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常气候对露地甜樱桃病虫害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2024-04-25金建伊韩瑞葛书言李冰芦涛

河北农机 2024年1期
关键词:实蝇褐斑病露地

金建伊 韩瑞 葛书言 李冰 芦涛

1、本溪满族自治县气象局

2、本溪市气象局

前言

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频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我国各地出现了更加频繁和极端的高温、干旱、冰雹等极端天气,这无疑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作为重要的水果之一,露地栽培的甜樱桃同样面临着气候变化造成的病虫害加重的严峻形势。已有研究表明,反常的气候条件能明显增加褐斑病、蚜虫等病虫害发生。为了进一步明确异常气候对露地甜樱桃病虫害的影响机制并制定科学的防治对策,本文选择了露地甜樱桃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气候变化对其病虫害发生的影响,提出了种植抗病品种、合理用药等一系列防治措施,进而为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1 异常气候对露地甜樱桃病害的影响

1.1 高温促进病害发生

高温能促进露地甜樱桃上的病原菌大量繁殖,加速病害的产生。高温为病原菌的孢子发芽、定植和扩散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35℃左右是褐斑病的病原菌最适生长温度。当出现连续的高温天气时,病原菌能快速在表皮组织内定植并大量形成分生孢子,导致病斑迅速扩大。此外,高温也会降低植株对病原菌的抵抗力,使其更易感染。植株在面对病原菌侵袭时,需要消耗大量养分和能量来加强结构和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积累抗病相关物质,这在高温下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受高温胁迫的植株抵抗力降低,更易被病原菌感染[1]。

1.2 多雨增加病害严重程度

雨水可为病原菌的散播提供条件,增加病害的传播率,导致病害迅速扩大和加重。暴雨会溅起泥土,将病原菌的孢子打到其他正常组织上,产生新的感染源。此外,暴雨还能使表面组织受损,破坏表皮的保护作用,使病原菌更易侵入组织内。正常情况下,植物叶片表面覆盖着一层表皮细胞和蜡质层,能防止病原菌的侵入。暴雨会破坏这层保护屏障,使病原菌进入叶肉组织并繁殖。另外,过量雨水会使植株长势过于旺盛,导致叶片长得过密,而阴湿又为病原菌的感染提供了条件。因此,多雨的天气能增加病害的传播和严重程度[2]。

1.3 气候反常导致新病害出现

反常天气的频发为一些原本不在当地流行的病害的传入创造了条件。气候反常导致病原菌迁移到异常适宜其生存的新栖息地,并在那里定植下来,对作物造成感染。如原产于美国的樱桃小果病原菌,在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小面积流行,并逐年蔓延。生长适温为15℃~20℃的樱桃小果病原菌,以前受我国普遍高温的限制,无法在中国境内大面积流行。但随着近年反常的低温雨水天气出现,为其向我国北方地区传播扩散创造了适宜条件[3]。此外,反常天气还会使一些原生寄生型病原菌产生致病型的变化,从而导致新病害的出现。因此,气候异常的频发增加了病原菌向新区域传播和产生新型变异的可能性,使露地甜樱桃面临更多新病害的威胁。

1.4 气候变化影响病害流行周期

气候变化使得部分病原菌的活动和病害流行呈现出周期性规律的改变。气候反常导致病原菌在一年中的发病高峰期提前或延后出现。如疫病在我国的发病高峰期原为每年的5~6 月。近年来春季平均气温升高,4 月份气温就达到疫病病原菌最适宜的生长温度。结果疫病的高发期提前到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此外,反常低温雨水天气的出现,使得一些病原菌的活动时间延长,如褐斑病菌等。这就导致相关病害的发生期打破了原有的周期规律。另外,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也对病害的流行周期和波动产生影响。总体来说,气候变化使病原菌活动及相关病害流行的周期性产生了改变。

2 异常气候对露地甜樱桃虫害的影响

2.1 高温加速虫害活动

高温能明显加速露地甜樱桃上各种害虫的生长发育和活动速度。具体来说,高温缩短了害虫的发育周期,使其从卵、幼虫、蛹到成虫的整个过程都大为加快。以桃小实蝇为例,正常气温下其一代发育需要20 天左右。当温度升至30℃以上时,一个世代只需15 天即可完成整个过程。这会导致桃小实蝇在整个生长季的发生世代数大幅增加。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在适度增加温度的条件下,桃小实蝇的年发生世代数可增加1~2 代。加快的发育周期使得桃小实蝇在甜樱桃树上的种群密度迅速增加,发生大爆发的可能性也随之大大提高。此外,高温条件还能加速害虫的新陈代谢过程,明显增加其日饲量。研究表明,在温度每升高1℃的条件下,桃小实蝇成虫的日吃叶量可增加13%左右。几代下来,单位时间内的食叶量会出现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激增。植株所遭受的损害也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植株活力衰退。最后,高温还能使许多原本处于蛰伏状态的害虫提前破蛹而出,如桃蚜蝽、桃黄毒螨等,也会在连续高温的刺激下,提前从土壤中出来活动。这进一步加重了害虫对植株的危害强度[4]。

