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引领高职英语教材课程思政配套资源建设

2024-04-25

林区教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英语教材思政资源

姜 欢

(辽宁理工职业大学 基础部,辽宁 锦州 121007)

文化自信具有丰富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基础。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综合教育理念,从根本上解决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脱节的问题。文化自信是课程思政的底气,文化自信与课程思政具有互补性,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审视高职英语教学,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助推力。文化自信与英语课程思政理念同根同源[1],文化自信引领高职英语教材课程思政配套资源建设,牢牢掌握课程建设话语权,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2],多维度融入文化内容,打破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单兵作战”的窘境,为高职英语教学提供丰富素材,契合主题传递时代价值,贴近现实产生情感共鸣,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强化英语课程思政的使命担当,在传播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系统理解习近平同志的治国理政思想,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一、文化自信与课程思政的辩证关系

文化自信与课程思政同根同源,培育文化自信是课程思政的重要任务,课程思政需要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寻找精神力量,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

1.文化自信为课程思政提供丰富资源

文化自信是基于当代中国发展现实提出的,又是对古往今来中华文明深切的价值关切。坚定文化自信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具体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中国现实发展道路自信和中国未来发展前景自信[3],这些内容也正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基础资源,唤醒青年学生的感知力和感受力,筑牢中华民族精神大厦根基,塑造出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的美丽灵魂,也为新世纪人类整体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

2.课程思政为文化自信提供培育平台

文化自信是课程思政的底气,课程思政为文化自信提供重要平台,使学生深刻体会文化自信的实质,将抽象的文化概念变成能够亲身体验和感悟的具体事物[4]。深入挖掘文化育人教学资源,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中华文化、接受文化资源熏陶;结合新时代新要求和当下社会背景,在明确学科知识主导地位的基础上,高质量引领文化自信培育;立足学生主体创新教学方式,在激发大学生情感共鸣的过程中实现文化自信培育目标;优化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文化自信实践场域,全方位推进文化自信培育。

二、文化自信引领高职英语教材课程思政配套资源建设过程

教学资源建设通常按照“需求分析→资源设计→资源制作→资源测试→资源评价”的步骤进行,当某个步骤出现问题时,需要返回到引起这个问题的步骤,如此往复,直到资源评价结果满意为止。

1.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资源开发的基础性工作,首先要厘清文化自信与课程思政的辩证关系,然后以调查研究为基础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资源建设的必要性,分析目前高职英语教学文化自信缺失的现实情况,通过教材课程思政配套资源建设来解决这类问题。二是资源建设的可行性,包括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保证高职英语教材课程思政配套资源建设过程中使用可行技术、获取资金支持,使资源建设顺利进行。

2.资源设计

资源设计是资源开发过程的中心环节,以需求分析为基础,需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资源的个性化原则,每个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同,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也不同,教学资源要兼顾个体差异,激发学习热情。二是资源的碎片化原则,碎片化是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要点,尤其适合英语单词、语法、会话和听力等学习。三是资源的交互性原则,以动画、音效和视频等形式展现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相互认可和尊重,提高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技巧。

3.资源制作

资源制作以资源设计为基础,结合英语学习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将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内容。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选择制作工具,综合研究各种教学资源制作工具的特点,选择简单适用的制作工具。二是素材收集,广泛收集高职英语教学相关的课程思政素材,并对素材进行数字化处理。三是资源制作,利用制作工具对素材进行组织和集成,使得知识画面化、形象化,增强趣味性,方便电脑、手机和Pad等多种硬件设备使用[5]。

4.资源测试

使用信息化工具制作的资源不可避免地存在错误和问题,需要通过测试环节来提高质量。在测试过程中需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尽早测试,制作过程和测试过程同步进行,如果等到资源制作完成后再进行测试,容易发生错误的累加效应。二是第三方测试,独立开展的第三方测试不受资源制作思路的约束,随机地使用资源,更容易发现错误和问题。三是小范围内应用测试,首先在部分学生中试用,根据反馈意见修改后再大范围推广。

5.资源评价

目前的教学资源很多,缺乏统一标准规范,质量良莠不齐,通过评价可作出科学判定和客观衡量,找出差距,提升未来制作水平。具体评价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资源内容,主要从文化自信引领、英语知识展现和课程思政融入等方面评价。二是呈现形式,主要从界面美观、布局合理、交互及时、层次清晰和方便使用等方面评价。三是学生体验,学生是教学资源的主要使用者,主要从是否方便使用各种设备随时随地学习、是否高效达成课程教学和课程思政目标方面评价。

三、文化自信引领高职英语教材课程思政配套资源建设内容

教材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是学科知识的精华。以文化自信引领高职英语教材课程思政配套资源建设中,教材内容是基础,需要探索英语学科内容与课程思政内容的有机结合。

