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腕踝针、腹针治疗肝火扰心型焦虑症失眠患者的针法间临床对比研究

2024-04-24杨大坚潘志鹏叶卫国陆寒婵

系统医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腕踝针腹针肝火

杨大坚,潘志鹏,叶卫国,陆寒婵

1.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广东佛山 528200;2.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科,广东佛山 528200

失眠是以持续性的入睡和(或者)睡眠维持困难引起的睡眠总时长不足及对睡眠质量不满意为特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1],长时间的失眠使得睡眠质量逐渐下降,从而产生精神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情绪紧张、记忆力下降等病态反应。焦虑症是一种以烦恼不安、紧张恐惧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2]。中医学认为失眠和焦虑所表现出来的病证都与情志不畅、气机郁滞相关,肝火扰心证是“不寐”的常见证型,其中急躁易怒、紧张恐惧的病证与“不寐”的肝火扰心证型特点基本一致[3-4]。因此,本研究在结合本科室运用腕踝针、腹针治疗肝火扰心型焦虑症失眠患者积累的经验,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间在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中医科治疗并诊断为肝火扰心型焦虑症失眠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将口服催眠药与腕踝针、腹针加以比较,客观评估该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疗效差异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本院治疗并诊断为肝火扰心型焦虑症失眠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1、治疗组2,每组32例。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00506)。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者(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广泛性焦虑诊断标准[1]拟定);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得分≥14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评分≥50分者;年龄18~75岁,性别不限;近周内未新增其他抗焦虑药;符合中医诊断标准(符合肝火扰心型不寐病的诊断标准)[5]。

排除标准:入组后发现受试者不符合纳入标准者;依从性差,不配合,自行终止研究≥7 d者;治疗期间病情出现急性加重而无法继续参与研究者;临床研究资料不全直接影响临床疗效评价和安全性判断者。

1.3 方法

对照组:口服阿普唑仑片(国药准字H43020578;规格:0.4 mg),0.4 mg/次,睡前服用1次,治疗3周。

治疗组1腕踝针取穴[3]:双侧上1区(在小指侧尺骨缘与尺侧腕屈肌腱之间)、下2区(在小腿内侧面中央,靠近胫骨后缘)、下1区(在跟腱内侧缘),治疗3周。

治疗组2腹针取穴[4]:引气归元取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处)、下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处)、气海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处)、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处)、腹四关(双侧滑肉门穴,位于上腹部,脐中上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双侧外陵穴,位于下腹部,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治疗3周。

1.4 观察指标

比较3组HAMA评分:HAMA总分≥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21分肯定有明显焦虑,≥14分肯定有焦虑,总分56分。

比较3组SAS评分:SAS总分50~<60分为轻度焦虑,60~70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总分100分。

比较3组贝壳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评分:BAI总分15~<26为轻度焦虑,26~36为中度焦虑,>36分为重度焦虑,总分63分。

比较3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PSQI,总分≥16分提示睡眠质量很差,总分21分。

比较3组中医证候评分:总分≥28分提示符合肝火扰心型不寐病范畴,总分40分。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中医证候评分、PSQI、BAI评分、SAS评分、HAMA评分)以()表示,采用SNK法进行组间多重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1、治疗组2治疗后HAMA、SAS、BAI、PSQI和中医证候评分以及差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组的治疗前后HAMA、SAS、BAI、PSQI和中医证候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组1比较,治疗组2治疗后SAS评分显著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表4、表5、表6。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分]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分]

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治疗组1比较,(2)P>0.05。

治疗前后差4.75±6.32(11.62±5.70)(1)(11.28±5.26)(1)(2)组别对照组(n=32)治疗组1(n=32)治疗组2(n=32)治疗前22.25±4.81 23.03±5.21 20.87±4.59治疗后17.50±4.31(11.40±3.04)(1)(9.59±3.34)(1)(2)

表3 3组患者治疗前后SAS评分比较[(),分]

表3 3组患者治疗前后SAS评分比较[(),分]

注:SAS:焦虑自评量表;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治疗组1比较,(2)P<0.05,(3)P>0.05。

治疗前后差6.50±14.04(21.62±16.93)(1)(27.90±11.86)(1)(3)组别对照组(n=32)治疗组1(n=32)治疗组2(n=32)治疗前75.75±1.97 76.00±10.35 75.68±8.61治疗后69.25±8.13(54.37±10.40)(1)(47.78±13.10)(1)(2)

表4 3组患者治疗前后BAI评分比较[(),分]