2.2 降雨频繁造成虫害数目增加

反常的多雨天气可刺激部分害虫数量的大幅增加。首先,雨后的高温为害虫的快速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中国盾背蝽、桃蚜虫等对温湿有明显同步需求的害虫,会在雨后空气温湿度增加的情况下出现爆发式增长。此外,多雨还可降低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导致后者的天敌压力下降。长期监测发现,在降雨量增加的年份,捕食性天敌对桃蚜虫等的控制率显著下降,使得这些害虫可以高密度发生。最后,部分害虫还会在雨后空气清新时选择进行大量的飞行迁移活动,从而加重了它们对邻近正常果园的跨区域迁入[5]。

2.3 气候反常导致新虫害出现

反常的气候条件使一些原不在当地分布的害虫得以迁飞进入,对露地甜樱桃形成新的损害。具体来说,全球变暖导致的气温整体升高,极大地推动和扩大了部分温性害虫向北返青的范围。20 世纪80 年代我国发现首例中国盾背蝽危害桃树的报道仅限于珠三角地区。但近30 年间,随着平均气温提升2℃~3℃,中国盾背蝽的适生区已北推到苏南浙北地区。未来如果气候继续变暖,其危害范围还将继续北移。此外,反常的低温湿润天气也会刺激一些蛰伏性害虫从土壤中被激活,如桃蚜蝽在云南一些地区土壤中可蛰伏10 年以上,近年在中东部多个省份均有发生报道。最后,反常天气还会加速昆虫体内一些原先寄生的微生物发生向互利共生或致病方向的转变。这就致使它们对人类和植物产生新的危害。

2.4 气候变化影响虫害发生高峰期

反常的气候条件改变了部分重要害虫在一年中发生的高峰周期分布。具体而言,温度整体升高使一些原仅在南方地区可越冬的害虫,现已获得在中北部地区过冬的条件。如褐飞虱过去仅在我国云贵川等省份可越冬,现已见于苏、浙、皖等省越冬报道。这使这类害虫的发生时间从过去的夏秋两季延伸到全年,严重影响到了这些地区果树正常的生长发育。此外,温室效应造成的气候变暖,还使部分害虫在每年春季的最早发生时间比过去提前10 天左右,如安徽地区桃小实蝇第一代成虫的最早出现时间已从过去的3 月下旬提前到3月中旬。提前出现的害虫来年若遭遇反常的低温天气,其活动期还可能进一步延长,加重危害。

3 露地甜樱桃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3.1 选育并推广抗病虫品种

露地甜樱桃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之一是选育并推广抗病虫品种。可以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选择抗病力强的品种作为父本,与良好经济性状的品种杂交,培育兼具抗病性和优良果实性状的新品种。在选择抗病父本时,要重点考察其对主要病害如褐斑病、疫病、穿孔线虫病等的抗性。例如在杂交过程中选用抗褐斑病的耐纳品种作为父本,以培育出果实品质优良、对褐斑病高度抗性的新品种。在育成新品种后,可设置复合病害茬口适宜性区域试验,全面检验其抗逆性。还可以在浙江、江苏、山东等主要甜樱桃产区布点试验,使新品种在高病害压力下接受考验。对表现优异的个体开展无性系选拔,以获得抗病力更强、遗传性更稳定的精英树,作为推广用的抗病品种。如“早红”在各地试验中表现出色,对主要病虫害高度抗性,果实品质佳,已通过审定成为推广新品种。在选育抗虫品种方面,要重点提高树体对桃小实蝇、蚜虫等主要害虫的抗性,减少其对果实的损害程度。可采用感染接种的方法,选择对蝇蛆寄生率低的品种做母本,以培育出抗虫性能优异的新品种。如“糖心”在人工接种试验中对桃小实蝇的抗性最强,蝇蛆的成功寄生率低于20%。该品种已通过区域试验,表现出良好的抗虫性能。在选育过程中还要兼顾病虫害的综合抗性,培育出对多种病虫害具有广谱抗性的品种。这种广谱抗性品种在生产上应用价值更高。

