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纪实类图画书选题的儿童视角
2024-04-24杨懿凡
文|杨懿凡
20 世纪60 年代初,国家遭受自然灾害,南方大批孤儿面临生存威胁。国家决定 “三千孤儿入内蒙古”,蒙汉一家亲的民族团结佳话传唱至今。年仅19岁的保育员都贵玛主动承担养育28 名婴幼儿的任务,成为一名年轻的草原额吉。故事发生在地域特色突出的内蒙古大草原,时间则要回溯到六十多年前。立足于这样的空间、时间背景,又涉及政策,如何通过图画书的形式,让儿童读者了解这段历史,对这位草原母亲人性的光辉产生认同?
《草原深处的家》是一本原创纪实图画书,它的题材来自真实的历史背景和人物事迹。在艰难的日子,是这位草原上的少女用温暖的怀抱接纳了孩子们,给了他们一个温暖的草原之家。2019 年,草原母亲都贵玛被授予“人民楷模”称号,她养育过的孩子们现在已年过半百,他们当中有一些还生活在内蒙古的草原上。都贵玛生活十分简朴,她孑然一身,膝下无有所出,却有28 个孩子亲切地唤她“额吉”……这种义举甚至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母子亲情。这是真实存在的人物,这是真实存在的情感联结,也正因如此,这个故事才令读者感动。任何虚构都会让这个故事失色,纪实类图画书必须有真实的故事或人物经历作为支撑和内核,才能历久弥新,让读者产生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保冬妮 文 曹艳红 绘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24年1月定价:49.00元
然而,如果过度强调写实,仅对历史背景和故事进行客观呈现,某种程度上又会背离图画书面向儿童读者的初衷,会降低儿童的阅读兴趣。为保证纪实性,需要将儿童难于理解的历史进行阐释,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感受到书中时代的印记;为提升趣味性,在创作时还需要注入童真和诗意元素。历史讲多了,说教味道浓;图文过于童稚,可能无法充分以小见大、以小见高远,这尺度的把握并不容易。此外,故事架构的多层次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故事的精彩程度。而图画书的故事文本与一般文学作品相比,难度在于要用更精练、更概括的语言讲故事。作者保冬妮让《草原深处的家》故事文本在大的历史背景下呈现出平实、细腻的肌理。没有媚俗的情感煽动,也没有激越的集结口号,让读者回归故事的本真部分,引发他们多元的情感体验。都贵玛把自己的青春和爱意全部倾注在孩子们身上。28 个孩子,年龄不同、性情各异。婴孩啼哭、寒风凛冽、恶狼围堵……各种状况层出不穷,年轻的都贵玛一次次顺利应对。为了回应主题,纪实类图画书的人物角色还必须在极有限的图文篇幅中,表现出其内心世界和个性特征,使人物的品格底色贯穿始终。“送走了最后一个孩子,空荡荡的房子突然安静了,再没有了孩子的吵闹声。”都贵玛会难过吗?都贵玛觉得孤独吗?她会不会舍不得自己的孩子们?儿童读者也许会仰起脸问出这些问题。朝夕相处的绵绵爱意,哪能轻易割舍呢?读者感动之余,一位心怀大爱的草原母亲的形象呈现在眼前,更折射出草原人民善良、无私的品质。
曾担任丛书分册《老石塘》绘制工作的绘者曹艳红,视角从南方小镇转向辽阔的草原,为读者带来一曲草原牧歌。不少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对草原感到陌生。为了真实还原内蒙古大草原自然、人文地理特征,突出其辽远、开阔的地域特色,绘者的细节处理颇见功夫。开往草原的列车、一望无际的草原,赋予画稿一种纵深感、辽远感;骏马、羊群、炊烟,甚至于蒙古包中的老物件陈设,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画稿的表现力同样出色。正值活泼好动年纪的孩子们圆圆的小脸和生动情态、孩子们乱作一团时,少女都贵玛应付不暇的窘迫表情,令人印象深刻。一所别富生机的草原保育园在绘者的笔下展现出鲜活的样貌,温馨活泼。如牧草般生生不息、坚韧无畏的草原精神,也是这册图画书映衬出的文化乡愁。
今年是《草原深处的家》这册图画书所属的“最美中国”系列图画书策划、出版的第十个年头。欣喜之余,我们看到我国原创图画书选题容纳更宏大选题的尝试,也看到了原创纪实类图画书从儿童视角切入,讲述更富情感厚度的中国故事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