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本位、历史书写与成长观照

2024-04-24陈柏彤

出版人 2024年4期
关键词:伢子灯火白雪

文|陈柏彤

徐鲁 著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2023年5月定价:35.00元

徐鲁是一位创作力十分旺盛的作家,他从发表作品至今已四十年有余,在儿童文学领域有丰富的创作经验。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徐鲁始终尝试使用真诚平等的态度与读者沟通,传递真善美,引导少年儿童的精神成长。

众所周知,在现当代文学谱系中,儿童文学始终处于不被重视的状态,在此背景下,徐鲁是如何保持充足的灵感与热情、为中国的少年儿童推出系列精品原创读物的?探讨这一问题既关涉对作家创作理念、写作驱动的追溯,也能为当下儿童文学的创作与原创性发展提供借鉴意义。阅读徐鲁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白雪灯火》,或许可以对此问题做出一些解答。

徐鲁始终秉持儿童本位的儿童观。《白雪灯火》中所塑造的众多少儿形象不仅贴近孩子的生理发展特点,而且性格鲜明、活泼灵动。以小主人公铜锁为例,他在家时能独立承担挑水、砍柴、犁地、栽秧、割稻、打谷各种农活,不曾被照顾妈妈的重担压倒,在外时也能帮助宋爷爷扛铁锨和扫帚,是一个勤快、纯朴和知礼的孩子;但同时,铜锁也是一个失去了玩伴、失去了父母、与爷爷相依为命的孤独寂寞的少年,他向往着每一节火车车厢都有明亮灯光的世界,怀揣着勇往直前、自立自强的憧憬,甚至踏上了让亲人与老师心急如焚的叛逆之旅——去城里寻找两位哥哥并打工赚钱。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一位集勇敢善良、诚实懂事、天真淘气于一身的少年铜锁形象也深深地印在了读者的脑海。

在现代儿童观的指引下,《白雪灯火》所呈现的儿童世界格外生动。孩子们会一起摘松果、在山里迎风狂奔,也会玩堆雪人、扔雪球和斗拐子的游戏。作者还特别加入了一些细节描述,如斗拐子即是“每个人都把一条腿蜷起来,架在另一条大腿上,单腿站立着……是两个人一对一地‘对决’,或是三五个人结为一组,组与组之间‘群攻’”,再如,锁伢子称自己挨打是“竹笋炒肉皮子”,这是多么精妙的比喻!这些内容向抽象思维还不发达的儿童读者展示了游戏的玩法和童年的趣味,亦能够增强他们的阅读乐趣和理解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徐鲁也未曾避讳谈论少男少女之间的情感,他描述了紫娥和锁伢子之间温暖的悸动:锁伢子下决心要离开家乡时,紫娥默默站在山道上为他送行,看着车鸣着汽笛驶向远方,“泪水打湿了她手中的蓝色手帕”;当锁伢子回校读书时,紫娥“只是悄悄抬起刘海下的目光,偷偷望了锁伢子几眼,嘴角流露出了没被同学察觉的微笑”。这样纯洁、真挚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徐鲁对青春生命真切的关心与呵护。

《白雪灯火》的主体内容虽是发生在当下的故事,但是却呈现出强烈的历史感,这种历史感并不是来自直接的描摹或对某些历史事件的再现,而是源于作家对现实的尊重、对历史的敬畏以及对少年担当的高度期待。小说中,“寻找”和“救助”的显在主线与寻找志愿军烈士的潜在主线的契合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基于作家扎实的实地调研,可以说,书中的历史故事与当下的每一个瞬间都有紧密的联系。徐鲁曾自述,2020 年前后在宁波实地调研时,记载了两个特殊的“爱心群体”,一是爱心老兵在退役后投身公益事业,二是80、90 乃至00 后的年轻人自发组成的“关爱老兵”志愿者团队。这两个爱心团队的精神以及核心成员孙嘉怿、崔译文等素材,既构成了故事中帮助铜锁、金雪梅、众多山区孩子、务工人员乃至志愿军家属的中坚力量,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彰显了作品“寻光逐爱”“致敬英雄”的要旨。

