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应用与优化研究

2024-04-25梁山县韩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齐革田刘淑文

河北农机 2024年1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机械化农机

梁山县韩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齐革田 刘淑文

前言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为实物技术支撑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促进第一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实现战略目标,我们有必要从根本上深化农业机械化发展内涵,深入探讨创新农机化技术与管理策略,大力推动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最终形成良性互动发展新格局。

1 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1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农业机械化可以充分利用机械的速度、力量和精确性等优势,大大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首先,机械化作业提高了作业效率。各种农用机械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较多作业量,使单位时间内实现更高产出。其次,机械作业提高了作业质量。机械操作规范化,使土地得到充分翻耕、整平,为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再次,机械化使作业不受人力限制。作业面积和强度都可以通过增加机械调配来满足。

1.2 保证农业生产中生物技术的有效利用

农业机械化可保证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有效利用。首先,机械化使农业生产规模化。大型机械能够承担无限广阔的田间作业,适合大面积种植推广新品种。其次,机械化实现精确作业。精准播种机和定量施药机等可根据品种特性和田间差异准确完成作业。再次,机械化实现信息化管理。各类检测仪器可收集农田数据,与后台专家系统结合,制定生产决策,对生物技术的应用进行精细调整。

1.3 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机械化对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它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机械替代人工,大大节省劳动力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其次,它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率。单产和产值得到大幅提升。再次,它促进了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生产使农业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最后,它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机械作业可实现最佳时间作业,减少灾害损失。

2 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整体机械化水平仍然较为低下。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绝大部分农户的机械化装备水平欠佳,主要靠人工种植和小型机械完成农业生产作业:二是大中型农业机械主要集中在大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广大散户和家庭农场几乎没有使用;三是小型拖拉机等动力机械普及不均衡,主要流行于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四是高效正向作业机具普及率不足,大量农户仍在使用低效率的旧式机械,严重制约着农业作业效率的提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2 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我国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是制约农业机械化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一,农机整机及配套设备的营销网络不健全,大多数农户购买使用农机依然比较困难。第二,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绝大部分农户无法获得专业化农机作业服务。第三,缺乏统一高效的农机调运使用平台,存在不同区域“落地不用”“缺口不足”的情况。第四,农机维修保养和培训指导服务严重不足,直接影响机械正常运转与发挥效能。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机服务业的发展,也影响广大农户对机械化生产的依赖程度。

2.3 农业机械化投入不足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业机械化投入力度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家在农机购置补贴、租赁补贴等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农户购买农机的积极性被严重削弱。第二,金融机构对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农机采购贷款审批较为严格及额度偏低,严重制约农机市场需求。第三,缺乏明确高效的农机更新机制,大量落后的农机仍在使用。第四,农机检测站、作业站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严重缺乏资金支持。这些问题导致我国农业机械化整体投入力度严重不足,发展后劲不足。

2.4 农业机械化技术更新滞后

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更新不畅,也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的农机技术研发不足,创新能力较弱,难以形成引领产业发展的原创技术。农机生产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淡薄,主要依赖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技术。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缓慢,农户群体接受和运用现代农业技术的能力较差。智能化、信息化和精准化机械的研发生产严重不足。这些问题导致我国农机装备技术整体水平难以突破,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2.5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生产方式不匹配

我国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生产方式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匹配。小型分散式机械设备难以适应大型规模化生产的需要。大中型机械设备缺乏灵活应用能力,无法满足分散零星作业的要求。部分作业机械因为性能参数或使用寿命等因素,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品种改良及作物栽培技术的要求。此外,农机作业标准难以适应部分地区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特征。这些问题直接导致机械化生产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解决农机与农业生产方式的匹配问题,是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

3 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优化措施

3.1 加强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

为加强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从多方面谋划实施。首先,应加大财政对农机购置的资金支持力度。适当提高农机购置补贴比例,降低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实际购置成本。对购置环保和高效节能农机的给予额外补贴,以引导农业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其次,要创新完善农机金融服务支持政策。扩大农机购置的贷款审批范围,对小型拖拉机等实用性较强的农机开展抵押贷款,提高农户获得资金的便利性。在农机贷款中增设专项“绿色农机”贷款品种,通过优惠利率引导用户选择节能环保产品[1]。再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机报废更新机制。制定具体的淘汰标准,对工作年限超过一定期限的落后农机强制淘汰报废。对符合条件的新机型农机购置给予适当补贴,加速新旧机械更替。最后,要统筹区域内的农机资源,打造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依托大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成立农机作业服务组织,面向周边农户和业主提供高效便捷的作业服务,实现作业面规模化和专业化。

