude)但事实是关心他人、乐于助人且有趣的人(caring、helpful、interesting),第49~53行的信息则显示了故事的结尾:哥哥向父母坦白擅自带妹妹去探险导致妹妹脚受伤的事实,并从这次探险获救的经历中收获了成长。
教师在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时,要引导学生聚焦文中次高频词的共现情况。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观察、梳理、总结并评估文本,以回答相关阅读问题。这种做法有助于學生逐层深入地理解故事进展和具体细节,同时还可以通过分析故事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推断观点与态度等,提升阅读能力。
三、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运用及积累
备课时,教师注意到多维故事文本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文本中对人物和场景的描述极具画面感,尤其是那些通过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来推进情节发展的语言特色,都是值得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和学习的[5]。
(一)从某个词的用法视角研究和分析故事语言运用特征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故事文本中用于表达“说”的词语为例进行集中检索,并指导学生注意观察与“说”有关的检索词汇(近义或同义词)左右两侧的语言特点,以此帮助学生整理和总结不同的语言表述方式[6]。
从图4可以观察到,这个故事文本涉及丰富的“说”的词汇表达形式,总共有19个,去除相同用词,至少有7种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包括argued、shouted、yelled、sobbed、screamed、stammered、muttered。为了促进学生对相关语言的掌握和积累,教师精心整理了图4涉及“说”这一动作的词汇表达,并从中提取了不同句型结构的典型例句。这些例句可以被归纳为下列两类结构:一是以“N/Pron+Verb.”的结构呈现,如图4所示的紫框部分,即line 4、6、8~10、17、19;二是以Verb+N”的倒装结构呈现,即图4红框部分(line 5、11、13、14、16、18),N通常是指人的专有名词。
通过对上述语例的分析,学生对于“说”在上下文中的多种使用方式获得了直接而深入的理解。这样的语言学习与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写作能力。因为在新高考的读后续写任务中,学生常需运用直接引语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而故事文本中关于“说”的多元表达使得学生能够在续写部分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选择恰当的词语。这对于提高学生在续写中的词语选择精确度大有裨益。
(二)从修辞手法视角研究和分析故事文本的写作特征
教师可以通过集中检索收集本故事中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的方式来研究和分析故事文本的写作特征。以运用“明喻”修辞手法的例句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检索关键词,如like、as if、as though、as ... as等来集中这些表达。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作者使用明喻的目的及其产生的效果。
如图5所示,作者通过运用明喻修辞有效地增强了表述的生动性。这种修辞手法不仅增强了文本的表现力,还加深了读者对文本内容的感知和理解。点开第6行,可见原句:“She could imagine the trees at night, their branches waving in the wind like monsters”,描写出Mog的恐惧心理;第8行用“as if she were a deer pursued by…”描写了Mog逃跑时的速度;第18行则用“as gentle as the summer breeze”描写出老人River Stone的柔和声音,体现出其亲切的一面。
(三)根据故事的语言特征对其分类赋码后进行批量检索
教师可指导学生深入探讨并分析本故事中所使用的生动语言,以便更有效地学习和应用这些语言技巧,从而提升学生在英语写作中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来推进情节发展的能力。例如,[emo]代表情感和心理的描写。针对本故事的语言风格和特点,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在写作中融入类似的表达手法。教师对本故事恐惧心理的描写用[emo_fear]赋码后进行批量检索,如图6所示。
本故事运用了比较丰富的细节描写来表达主人公在探险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积累相关语言,教师将关于恐惧心理描写的语言分类梳理如下。
1.心理描写法
Line 3:Wild thoughts raced through Mog's mind. What if he caught them? He looked half crazy.
Line 6:Banjo could feel fear. It crept over him, making it difficult to breathe. Something terrible had happened to Mog. He could feel it in his bones.
Line 7:He could feel his heart pounding but he had to keep calm, for Mog's sake.
這三个例子分别用wild thoughts、raced through Mog's mind、fear、crept over、difficult to breathe、feel it in his bones、feel his heart pounding等表达生动地描述了Banjo的恐惧心理,语言精准、丰富,可读性强。
2.环境烘托法+比喻修辞手法+动作描写法
Line 1:She could imagine the trees at night, their branches waving in the wind like monsters. She shivered.“I wouldn't want to live here,”she said.
Line 8:The sight of the hut, dark and scary, filled Banjo with dread but he forced his leg to walk.
这两例采用环境描写的方法来烘托人物的恐惧心理,如trees at night、their branches waving in the wind、the hut、dark and scary,且运用比喻修辞手法like monsters及动作shivered和forced his leg to walk烘托出Mog当时的恐惧心理。
3.动作描写法+比喻修辞手法
Line2:Mog was off. Tripping through the long grass, catching her toe on hidden roots, stumbling and falling down.
Line 4:She seemed to gain an extra burst of energy and she raced off again, as if she were a deer pursued by a lion.
这两例通过对主人公逃跑过程中动作细节的描写,如tripping、catching her toe、 stumbling and falling down、raced off 等,且运用比喻修辞手法as if she were pursued by a lion描写Mog逃跑时的恐惧心理。
4.语言描写法
Line 5:“Mog!”he yelled. But to his horror, there was no sign of Mog.
Line 9:“We are not meant to be here,”stammered Banjo.“We were exploring.”
这两例通过语言描写的方法,如yelled、stammered及to his horror的结构描写出Banjo当时恐惧、担忧的心理。
通过对该故事中描绘恐惧心理细腻且生动的语言细节进行分类整理和研究,学生能够学习到如何使用心理描述、动作描述、语言表达、环境描写以及比喻等修辞手段,从多个角度掌握故事情节的写作技巧。这种语言研习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读后续写中存在的缺乏描述性语言的问题,有利于续写微技能的提升[7]。
四、结语
相较于传统整本书的阅读方式,采用语料库技术的阅读教学更能提高高中学生的读写技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地感知和分析学习材料,这不仅增强了他们处理特定语境的能力,还促进了分析思维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逐层深入理解内容,从快速掌握主旨的关键词分析入手,到深入局部语境的次高频关键词分析,进而深化对情节、角色和作者观点的理解[8]。在写作方面,教师通过集中呈现批量语例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归纳和学习相关语言形式,进而形成语言图式[9]。此法可助力学生掌握在写作中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词汇和修辞的技巧。精确的词语选择能够使描述更加确切,恰当的修辞运用及细节描写能让叙述更富有形象性和生动性,为读者创设出栩栩如生的画面。通过具体化的动作、生动的对话、鲜明的环境描绘以及多样化的修辞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多个维度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展开,以增强其可读性。
本文讨论了如何利用语料库技术支持高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分析大量的语言实例,不断提高观察力、比较力、分类力、判断力和推理力。同时,结合语言的形式和意义,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这种方法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创新的途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技能。尽管如此,实际教学中,教师运用这种方法还面临一些挑战,如语料库操作界面较为复杂、师生对语料库技术的认识和技能有限等[10]。只有师生持续学习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确保这种教学方法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从而更有效地支持英语阅读教学。
注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强师工程”2020年度项目“新高考背景下微型语料库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20ZJK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4][5][6][7][8]陈丽云.运用语料库技术促进高中生英语读写能力提升的教学实践[J].英语学习,2023(3):26-31.
[2][3][9][10]徐曼菲,何安平.语料库技术促进英语深度阅读教学[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87-90.
(作者系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教师)
责任编辑:孙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