表4 3组患者治疗前后BAI评分比较[(),分]

注:BAI:贝壳焦虑量表;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治疗组1比较,(2)P>0.05。

治疗前后差0.21±10.46(16.78±13.61)(1)(19.65±14.35)(1)(2)组别对照组(n=32)治疗组1(n=32)治疗组2(n=32)治疗前39.00±9.10 44.40±9.09 44.15±11.03治疗后38.78±7.52(27.62±8.55)(1)(24.46±10.12)(1)(2)

表5 3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分]

表5 3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分]

注: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治疗组1比较,(2)P>0.05。

治疗前后差3.87±5.39(6.03±5.28)(1)(5.06±4.38)(1)(2)组别对照组(n=32)治疗组1(n=32)治疗组2(n=32)治疗前15.71±3.48 15.75±3.69 15.15±3.33治疗后11.84±4.10(9.71±3.21)(1)(10.09±3.13)(1)(2)

表6 3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

表6 3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治疗组1比较,(2)P>0.05。

组别对照组(n=32)治疗组1(n=32)治疗组2(n=32)治疗前后差4.37±5.87(12.03±4.68)(1)(9.68±5.58)(1)(2)治疗前32.37±3.26 33.40±2.84 32.50±3.27治疗后28.00±4.76(21.37±4.07)(1)(22.81±3.76)(1)(2)

3 讨论

张贤等[6]指出失眠的痛苦让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而此类负面情绪又进一步影响了患者的睡眠情况。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失眠与焦虑情绪往往是相伴而生的,阿普唑仑等催眠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焦虑症、失眠症的治疗,并取得良好的疗效,而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可出现药物依赖、戒断反应、反跳性失眠等不良反应。通过本研究可见腹针治疗组与腕踝针治疗组与口服阿普唑仑催眠药对照组对比,能显著降低患者的HAMA、SAS、BAI和中医证候评分,其中PSQI评分在腹针和腕踝针分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两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口服阿普唑仑组(P均<0.05)。王银平等[7]通过类似的研究对比引阳入阴针法与口服艾司唑仑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疗效,引阳入阴针法组在PSQI总分治疗前后差值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焦丽娜等[8]对58例长期失眠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腕踝针治疗组显著优于口服艾司唑仑对照组(P<0.05)。本次研究结果基本与王银平等[7]和焦丽娜等[8]的研究结果相一致。龚丽康等[9]荟萃分析针灸治疗失眠的文献,发现针灸既能够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降低患者罹患抑郁及焦虑的风险。王宝凯等[10]研究得出说明针刺治疗失眠不仅能迅速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且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

本次研究中,腕踝针和腹针治疗中HAMA、SAS、BAI、PSQI和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临床操作中腕踝针和腹针也各有优势,腹针基于“神阙布气学说”,以脐为中心向全身输布气血的,最终形成一个先天经络系统,薄智云教授创立“神龟全息图”,采用腹针疗法刺激腹部相关腧穴及相应点,以调整脏腑失调为主,兼顾经脉局部,达到治疗疾病目的。治疗失眠患者中,腹针选取引气归元、腹四关等组穴,具有调理气血、疏通经络、引导脏腑之气布散全身的作用。腹针布穴具有针刺范围较小、选穴方便的优势,针刺于腹壁浅层,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腕踝针是张心曙教授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针灸方法,通过皮下浅刺四肢腕、踝关节的针刺点,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陈丽等[11]认为腕踝针疗法是机体受到对皮下神经刺激后,释放神经递质,通过神经反射调整迷走神经兴奋,起到养心安神助眠的作用。腕踝针上1区治疗纵轴是手少阴心经所过之处,临床上一般选取双侧上1区,具有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辅以下1区、下2区等针刺点达到引火下行、平抑肝阳以助眠的功效[12]。腕踝针疗法为局部皮下浅刺,具有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好等优势。

综上所述,腕踝针和腹针治疗肝火扰心型焦虑症失眠患者疗效显著,两种针法各有优势,相比较单纯口服阿普唑仑,腕踝针和腹针具有更好治疗失眠的效果。

猜你喜欢

腕踝针腹针肝火
微信在线
腕踝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微信在线
水针结合腹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验案
腕踝针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颅脑外伤后眩晕的临床观察
腹针结合浮针治疗颈源性耳鸣病案1则
薄氏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经验
腹针配合神阙灸治疗慢性盆腔炎验案1则
降肝火,这些水果有效果
腕踝针治疗疼痛类疾病的临床应用及机理探析