值得一提的是,小说采用了多样的形式重述历史故事,使历史不仅仅被视为一种厚重的档案存在,而是真正作为有温度、可触碰、感人心的故事出现。比如,作品的第十七章“英木苍苍”讲述了嘉仪、思甜等人踏上朝鲜三千里土地寻找英烈足迹的故事,不仅生动重现了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火力点的事迹,还娓娓道来黄继光的弟弟黄继恕在奔赴朝鲜战场完成任务以后,为母亲邓芳芝带回哥哥牺牲之地的泥土。这位伟大的母亲将两把泥土和几个弹壳埋在了后院的梨树下,以寄托对儿子的无限思念。这一看似简单的续写情节,却让读者意识到,那些英勇无畏的英雄,同时也是儿子、是父亲,多重身份交织所带来的情感触动,几乎能使每一位平凡的人倏然落泪。在讲述革命故事时,小说以第三人称“内视点”的形式实现了时空的转换,将读者带入20 世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里有勇敢果断的吴大哥和大学生小雅姐姐,也有肩负着唤醒民众、团结群众、救亡图存使命的孩子剧团,他们一边演出、一边逃亡,一边抗日、一边奔向延安。通过宋爷爷的思绪,英勇团结、互相鼓励、不断向前的小红军们仿佛成为一幅立体的画卷,唤起读者最为直观的感受和共鸣,也激励着新时代的少年们学习和发扬热爱祖国、不畏艰难、勇敢向前的精神。

有学者曾指出,“‘成长’书写是儿童小说艺术发展的‘命脉’”,凸显了“成长”在儿童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白雪灯火》对少年儿童成长发自内心的关注以及对主人公成长形象的成功塑造,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这部作品艺术生命的厚度。小说在开始便设置了铜锁的离家出走事件,这时的铜锁虽然具有纯真善良的天性,但他还不知如何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变故和情绪。后来,当铜锁遇到宋爷爷、爱心奶奶天团、思甜、晓音这样的好人时,不仅他的身体得到了救助,心灵也得到了安慰,在无私之爱的浸润感化下,他开始意识到偷偷跑出来是不对的,并通过搬面粉赚钱给年宝买玩具的行为表达自己对金老师一家的喜爱和歉意。滨海之行结束后,回到家的锁伢子发生了令人敬佩的变化,当金老师晕倒时,他用小小的身躯垫在金老师身下;当金老师生病,孩子年宝因为想妈妈大哭大闹时,锁伢子像个小老师一样耐心开导,还带着他去后山看福奶奶、讲趣事、吃冬米糖、找紫娥姐姐学习怎么做小红军导游等,使年宝慢慢地忘记伤心,并明白只有自己懂事才能让爸爸妈妈骄傲的道理。与母亲去世后一蹶不振的铜锁相比,这时候的锁伢子已经成为能够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少年,在徐徐展开的故事中,他的身体、思维和行动逐渐地改变,成为一位令读者信服的成长主人公形象。

关涉成长的儿童文学作品“在诞生之初便承担着启蒙重责,使得其不仅仅作为一种文学样式而存在”,作品的内容既要注重价值观念的引导,也要具备教育功能,《白雪灯火》就以插叙、书信等方式向孩子们传递美、传递知识,引导孩子们全方位健康成长。譬如,故事开头就介绍了,山民们在冬天来临之前给麦地压过的兼备通气、透水、保温和营养性能的“壤土”,这是麦苗越冬时需要的特殊土壤。作家使用插叙的手法将科学知识与文化知识穿插于故事中间,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科学文化内涵。再如,作品多采用写信的方式表达所思所想,一方面,它们以对话的方式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另一方面,以多封信并列的形式循序渐进地引领读者认识现实、认知生命。这些信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山区孩子写给毛衣奶奶的,有金老师写给年宝的,也有晓音写给金老师的,等等。在第二十章,作品原原本本地列举了金老师写给年宝的四封信,供年宝12 岁、15 岁、18 岁和25 岁时阅读,这些信既展现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也诉说着一位绝症病人对这个世界的极度不舍以及对生命的绝望。浏览这些内容几乎能使读者产生此事就发生在身边的错觉,产生强烈的同情。同时,晓音写给雪梅的信也颇有深意,她以谈心的姿态讲述故事、分享箴言,劝导雪梅要珍惜当下、乐观积极,而对于这些信的隐含读者少年儿童来说,他们也能够接受这种非说教的、平等交流的方式,思考一些与生活和生死有关的哲学命题,进而获得精神维度的滋养。

《白雪灯火》虽然书写的是热血铮铮、艰苦奋斗的历史,是城市文明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实,是处处有爱、蓬勃向上的未来,但它所承载的却是一位作家对青少年教育和发展最深切的关怀。或许,这也是对作家笔耕不辍最好的解释。■

猜你喜欢

伢子灯火白雪
1941年的棉花
最后一颗子弹
白雪和红玫(一)
灯火有刺
村庄
远远近近的灯火(外二章)
红裙
等待白雪的龙门山(外一章)
The Ways of Creating “Information Gap Activities” in the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韦白雪,我负责给你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