如河北某县可依托县域内60 万亩规模化种植基地,引进适量大中型拖拉机和机械一体化作业机具,配套建立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在作业淡季可承接周边县域农机作业任务,实现全年无间断运转,发挥农机最大效益。这些做法将有效加强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

3.2 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

为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推进。第一,要健全农机营销服务网络建设。鼓励农机生产企业按照县域范围布局设立销售服务网点,实现就近化购买与售后服务。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关键配套产品的扶持力度,减少用户的顾虑。第二,要构建多元化的农机作业服务模式。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田等提供社会化的农机作业服务,实现作业专业化[2]。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以合作组织形式承接周边农户的农机作业任务。第三,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农机作业服务水平。构建农机作业调度和资源配置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作业效率。依托平台的超前预警分析为作业提供决策依据。最后,要重视农机使用维护培训服务体系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作业人员技能培训,提高安全操作水平。构建热线咨询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多元化维修服务。

如江苏辖内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县域合作联盟,通过信息平台掌握全县秸秆生成量与还田量,指导农户合理配置秸秆收集机具,并统一调配作业队伍对接农户需求,实现了秸秆的高效利用。这些做法可以有效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

3.3 优化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支持

优化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支持,是促进农机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国家和地方财政需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财政直接支持力度。国家层面每年可以安排专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补贴力度要随着农机性能升级不断提高,并向环保高效农机方向倾斜;地方层面则可以设立农机更新改造专项资金,对符合淘汰标准的老旧农机给予资金奖励,鼓励农户加快更新换代。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金融资本的作用,创新农机信贷产品。针对普通农户的小型农机采购,金融机构可以采取抵押贷款模式,以购置农机为质押物提供资金支撑;对于大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中大型农机采购,则可以开展优惠利率的定向贷款业务。此外,还要拓宽多元化补贴渠道,农机企业可以通过赠送备品备件、签订维修合同等商业手段让用户获得一定“补贴”,也可以试点开展农机补贴权交易创新机制[3];加大对公共服务平台如农机检测站、作业站的财政支持,可提升其服务能力,降低用户的后续使用成本。

如陕西省某市推动当地农机厂家与农户签订三年免费保养协议,赠送备品备件等,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用户后续使用成本,提高购买热情,发挥补贴激励作用,值得借鉴推广。通过多渠道拓宽资金支持的途径,可促进农业机械化更加健康快速发展。

3.4 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进步

推动农业机械化实现技术创新,是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一是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坚持需求导向,集中攻关核心技术难题。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的研发支持力度,高校和科研院所也要主动对接产业需求,研发适销对路的技术成果。二是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政策,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可以通过税收减免、政府采购倾斜、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等方式,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建立新机型测评机制,通过价格补贴和推广应用两方面奖励企业技术创新成果。三是构建新技术快速推广的应用体系。要定期开展新机型培训,组建专业技术推广队伍深入一线解决问题,也可以设置新机型试用基地让农户能够直观对比,提高农户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4]。四是加快自动驾驶、无人机等智能农机研发布局,这是农机产业升级的必然方向。

如中国农科院设立中国智慧农业装备研究院,聚焦自动驾驶拖拉机、无人机播种及智能喷雾机,正在全力推进多项创新技术攻关,遴选试点县域开展智能农机验证试验,加快实现系列自主品牌机具的产业化。这是推进我国农机技术升级的积极尝试。

3.5 促进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促进农业机械化装备与现代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是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首先,要加快制定配套的技术和作业标准体系。针对设施农业、设施园艺等特殊生产环境,研究制定匹配的农机性能参数标准,明确设备选择原则;同时还要研究制定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和作业规范,为机械化操作提供规范指引。其次,要引导适度规模的农业生产经营,培育更多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这类经营主体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更有条件深入应用农机装备,实现机械化和生产的深度融合。此外,还要推广系统集成的整体解决方案,将机械设备与新品种培育、智能化控制等要素结合起来,提供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提升生产组织化水平[5]。最后,要依托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构建深度服务体系,不仅包括机械化作业服务,还要提供作业计划制定、过程监控等全链条精细化服务,确保实现精准高效作业,最大限度发挥机械化效能作用。

如河北某县在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的同时,制定并推广了适合设施大棚内机械移栽的技术规范,并组建专业作业队为入网相关大棚提供全套机械育秧、移栽等服务。该模式实现了机械装备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值得推广。

4 结语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建设的深入,农业机械化也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构建技术配置优化、服务供给充足的发展体系。下一步要加强农机研发创新,大力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拓展社会化服务内容,建设融合发展示范区,以更好满足多样化农业生产需求,提高质量效益,为农业机械化高质量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机械化农机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沃得农机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不一样的农机展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
农业机械化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