1.深度挖掘高职英语教材的内容

教材是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和人文情怀,在语言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涵养家国情怀,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正能量。具体策略包括[6]:课程设计要以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实现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思想引领;文本细读助力课文中价值观元素的挖掘,讲好中国故事,实现文化育人,辩证地看待信息技术或人工智能,实现科技育人,引导学生批判性地思考成功与失败,实现情感育人;贯彻从单词到句子,再到段落篇章全流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在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英语教材根植于英美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注重对中外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参照中国文化发展及深厚的底蕴,提高思辨能力和文化鉴别能力;教师集体备课促成思政元素挖掘,对教材内容进行合并、修改、增加或扩充,使内容覆盖更广泛,打磨精品素材与精品课件,使主题意义更加突出,形成不同主题的课程思政素材资源库。深度挖掘和凝练教材本身蕴含的思政元素和切入点,使育人内容要源于教材、更要高于教材[7],提升主流文化的丰富性和鲜活度,对大学生的语言知识及综合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杜绝课程思政“两张皮、硬融入”现象发生。

2.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

优秀传统文化铸就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高尚道德标识,以课程思政配套资源建设为契机,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探寻优秀传统文化、思政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契合点,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引领与哲学思想,确保课程思政如盐入水、润物无声。增加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表达的具体内容包括:一是中国古代爱情传说。包括《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牛郎织女》等,对比西方神话,让大学生体会西方简单粗暴、中国唯美曲折的爱情观,帮助大学生理解和感悟爱情的真谛。二是国学经典[8]。国学经典是中国数千年历史文化和学术思想的结晶,蕴含着深厚的立德铸魂思想教育资源,有助于实现当代大学生丰厚知识的沉淀、美好情感的养成和高尚精神的铸造。三是古典诗词[9]。将汉语言和汉文学的特质以及美感用英语表达,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阐释作品所呈现的精神世界和价值取向,理解作者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仁人爱物的高尚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文化自信引领高职英语教材课程思政配套资源建设中需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建立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材库,传授语言知识,增强文化领悟,塑造思维视野。一是明确目标。立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观要求统一起来,塑造恪守承诺、待人真诚的人生信条,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实现“有形灌输”与“润物无声”相统一,不断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共同价值标尺[10]。二是凝练重点。科学调整配置课程思政的资源供给,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价值理论等之间的关系,关注前沿性、时代性研究成果,将优势课程思政资源与创新要素有效汇聚,横向贯通、纵向延伸,提高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自我修养[11]。三是优化体系。把握好整体性与重点性的统一与结合,打破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壁垒,强化教育教学的导向性、思想性和教育性功能,实现课程思政与社会发展所要求的素质、能力、知识紧密结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日常化、生活化、形象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与“行”相统一。

4.挖掘社会热点的课程思政元素

社会热点是在某段时间内,受到广泛关注、评价或讨论,并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12]。社会热点问题具有大众性、敏感性以及复杂性的基本特征。大学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缺乏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辨别能力,挖掘社会热点问题对课程思政资源进行整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有助于大学生主体意识觉醒,体会到“参与”的重要性与成就感。社会热点案例教学法是语言文化类课程重要的教学方法,围绕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难点问题建设课程思政资源,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行动中来,让学生听得懂、听得进、记得住,提高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利用英语语言流畅简洁、鲜活生动的方式传递“大思政”课程内容。另外,英语教学是一种跨文化教学,在误解和冲突频繁发生的跨文化交际领域,以社会热点问题为突破口,引发学生对误解和冲突等热点话题的关注和讨论,适时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和文化自信引导[13],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提高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文化的敏感度和思辨能力,在文化比较中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完成“要我关注”到“我要关注”的转变。

5.融入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内容

英语作为当代一种主流语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以及重要的道德因素。建设英语教材课程思政配套资源,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全面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符合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不谋而合,在传授英语知识和文化的同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产生影响,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英语教学中会面对大量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信息输入,以英语教材课程思政配套资源建设为契机,从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中挖掘思政元素,在近代变迁中渗透爱国情怀,通过中外对比照亮民族复兴,寻找更多有效的铸魂方式,引导学生不断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文化认同感,将文化自信深入学生心灵、融入青年行动。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英语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为建设课程思政资源提供了先天优势[14]。课程思政既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阵地,也是人文素养培育的主渠道,英语教材课程思政配套资源建设融入人文素养,在语言教学中同步提升文化品位、情趣审美、心理素质、人生态度和道德修养,有利于启迪智慧、开发潜能,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6.融入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内容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职业理想是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和主人翁精神。职业理想可以塑造个人的职业道德观念,职业道德是实现职业理想的基础和保障,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对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生活质量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职业英语语料和职场语境建设英语教材课程思政配套资源,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内容融入其中,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沉浸感,体验职业道德的价值理念和情感态度[15],发展正确的道德观,强化学生意志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技能报国的职业理想,体验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建立高度的职业自信。采集以往优秀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利用英语服务的杰出表现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受他人的成功经验,培养职场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践行“德技双修”“以德为先”的育人理念,养成谦虚谨慎、合作友爱,公平公正、踏实勤勉、持之以恒的良好品格。

四、结论

本文针对目前高职英语教材课程思政配套资源缺失的现状,从文化自信的视角研究高职英语教材课程思政配套资源建设,为高职英语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资源,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不谋而合,在传授英语知识和传统文化的同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产生影响,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猜你喜欢

英语教材思政资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的配置研究及启示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国外优秀英语教材词汇和语法的布局、复现及练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