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产业学院模式下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2024-04-25姜芙林孙晶仲照琳杨发展王玉玲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年5期
关键词:气压课程内容传动

姜芙林,孙晶,仲照琳,杨发展,王玉玲

(1.青岛理工大学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20;2.青岛滨海学院 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 266555)

为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0 年联合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引导高校瞄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是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任务,有效推进“引企入教”,构建以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的教学课程体系是产业学院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核心与关键。

青岛理工大学—潍柴现代产业学院是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的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产业学院积极推进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紧抓产教融合教育主线,提升现代产业学院可持续、内涵式创新发展质量。青岛理工大学—潍柴现代产业学院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质量以及校企合作课程等方面开展了密切交流,实现校企学分互认、课程置换,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开设产教融合系列课程,有力推进高效“引企入教”产教融合。

本文针对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开展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是高等学校本科机械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综合运用液压、气压基础知识进行系统设计与控制的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具有内容广泛、学科知识交叉、实用性及与时俱进性强等特点。传统课堂组织及授课模式对于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效果略显不足:(1)课程内容与工程实践联系不紧密,难以有效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2)工程实践应用能力提升及创新实践实施机制不完善;(3)以工程实践应用能力提升为目标的“项目教学法”“讨论课”设置及实施不规范,缺乏系统性[2-4]。

在分析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各教学环节对学生应用能力影响与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构建基于项目驱动的新型教学体系,通过课程内容组合整理、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设计、能力达成目标矩阵设计等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和探索,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5-6]。

1 项目教学设计与实施

课程内容体系模块化改革:结合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特点、内容体系及其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强化产业学院学生工程应用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打破原课程按章节内容讲解的模式,将课程教学内容重新划分,建立与各项能力指标相对应的模块化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内容体系模块化改革具体实施过程,将原有授课内容划分为三大模块:液压与气压传动基本原理模块、液压与气压传动元件特点与应用模块、液压与气压基本回路及液压与气压典型工程实例分析。

基于项目教学的案例—启发—探究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以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为中心,着力推行基于工程实际问题的教学、基于三级项目教学、基于工程案例教学等多种研究性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各种形式和途径,扩大学生知识面和工程经验。通过有效的交流和活动组织,提高学生与他人沟通的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与工程探究创新能力。具体实施过程为:对应3个课程模块,以讨论课、实验课、项目课为引领,对工程实际案例进行剖析分解,形成液压与气压传动基本原理讨论(讨论课+实验课)——液压与气压传动元件特点与应用(讨论课)——液压与气压基本回路及液压与气压典型工程实例分析(项目课)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既可以有效构建课程各内容模块的系统化有效衔接机制,又可以将课程内容与工程实际问题密切联系,有效提升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7-9]。

突出工程应用能力考核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评价机制的构建。为进一步推进探究式教学以及过程性教学—考核—评价,挖掘以评价促学习的潜力,针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出突出工程应用能力指标导向的考核原则[10-12]。建立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新型教学评价机制,形成基于工程应用能力考核指标—选择评价手段—评价依据—根据评价结果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科学评价程序,最终形成突出工程应用能力指标考核的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体系评价机制及体系。具体组织与实施:将学生最终成绩构成比例调整为期末考试成绩占比为50%,项目课成绩占比为20%,讨论课成绩占比为10%,实验课成绩占比为10%,平时成绩占比为10%。

2 项目教学题目设置与构建思路

教学形式一般可以采用非实物项目、实物项目、讨论课等,需要结合具体课程进行分析,形式与内容均动态可调整。项目题目设置可以进行以下分析。

2.1 课程目标支撑情况分析

分析3 个模块内容特点:模块1 关注液压与气压基本原理与特点,内容相对客观;模块2 与模块3 关注液压与气压元件应用及回路系统化设计思维能力培养,考查形式再采用试卷方式就不太适宜。因此,项目教学题目集中在模块2 与模块3 课程内容。

2.2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

当上一年度最终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相对较低时,可以从持续改进的角度出发,在达成情况相对低的模块适当增加或者优化项目题目。

2.3 课程内容重难点分析

对于一些偏工程应用型课程内容,或者一些重难点内容,可以每年都在此模块设计讨论课或项目课,强化理解。

2.4 课程内容串联性分析

有的课程内容相对零散独立,采用项目课或讨论课的形式串联课程教学也是一种比较好的形式。例如设置非实物项目“设计一种卧式组合机床液压传动系统图:组合机床有3 个液压缸,分别完成主刀进给(快进、工进、快退),夹紧工件(夹紧、松开)、工件定位(定位、拔销)功能”,既包含课程所有内容,又为后续的课程设计做了预热。

3 全过程评价及“非标准答案”考核方式设计

在全过程考核评价中,改变以往期末考试一卷定成绩的做法,通过设置项目课、讨论课、实验课及平时表现环节,将学业课程成绩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其中,讨论课与项目课设置半开放课题,不设置固定标准答案,只给出工程应用背景与需求,由学生自行设计、自行评估,教师点评时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设计出发点及液压与气压传动效能进一步优化提升的方法。项目教学不应只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还应与传统课堂讲述相互支撑,发挥更大的作用。期末考试题设置为简答题、论述题及计算题,重点考查学生对3 个模块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13-14]。

4 结果与分析

本文开展了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项目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通过教学方法、项目设计、课程考核及评价方式改革,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在课程教学的运行机制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气压课程内容传动
ABB传动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看不见的气压
ABB传动
压力容器气压端盖注射模设计
CeramicSpeed DrivEn全新传动体系
齿轮传动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电渗—堆载联合气压劈烈的室内模型试验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