3.2 合理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

合理使用农药是防治露地甜樱桃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根据主要病虫种类及其发生规律,选择高效、低毒、定向明确的农药,开展防治。对于疫病、锈病等常见病害,可以选择倍他毒流能、腈菌酯等高效性广谱农药防治。这些药剂对多种桃树病原菌具有很好的治疗和灭活作用,使用方便,防治效果确切。同时还要注意轮换使用不同种类、不同作用方式的农药,避免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如连续2~3 年使用同一种农药防治疫病后,要及时换用倍他醌、克百威等其他类型药剂,确保药效不衰退。对于桃小实蝇、蚜虫等主要害虫,则需要选择高效、低残留的新型杀虫剂防治。如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这些害虫具有很强的选择性,使用量低,对人畜安全,且残留量少,是理想的防治药剂。但也需注意适当轮换使用,避免加速害虫产生抗药性。此外,合理选择防治时期和次数也很重要。一般来说,在桃小实蝇、蚜虫等害虫发生高峰期开展2~3 次灭杀,效果最佳。如在蚜虫峰期的6~7 月份使用吡蚜酮类杀虫剂2~3 次治理,对控制蚜虫种群数具有很好效果。最后,还需要将药剂的使用与其他防治技术相结合,发挥协同增效作用。如在喷洒杀虫、杀菌剂的同时,搭配使用诱虫诱杀技术,则可以取得显著疗效。这不仅能显著减少单纯依赖农药的防治次数,还可以降低病虫的抗药性,延长药剂的应用寿命。

3.3 设置病虫监测预警系统

设置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是实施科学防治的重要基础,可提高防治效率,减少损失。要构建包含预警模型建立、病虫监测、预警发布等模块的智能化预警体系。预警模型建立是病虫害预警的关键环节。可以收集历年病虫害发生数据,建立影响因子与发生量之间的相关模型。常见建模方法有回归分析法、灰色模型法、时序模式识别法等。如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考虑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子,模拟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可提高预报的准确性。模拟测试表明,基于环境因子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可将疫病发生量预报准确率提高至85%以上。病虫监测要采取样地法与路线法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重点监测病虫种类、数量、发育阶段等,为预警提供基础数据。

3.4 发展生物防治技术

发展生物防治技术是实施环境友好型病虫害综合治理的重要方面。具体来说,可以选择一些高效、安全的生防菌、天敌等生物防治资材,建立系统生物防治体系,对病虫害进行安全高效的治理。针对褐斑病、炭疽病等重要病害,可以选择拮抗真菌作为生防资材。这些拮抗菌可通过竞争营养、分泌抑菌酶等方式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如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种广谱的植物增生促进菌,可显著抑制多种桃树病原菌。研究表明,其发酵液防治褐斑病的效果可达到75%以上。因此可以将其发酵制剂化生产应用,取代部分农药使用。此外,一些昆虫病原细菌也可作为有效微生物农药开发利用,防治桃蚜等害虫。在选择天敌资材过程中,要优先考虑一些高效安全的种类,如寄生蜂、黄蜂、小蜂等对桃小实蝇等害虫具有很强的寄生和捕食作用,对人畜安全性高,是理想的生防资材。可以人工大量繁殖天敌后定点或多点释放到果园,建立自然的生物补充机制,持续稳定地抑制害虫的种群数量。测试结果表明,在桃树上每亩合理点释放寄生蜂800~1200 只,可将桃小实蝇的天敌控制率提高至60%以上。最后要重视选育一些抗病、抗虫性能优异的植株。这些植株可通过物理拦截、诱导抗性等机制抑制病虫的侵害,是实现持续生态防控的重要环节。如选育的抗蚜新品种,可通过增强叶片中的复合苦味素含量抑制蚜虫的取食,效果显著。因此要加强抗性优异品种的选育和应用。

4 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异常气候条件下病虫危害机制,系统阐述了选育抗性品种、合理用药、设置预警系统以及发展生物防治等防治措施,为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撑,也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下一步还需进一步加强病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优化防治技术体系,以适应气候变化造成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我国露地甜樱桃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实蝇褐斑病露地
苹果园褐斑病防治正当时
露地甜樱桃雹灾前后的管理措施
高温多雨 注意防治苹果褐斑病
楚雄州桑树褐斑病发生规律研究
苹果褐斑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东明县露地花卉的分布与病虫害防治
豫西北春季露地豇豆品种比较试验
高山露地番茄品种引进对比试验
瓜实蝇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实蝇虫果闷杀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